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一、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日常交际和写作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是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的。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思维和文化影响拼造出的与正规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悖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中式英语的例子中国人长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又深受汉语思维、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的影响,常直接套用汉语规则和表达习惯。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一)语音方面汉语和英语发音规则差异很大。
例如,汉语拼音中没有/θ/这个音,很多学生就借用与之相近的/s/来发/θ/的音。
比如,think和thank you,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中国式发音的典型错误。
(二)词汇方面1.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有与之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中,常犯的错误是只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考虑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只是机械地对应英汉翻译,因此导致了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例1:I am watching a book.例2:Tomorrow I will look a movie.例1和例2中“watch”和“look”都有看的意思,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各不相同,规范的英语应该是“reading a book”和“watch a movie”。
与这类错误相似的还有“speak,say,talk”的误用,如“Can you sayChinese?”。
2.词汇冗余汉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强调所说内容和语气,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强调简洁明了。
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汉语思维逐字翻译,从而出现中式英语。
例1:His body is healthy.例2:My name is called Peter.例1和例2的两个句子作为中国人来看,不难理解,因为这两句话的表达与汉语思维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英语人士来看的话,两个句子都犯了累赘的错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不相符。
中国式英语引言中国式英语,也称为“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语言习惯上的错误或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差异较大,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影响而产生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原因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错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常常将中文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于英语中。
例如,他们可能会说“Yesterday I go to park”,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2.词汇误用: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把中文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而不考虑英语的习惯用法。
这导致了一些意思不明确或者错误的表达。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说“Please make a line”来表示“请排队”,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Please queue up”。
3.发音问题:中英两种语言的发音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英文单词的音标读错,或者在发音时加入一些与中文发音相关的语音特点。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将“th”音发成“s”音,将“w”音发成“v”音。
4.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中文文化的影响,进而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在邮件中过分客气地使用大量的感谢词,而这在英语中并不常见。
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倾向于注重英语的书面语言能力,忽视英语口语的培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注重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而忽略了对于发音和表达方式的练习。
2.母语影响:由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往往会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直接应用到英语中。
这种母语影响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中国式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利与弊在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这样的表达法:1.Open the door see mountain.(开门见山)2.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Give you a little color see see.(给你点颜色看看。
)经过调查研究,这种所谓“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orChinese English)的产生决不是一时的失误,而是具有深厚的社会语言学根源。
一、中国式英语的概念及其成因中国式英语最初指的是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是19 世纪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做生意时所使用的一种贸易语言。
当时,因为国人对于英语语言结构及其所包含的英语文化缺乏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使用一些不规范的翻译方式,具有很大局限性。
李文中1993 年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一文中指出:“所谓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和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二语习得的理论来看,中国式英语是一种中介语(interlanguage)或过渡语[2]。
它是二语习得者按自己发展的规则创造出来的含有母语特征又具有目的语特征的语言系统,是属于掌握目的语之前的过渡性阶段———这是二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中介语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第一语言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所产生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现象引起的,即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言结构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那么第一语言对二语学习就会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3]。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在语言形式与结构、使用者思维特征、负载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现象非常明显和典型。
中介语是某一个体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语言现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个语言体系会不断地向目的语靠近,因此具有个体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chinglish中式英语
"Chinglish"是指中式英语,即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可能会受到
母语中文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混合语言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
直译、语法错误、词汇混淆等,使得表达不够准确或者不符合英语
的习惯用法。
Chinglish可能会出现在口语、书面语甚至广告宣传
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Chinglish可能是在语
言转换时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但也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逐渐纠
正和改善。
在跨文化交流中,Chinglish可能会导致误解或者困惑,因此在使用英语时,尽量避免Chinglish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对于外国人来说,了解Chinglish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误解。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提高英语水平,避免Chinglish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
外国人来说,理解Chinglish也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总之,Chinglish是一个存在于语言交流中的现象,对于双方来说都
需要理解和尊重,并通过学习和交流来逐渐改善。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到汉语语法、词汇和文化的影响,表达出一种特有的英语风格。
这
种风格可能包括句子结构、词汇选择、语法错误等方面的
特点。
中国式英语有时被认为是一种非正式、口语化的英
语风格,往往在国内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交媒体上出现。
中国式英语可能由于中国人母语的语法结构与英语不同,
造成的一些常见错误包括:
1. 主谓一致错误: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需要保持一致,但中国式英语中可能出现主谓不一致的情况。
2. 介词错误:由于中文中的介词用法与英文有所不同,中
国式英语中可能出现介词用法错误或误用常见介词。
3. 动词时态错误:英文中有多种时态,中国式英语中可能使用错误的时态或混淆不同的时态。
4. 语序错误:汉语语法结构与英语有所不同,中国式英语中可能出现语序错误的情况。
5. 词汇选择错误:中国式英语中可能使用错误的词汇或直译中文习惯用语。
