钢管拱混凝土的研制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6
高强高保坍钢管拱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袁星;周泽林;陈延松;汤宇祺;黄盛;任强
【期刊名称】《新型建筑材料》
【年(卷),期】2024(51)4
【摘要】根据重庆某钢管拱桥结构特征与“泵送顶升压注法”施工工艺特点,提出了高强高保坍钢管拱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需求。
针对高强与超高工作性的矛盾问题,通过配合比参数优化、骨料优化、矿物掺合料复掺优化、外加剂复配优化和配合比综合优化等技术,配制出初始坍落度≥260 mm、扩展度≥600 mm、倒坍落度筒流出时间≤8 s、4 h工作性基本无损失、强度等级达C60以上的钢管拱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形成了高强高保坍钢管拱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为工程实际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总页数】6页(P82-87)
【作者】袁星;周泽林;陈延松;汤宇祺;黄盛;任强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28.041
【相关文献】
1.高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配制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在武汉中心工程中的应用
2.高工作性钢管拱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
3.高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配制高强混
凝土在济南万象城工程的应用4.高石粉含量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方法试验研究5.C55钢管拱机制砂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钢管混凝土拱梁解决方案
桥梁博士V 4工程案例教
程
施工方法
1.岸上拼装拱肋钢管及系杆劲性骨架,焊接成整体,安装吊杆外套钢管及吊杆并拧紧,整体吊装运至桥位处。
2.装端横梁及拱脚处钢筋、模板,现浇拱脚及端横梁混凝土
3.充拱肋下弦钢管混凝土,养护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第一次张拉系杆预应力。
填充拱肋上弦钢管混凝
土,养护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第二次张拉系杆预应力。
填充拱肋缀板混凝土。
4.劲性骨架上安装系杆模板,绑扎钢筋,浇筑系杆混凝土。
5.第一次张拉吊杆。
6.安装预制中横梁,再次张拉系杆预应力。
7.安装行车道板。
8.安装桥面系,第五次张拉系杆预应力。
目录
编号子截面名称材料名称安装序号有效宽度模式有效宽度类型默认应力点数大气接触周长加固截面1上钢管钢管1全部有效上下缘50不加固2上填芯砼C404,5全部有效上下缘50不加固3下钢管钢管1全部有效上下缘50不加固4
下填芯砼
C40
2,3
全部有效
上下缘
5
不加固
5右钢板钢板(高)
1全部有效上下缘50不加固6缀板砼C406全部有效上下缘50不加固7
左钢板
钢板(高)
1
全部有效
上下缘
5
不加固。
钢管混凝土拱工艺流程Steel pipe concrete arch is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at combines steel pipes with concrete to form arches.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use of steel pipes as the main support structure, which are then filled with concrete to create a strong and durable arch. This construction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building of bridges, tunnels, and other structures that require a strong and reliable support system.钢管混凝土拱是一种将钢管与混凝土结合起来形成拱形的施工方法。
这个工艺流程涉及使用钢管作为主要支撑结构,然后填充混凝土以形成牢固耐用的拱形结构。
这种施工方法通常用于桥梁、隧道等需要强大可靠支撑系统的结构建筑。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steel pipe concrete arch construction is its high load-bearing capacity. The combination of steel pipes and concrete creates a structure that is capable of supporting heavy loads, making it ideal for use in areas where a strong support system is needed. Additionally, the use of steel pipes provides added du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weathering and corrosion, making the structure long-lasting and low maintenance.使用钢管混凝土拱施工的优势之一是其高承重能力。
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Steel-Tube Concrete Arch Bridge)是一种以钢管作为主要构件、混凝土为填充物,采用拱形结构的桥梁。
由于其结构特点,该类型的桥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因此在短跨度桥梁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构造特点、设计与施工工艺、应用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造特点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拱形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材料。
