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趋肤效应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93.00 KB
- 文档页数:17
如何降低趋肤效应⼀趋肤效应的影响在长直导体的截⾯上,恒定的电流是均匀分布的。
对于交变电流,导体中出现⾃感电动势抵抗电流的通过。
这个电动势的⼤⼩正⽐于导体单位时间所切割的磁通量。
以圆形截⾯的导体为例,愈靠近导体中⼼处,受到外⾯磁⼒线产⽣的⾃感电动势愈⼤;愈靠近表⾯处则不受其内部磁⼒线消长的影响,因⽽⾃感电动势较⼩。
这就导致趋近导体表⾯处电流密度较⼤。
由于⾃感电动势随着频率的提⾼⽽增加,趋肤效应亦随着频率提⾼⽽更为显著。
当频率很⾼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上很薄的⼀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减⼩,电阻增⼤,⼤⼤降低了导体材料的有效利⽤率。
⼆定义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部实际上没有任何电流,电流集中在临近导体外表的⼀薄层,这⼀现象称为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三趋肤效益具体解析导线通过直流(dc)时,能保证电流密度是均匀的。
但只要电流变化率很⼩,电流分布仍可认为是均匀的。
对于⼯作于低频的细导线,这⼀论述仍然是可确信的。
但在⾼频电路中,电流变化率⾮常⼤,不均匀分布的状态甚为严重。
⾼频电流在导线中产⽣的磁场在导线的中⼼区域产⽣最⼤的感应电动势。
由于感应的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产⽣感应电流,在导线中⼼的感应电流最⼤。
因为感应电流总是在减⼩原来电流的⽅向,它迫使电流只限于靠近导线外表⾯处。
这样,趋肤效应使导线型传输线在⾼频(微波)时效率很低,因为信号沿它传送时,衰减很⼤。
如图所⽰,当导体通过⾼频电流i时,变化的电流就要在导体内和导体外产⽣变化的磁场(图中1-2-3和4-5-6)垂直于电流⽅向。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频磁场在导体内沿长度⽅向的两个平⾯L和N产⽣感应电动势。
此感应电势在导体内沿长度⽅向产⽣的涡流(a-b-c-a和d-e-f-d)阻⽌磁通的变化。
可以看到涡流的a-b和e-f边与主电流O-A⽅向⼀致,⽽b-c边和d-e边与O-A相反。
这样的主电流和涡流之和在导体表⾯加强,越向导线中⼼越弱,电流趋向于导体表⾯。
( S ),所传
( mm2 ) ( S ),传送
6
206。
减低趋肤效应的方法
由于电流趋肤效应的存在,使得导线的有效载流面积减小,导线对交流电流的电阻
电阻;只有导线的趋肤效应面积和导线本身的截面相等时,导线的交流电阻最小,此时有
Sf =S Rac =Rdc
式中
Sf -- 交流趋肤效应面积Rdc -- 导线的直流电阻
因此,减低趋肤效应电阻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变导线截面的形状,尽量使趋肤导线截面面积相同。
6-1用多股细线并联代替单根导线来减低趋肤效应的影响:
对于直径为D 的圆铜导线,如果传送电流的频率为 f (Hz),保持交流载流密度Jf 和直流载流J 相当,最佳减低趋肤效应电阻的方法是用多股 S = Sf 的细线替换,每股细线的直径为:
细线的股数为:
D 2Df
2
例如,电流 I = 10A ,电流密度J = 5.66A/mm 2,单股导线的直径为:
附:热态温升估算:
1
N =
Df =
2.085
2倍的趋
的电阻率(
线,其在20为 b
,其在20
Irms
概算条件:①在20℃的无风空间
②按55%辐射和45%对流组合方式散热;
③未考虑导线绝缘膜厚度对散热的影响。
交流电流的电阻大于导线的
交流电阻最小,此时有:
S -- 导线截面面积
Rac -- 导线的交流电阻
使趋肤效应面积和
流载流密度Jf 和直流载流密度
,每股细线的直径为:
载流密度Jf
m x 10mm)。
pcb趋肤效应
摘要:
1.趋肤效应的定义
2.趋肤效应在PCB 设计中的应用
3.趋肤效应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如何降低趋肤效应的影响
5.总结
正文:
趋肤效应是指在高频电路中,电流主要集中在导线表面的现象。
这是由于电磁场在导线表面的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
在PCB 设计中,趋肤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在PCB 设计中,趋肤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趋肤效应会导致电流在导线表面的分布不均,这可能会引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失真。
其次,趋肤效应会降低信号传输的效率,因为电流在导线表面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导线的有效导电面积减小。
最后,趋肤效应还会增加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因为导线表面的电流密度较大,会产生更多的热量。
为了降低趋肤效应的影响,设计人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增加导线的直径,以增加导线的有效导电面积,减小趋肤效应的影响。
其次,可以改变导线的布局,使得电流在导线表面的分布更加均匀。
最后,还可以使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以降低趋肤效应的影响。
总的来说,趋肤效应在PCB 设计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直接影响
到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新型导线特性及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发《中国电业》2021年20期摘要:目前,高压输电呈现新的特点。
为与之适应,导线作为电能传送的载体,也逐渐发展出新的特性和类型。
本文分析了以耐热铝合金导线为主的增容导线、包含铝合金芯导线的节能导线及用于覆冰区域的融冰导线等新型导线的特性及应用现状,为各类型新型导线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增容导线、节能导线、融冰一、前言随着时代进步及社会经济发展,电力输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随城市建设急剧升高,在经过多年建设而线路走廊通道日趋紧张的现状下,利用原通道、已建铁塔架设增容导线满足电力需求的增长已成为可行的方案;在输电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高电压、大容量、长距离输电已成为现实,如何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愈发重要,得益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的进步,电力线路正积极应用节能导线来减少电能损耗;新型导线还应用于覆冰区域,通过导线的特性实现导线融冰,增强线路抵御风雪等恶劣天气的能力。
