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信息

煤矿信息

煤矿信息
煤矿信息

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

1. 李华东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

2. 李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供销公司经理

3. 刘笃鸿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内蒙长城煤矿公司经理

4. 刘永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水帘洞煤业公司副董事长

5. 唐绍安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黑沟煤业公司经理

6. 鲍庆国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副总工程师、通防处处长

7. 徐亚民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村煤业公司经理

8. 祁方坤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矿长

9. 翟延华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中兴建安公司董事长

10. 翟慎安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老干部管理处处长

11. 刘文宝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总经理

12. 李法柱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岱庄煤矿矿长

13. 赵毅新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新华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

14. 张明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生产技术处处长

15. 肖庆华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公司矿长

16. 管清向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新驿煤矿公司矿长

17. 陈家忠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内蒙古上海庙矿业公司总经理

18. 刘国兴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生产技术处副处长

19. 刘德平山东鲁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 孙振山山东能源肥矿集团贵州肥矿公司总经理

21. 赵俊卿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安监局副局长

22. 徐茂强山东能源龙矿集团龙福油页岩公司总经理

23. 高殿龙山东能源龙矿集团盘道煤业公司矿长

24. 包政礼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大恒煤业公司矿长

25. 高先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党办主任

26. 梅苏鲁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安监局副局长

27. 孟祥军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矿长

28. 李佃平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矿长

29. 于世叶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30. 屈忠坡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经理

31. 刘洪宾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院长

32. 韩作振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处处长

33. 吴兰荪山东省监狱管理局安全监察处处长

34. 许学军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总工程师

35. 赵道辉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矿长

36. 刘太忠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队长

37. 杨少泉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院长

38. 王学文枣庄市工业设计院副院长

39. 马启廷滕州郭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40. 任振富山东富安煤炭有限公司董事长

41. 秦迎夏枣庄新远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42. 刘圣杰枣庄南郊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43. 张延金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44. 潘世功微山金源煤矿总工程师

45. 闫辉山东省微山湖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46. 李开友微山县微山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

47. 朱致进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48. 柳西学山东高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49. 李栋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0. 朱全晓山东泰丰宝源数控机床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51. 林玉柱山东坤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52. 岳波淄博光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53. 焦天彪山东舜天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李文昌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矿长

55. 严风春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6. 李震章丘市矿业培训中心主任

57. 李咸峰章丘华明矿业有限公司矿长

58. 李庆春临沂亿金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59. 许丙存临沂宇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60. 陈钦成莱芜市涝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61. 曲家武龙口市洼东煤矿有限公司董事长

62. 孙鲁东山东精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概述 本系统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进行设计,在调研我国大量煤矿安全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管理思想,采用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满足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对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降低事故伤亡,提高矿井安全生产和企业的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集团、各级安监管理部门。 对隐患排查、三违管理、事故管理、一通三防、应急救援管理等各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跟踪管理。 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对数据进行各类查询、分析;预警功能,系统能按要求对隐患、三违、事故、干部下井等进行预警;管理功能,能根据根项规章制度要求对相应人员进行管理,能按要求把相应信息传送给相关人员督促其执行。 各煤矿分别是一个子系统,各矿的安全信息数据能按照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要求的格式进行自动汇总,生成全局煤矿的安全数据汇总,自动形成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的母系统。根据用户权限,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领导、各安全主管部门、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全局所有煤矿或者部分煤矿的安全情况。 系统功能模块 (一) 隐患排查管理

隐患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隐患,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该模块对隐患发现、跟踪、预警、排查、统计、分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及时准确传递各单位的隐患情况,方便领导掌握情况做出决策,提高安全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二) 三违管理 “三违”是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源,系统可对各煤矿的“三违”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可对各煤矿的“三违”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安全管理部门可了解和掌握煤矿“三违”发生的规律性,从而使安全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富有效率,由“抓三违”变成“防三违”。 通过此模块,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各单位的“三违”及其处理进展情况。 (三) 安全事故管理 真实准确地记录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查明事故的原因,可接受事故教训,在安全工作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系统可对各煤矿的安全事故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可对各煤矿的事故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安全管理部门可了解和掌握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提供依据。 通过此模块,煤炭工业局(煤炭集团)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各单位的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本部分中的数据具有不公开性,系统对此加以安全控制,使用户按不同权限级别访问不同单位、不同等级层次的数据。 (四) 证照管理

