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丹外用治疗粉刺性乳痈30例安全性
- 格式:pdf
- 大小:174.32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外科学——乳痈、粉刺性乳痈1、女子乳房部属A.胃B.肝C.脾D.肺E.肾2、以下所列乳痈的成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产后冲任失调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C.产后乳头破碎D.情志内伤,肝气郁结E.乳汁瘀积3、乳痈最多见于A.中年妇女B.初产妇C.妇女妊娠期D.多产妇女E.青年妇女4、乳痈初起,下列哪种治疗方法宜首选A.乳房按摩B.金黄散外敷C.针刺少泽、天宗、合谷D.用吸奶器(或其它方法)充分吸出奶汁E.局部热敷5、乳房部乳痈切开排脓的切口应该是A.顺皮纹方向B.循经切开C.纵切口D.横切口E. 按乳络方向切口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乳痈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初起乳汁郁滞致乳房肿痛、结块,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
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的乳汁渐渐推出。
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亦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成脓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并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要点一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乳房与经络的关系密切,如: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
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2012年)。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归属于中医粉刺性乳痈范畴。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女性。
单侧乳房发病多见,也可双侧发病。
大多伴有先天性乳头全部或部分凹陷,并有白色带臭味的粉渣样分泌物。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分溢液期、肿块期、化脓期、瘘管期。
初起肿块位于乳晕部,常可发生红肿疼痛,约7~10天化脓。
溃破后脓中夹杂粉渣样物质,久不收口。
或反复红肿溃破,形成瘘管,常与输乳孔相通。
若反复发作,可形成疤痕,残留僵块,乳头凹陷更明显。
红肿化脓时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程度一般较轻。
(2)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例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增高。
②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B超在病灶处见不规则片状低回声,内见增强光点,如有多处低回声可互相连通。
③病理学检查:乳腺病理学检查可见多种细胞混杂,以浆细胞为多,还有其他炎性细胞。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2016年)。
浆细胞性乳腺炎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乳腺结核和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的基础上做出诊断。
(1)临床表现: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成年女性。
该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和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疼痛,其中乳腺肿块在慢性病变基础上可继发急性感染形成脓肿,终末期脓肿破溃可形成乳腺瘘管、窦道或者溃疡,经久不愈。
(2)辅助检查①推荐检查项目对所有疑似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乳腺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X线摄影适用于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的患者,对于35岁以下,超声显示典型良性特征的患者,可不行该检查。
皮肤病外用药制剂1、九一丹配方;熟石膏,...皮肤病外用药制剂1、九一丹配方;熟石膏,升丹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2、二白散配方:铅粉,轻粉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3、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拔毒消肿,清热止痛,多用于痈疡等。
