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第六章1)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58
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概述、乳痈真题演练A2型题1.患者,女,27岁,产后1月余,突然出现左乳肿块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5℃,查:左乳外侧红肿,范围约6cm×6cm×4cm大小,表面皮薄光亮,中心区变软,按之应指,局部皮温高,压痛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查血常规WBC14x109/L。
请考虑其中医证型()A.气滞热壅证B.肝郁痰凝证C.正虚毒恋证D.热毒炽盛证E.火毒炽盛证2.患者,女,21岁,未婚,乳房肿块破溃反复发作7个月,现病变处形成瘘管,有粉渣样物排出。
应考虑()A.乳痈B.粉刺性乳痈C.乳岩D.乳核E.乳痨3.患者女,35岁,自幼双乳头凹陷,2年前出现右乳晕内侧肿块,成脓破溃,反复发作,约半年发作1次,现右乳乳晕内侧复出现肿块疼痛,乳头内可见粉刺样分泌物,触诊肿块约2cm×2cm大小,质韧硬,与皮肤粘连,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患者头痛,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请给出中医诊断及证型()A.乳癖肝郁痰凝证B.乳岩肝郁痰凝证C.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证D.乳核血瘀痰凝证E.乳痨肝肾不足证答案:DBC知识点总结乳房疾病概述考点一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
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考点二乳房肿块检查法体位: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触诊:应先检査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
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考点三诊时应注意的问题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
1.发现乳房内有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硬度、表面情况及活动度。
妇科23.乳痈(2014-12-23 15:37:47)▼乳痈本病多发生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其病因多由乳头破损,畸形或内陷而致哺乳剧痛,影响乳汁的吸吮,或因乳汁较多,小儿哺食量小,不能吸空,乳汁淤积,导致细菌感染所致。
中医称之为乳痈。
初起乳房肿胀触痛,继之皮肤发红,结块变硬,疼痛加剧,乳汁排出不畅或乳汁不通。
并伴有形寒发热,周身骨节酸痛,头痛等症。
数日后肿块增大,灼热、红肿、疼痛,高热不退,硬块中间渐软,按之有波动感,溃破后可流出大量脓液,体温亦可随之下降。
一、内治1.金银花40克,野菊花20克,皂角刺15克,蒲公英20克,鹿角片6克,甘草18克。
水煎服,每日2~3次,或代茶频饮,适用于红肿、硬痛未成脓期。
2.金银花15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每日2~3次,或代茶频饮。
适用于溃烂及成脓期。
3.豆腐250克,丝瓜250克,苦瓜1小条,做成汤,随意饮服。
适用于各期乳痈。
4.鲜橘叶15~20克,蒲公英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5.决明子15~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6.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7.白芷、漏芦各9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8.白芷90克,土贝母60克,共研细末,每次6~9克,每天2次,白开水送服。
二、外治1.鲜仙人掌200克,去刺,切碎,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2.鲜蒲公英、鲜野菊花、马齿苋(各药单用亦可)各等量,捣烂,如上法外用。
3.芙蓉花叶120克,捣烂,蜂蜜适量,拌匀,如上法外用,适用于溃烂期。
4.蜂房5个,大黄4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加蜜适量调成糊,如上法外用。
适用于红肿、未成脓期。
5.蓖麻叶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6.仙人掌、韭菜头、酒糟各10~15克,食盐10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防护】①注意哺乳期卫生。
②在治疗过程中,每天务必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或挤出)每日数次,以免乳汁积蓄日久成脓。
《冯氏锦囊秘录》_乳痈_中医世家乳痈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忿怒郁闷所遏,浓味炙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胜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
于初起时便须忍痛揉吮令通,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疖。
凡四十岁以前者易治。
若五十内外者难痊,盖阳明厥阴两经之气血渐衰耳。
治法,疏厥阴之滞。
以青柴,清阳明之热以石膏,行瘀浊之血以甘草节,消肿导毒,以栝蒌子或加没药、青橘叶、皂角刺、金银花、赤芍、连翘、当归之类,然须以少酒佐之。
若加灼艾二三十壮于肿处,其效尤捷,不可辄用针刀,必致危困。
若因忧怒郁闷,年月累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
如大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
以形凸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
惟于始生便须消释病根,心清神安,然后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
最效散治吹乳。
用螃蟹去足,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黄酒调下,外以莲须葱白捣烂铺乳上,用瓦罐盛灰,火熨葱上,蒸出汗即愈。
青橘连翘饮青皮,栝蒌,橘叶,连翘,桃仁,皂角刺,柴胡,甘草,如破,多加参,水煎入酒服。
经验方治乳初肿作寒热。
用蒲公英三颗,金银花二两,水酒煎热,服取微汗,睡醒即消,其渣敷乳上。
乳硬痛。
没药甘草当归(各三钱)水煎,入酒热服。
锦囊新定消乳痈神效方金银花(二两)蒲公英(一两)甘草节(三钱)没药(二钱)归尾(六钱)水酒各三碗,煎一碗,食后服渣,再煎,绞汁服。
一山居妇人吹乳,用桑树蛀屑,饭捣成膏,贴之。
栝蒌散治乳痈奶劳。
栝蒌(一个,去皮焙)生甘草(三钱)乳香(一钱,另研)当归(酒浸,焙,五钱)没药(二钱,另研)用无灰好酒三升,银石器内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作三服饮之。
如乳栗破者,少有生,须用参归芍大补而解毒,外以丁香末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