XXXX煤业公司信息化建设

[矿山信息化建设规划书] [XXXX煤业公司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现状及存在地问题 我国很多矿井建成并使用了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许多矿井还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点.能用计

算机进行控制地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多个煤矿生产作业中得到比较普遍应用,个别已能通过网络在地面进行监视监控.在管理信息化上也已建成了多个应用系统,如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销售等多个子系统且目前运行良好,取得了很好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生产、管理地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各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地共享和利用程度比较低.大部分煤矿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等问题. 1、信息化缺乏规划 矿井地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企业地决策者对企业地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地规划.一个整体地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地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地下一步地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 2、主要领导对信息化认知程度和重视力度还不够 认识是第一位地,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地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地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地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有些条件较好地矿井满足于眼前地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

建设,矿井照样能搞好,因此,对矿井地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层领导在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地继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信息化地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对信息化技术不够了解,不知道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更不清楚应该如何管理才能保证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地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有地煤矿多年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基层区队没有网络,大部分区队没有一台电脑,没有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有管理及文书工作完全靠手工进行.有地煤矿几千人、上百台电脑和一些应用系统,却没有一个专职地计算机技术人员,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地应用和推广. 3、在信息化建设地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等问题有地煤矿耗资上百万,网络搭建起来了,个人计算机也配置 不少,但是网络上没有运行什么应用系统,结果很多电脑成了职 工娱乐、上网聊天地工具,甚至因此影响了工作.有地煤矿也建了一些应用系统,但因为一些原因,有些软件开发验收过后很长一 段时间没人使用、或者是在应用地过程中一遇到障碍就退却了;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汇编

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打造现代化数字矿山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息化建设是指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或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对已经上线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所进行的变更、改进完善项目以及运行中的运维管理。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符合xx煤矿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xx煤矿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五条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由矿长牵头,总工负责,调度室信息中心实施建设,其他相关单位全力协助配合信息中心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实施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年度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考核。 (二)负责xx煤矿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矿井安

全生产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 (三)了解、研究、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为xx煤矿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xx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技术把关负责。 (四)全面负责xx煤矿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建设、管理及运行服务。 (五)负责和集团公司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络工作,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业务指导。 (六)负责xx煤矿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资产的管理工作。 (七)制定和修订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制度和各应用系统的管理办法。 第七条各科室连队是信息化建设使用的基层主体。主要职责是: (一)积极参加各类新技术、新建应用的培训,结合xx煤矿实际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熟练掌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操作,按要求上报系统应用报告。 (三)属于本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要制定部门内管理制度,并按规定考核。 第八条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三章信息系统运维管理 第九条计算机网络系统

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

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3、矿区开发;矿区根据储量、赋存条件、煤炭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环境等情况,确定矿区规模、划分井田,规划井田开采方式,规划矿井或露天矿建顺序,确定矿区附属企业的类别、数目和生产规模,建设过程等,总称为矿区开发。 4、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5、立井:直接与地面相通的直立巷道 6、暗立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垂直巷道 7、斜井: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斜巷道 8、暗斜井: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用来联系上、下两个水平并担负提升任务的斜巷 9、上山\下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倾斜巷道,上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上的煤层;下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下的煤层 11、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 12、石门: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 13、煤门: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煤层平巷 14、平巷;没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沿岩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15、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 16、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17、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18、矿井生产系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巷道线路及其设施 19、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20、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水平面 21、开采水平;简称水平,指地下采煤时,将井田沿倾斜方向按一定高度划分的开采范围 22、采区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 23、分段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24、带区式划分;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25、矿井储量: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全部储量) 26、矿井生产能力: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数量 27、矿井服务年限:一个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开采年限 1、矿井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工作面,区段运输巷,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采区下部车场,运输大巷,主要运输石门,井底车场,主井。 2)通风系统:副井,井底车场,石门,大巷,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车,区段运输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 3)运料排矸系统:副井,井底车场,石门,大巷,采区运输石门,下部材车,轨上,区段回风,工作面,回收与运料相反 4)排水:工作面,区段运输,采区上山,采下车,运输大巷,石门,水仓。 2、煤田划分为井田主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