用法:浓茶水或熟葱泥调和,围敷患处。
(《医宗金鉴》)4、丁桂散配方:公丁香肉桂制法:研成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活血化瘀,消散肿疡,常用于疖肿等。
用法:掺于膏药上,贴患处,1—2天一换。
(《临诊一得录》)5、九华粉洗剂配方:朱砂,川贝母龙骨,月石,滑石,冰片制法:将各药研成细未,研和备用。
或分装成30克一包,加麻油30ML,蒸馏水1000ML,摇匀即得。
主治:收湿止痒,多用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用法:用毛笔刷涂于患处,每天多次。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6、大黄汤配方:大黄,桂枝,桃仁制法:共研细未,纱布包煎。
主治:润燥养肤,常用于鱼鳞病。
用法:加水1000ML,煎成500ML,温洗患处,每天1—2次。
(《圣济总录》)7、三妙散配方:槟榔,苍术,黄柏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渗湿止痒,主用湿疹皮炎。
用法:少量渗出时外掺,脱屑结痂时麻油调敷。
(《医宗金鉴》)8、三品一条枪配方:明矾,明雄,乳香制法:将砒矾二药研面细粉,入小罐内,煅至青烟尽白烟起,片刻后,约上下通红,住火,放置一宿,取出研粉,约可得净粉30克左右。
再加雄黄、乳香二药,共研细末。
厚糊调稠,搓条如线,阴干备用。
主治:有腐蚀疮面作用,多用于瘰疬,疖肿,瘘管等。
用法:将药条插入患处,每天1—2次。
(《外科正宗》)9、万宝代针膏配方:硼砂,血竭,轻粉,全头蜈蚣蟾酥,雄黄,麝香槟榔制法:共研细粉,蜜调为膏。
仙方活命饮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举隅摘要】介绍万华教授运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认为仙方不仅可以应用于粉刺性乳痈热象明显的初期,在脓肿期、瘘管期,侧重不同的功效,灵活运用,亦能取效。
并列举各期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粉刺性乳痈;仙方活命饮;临床经验;万华【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36-02粉刺性乳痈是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
古籍中尚无记载。
20世纪80年代,首次将本病收入《实用中医外科学》,并将其命名为“粉刺性乳痈”[1]。
相当于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
本病复发率较高,治疗较为棘手。
导师万华教授师承陆德铭教授,从事乳腺疾病的诊治30余年,擅长诊治多种乳腺疾病,笔者有幸随师门诊,受益匪浅,现将万老师运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万老师认为乳头凹陷、乳络失于通畅是发病的基本条件。
[2]“女子乳房属肝,乳头属胃”。
本病病位虽在乳腺,但与“肝胃”关系密切,木郁土壅、肝郁胃热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2]粉刺性乳痈按其病变过程分为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瘘管期,病程中致病以火毒、热毒最为多见。
“热毒”常贯穿本病各个时期,初期热甚则肿甚,成脓期热甚则脓甚,后期热甚则脓溃,滋水淋漓。
纵观经典,消散阳证疮疡首方,非仙方活命饮莫属。
《古今名医方论》中称其为“此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也。
”仙方活命饮出自宋.陈自明编著的《校注妇人良方》,本方由金银花、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穿山甲、浙贝、天花粉、甘草、皂角刺、防风、白芷组成。
主治疮疡肿毒初起,其证属阳者。
方中重用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
本方突出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为主,兼以疏表透邪、行气、化痰、散结,诸法同用,旨在达到消散痈疮的目的,是“消法”的具体体现。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有抗菌、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全蝎外⽤擅治粉刺、瘰疬2例作者 / 徐爱龙徐爱民I导读:⼀味全蝎就能治疗粉刺和瘰疬,⼤家相信吗?家⽗徐如恩⽼中医常⽤全蝎⼀味外治粉刺、瘰疬,每获速效,经过我们验证,效果确实,特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治疗⽅法(1)治粉刺:全蝎15克,纳瓶中,加⽩酒100ml浸泡3天后备⽤。
⽤时先⽤肥皂⽔洗患处,再⽤温⽔清洗、棉花揩⼲,然后擦全蝎酒,每天3次(第2、3次不清洗);第2天再洗再擦,连擦7天为1疗程,⼀般1⾄2疗程可愈。
(2)治瘰疬:全蝎适量,研为细末,放于药⾁膏或橡⽪膏的中⼼(药末的厚度约2mm⾯积以能覆盖瘰疬的表⾯为度)贴患处。
⽤时先⽤冷开⽔加3%的⾷盐,溶化后洗患处,棉花揩⼲,然后贴药。
3天换药1次,7次为1疗程,⼀般1⾄3疗程可愈。
验案举例例1:周×,⼥,22岁,教师。
1978年5⽉15⽇诊。
患粉刺(寻常痤疮)3年余。
刻诊:⾯部⽣多数丘疹,针头⼤⾄绿⾖⼤不等,周围⾊⾚,疹头呈灰⽩⾊或⿊⾊,以两颊和前额较为密集。
春夏或⾷⾟辣之品后加重,秋冬减轻。
