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3.15 KB
- 文档页数:2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定义: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护理措施:
1、加强保护,防止损伤:
(1)卧床休息,取侧卧位。
室内空气新鲜,光线柔和,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
(2)观察生命体征,颜面及瞳孔的变化,如出现烦躁不安,呕吐、抽风、昏迷、呼吸不规则,提示颅内压增高,应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3)惊厥时应采用急救措施,镇静止惊、吸痰、给氧,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撑开口腔,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咬伤或舌后坠而窒息。
并给予口腔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频繁呕吐的患儿,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流人呼吸道造成窒息,必要时给予吸出。
(6)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儿必要时吸痰。
2、保持正常体温:
(1)观察体温波动,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剂。
(3)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及早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行
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送细菌培养加药敏(应在使用抗生
素前进行),以明确病因,指导用药。
3、保证足够营养:
提供足够的人量及水量,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昏迷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应给静脉营养,详细记录出入量。
4、预防继发感染:
加强皮肤、口腔、眼部及臀部护理。
昏迷患儿要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
精品文档.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1.高热的护理保持病室的温度在18℃~22℃,湿度50%~60%。
鼓励患儿多饮水,体温大于38.5℃时,应在30min内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
降温的方法可用物理降温(头枕冰袋、酒精擦浴、温水浴)、药物降温(阿苯、百服宁、泰诺、阿司匹林等),每4h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降温后 30min测体温一次,并用降温曲线标明。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每日4~6次。
每次进餐前后,做好口腔护理。
观察患儿进食和呕吐情况,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补充热量。
3.观察病情对症处理每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每4h测T、P、R、Bp 并记录。
嘱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发生。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如有异常(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镇静、脱水药。
观察患儿皮肤弹性、黏膜湿润的程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防止体液不足的发生。
备好抢救药品及急救设备(氧气、吸痰器、人工呼吸机等)。
4.药物治疗的护理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了解各种药物配伍禁忌及使用要求,保证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如脱水药,应在30min进入体内,有利于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颅内压力,防止脑疝发生。
抗生素应按药物血浓度周期给药,保持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减少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5.心理护理鼓励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情况,介绍病情、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及信任。
6.健康教育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应积极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接种各种疫苗,进行被动免疫。
对恢复期的患儿,应积极进行各种功能训练,减少或减轻后遗症。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缓解期和恢复期可床上被动运动或床边活动。
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体重及营养状况,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儿的意识状态及年龄,采取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口入者避免呛咳及呕吐,鼻饲者按鼻饲护理常规操作,遵医嘱应用静脉营养者,按静脉输液常规操作。
3.用药护理静脉用药时,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合适的输液速度,必要时泵控制速度;静脉应用甘露醇时要快速滴入,20%甘露醇 250ml需50min内静脉输入完毕,避免药物外渗。
注意观察抗惊厥发作和抗病毒等药物的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解除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及恐惧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5.病情观察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神志、囱门、瞳孔改变,警惕抽搐、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等发生,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
(1)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
去除环境中不利因素,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加强幻觉患儿的安全管理。
(2)昏迷的护理:床头抬高30°以上,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及静脉回流;2h 翻身、叩背 1 次,意识清醒的指导按正确方法将痰自行咳出;对于意识障碍的用吸引器及时吸出痰液,痰液黏稠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后吸出,避免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及吸痰;胃肠能耐受者,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量供应,否则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3)瘫痪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加强生活照护;指导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患肢压疮的预防及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
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一)维持体温正常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绝对卧床休息。
根据病情每2-4小时监测体温1次,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鼓励患儿多饮水,出汗后及时更衣,并注意保暖。
若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预防惊厥发生,同时记录降温效果。
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二)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1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
若患儿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说明有脑疝及呼吸衰竭;若出现意识障碍、前囟及瞳孔改变、烦躁不安等惊厥先兆,说明有脑水肿。
2. 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等情况应考虑并发症的发生,可行颅透照、头颅CT或MRI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3. 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做好氧气、吸引器、人工呼吸器、脱水剂、呼吸兴奋剂、硬脑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的准备。
4. 药物治疗的护理熟悉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其他处理方法。
(三)防止外伤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减少不良刺激。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适当使用气垫,预防褥疮的发生。
患儿躁动不安或惊厥发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舌咬伤。
(四)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根据患儿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可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五)健康教育1. 加强社区卫生宣教,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凡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膜炎接触的易感儿均应服用利福平20mg/(kg·d) ,共4天。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患儿的全部接触者均应使用利福平20mg/(kg·d),或磺胺类药物2日。