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处于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境内。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5′27″~104°56′18″;北纬27°25′06″~27°26′33″。煤矿距镇雄县城7.0km,距贵州毕节市69km,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威宁站180km,有镇雄至贵州毕节市的省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范围 根据2007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为融安煤矿更换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720402,有效期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3965km2,开采标高为+1880~+1360m。 3、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 井田内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即C5b及C6a煤层,结构较简单。C5b 平均厚2.2m, C6a平均1.41m,均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现开采每层为C5b煤层。 水文地质属矿床充水以顶板裂隙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工程地质类型为以层状结构岩层为主,地形有利排水、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故本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本次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涌出量

测定结果,融安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2011年6月的检测报告,C5b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融安煤矿井田范围内共有工业储量1276万t,设计可采储量为786.1万t,按30万t/a设计生产能力扩建,矿井服务年限17.5a。 二、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 回采工艺由原来的炮采变更为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等具体文件。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落实。 融安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设计要求,安装了一套KJ90N监控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内正常启动。中心站设置在监测监控室,监控中心配置主、辅监控主机系统各一套,并配置监控终端。同时根据需要接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上传,便于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82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煤矿信息系统与网络资源在可控范围内安全稳定的运行,保护现有的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特制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通过制定本制度形成一个动态以预防为主的信息安全管理方式,通过实时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保证信息系统的使用安全。 第三条通过安全管理不但能够保障己有的安全

系统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而且能够实际检验安全策略的使用情况,及时提出新的安全需求,以便及时进行升级改进或实行新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条广泛开展信息安全教育,进行信息、安全检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制定适用于煤矿信息网络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综合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 第六条管理对象: 1.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及外设、网络设备、存储设备以及其它辅助设备。 2.物理环境:包括机房场地环境、设备维修、存储环境等 3.通信线路:包括专用的通讯线路、网络布线、

用于数据通讯的电话线等。 4.软件系统: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其它各相关的应用系统等。 5.文档资料:包括设备及系统的使用说明及操作指南、参数配置表、运行操作记录、故障维护处理记录、电子数据及文档等。 第三章工作职责 第七条信息中心负责煤矿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保障煤矿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负责业务数据及其它重要数据的备份管理,向上级部门上报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报告。 第九条负责安全产品的使用、维护、升级,所有安全产品的使用,必须符合公司的审批和授权,不得擅自采购和私自试用,负责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安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09.11.27 来源:CIO时代网作者:CIO时代网 作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井悦 1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建设重点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其中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投入共计6.83亿元,比2006年增长0.95亿元。 大型设备的监控系统装备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检测系统在大型煤矿中基本采用,也实现了系统装备的国产化。神华集团大柳塔煤矿采用3层网络结构(信息层、自动化与控制层、设备层),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实现了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许多煤矿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场所;一些现代化矿井采用了卫星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数量和运动位置实施跟踪;调度室的装备实现了数字化。1000M工业以太网开始在井下得到应用,可以做到数字、语言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上传播。 1.1 煤矿安全监控监测 据调查,至2007年10月末,全国已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装备的低瓦斯矿井12882处,安装率为83.0%。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已安装537处,安装率为98.2%;国有地方煤矿已安装1181处,安装率为86.5%;乡镇煤矿已安装11164处,安装率为82.0%。目前绝大多数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装备了监控系统。起步较早的黑龙江省以及山西,安徽、河南、吉林、河北、重庆、江苏、新疆9个省区市,已经实现了省内或者产煤市县范围内的联网。 1.2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目前,国内常见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有以下几种。一是KJ4监测系统,已在70多个矿井推广使用了100多套,覆盖面积较广,二是KJ95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三是TF200频分复用型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能集中、连续、远距离监测各种环境参数工况状态,系统监测实时性好;四是HI—MASS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工业现场总线构成的井下环境及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山西省3970个应实行集中监控的矿井中,目前已有95%的煤矿完成了监测监控系统建设,90%以上煤矿分别实现了省(区)、市、县,矿(集团公司)4级联网运行。 1.3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系统实际上是指多个系统的综合性系统,包括煤矿井上、井下的通信系统,煤矿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监测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主要借助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目前,该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从高到低,呈现出大型煤矿高于中型煤矿、而小型煤矿普遍较低的规律。我国许多矿井采用语音通信和数字通信,国外生产的漏泄通信可以传输语音、数字和图像,但图像传输的性能还有待于提高。国内开始使用的漏泄通信效果较好,宽带漏泄通信系统最大提供32路全双工话音/数据通信和16路单向模拟视频通信,实现了煤矿各种信号的综合网络传输。 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煤矿采用基于PHS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有条件的煤矿建立了KJ28工业电视系统,发展了多媒体调度室装备。 1.4煤矿安全综合自动化系统 20多年来,我国经过自主与协作开发,已研制成功了多套安全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有:主运输系统的遥测遥控、井下排水系统的遥测遥控、通风系统的遥测遥控、供电系统的