拱形结构是钢管混凝土拱桥最显著的结构特点,该结构的力学特性为受力后整体形变,荷载集中于两端,相对于梁式桥梁更加稳定。
而且,拱形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在短跨度桥梁中具有明显优势。
钢管混凝土材料则是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创新之处。
该材料具有混凝土和钢管的优点,可以更好地发挥两种材料的特性。
钢管可以担任桥梁的主要承载构件,中空部分可以用来加入混凝土,提高承载能力;而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管,延长其寿命,同时具备优秀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二、设计与施工工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与施工工艺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钢管材料的选择、拱形结构的力学特性、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钢管材料方面,需要选择品质良好、符合标准的钢管。
在拱形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对拱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混凝土在钢管中的浇筑工艺通常采用顶升法或压力法。
顶升法是将混凝土从一侧注入钢管内,同时在另一侧进行顶升,使混凝土在钢管内均匀分布;压力法是通过在钢管中注入高压水泥浆,将混凝土压入钢管内。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保证混凝土充实度,避免产生空洞、裂缝等质量问题。
三、应用与发展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优秀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已经在我国的短跨度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钢管混凝土拱桥在跨度和承载能力方面也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开始将其应用于中长跨度桥梁的设计中。
同时,在钢管材料和混凝土浇筑向导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钢管砼结构,由于能通过互补使钢管和混凝土单独受力的弱点得以削弱甚至消除,管内混凝土可增强管壁的稳定性,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使砼处于三向受力状态,既提高了混凝土的承载力,又增大了其极限压缩应变,所以自钢管砼结构问世以来,是桥梁建筑业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自重轻、强度大、抗变形能力强的优点,因而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桥梁方面,已以各种拱桥发展到桁架梁等结构形式,并发展到钢管混凝土作劲性骨架拱桥。
其施工方法发展很快,已经应用的有无支架吊装法,支架吊装法,转体施工法等。
1 拱肋钢管的加工制作拱肋加工前,应依理论设计拱轴座标和预留拱度值,经计算分析后放样,钢管拱肋骨架的弧线采用直缝焊接管时,通常焊成 1.2-2.0m的基本直线管节;当采用螺旋焊接管时,一般焊成12.0~20m弧形管节。
对于桁式拱肋的钢管骨架,再放样试拼,焊成10m左右的桁式拱肋单元,经厂内试拼合格后即可出厂.具体工艺流程为:选材料进场材料分类材质确认和检验划线与标记移植编号码下料坡口加工钢管卷制组圆、调圆焊接非坡口检验附件装配、焊接单节终检组成10m左右的大节桁式拱肋焊接无损检验大节桁式拱肋终检 1:1大样拼装检验防腐处理出厂。
当拱肋截面为组合型时,应在胎模支架上组焊骨架一次成型,经尺寸检验和校正合格后,先焊上、下两面,再焊两侧面(由两端向中间施焊).焊接采用坡口对焊,纵焊缝设在腔内,上、下管环缝相互错开。
在平台上按1:1放样时,应将焊缝的收缩变形考虑在内。
为保证各节钢管或其组合骨架拼组后符合设计线型,可在各节端部预留1cm左右的富余量,待拼装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富余部分切除。
钢管焊接施工以“GBJD05-83、钢结构施工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为标准.焊缝均按设计要求全部做超声波探伤检查和X射线抽样检查(抽样率大于5%)。
焊缝质量应达到二级质量标准的要求。
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架设2.1无支架吊装法2。
1。
1缆索吊机斜拉扣挂悬拼法具体做法与其他拱肋的架设相似,只是钢管混凝土拱肋无支架架设方案用于较大跨度,它可根据吊机能力把钢管拱肋合成几大段进行分段对称吊装,并随时用扣索和缆风绳锚固,稳定在桥位上,最后合拢。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钢管混凝土是--种轻质.高强的组合材料。
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结构形式。
钢管混凝土不仅已广泛用于拱式桥梁,在其他桥粱及桥粱的其他部位都已有应用。
文章着重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在桥墩.连续刚构桥,斜拉桥和拱桥上的应用实例,并建议尽快完善桥梁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以促进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应用;实例;桥梁工程1前言钢管混凝土是在圆形钢管内填入混凝土形成的一种轻质,高强的组合材料,是套箍混凝土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基本原理是借助圆形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约束,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压缩变形能力。
钢管混凝土除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延性好,耐疲劳耐冲击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省工省料﹑架设轻便﹑施工快捷等优越的施工性能。