尽管中国式英语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规范的使用,但它也是中国人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一个阶段,它反映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人的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式英语也正在逐渐减少。
浅谈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及教学对策【摘要】“中国式英语”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文字翻译、写作和口语中尤为突出。
学生在不能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情况下,在英语与母语之间寻求等价的词汇、短语和句式,造成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国式英语。
文章分析了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中都存在“中国式英语”的问题。
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写出来的作文也不能让人满意,作文里面充满了“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往往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迷茫,难以理解。
一、“中国式英语”的定义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即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者写出的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
这种英语往往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的。
例如“your figure is very beautiful.(你的身材真好呀)”,“my stomach is a little hungry.(我的肚子有点饿)”他们觉得这样表达是正确的,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地道、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二、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一)受汉语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王还教授曾说:“任何人学英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套在外语上。
”因而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长期使用母语思维,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这样就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例如:“my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st ten years”,“我的家乡”在英语中应作地点状语而不是主语。
又如big wind,应该是strong wind,(二)受到语言负迁移的影响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学习者为学习一门新语言而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迁移策略(strategy of transfer)。
英语教学之路上的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相关问题研究王维纳【摘要】中式英语是一种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所致;而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主要特征及区别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法和句法三个方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比中英句式、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差异,归纳总结后帮助学习者避免出现中式英语,规范使用标准英语;还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国英语,不“崇洋媚外”,注重国外风俗文化,还要提高学习者的中国文化素养。
%Chinglish is the malformed, hybrid form that shows the interference or influence of Chinese on English learners,while Chinese English is normative but with typical Chinese cultural features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Chinese.These two are dif-ferent in pronunciation, morphology, and syntax.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ha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s,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elp learners a-void Chinglish.Moreover, teachers should help learners establish right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 English, re-specting and learning foreign culture but not worshiping things foreign and fawning on foreign countries, and pro-mote Chinese learners'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wareness.【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式英语;中国英语【作者】王维纳【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2英语教学之路上的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相关问题研究王维纳(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中式英语是一种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所致;而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
英语写作中的“中国式”英语问题及相应教学策略(广西博白县龙潭中学广西博白537624)摘要: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母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措辞和句式两个方面。
本文从跨文化意识、思维模式、目的语的输入和写作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中国式英语教学策略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母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
正因为思维、文化和写作密不可分,所以不顾及中西文化和汉英思维差异的写作教学是失败的。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强化英语写作思维模式,学习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是英语写作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才能合理构建、正确输出。
一、中国式英语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形式1.词汇方面1.1用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对等词或词组的影响,学生常常生搬硬套,把汉语逐字翻译成英语,出现了许多用词不当的错误。
1.2词汇冗余。
在汉语作文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优美词语,而在英文中则最忌讳“flowery words”,用词简洁明了是英文写作的原则之一。
由于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不够确切,学生通常会把简单的词汇弄得画蛇添足。
1.3搭配不当。
学生往往把词语和语境孤立,忽略了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因此写作中受汉语影响,产生词汇搭配不当的错误。
2.句法方面2.1语态错误。
汉语中被动语态很少使用,而且是通过附加词“被”来实现的。
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通过被动结构“be+动词的过去分词”来实现。
于是,汉语和英语对于语态使用的完全不同常导致学生写出中式语态英语。
2.2句式过于单一。
英语句式具有多变性,读起来感觉形象生动。
而学生在写作中,受较为固定的汉语句式影响,往往使用一连串的简单句或雷同的复合句,造成句式单一,读起来感到单调乏味。
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及对策
中国式英语是指受中文语言习惯影响,对英语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错误或不规范使用。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法错误:对英语语法规则不熟悉或对中文语言习惯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出现错误。
2.造词:直接翻译汉语词语使用,使得英语句子难以理解或出现异样用词。
3.音译:中文发音习惯下,将英语单词音译为汉语发音,且由于音标和汉字不一致,造成发音错误和识别难度。
针对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英语语法学习:了解常见语法规则,建立正确的语法意识,并在练习中加强语法运用能力。
2.拓展词汇量:通过多读、多写、多听多说,积累更多语言素材,建立正确的词汇意识。
3.练习正音规范:多听口语教学材料,模仿标准发音,根据自己的音调问题进行调整。
4.注意语境和用词:在使用英语单词时,必须结合语境,并注意它们的用法和搭配。
总的来说,打破中国式英语的壁垒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宽视野,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并且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培养一定的语言环境,让自己沉浸在纯正的英语语境之中,才能真正地彻底消除中国式英语的弊端。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探讨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出现的英语语言错误———中国式英语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中进一步提出了纠正中国式英语的方略及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错误分析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根源可追溯到Lado在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他(1957)认为,“人们倾向于把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形式、意义以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外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去。