煤矿基本情况(样本)

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 高家梁煤矿 一、基本情况 (一)高家梁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有效期)安全许可证证号:(有效期);工商营业执照证号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150000000003619(有效期);矿长资格证(MK151000921号);矿长安全资格证(蒙B209024号)。 (二)高家梁煤矿隶属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配套选煤厂一期工程入选能力300万吨/年。井田面积约87.4178km2。地质资源储量145289万吨,工业资源储量127888万吨,设计资源储量109595万吨,设计可采储量82465万吨,设计矿井资源回收率56.76%,设计矿井服务年限99.2年(按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及初期300万吨/年间隔2年计算)。(三)高家梁煤矿井田位于鄂尔多斯市万利矿区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塔拉壕镇、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井田含2、3、4、5、6等五个煤组。主要可采的2-2中、3-1、4-2中、6-2中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 3.56m、2.31m、2.49m、3.06m,煤种以不粘煤为主,有少量长焰煤。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井田地质结构简单,构造形态呈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5°,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井田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煤层瓦斯含量低,煤尘有爆炸危险,煤层容易自燃。

(四)高家梁煤矿建设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7〕2939号文件核准,初步设计由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08〕76号文件批复,安全设施设计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函〔2008〕32号文件批复,《高家梁煤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选煤厂由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大地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五)矿井投资122660万元,吨煤投资408.87元。其中:井巷工程量32839.17m、矿建工程投资23095万元;工程量58494.51m2、土建工程投资15270万元;安装工程投资50541万元;完成其它投资33754万元;选煤厂投资18446万元,吨煤投资61.49元。 二、系统基本情况 (一)开拓系统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具备安全出口条件。一水平标高+1280m。沿2-2中煤层布置运输、辅助运输、回风三条大巷,分别与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连通,构成矿井一水平开拓系统,全井田布置14个盘区。 主斜井:倾角14°,斜长680m,直墙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7.3m2,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方式,基岩段采用锚网喷支护方式,用于矿井煤炭提升,兼作进风井,安装胶带输送机,安设架空乘人器,敷设消防洒水管路及动力电缆、通信电缆、安全监测监控光缆、照明电缆、工业视频监视光缆等,井筒内设台阶。 副斜井:倾角5.5°,斜长1095m,直墙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7.8m2,