大量试验表明,钢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比较接近于钢,而塑性和韧性还胜于钢。
钢管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是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结构形式,因为:1)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能有效地克服高强混凝土的脆性;2)钢管内无钢筋骨架,便于浇注;3)钢管外无混凝土保护层,能充分发挥高强混凝土的承载力。
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现简介如下。
2应用实例2.1桥墩日本秋田新干线某高架桥长约1km,其中 150m长路段为软土地带,采用填充土与水泥混合物的钢管桩并采用钢管混凝土桥墩。
对高架桥桥墩采用填充混凝土的钢管,具有如下优点:1)施工快捷;2)承载力大,抗震安全系数高;3)结构柔细,与风景协调。
其设计方法是将钢管截面积转换成钢筋截面积,并将它当作钢筋混凝土构件来计算。
施工步骤为:1)在钢管桩顶部安装锚固架作为承台;2)使用25t吊机将钢管混凝土桥墩的钢管插人锚固架中;3)在墩身与钢管桩钢管接头处填充无收缩水泥浆,并将它们完全固定;4)浇注承台与地下梁的钢筋混凝土;5)在墩身钢管中填充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研究论文摘要:介绍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特殊大桥-苏州河桥(25m+64m+25m)的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梁-拱组合体系桥的设计特点,施工阶段划分及结构分析过程和施工难点处理措施。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结构;拱桥;设计与施工;徐变控制;1概述苏州河桥位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跨越既有沪杭铁路苏州河桥桥位,与苏州河正交。
桥梁需跨越苏州河及两岸的万航渡路和光复西路。
河道通航标准为通航水位3.5m,Ⅵ级航道,净宽20m,净高>=4.5m;两岸滨河路规划全宽20m (机非混行),其中机动车道宽8m;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各3m;人行步道宽各3m;两岸滨河路机动车道净高>=4.50m,非机动车道净高>=3.50m,人行道净高>=2.5m。
桥式采用25+64+25m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梁-拱组合体系桥,桥梁全长114m,宽12.5m。
外部结构体系为连续梁,即拱脚与桥墩处以支座连接,内部为由主纵梁、小纵梁和横梁及钢管混凝土拱肋的组合结构体系。
2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2.1桥型选择本方案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在现有桥梁结构的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桥梁造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式方案力求新颖独特,并充分体现现代化大都市的节奏与气派。
拱桥是一种造型优美的桥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受压性能,而钢管混凝土的特点是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由于钢管的套箍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同时钢管兼有纵向主筋和横向套箍的作用,同时可作为施工模板,方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钢管可作为劲性承重骨架,其焊接工作简单,吊装重量轻,从而能简化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工期。
苏州河桥的桥型方案经过研究分析、结构优化及评估论证,最后采用25+64+25m飞鸟式钢管拱桥的设计方案。
以抗压能力高的钢管混凝土作为主拱肋,以抗拉能力强的高强钢绞线作为系杆,通过边拱肋的重量,随着施工加载顺序逐号张拉系梁中的预应力筋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最终在拱座基础中仅有很小的水平推力。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概述王静思【期刊名称】《交通世界(建养机械)》【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252-253)【作者】王静思【作者单位】河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正文语种】中文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填入薄壁钢管内而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借助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核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更强的塑性变形能力。
钢管混凝土除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延性好、耐疲劳、耐冲击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省工省科、架设轻便、施工快速等优越的施工性能。
钢管混凝土结构问世之后,除了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和苏联曾将这种抗压性能优越的结构运用到拱式体系桥梁中,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修建这种类型的拱式桥梁。
直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设计规范的颁布,钢管混凝土结构便在拱式体系桥梁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推广。
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来修建拱桥具有相当多的优势:钢管混凝土结构最适用于轴心受压构件。
