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9.66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作者:刘贵芳史金红来源:《健康必读》2013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6-01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輕化趋势。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叉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Ⅷ。
在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现对我院2010年-2011年颈椎前路术后出现并发症采取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II例,女9例,年龄35-58岁,平均46.1岁。
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
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2.1 血肿:颈深部血肿多见于手术后当日,尤以12h内为多见。
颈部增粗,发音改变,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鼻翼煽动等窒息症状。
护理:术后回病房,搬运体位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防止颈部扭转、过屈、过伸。
颈部两侧沙袋固定制动保持颈部中立位,去枕平卧。
密切观察颈部肿胀、渗血情况。
如切口局部隆起,张力增加,病入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时应考虑血肿形成,及时处理。
伤口负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定时向下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致伤口积血。
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2.2 植骨块滑落:术中固定不牢固,术后护理不当。
护理:术后颈部颈托固定,颈托里面垫衬毛巾,平卧4-6h如无不适,可轴线翻身。
术后24h内尽可能减少头颈部活动次数及幅度。
勿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以免吞咽动作过大。
配置合适的颈托,术后带颈托保护3个月。
由于手术使颈椎的稳定性相对受到影响,因而配制适当的外固定对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帮助颈部伤口愈合,促进植骨的融合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注意头颈部的制动。
局部制动不仅可减少出血且可防止植骨块滑出。
2.3 睡眠性窒息:睡眠时打鼾,呼吸深慢有呼吸暂停现象,血氧饱和度恶心等症状。
颈椎前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处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
一些颈椎方面的疾病也因此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颈椎前路手术已经成为颈椎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但是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也会伴随一些早期并发症,本文将针对颈椎前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处理进行一些介绍和探讨。
早期并发症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效果颇佳,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也会潜在一些早期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 感染感染是颈椎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创口较大且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且需要经过多次洗刷,因此手术后容易感染。
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创口红肿、疼痛明显、皮肤呈现明显的红肿渗出状态,甚至可能伴随着高热等重度感染症状。
为了避免感染,手术前需要做到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术中无菌操作,并在术后及时处理手术创口。
2. 出血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出血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过多的术中出血会导致血肿堆积,影响创口愈合,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局部坏死,因此术后需要注意血肿的处理。
出血的严重程度通常根据患者术后症状及手术创口出血量来鉴定,出血量较少的可以不作处理,出血量较多的则需要开创口清创,同时给予止血药物。
3. 硬膜外血肿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颈椎区域特殊的解剖结构和血管分布,手术后即便是小量的出血也可能导致硬膜外血肿。
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术后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脑受压,出现昏迷等症状。
处理措施主要是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并进行针刺引流等治疗。
处理方法处理颈椎前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 感染的处理处理感染主要是在术后注意创口的清洁和消毒,并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的深部感染,需要进行切开引流,并及时进行消炎治疗。
2. 出血的处理轻度出血不需要额外处理,对于大量出血需要进行创口清理,同时给予止血药物。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颈椎前路手术是颈椎外科常用的术式,常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因其局部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早期并发症多,发生率为13%-30%[1]。
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现对颈项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颈深部血肿1.1 原因及表现术后早期致命性并发症中颈部血肿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颈部组织结构疏松,缺乏严密的肌肉覆盖,术后出血常难以通过组织间的压迫上血[2]或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的线头脱落,骨质创面难以止血,术后引流不畅等原因引起,其危险性大,严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导致死亡。
表现为手术后当日(尤其12h以内)出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喉咙有异物感,重者可出现口唇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症状。
1.2 预防及护理措施1.2.1术中彻底止血,认真结扎好血管,防止线头脱落。
1.2.2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有无渗血、肿胀,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症状及四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术后可不立即戴上颈围,待病情稳定后再戴,以便及早发现血肿。
正常切口处放引流管或负压引流,术后4~8h引出血性液体量一般在40~60ml,如超过100ml,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药[3]。
1.2.3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颈部肿胀程度,气管是否居中。
若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紧缩感或表现呼吸困难,应警惕有发生术区严重渗血或引流不畅形成血肿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并积及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的治疗措施[4]。
如协助医生给予剪开缝线,敞开切口,迅速除去血肿,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待呼吸情况稍改善后再送往手术室做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它处理[5]。
2.术后吞咽困难?2.1 原因及表现麻醉插管,手术中牵拉和分离、术后内置物的刺激食管致喉头水肿、痉挛,是造成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
轻者有短晢的咽喉疼痛和吞咽困难,一般术3~5d消失,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5]。
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措施ppt课件汇报人:日期:•颈椎前路手术概述•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类型及原因目录•颈椎前路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预防策略与建议01颈椎前路手术概述颈椎前路手术是一种通过前方入路进行的颈椎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等疾病。
通过切除病变组织、减压神经根和脊髓、固定颈椎等方法,恢复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缓解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定义与目的手术目的手术定义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肿瘤,颈椎感染等。
适应症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创伤和麻醉者,以及存在手术部位感染等。
禁忌症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方法:颈椎前路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加镇静剂,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略后仰。
手术入路可采用经颈前路或颈前外侧入路,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手术步骤1.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分离肌肉和筋膜。