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管理规定根据《关于全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的通报》(鲁煤监政法函[2018]5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安全信息运行管理,有效利用双防信息系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运行以及各类隐患的闭合管理,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促进矿井安全发展,结合我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各副矿长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防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王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的协调管理工作。 二、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系统数据录入 1、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岗位、作业活动、危险源、风险点、风险清单以及风险的关联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协调,各专业组根据我矿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进行补充完善。 (二)1+4专项辨识 1、风险点的补充完善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井上下变化 情况实时进行协调,各专业组根据办公室要求,及时完善。 2、年度风险辨识及风险清单完善:每年10月份,由矿长组织,各专业组由分管矿长负责根据下一年度生产计划安排情况,对下一

年度的风险清单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后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审核,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方案并对重大风险清单进行上报。如果生产计划发生变化,由分管矿长组织各专业组对年度风险辨识及风险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3、专项辨识 (1)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科牵头对新工作面设计前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专项辨识报告由生产技术科上传到管理系统。 (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专项辨识;由各专业分管矿长组织,分管科室牵头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专项辨识报告由分管科室上传到管理系统。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突出矿井过构造带和石门揭煤等高危险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在复工复产前的专项辨识。 其中,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突出矿井过构造带和石门揭煤等高危险作业的专项辨识,由总工程师组织,通防科牵头进行辨识;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由各专业分管矿长组织,分管科室牵头进行专项辨识;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在复工复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18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正式版)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 向(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 展。20xx年建设重点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 系统、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其中对煤矿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 控系统的投入共计6.83亿元,比20xx年增长0.95 亿元。 大型设备的监控系统装备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带 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检测系统在大型煤矿中 基本采用,也实现了系统装备的国产化。神华集团

大柳塔煤矿采用3层网络结构(信息层、自动化与控制层、设备层),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实现了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许多煤矿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场所;一些现代化矿井采用了卫星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数量和运动位置实施跟踪;调度室的装备实现了数字化。1000M工业以太网开始在井下得到应用,可以做到数字、语言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上传播。 1.1 煤矿安全监控监测 据调查,至20xx年10月末,全国已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装备的低瓦斯矿井12882处,安装率为83.0%。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已安装537 处,安装率为98.2%;国有地方煤矿已安装1181处,安装率

煤矿矿图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16章矿图的基本知识 16.1 概述 16.1.1 矿图的概念与特点 矿图是反映矿井地质条件和井下采掘工程活动情况的煤矿生产建设图的总称。矿图是煤矿企业中最重要的技术资料,是管理采矿企业和指导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图件,它对于正确地进行采矿设计、编制采掘计划、指导巷道的掘进和合理安排回采工作及各种工程需要都具有重要作用。 与其它图纸相比较,矿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矿图的内容要随着采矿工程的进展逐渐增加、补充、修改; (2)矿图的测绘区域随矿层分布和掘进巷道部署情况而定,常常是分水平测绘; (3)矿图所反映的是井下巷道复杂的空间关系,以及矿体和围岩产状与各种地质破坏,测绘内容多,读图较困难; (4)采用实测与编绘的方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再辅以地质、水文、采掘等方面的技术资料绘制而成。 16.1.2 矿图的分类 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矿井测量图,它是根据地面和井下实际情况测绘而成的;另一类是矿井地质图,它是根据矿井地质勘探资料和采掘过程中揭露的地质信息而绘制的。两类矿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矿井测量图是绘制矿井地质图的基础;而矿井测量图上的地质信息则是来源于可靠的矿井地质图。本章主要介绍矿井测量图。 根据投影方法和投影面的不同,可以将矿图分为平面投影图、竖直面投影图、断面图和立体图。根据成图方法分为原图和复制图两类。原图是根据实测、调整或收集的资料直接绘在聚酯薄膜或在原图纸上的矿图,一般情况下原图不应直接用来晒图或使用。原图的副本称之为二底图。根据原图或二底图复制或编制而成的矿图称为复制图。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主要图纸,称为基本矿图。《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煤矿基本矿图见表16-1。 表16-1 矿井必须具备的基本矿图