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可在流行地区接种。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1.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血行感染。
病前数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
2.0~2个月患儿:以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
3.2个月~儿童期患儿: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为主。
4.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是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下降。
5.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当体温超过38.5℃
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降低脑的耗氧量,防止发生惊厥。
6.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首选青霉素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延续性护理一、避免诱因、预防发作(1)改善健康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多种兴趣,保持精力旺盛。
(2)增强体质,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增加机体免疫力;保持环境及个人卫生,定时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较多的地方,注意冬春季节天气变化,避免感冒等。
对于新生儿及儿童按要求积极实施计划免疫接种。
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
二、心理调整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人由于反复发热、恶心呕吐等,许多病人都会出现焦虑、精神抑郁等症状,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及家属都应该引起重视,给病人更多的安慰、关心和爱护,指导其进行自身调整,正确面对疾病。
(1)保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家庭及社会角色的转换,减少或者避免因角色转换而产生的落差感。
(2)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认识。
(3)学会放松情绪并且释放压力,学会倾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取得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帮助与支持。
(4)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减少自卑感、责任感等,纠正错误的观念,以提高生存质量。
三、饮食调理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均衡,提高抵抗力,宜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便秘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引起不良后果。
1化脓性脑膜炎可以食用什么(1)红豆、芸豆等,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营养丰富。
(2)加蘑菇丁、胡萝卜丁、葡萄干制成的小米粥。
可以每天早上喝一碗,从而可提高免疫力。
(3)苹果、欷猴桃、香蕉、酸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4)花生米,生吃紫色、小粒花生米可以提供优质维生素E,还可补血。
最好不要食用精制糖,因为它含大量淀粉,使能量堆积,使大脑氧化快,还有罐装沙丁鱼、咸鱼等加工食品等,其含防腐剂、高盐,增加体液渗透压,从而增加脑的负担。
2.食疗方法(1)莲花粳米粥:用莲花IOg,粳米IOog,蜂蜜适量。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措施1. 引言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可能导致死亡或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患有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2. 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指脑脊液中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其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严重的化脓性脑膜炎可能会导致意识改变、癫痫等症状。
3. 护理措施3.1 保持环境清洁•确保患者所在的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的机会。
•定期清洁患者的床铺、衣物和个人用具,以保持卫生。
3.2 增强体液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体液摄入,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和维持正常的脑脊液压力。
•根据患者情况,可辅助喂食患者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
3.3 严密监测病情•定期检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瞳孔反应、肌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4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抑制感染的细菌繁殖。
•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需要给予镇静剂、解热药等辅助治疗。
3.5 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恢复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3.6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深度昏迷时,应采取适当的翻身和护理措施,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配合医生的嘱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7 提供心理支持•化脓性脑膜炎对患者的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信息,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支持。
3.8 定期复查和随访•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评估病情的恢复情况。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和随访,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4. 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记牢这6条化脓性脑膜炎是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颅内所引起的一种脑膜炎症性病变。
由于婴幼儿、儿童抵抗力、免疫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发生该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即使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仍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而就实际来看,目前大家对于化脓性脑膜炎,还存在重治疗、轻护理的问题。
为了提高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本文就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及病因分析化脓性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比较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化脓性感染疾病,其致病菌为化脓性细菌。
当颅内受到化脓性致病菌侵入后就会出现各种感染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全身不适等。
化脓性脑膜炎多为爆发性发生,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所以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若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不及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的病因为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各种致病菌的感染途径较多,比如可以经血液循环系统侵入人体,若患者本身存在感染,可直接蔓延至患者颅内,另外创伤、医疗操作等也可导致感染发生。
该疾病的诱发因素也比较多,如患者存在局部感染、存在手术史,可能继发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症状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还需要辅助护理干预。
2、化脓性脑膜炎的6条护理措施2.1饮食护理饮食是影响疾病的主要因素,若患者在治疗基础上,没有注意科学、规律、营养饮食,则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和康复,甚至会导致疾病症状加重。
所以做好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在饮食护理过程中,应该保持清淡、均衡、规律饮食,要避免暴饮暴食、不良饮食,尤其要注意,不要食用不新鲜、未加热的奶制品、肉类、蔬菜等。
科学、规律、营养的饮食生活应该坚持一段时间,这对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