2. 显露颈椎前方结构,包括椎体、椎间盘、神经根等。
01024. 止血、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3. 根据病变情况,切除病变组织或进行减压、固定等操作。
02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类型及原因感染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可能由于手术时细菌污染、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肺部感染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喉返神经是控制声带肌肉的重要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声音嘶哑或失声。
喉返神经损伤颈椎前路手术可能对脊髓造成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
脊髓损伤神经损伤并发症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松动可能导致手术部位的移位,影响手术效果。
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断裂可能由于内固定材料质量问题或术后活动不当等原因引起。
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术后卧床、制动等原因,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呼吸系统问题术后可能发生呼吸系统问题,如肺栓塞、呼吸衰竭等。
03颈椎前路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进展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院已广泛开展。
颈椎因其解剖复杂,手术难度较高、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其中最严重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和重要因素,因此积极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是确保手术能否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
本文对近几年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内容进行综述,旨在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也为他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1.1术区血肿压迫。
颈部深血肿是颈前路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深部血肿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多见于手术当日12h内[1],若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线头滑脱,加上骨质侧面难以止血,均可于术后渗血,形成深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
1.2食物返流。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因病情需要采取颈托固定去枕平卧位,造成腹腔内脏器上移,挤压胃部;胃内容物存于胃底、胃体、贲门,甚至食管内,患者咽喉、食管和胃处于同一水平,既不能吞咽唾液分泌物,也不利于食道对返流的胃内容物的清洁[2],易使患者发生食物返流,可引起误吸性肺炎和窒息,带来严重的后果[3]。
1.3喉头水肿。
术后4-7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而影响通气功能[4]。
1.4 植骨块移位或钢板螺钉松动。
术后植骨块脱出为严重的并发症,除与术中骨块及植骨床的处理有关外,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亦是其发生的常见原因,尤其过伸是植骨块脱出的重要原因[5]。
1.5肺部感染。
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常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堆积,造成呼吸道梗阻;而患者又多因颈部切口疼痛,无力将粘稠痰液咳出,因此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尤其是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发生率更高[6]。
2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2.1术区血肿压迫表现为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唇绀、鼻翼煽动。
引流液为鲜红色,引流量增加,常提示活动性出血[7]。
CATALOGUE 目录•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总结词详细描述颈部血肿总结词详细描述颈部疼痛总结词声音嘶哑是颈椎前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受到牵拉或压迫所致。
详细描述声音嘶哑可能导致患者发音困难、声音低沉,严重时可能导致失声。
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是颈椎前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手术创伤、喉部水肿或食道受压所致。
详细描述吞咽困难可能导致患者进食困难、营养不良,严重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
总结词VS总结词呼吸困难是颈椎前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多因颈部血肿、喉部水肿或气管受压所致。
详细描述呼吸困难可能导致患者缺氧、发绀,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常规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心率、呼吸等,以及伤口渗血、颈部肿胀等情况。
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正确体位饮食护理预防感染术后患者需保持正确的体位,以减少颈部活动,避免因活动导致的伤口疼痛、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食,一般需先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通饮食。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特殊护理030201颈部活动度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综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正确体位在医生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颈部活动,以减轻疼痛并促进康复。
早期活动物理治疗观察声带功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声音变化,如出现声音嘶哑,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呼吸道无分泌物或异物阻塞,以避免喉部受到刺激。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预防声音嘶哑的护理措施观察呼吸情况提供舒适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总结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等。
针对不同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影响。
术后护理对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望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关注颈椎前路手术的护理措施,以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颈椎手术后护理措施:一、术后生命体征监测1.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观察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二、伤口护理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 发现伤口渗血、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三、引流管护理1. 观察引流管的颜色、性质、量,确保引流管通畅。
2. 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
3. 注意观察引流管位置,防止受压、扭曲。
四、饮食护理1. 术后早期给予流质饮食,避免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2. 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增加营养摄入。
3.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五、颈托或颈围佩戴1. 术后根据手术方式佩戴颈托或颈围,限制颈部活动。
2. 佩戴颈托或颈围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进食等情况。
3. 定期更换颈托或颈围,保持清洁、干燥。
六、功能锻炼1. 术后早期进行颈部肌肉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2. 遵医嘱进行四肢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3. 术后3-6个月内,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颈椎功能。
七、心理护理1.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共同面对疾病。
八、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 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2. 预防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期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3. 预防压疮:定期翻身,保持床单整洁,预防压疮。
4. 观察患者四肢感觉、运动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 发现颈部血肿、呼吸困难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九、出院指导1.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监测颈椎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