煤矿安全信息化发展的规划

煤矿安全信息化发展的前瞻规划 内容提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建设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打造煤矿“科技兴安”的管理氛围,实现矿井安全发展、安全管理,全面的抓好矿井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经调研论证,我们决定把计算机辅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阶段,分步骤的开发和使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探索中逐步扩展延伸,为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安全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同时也实现了“信息考核的全面化、隐患管理的闭合化、数据统计的自动化、图表分析的清晰化、“下情上达”的动态化”的要求。为隐患的分析和“三违”的查处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界定标准。 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全国煤矿安全生产自80年代以来,逐步的显现出了好转的趋势。但是,由于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所致煤矿事故较多,故此安全管理就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安全管理在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也日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分析及结合我们自身经验的总结。得出的结论是要想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必须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思路,

能够把隐患信息自动采集归纳,并得到有效的分析。把薄弱环节做到重点关注,并且能够形成对比,能够把“三违”积分自动临界考核化较清晰的显示出来,牢牢把握三违的动态走向和教育培训情况。 随着煤矿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安全管理的形式、数据和内容的不断延伸。同时,企业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建设,看到了计算机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便利。通过探索调研,信息技术被迅速地应用到了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强,同业各单位也在进行数字化矿井的建设和改造,分析得出通过计算机的辅助管理能够及时地把隐患的源头杜绝,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原有的安全隐患闭合卡因手工记录、保管不当、数据失真、计算效率和对比效能不高等因素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以及安全隐患类别划分不清,难以把握。故此只有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向利用计算机进行隐患信息采集、检索、编目、查找统计、分析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益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并传递隐患和三违信息,共享和闭合三违事件的落实情况,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更好服务于“基层”、辅助于“生产”,从而打造我矿“科技兴安”的管理氛围,故此我们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 应用 安全管理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计算机数据化、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会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开发一套较为实用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起到了促进作用。 1系统特点及构成 1.1 系统特点 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对各种安全信息分类管理,交叉操作,突破以往单一数据处理 2)实现了对干部的考核与评价,避免人为因素带来不公平等现象。 3)计算机代替人工建立报表、台帐等工作,极大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4)所有安全信息不再利用人工传阅,可以在线适时浏览。 5)可以发布各种宣传信息,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准确、方便。 1.2 系统构成 根据煤矿实际情况把系统划分5 个系统,即: 1)人员信息子系统。用于全面、准确掌握人员信息,主要功能有人员信息录入、查询、检索和信息修改等。 (2)信息站子系统。主要包括职工签到、隐患登记、隐患处理、违章情况、“三违”登记、“三违”处理、干部评

估、人身伤亡事故、安全检查安全评估日报等信息的录入、浏览、检索、修改等能。 3)安检部门子系统。主要用于煤矿安全检部门对安全质量进行检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罚与奖励等。 (4)考核统计子系统。包括对干部的考核和有关情况报表。主要有:对干部的下井、质量控制、事故控制、安全行为、安全培训、业务学习的方面进行综和考评,并以得分的形式进行奖励或处罚;对干部的考核、安全检查、违章罚款、干部下井覆盖情况、事故情况等以报表的形式进行上报。 (5)安全教育技能文献子系统。发布有关国家、集团公司和矿方煤矿安全教育的法律、制度、规程、规范供有关人员参考学习;并且可宣传各种最新技术和安全精神,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系统构成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 图1 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组成结构 2系统硬件构成 系统采用基于网络的传输方式。从矿级领导、科室干部到管理人员都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因此,利用本系统结合煤矿的网络硬件资源条件,实现煤矿安全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浏览和删除等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2 所示。 图2 系统硬件组成 3系统软件的设计 由于安全信息数据量大,系统访问人数多,所以本系统采用C/S (客户机/服务器)的设计模式,以减少网络 的数据传输量。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NTServer4.0,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IOWS98/2000 ,数据库平台选用 SQLServer7.0,系统编程软件采用ASP、VBScriptjavascript。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关于煤矿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6944566.html, 关于煤矿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作者:高强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17期 摘要: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建设的进程中,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包括煤矿产业。随着我国煤矿产业不断加深体制改革,信息技术在煤矿产业中的应用也不断深入,煤矿信息化受到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煤矿信息化是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将针对我国煤矿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煤矿信息化的发展进行预测与探讨。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D67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经济体制转轨,企业不断向着集约型管理形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煤矿产业的信息化将是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而煤矿行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也正在不断的加深,为了向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迈进,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煤矿产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以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进步、煤矿资源消费的剧增和开采作业难度的加大共同促进了矿产行业走向信息化的道路。 煤矿信息化具体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井下的机电设备实施自动化控制,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集聚所有的煤矿信息,包括环境安全信息、设备运作信息等,可以对开采作业现场进行实时调控,以网络为核心构建体系结构,形成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综合煤矿监控和管理系统[1]。 1 我国煤矿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煤矿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煤矿企业传统的管理形式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对于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有着严重的限制。近年来,煤矿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不断加大投入,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煤矿产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于产业信息化程度也相应的加深,但是我国目前煤矿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经常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不断暴露出煤矿产业信息手段上的落后,特别是井下监控和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煤矿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早期是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考勤定位远程管理系统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等零散信息化系