而在公路和城市拱式体系的桥梁中,我们可以选择合理的拱轴线,使得拱肋所承受弯矩很小,可以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抗压承载力高的优势,从而节省材料。
钢管混凝土结构架设方便,施工快捷,综合经济效益高。
修建钢管混凝土拱桥时,可以先通过缆索吊装法或转体施工法完成空钢管拱肋的架设,再以此为支架完成管内混凝土的浇注和桥面系的吊装。
这样由于空钢管自重小,运输和安装十分方便,而且节省施工费用,同时也促进了拱桥向更大跨度的发展,使长期以来钢筋混凝拱桥无法突破200 m的现象成为历史。
和过去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不存在混凝土开裂的问题。
1991年5月我国第一座采用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拱桥—一四川旺苍东河大桥建成通车,为净跨115 m的下承式拱桥。
该桥的建成具有深远意义,揭开了我国大规模修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序幕。
自此以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公路和城市桥梁中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年底,我国己建和在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己达200余座,其中跨度大于100 m的有50余座,跨径大于200 m的有20余座,跨径大于300 m的有接近10余座。
拱形钢管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及质量控制拱形钢管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及质量控制,这话题听起来有点复杂是不是?别担心,我跟你说,虽然名字一大堆,但是一讲就明白了。
咱得先搞明白什么是拱形钢管混凝土。
说白了,它就是把钢管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用钢管做外壳,里面填充混凝土,形成一个既坚固又有弹性的结构。
简单来说,它比光有钢管的那种要更结实,混凝土又能让整个结构更有韧性,防止它在受力时发生意外变形。
就像你有了钢铁的外壳,里面又有了软绵绵的内心,既硬又不易崩溃,简直是铁汉柔情嘛。
那么这个东西怎么做呢?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先把钢管按设计要求加工好,切割成需要的长度,弯曲成所需的拱形。
然后,把钢管拼接起来,焊接好,确保每一个接头都稳固,不能有任何松动。
接下来就是把混凝土灌进去,这个过程需要格外注意,灌得太快可能会造成混凝土不均匀,灌得太慢呢,钢管可能会变形。
所以,灌的速度和力度都得拿捏得刚刚好。
混凝土灌好后,还得进行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这样混凝土才能完全固化,发挥最大的强度。
但你以为就这么简单?可没有!这背后可得下足功夫。
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一点疏忽,整个结构的质量就得打个问号。
所以质量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
钢管的选材得好,质量不行的钢管就像是盖房子用的砖头不结实,顶不住压力,肯定得不行。
你要保证钢管的强度和韧性合格,才能为混凝土提供最好的支撑。
混凝土呢,也不是随便从哪买来就行的,得保证水泥、砂石、骨料的质量,混合比例得精准,配料得符合标准。
说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会问了,施工时是不是就像一块拼图一样,一切都得精密对接,才能保证拱形钢管混凝土的质量呢?对!就是这样。
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譬如说钢管的连接部位,得确保焊接点的牢固性。
这个焊接呢,一定不能草草了事,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钢管的稳定性。
如果焊接不好,钢管和混凝土的结合就会出现问题,结构的强度就会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出现蜂窝状,或者不密实的情况。
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体积混凝土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是一种在国内外较为普遍应用的桥梁形式,其有以下优点:1.钢管拱作为上承体,可以避免板梁疲劳问题;2.结构内部有架设施工平台,安全可靠;3.管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既提高刚度,又节约钢材;4.施工效率较高,节省了施工周期。
由于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有着如此多的优点,进一步研究其性能并对其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混凝土特性,包括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强度、硬化时间、收缩和渗透性等,为其性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1.分析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结构特点;2.采用试验法研究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混凝土大体积配合比设计;3.研究混凝土的强度、硬化时间、收缩和渗透性等性能指标;4.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5.编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方法1.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结构特点,并确定实验所需设计参数;2. 通过试验法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粘度调节剂的种类和用量;3. 采用标准实验方法测试混凝土的强度、硬化时间、收缩和渗透性等性能指标;4. 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形成科学合理的结论。