经内服、外⽤多种西药⽆效,服中药宣肺清热、凉⾎散结之品10余剂亦未痊愈。
患者厌于服中药,求给有效中药外治。
乃⽤全蝎15克,嘱其⾃泡⽩酒100ml,酒⾊黄时即按上述⽅法擦⽤。
经擦全蝎酒后,第1天觉患处⽪肤有痒感。
仍坚持每天擦药3次,2天后痒感消失,粉刺开始减轻,⽪肤红⾊亦渐消退。
擦药7天后,粉刺痊愈,停药10天后⽪⾊恢复正常。
随访3年未发。
备注:全蝎其他功效1.治疗淋巴结结核:取全蝎、蜈蚣各1只,研成细粉,打⼊鸡蛋1个搅拌,⽤⾷油炒熟(忌铁锅)服⽤,每晨1次,约30余次即可收到效果。
2.治疗烧伤:取活蝎30~40个,放⼊1⽄⾷油中浸泡,12⼩时后即可使⽤(浸泡时间愈长,效⼒愈强)。
⽤时将伤⾯⽔泡剪破,涂抹此油。
治疗8例,均很快⽌疼,短期结痂⽽愈。
3.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取蝎尾⼀⼩节,置于直径2厘⽶之橡⽪膏正中,贴于下颌⾓下⽅正对肿⼤的扁桃体外⾯⽪肤上。
九一丹方剂配方九一丹【方剂名】九一丹,出自清·《医宗金鉴》。
本方又名“九一散”。
【组成】煅石膏九钱(27克),黄灵药(升丹)一钱(3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
撒于患处,或用药线蘸药粉插入疮口,外盖膏药或药膏,每日换药1~2次。
【功效】清热,搜脓,生肌。
【主治】主治疮毒溃破,脓出不畅,或溃疡脓腐难脱,或已成瘘管等。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体表溃疡脓未尽者,以及慢性窦道,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漏、皮肤赘疣、赘瘤、周围血管疾病皮肤溃烂等。
1.慢性皮肤溃疡:以包括九一丹外敷在内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24例。
方法:①中药外敷疗法:祛腐阶段,局部疮面均匀撒上一薄层九一丹,生肌阶段,改用生肌散。
②中药熏洗疗法:祛腐阶段用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剂克,生肌阶段用益气活血生肌中药煎剂克。
③中药溻渍疗法(湿敷疗法)。
④中医缠缚疗法。
以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评价疗效,2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14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
(《吉林中医药》2012年第12期)2.压疮:内服配合外用九一丹治疗压疮30例(治疗组),方法:①内服:托里消毒散加减。
②外用:脓腐者,九一丹外盖红油膏纱布;脓腐已尽、疡面红活上生肌散,外盖白玉膏纱布。
对照组15例常规西医处理。
以2~4周压疮愈合与否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第10期)3.肛瘘术后创面:本方治疗肛瘘术后创面40例(治疗组)。
方法: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5~7日,术后第1日开始换药,换药时创面外敷九一丹。
对照组40例在换药时创口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
以创面分泌物、创口边缘水肿情况、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指数和1975年全国肛肠会议拟定总体疗效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4日、第9口创口疼痛VAS指数、创口水肿、创面分泌物、创口痊愈时间均较满意。
粉刺性乳痈医案分析标签: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医案;中医疗法粉刺性乳痈是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常被误诊,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总结,现就本病医案一则分析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医师带来帮助。
1 典型病例患者,女,30岁,已婚,2010年3月13日初诊。
患者4个月前发现左乳内上有一肿块,表皮红肿,触之稍痛。
遂至上海某医院门诊就诊,核磁共振提示:左乳感染性病变;左乳穿刺提示:左乳慢性炎症,未见恶性细胞。
给予青霉素治疗10余日,病情未见好转,肿块稍有增大,建议单纯乳房切除手术。
患者为求保守治疗,遂至本院就诊。
刻下:左乳肿块轻微疼痛,大便欠畅,纳可,寐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本院B超提示:双乳乳腺增生症;左乳B区6点钟处透声差,无回声区;浆乳改变;左腋下淋巴结肿大。
检查:左乳晕内下触及12 cm×10 cm肿块,质嫩,压痛明显,表面皮肤轻度红肿,乳头一侧凹陷,可触及左腋下肿大的淋巴结。
专科检查:双乳对称,双乳乳头先天凹陷畸形,左乳晕内下可及大小约12 cm×10 cm的肿块,皮肤微红,肤温略高,质中,边界欠清,活动度不大,无波动感,有轻压痛。
右乳未有异常。
左腋下可及肿大淋巴结。
西医诊断:左乳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
治则:疏肝清热、活血消脂。
方药:柴胡6 g,制香附9 g,郁金12 g,蒲公英30 g,天葵子9 g当归12 g,赤芍12 g,丹参30 g,莪术30 g,白花蛇舌草30 g,鹿衔草30 g,山楂15 g,茶树根15 g。
水煎服,每日1剂,14剂。