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矿井概况 (一)生产、通风情况 宋家沟煤矿位于旬邑县城东偏北13.5km,属乡镇煤矿,井田东西长 2.75km,南北宽1.50km,面积4.25km 2。矿井为主斜副立联合开拓方式,开采水平+1075米,主斜井为胶带提升井兼回风井,副立井为辅助提升兼进风井,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采煤方法为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人员技术装备情况 (三)人员培训情况 我矿共有特殊作业人员242人,其中矿长9人,管理人员11人,瓦检员12人,安全检查员14人,爆破工38人,绞车司机41人,电钳工76 人,煤机司机9人,探放水工4人,监测监控工8人,班组长13人,掘进机司机7 人。培训

242 人,持证率100% ,各特殊工种均按规定进行培训和复训。 二、矿井生产概括 (一)生产系统情况 1、矿井采掘系统 回采工作面采用MG160/375-W 型采煤机双向割煤落煤、利用采煤机的螺旋式滚筒配合工作面SGZ630/264 中双链刮板输送机铲煤板自动装煤,工作面利用SGW630/40T 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运煤,ZY4000-14/32 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掘进工作面,开拓巷道采用光爆锚喷施工,回采巷道采用EBZ120 型综掘机掘进。 (二)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1、矿井提升系统 矿井为一立井一斜井开拓,副立井为辅助提升,井筒内安装了单车单层普通罐笼,提升物料和人员。副立井井深100 米,井筒为圆形,直径4 米,净断面12.56m 2,料石砌碹。绞车房装备有GKT2 X1.5/30型单绳缠绕式绞车一台,电机功率120kw,电压380V,提升钢丝绳型号为6*19-24.5. 提升容器为GS-1 型1 吨矿车单车单层普通罐笼,罐笼外形尺寸2550*1208*3350mm, 罐笼配置防坠器型号为BF-111 型,天轮型号为TSG2000/13.5, 天轮直径为2000mm 。 2、矿井运输系统 主斜井长度为210 米,倾角23°,料石碹支护,净断面6.5m 2,主斜井安装 一部DTL100/80/2*125KW 带式输送机,长度为230 米。采区及工 作面顺槽均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井底车场长度为300 米,采用人工调车,集轨采用JD-2.5 型提升绞车。

煤矿企业基本情况.doc

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一)生产、通风情况 宋家沟煤矿位于旬邑县城东偏北13.5km,属乡镇煤矿,井田东西长2.75km,南北宽1.50km,面积4.25km2。矿井为主斜副立联合开拓方式,开采水平+1075米,主斜井为胶带提升井兼回风井,副立井为辅助提升兼进风井,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采煤方法为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人员技术装备情况 (三)人员培训情况 我矿共有特殊作业人员242人,其中矿长9人,管理人员11人,瓦检员12人,安全检查员14人,爆破工38人,绞车司机41人,电钳工76人,煤机司机9人,探放水工4人,监测监控工8人,班组长13人,掘