”这一说法揭示了语言学习者在外语/二语学习中错误的起因在于语言的“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指的是人们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Lado 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关联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产生正向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向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所谓正向迁移是指母语和目标语的相同之处对学习目标语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而负向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对目标语学习所引起的干扰。
语言迁移这种现象虽然受到了Dulay和Burt的批评(Keller man, 1984) ,他们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一样,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的步骤和顺序是带有普遍性的,和第一语言习得一样具有相同的规律性。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同意Dulay和Burt把母语的作用估计得如此之小。
当时,Dulay和Burt调查对象为儿童,反映的是儿童习得二语的规律。
但是,其他的研究人员所调查的对象则是成年人,因此,调查结果自然与他们的不同( Ellis, 1985)。
据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Dulay和Burt等人的结论不适合于成年学习者。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迁移问题后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言类型学、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进一步研究迁移,在广度、深度、理论以及方法的多样性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我们知道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异,分别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即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
语言上的巨大差异就会造成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面临众多的困难,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照搬汉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说、所写的不是地道的英语;也许有些句子从语法角度来讲是正确的,但遣词造句及表达方式却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习惯,从而出现错误,形成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1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由于对英语掌握不够充分,或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无意识地将中文的习惯和交际模式带到交际中的现象。
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
长期在我国工作的美国专家SolAdler (1980)指出,我们国内出版的英语书报存在不少中国式英语,其根源就在于作者往往依照汉语的习惯来打造英语句子。
对于中国式英语,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上述定义不难看出,中国式英语深受汉语影响并且有损于交际的有效性。
一般说来,中国式英语是一种语际间的错误( interlingual err or)。
它反映了说话人或写作人受母语影响(即负向迁移)的一种语言现象。
由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长期用母语思维,而并非直接用所学的目标语进行思维活动,就很容易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则出现这种不合规范和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
因此, “中国式英语实际上就是错误分析问题”(谢之君, 1995)。
本文着重从错误分析的角度考察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现象,阐述中国式英语的类型及出现的原因。
2中国式英语在大学生英语习得中的体现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不能正确选词用词;有些是不注意英语的习惯用语;还有些是由于不能正确选用句式。
下面一些例子是从205篇大学生作文中选来的。
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南昌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上海交通大学非外语专业一年级,上海市东海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
他们按要求在30分钟内以My View on Job - hopp ing为题写一篇长度为150字的作文。
这些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反映了写作人的汉语思维痕迹,呈现出明显的中国式英语特色。
具体表现在:2 . 1词汇方面英汉两种文化的词语存在很大差异, 各自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无法完全等同。
英语与汉语在词汇方面有许多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意义相同的词,其词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内涵与引伸也各不相同,搭配、用法也都各异。
学生在学习时,把记忆词汇和它的用法割裂开来,只记住词汇的个别意义,而忽视了词的浓厚的文化内涵意义,没有完全掌握某一个词语特定的使用环境。
因此,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出现中国式英语就不难想象了,他们会经常习惯性地按母语(汉语)的表达方式, 生搬硬套到英语词汇中去。
例如:(1)But before doing it (the job), I will think over clearly and carefully.——But before doing it (the job), I will think it over.(2) It will cut into decrease your credit if your j ob usually be changed.——It will cut into your credit if your j ob is usually changed.(3) W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 o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capacity t o suit another job.——W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 o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capacity t o do another job. (4) I think that do different jobs can make me t o t ouch different new things, new friends andnew experiences and so on.——I think that doing different jobs enables me to get acquainted with new things, new friends and have new experiences and so on.2. 2硬套汉语的句式产生这一类中国式英语的心理因素与第一类的相同。
所不同的是丝毫不顾英语的句法规则,把汉语的句式硬搬到英语中来。
(1) Because they think change j ob is venture, s o they don’t risk.——Because they think changing a j ob is a venture, they don’t like t o risk.(2) I think this socie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think their job.——I think in this socie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who think their jobs.(3) I admire many young men like change their j ob, because they have large courage.——I admire many young men who like changing their jobs, because they have great courage.(4) I always say t o my friends, it s a pity that only do one thing everyday.——I al ways say t o my friends, it s a pity that they only do the same thing every day.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脑子里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多,也就是在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 1982) ,自然也产生不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出( comprehensible out put) ( Swain, 1985)。
他们用英文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汉语转译的过程或者一种语码转换( code - s witch)的过程。
而在这种汉语转译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够,本身的英文表达能力有限,只好求助于母语与英语字面意义都相同的语言材料,就产生了中国式英语。
这种假借在本研究所搜集到的作文中词汇方面极为突出,其次是语法句式方面的错误,再次是中英文化差异方面出现的问题。
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还体现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采取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学生是将英语当外语来学,离开了英语使用的真实环境( authentic context) ,长期以来是靠母语来学习英语。
在学习英文单词、词组和表达方式时,往往借助于汉语。
他们记住了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意思后,自以为掌握了该单词的用法。
这样长期下去,就养成了机械式的对应习惯,使他们不能根据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境来正确遣词造句,选用句型。
同时,由于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低,而又想表达丰富的内容,只好求助汉语的语言习惯,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这也就产生了中国式英语。
从教学角度来说,如果教师从语法翻译法的角度教授英语,并且只强调英汉词语的对应关系,而不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场合,也容易导致中国式英语的产生。
另外,学生所赖以学习英语的各种工具书和电子词典,如果在注释某一英语词语时,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进行解释词义,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在他们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犯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4纠正中国式英语策略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英汉语义上的误解和句法结构的误用。
由于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有限,错误地认为汉语和英语的各种因素都是相同的,只要把自己掌握的汉语各种表达方式转换成英语的词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