金黄膏5盒外用,把金黄膏平摊于清洁纱布上,外敷于左乳肿块处,每日更换。
嘱患者治疗期间忌油炸类及辛辣刺激类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经常擦洗凹陷乳头等。
2010年4月10日二诊:上药连服1个月,药后肿块局部缩小至9 cm×6 cm,质地较前软,大便仍欠畅,苔薄,边尖红,脉弦数。
中医外治杂志2020年12月第29卷第6期・73・九一丹研究综述**基金项目:福州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季炳武1,2,陈伯仪& J 陈仲伟1>2,陈鳌石1>2,吴 童#(1.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福"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福建福"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福建福"350003*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福"350003)摘要本文梳理了近60 a 九一丹制剂的基本情况、作用机制、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为九一丹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九一丹;研究概况;综述中图分类号:R944A +2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8X ( 2020) 06-0073-03九一丹是数千年来沿用至今的外科良药,是中医外科治疗 痈疽疔疮和窦道痿管等的常用中成药,临床用于治疗不同疾病所致的脓腐疮面、炎症性疮面,尤其是对于难愈性疮面或抗生 素耐药菌株感染疮面疗效显著[1]。
陈鳌石[2]认为丹药提脓、祛腐、脱管、生肌比其他药物为优,有立竿见影之效;而且每次用量 甚微,费用少;在祛腐方面,疼痛轻微,不易出血,愈合良好;丹药具有便于贮存等特点。
2012年完成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九一丹外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研究”,经过多中心临 床研究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蓄积实 验表明,九一丹是一种低毒的外用制剂,其安全性分级为2级, 在一定时间一定剂量范围之内,外用比较安全[3]o 因此本文就九一丹概况及研究进展做一简要介绍( 1九一丹基本情况1自九一丹渊源提起丹药在中国古代的影响,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人 物当属葛洪,他被后世尊为丹家之祖。
其著述的《抱朴子・内篇》“金丹篇”着重研究了一般无机物的化学变化,在炼丹实践 中,葛洪还认识到化学反应具有可逆性,指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将天然的硫化汞加热能分解出汞,而将 汞与硫黄作用又能生成硫化汞,此时的硫化汞是黑色,加热后 则变成红色[4](此后各家丹药的炼制基本都源自葛洪的这本 著作,它为药物化学的产生开了先河,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红升丹、白降丹、紫雪丹等,至今仍然是中 医临床用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5]o 笔者介绍的九一丹便是由红升丹配制而来(九一丹是中医外科治疗痈疽疔疮、窦道 痿管等的著名中成药,关于它的出处,许多文献各执一词。
探索输刺治疗粉刺32例的疗效发表时间:2017-07-17T16:34:19.13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尹卫中[导读] 粉刺,又称痤疮,是一种毛下皮脂腺的慢性炎症,青春期多见,男女均可发生。
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医院 421107【摘要】为探索针灸治疗粉刺的疗效,采用针灸中的输刺取穴临床观察治疗,对32例顾客分析显示该法对粉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粉刺;中医疗法;输刺粉刺,又称痤疮,是一种毛下皮脂腺的慢性炎症,青春期多见,男女均可发生,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等处皮脂丰厚部位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不仅痛痒不适,且有碍美容。
中医称本病为‘酒刺’、‘面疱’等,认为是由于青春期生机旺盛,因先天凛赋的原因,使肺经血热,郁于肌肤,熏蒸面部,而发为疱疹,或因冲任不调,肌肤疏泄失畅而致。
或因恣食膏粱厚味之品,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于肠胃,不能下达,上蒸头面胸背而成。
本病病位涉及肺、脾胃、大肠、肝胆,病性多于实证。
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凉血活血。
本人对其采用输刺法取穴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在32例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13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33岁,以16岁—25岁为最多,占28例,25岁-33岁的4例,病情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8年,发病部位以两侧面颊、鼻及唇周、前额区为最多,其次为颌部,发于颈部及胸背区的较少。