四、拟定计划第一阶段:1. 综合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结构特点,确定实验参数,设计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
2. 确定所需试验设备、试验材料、试验方法等,编制试验方案。
第二阶段:1.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并确定配合比和粘度调节剂用量。
2. 进行混凝土强度、硬化时间、收缩和渗透性等性能测试。
第三阶段: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科学合理的结论。
2. 整理实验资料,编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完成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体积混凝土性能研究,得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性能表现等有关数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衡水市榕花大街(和平路—大庆路)上跨京九、石德铁路高架桥工程钢管拱混凝土灌注方案一、工程概况衡水市榕花大街(和平路—大庆路)上跨京九、石德铁路高架桥工程,位于衡水市区,榕花大街北端与省道S282相接,并与大广高速形成互通,南端止于人民东路(省道S231),是衡水市中心城区最重要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之一。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大庆路至和平路路段,道路总长1133.741m,主线为新建上跨京九、石德铁路高架桥,辅路为利用既有下穿铁路框架桥形式。
主桥采用80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采用4管桁架式拱,桁架截面高2.4m,宽2.1m,拱肋理论跨径L=77.8m,理论矢高f=13.0m(未考虑拱肋受力变形影响),拱肋中心线采用悬链线,线方程y=f{ch[k(2x/L)]-1}/m-1,式中k=ln[m+√(m ²-1],拱轴系数m=1.01。
拱肋共分七个制作节段,各拱段采用全焊式连接方法,弦杆采用φ800×22mm和φ800×18mm钢管,直腹杆和横联杆采用φ406×13mm 无缝钢管,斜腹杆采用φ273×9.5mm无缝钢管,拱肋与主梁连接拱脚处采用2.5m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弦杆伸入钢筋混凝土拱脚段采用直线形式,上弦杆长3.5m,下弦杆长2.5m,弦管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其他杆件内不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方量为135.3m³。
二、施工方法论证本工程拱肋外径均为 800mm,在封闭的钢管中灌注混凝土,同时又要保证混凝土在钢管中能密实成型,存在以下施工难点:1、拱形钢管中的混凝土在施工时无法进行振捣,混凝土必须实现免振捣自密实性能,普通混凝土在硬化时会出现收缩现象,为保证混凝土在钢管中能密实成型,混凝土要实现无收缩或微膨胀性能。
2、钢管全部封闭,如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在拱顶开口泵送混凝土入钢管,会造成空气滞留钢管内造成施工缺陷(产生气泡或断层),常规施工方法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大跨度钢管拱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应用摘要:以大跨度钢管拱C55为例,介绍大跨度钢管拱用C55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难点关键词:钢管拱;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难点;1、工程简况阳茂特大桥主梁为160m钢管拱混凝土连续梁,钢管拱主拱肋上下弦管、缀板设计为C55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
2、钢管拱混凝土特点及控制难点2.1 近年来钢管拱技术在铁路跨公路桥梁中逐渐增多,钢管拱特点是增大跨线桥跨度、施工时不影响地方公路通行,同时结构稳定、外形美观、维护费用小。
钢管拱混凝土要求较高,一般为C30-C100,除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要求外,还应具备早强、低泡、高流动性、微膨胀收缩补偿、低水化热、缓凝时间长、坍损保持时间长等性能。
2.2 钢管拱混凝土的强度、微膨胀收缩补偿、工作性能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相互影响。
掺加膨胀剂会造成钢管拱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损失过快,同时过量掺加会降低钢管拱混凝土混凝土强度,造成局部构件失稳,影响结构稳定性;掺量不足,会造成钢管拱内混凝土脱空,同样影响结构稳定性。
高性能自密实钢管拱混凝土,一般采用粉煤灰、硅灰双掺。
掺量过小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掺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等指标达不到要求。
2.3 一般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砂率、含气量较高,水化热大、需水量大且坍落度、扩展度损失快。
减水剂相容性能差,不利于混凝土性能控制。
若减水剂含固量过小,混凝土和易性不容易得到保证,若含固量过大混凝土又特别敏感,因此确定减水剂配方及用量相当关键。
砂率过大会造成收缩徐变大。
含气量高,会造成钢管拱管内混凝土脱空,影响结构稳定性。
因此必须选择适中的砂率、高性能减水剂,以满足钢管拱混凝土性能要求。
3、钢管拱混凝土配合比选定3.1 钢管基于桥梁设计拱混凝土设计要求对钢管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本桥钢管内灌注C55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要求,依据《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T283-2012)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C55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