进机司机7人。培训242人,持证率100%,各特殊工种均按规定进行培训和复训。 二、矿井生产概括 (一)生产系统情况 1、矿井采掘系统 回采工作面采用MG160/375-W型采煤机双向割煤落煤、利用采煤机的螺旋式滚筒配合工作面SGZ630/264中双链刮板输送机铲煤板自动装煤,工作面利用SGW630/40T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运煤,ZY4000-14/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掘进工作面,开拓巷道采用光爆锚喷施工,回采巷道采用EBZ120型综掘机掘进。 (二)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1、矿井提升系统 矿井为一立井一斜井开拓,副立井为辅助提升,井筒内安装了单车单层普通罐笼,提升物料和人员。副立井井深100米,井筒为圆形,直径4米,净断面12.56m2,料石砌碹。绞车房装备有GKT2×1.5/30型单绳缠绕式绞车一台,电机功率120kw,电压380V,提升钢丝绳型号为6*19-24.5.提升容器为GS-1型1吨矿车单车单层普通罐笼,罐笼外形尺寸2550*1208*3350mm,罐笼配置防坠器型号为BF-111型,天轮型号为TSG2000/13.5,天轮直径为2000mm。 2、矿井运输系统 主斜井长度为210米,倾角23°,料石碹支护,净断面6.5m2,主斜井安装一部DTL100/80/2*125KW带式输送机,长度为230米。采区及工

煤矿信息化建设

个人信息管理包括:日程安排、名片管理、个人文档、备忘录;对信息进行新增、修改、复制、删除、查看、查询、过滤、排序、打印等。 λ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包括:收文登记、收文管理、收文查询、发文登记、发文管理、发文查询。对于繁杂的办公事宜,可自设实时提醒功能,随时提醒您收到的新邮件、需要您处理的事务等; λ 办公流程管理 λ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维护、档案查询、档案组卷、案卷查询、档案借阅、借阅规则、档案归还、档案催还。 λ 公共信息: 公共信息包括:新闻、公告栏、大众服务、电话号码簿、航班时刻表、列车时刻表、邮编区号、推荐网站、论坛、人员外出、人员来访。 λ 会议管理: 对会议进行安排、通知、查看、查询等。 λ 综合管理: 具有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党团群办公、学习交流、安全培训考试、新闻、通知等日常管理功能; λ 电子邮件:

此邮件为内部邮件, 只能在内部使用,可以进行新邮件的发送、接收邮件, 对邮件进行综合 管理。 系统实现与手机短信功能的紧密结合, 保证管理人员有任务到达或邮件到达时自动通 过手机短信提醒; 3 、生产调度信息化建设 生产调度管理是对煤矿生产过程、调度决策、统计分析及调度台帐的系统化管理,包括调度值班情况、 调度汇报、 多种通知、 多种记录、 生产计划、 生产日报、 主副井提升情况、 材料消耗、 事故处理统计、煤炭外运、地销等生产调度信息的集中管理。通过收集煤矿生产 过程中的主要调度数据, 并对其进行分析, 评估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为优化生产管理提供依 据,以保证生产经营计划的贯彻落实。 λ 煤矿基础数据管理 构建全矿生产指标、队组生产任务完成、采面衔接等基础数据管理。 λ 矿井档案管理 对矿井的基础档案进行集中维护和管理、查询。 λ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实用版

YF-ED-J543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 法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提高我矿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嘉阳煤矿先于 20xx年将瓦斯监控kj90系统升级为kj95N系 统、20xx年安装了调度电话通讯系统、KJ214 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副井口大屏系统。20xx年 又升级了视频监控系统和KJ347人员定位监控 系统、新安装工业环网传输平台、电力监控系 统、皮带集中控制系统。20xx年更换了人员监 控系统(KJ251),为确保各系统平稳安全运 行,现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与管理作以下规

定: 一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设计要求 1、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相关规定,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构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3、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