2 治疗方法2.1取穴:肺经风热型:肺经的荥穴—鱼际、输穴—太渊,肺俞;大肠经的荥穴—二间、输穴—三间,大肠俞;面部穴位。
湿热蕴结型:胃经的荥穴—内庭、输穴—陷谷,胃俞;脾经的荥穴—大都、输穴—太白,脾俞;面部穴位。
痰湿凝结型:脾经的荥穴—大都、输穴—太白,脾俞;肺经的荥穴—鱼际、输穴—太渊,肺俞;肝经的荥穴—行间、输穴—太冲,肝俞;面部穴位。
2.2刺法:荥输穴位用泻法;面部穴用平补平泻法;背俞穴用刺络拔罐法,每次选取2~3穴,用消过毒的三棱针快速刺入穴位二、三次,然后于其上拔上火罐,使每穴出血量为2~3毫升,取下火罐,擦干血迹即可。
自制金黄膏、拔毒生肌膏、九一丹外敷治疗粉刺性乳痈27例彭锦芳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4(054)011
【摘要】粉刺性乳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好发于非哺乳期,是
乳腺的疑难病之一,临床以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及瘘管形成为主,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1.4%~5.4%,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疾病发展变化多样。
西医对于本病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或单纯乳房切除的方法,这对乳房的外形破坏较大,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一定的伤害。
2010年2月~2013年9月,我们用自制金黄膏、拔毒生肌膏、九一丹外敷治疗粉刺性乳痈27例,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01-102)
【作者】彭锦芳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九一丹加拔毒生肌膏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6例 [J], 彭锦芳
2.拔毒生肌膏合九一丹外敷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康复效果研究 [J], 彭锦芳;张海英;柏志玉;农秀明;王粤湘
3.自制金黄膏外敷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J], 代亮
4.西黄胶囊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粉刺性乳痈的效果 [J], 李可嘉
5.浮针辅助甘露消毒丹加减对湿热蕴结型粉刺性乳痈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J], 黎芳;雷叶雁;李志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青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36例
李果;闵庆莉;赵新勇;满大军;郭金洋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0)018
【摘要】应用大青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急性乳腺炎).绝大部分乳痈患者为产后哺乳妇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内服药物的应用显得很局限,很多药都会经乳汁代谢,从而会影响到婴儿.外用大青膏外敷治疗乳痈效果非常满意,总有效率为97.22%,不仅使对婴儿的影响降到最低,还使哺乳期妇女减去打针吃药之苦,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认为大青膏的治疗疾病范围还可以扩大.
【总页数】1页(P39)
【作者】李果;闵庆莉;赵新勇;满大军;郭金洋
【作者单位】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医院,273513;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医院,273513;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医院,273513;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医院,273513;贵阳中医学院,55000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44
【相关文献】
1.乳痈消散汤内服配合蒲公英外敷治疗初期乳痈临床观察
2.自制金黄膏、拔毒生肌膏、九一丹外敷治疗粉刺性乳痈27例
3."乳痈消方"联合芙黄膏外敷治疗气滞热壅型早期急性乳腺炎50例临床研究
4.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430例
5.乳痈消方联合芙黄膏外敷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60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