下文将依次对新型导线的特性及应用进行介绍。
二、增容导线及应用增容导线通常为耐热铝合金导线,主要是通过提高导线的允许温度来达到增加导线输送容量的目的。
传统的钢芯铝绞线中的硬铝导体的长期使用温度设计为70~80℃,输电容量受到了限制。
耐热铝合金导线诞生于人们对输电导线材料耐热机理的研究中,从研究中试图寻求一种能提高铜、铝等导电材料耐热性能的方法,也就是使导线处于高温状态下也不至于降低机械强度。
通过研究发现,在金属铜里加入少量的银即有明显的耐热效果;在铝材中适当添加金属锆(Zr)元素也能提高铝材的耐热性能[1]。
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耐热铝合金导线的运行温度可达150℃甚至更高,从而大大提高导线载流量。
增容导线常用的导线类型包括:普通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殷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铝包殷钢芯超耐热铝合金绞线、间隙型特强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及碳纤维芯软铝绞线。
普通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普通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增容原理依靠选取耐受较高温度的耐热铝合金来增加允许的运行电流,达到增容的效果,其连续使用温度可提高至150℃。
电流趋肤效应公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电流趋肤效应
2.解释电流趋肤效应公式
3.公式的应用和影响
正文
1.介绍电流趋肤效应
电流趋肤效应是指在导体中,电流主要流经导体表面一层的现象。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电阻和电导率的不同,电流在导体内部和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高频电路中,由于趋肤效应,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附近,这导致导体表面的电阻增加,影响电路的性能。
因此,研究电流趋肤效应及其公式对分析和设计高频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2.解释电流趋肤效应公式
电流趋肤效应的公式表示如下:
I(x) = (2 / π) * ∫[0→x] (1 / √(1 + (fc / f)^2)) * (I(f) * cos(2 * π * f * x)) df
其中,I(x) 是导体表面附近的电流分布,fc 是趋肤深度,f 是电流频率,I(f) 是电流的振幅,x 是距离导体表面的距离。
3.公式的应用和影响
电流趋肤效应公式在高频电路设计中有广泛应用,可以用来分析电流在导体表面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趋肤深度等参数。
通过调整导体的尺寸和材料,可以减小趋肤效应的影响,提高电路的性能。
此外,电流趋肤效应公式也为电磁兼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设
计电磁兼容性良好的电路时,需要考虑趋肤效应对电流分布的影响,以降低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总之,电流趋肤效应公式是研究电流在导体表面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对于分析和设计高频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rf 趋肤效应公式RF(Radio Frequency)趋肤效应公式是指通过射频能量对皮肤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射频能量的热效应,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和皮肤组织的重塑,从而达到紧致肌肤、改善皱纹和提亮肤色的效果。
射频能量可以渗透到皮肤深层,作用于皮下组织,激活胶原蛋白的增生和再生。
胶原蛋白是皮肤的重要结构蛋白,它能够提供皮肤的弹力和支撑力,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胶原蛋白的生成逐渐减少,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增多。
通过RF趋肤效应公式,可以有效改善皮肤问题。
射频能量的加热作用可以刺激皮肤的真皮层,激活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紧致肌肤的效果。
此外,射频能量还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细胞的更新,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同时,射频能量还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养分供应,提高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
RF趋肤效应公式的治疗过程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间隔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射频能量的强度和频率。
治疗过程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疼痛或刺激感,患者可以在治疗后立即恢复正常活动。
尽管RF趋肤效应公式可以有效改善皮肤问题,但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有严重皮肤疾病或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RF治疗。
因此,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RF治疗。
总的来说,RF趋肤效应公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皮肤治疗技术,可以改善皮肤松弛、皱纹和肤色不均等问题。
然而,每个人的皮肤情况都是不同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RF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皮肤问题,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最佳效果。
大电缆 1000mm2 趋肤效应
大电缆的趋肤效应是指在交流电传输中,电流主要集中在导体表面的现象。
对于1000mm2的大电缆来说,由于其截面积较大,趋肤效应会导致电流主要分布在导体表面,而不是均匀地通过整个导体截面。
这会导致电流密度不均匀,增加了电缆的电阻,从而影响了电缆的传输性能。
趋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交流电在导体中传输时,电流会受到自感作用的影响,导致电流在导体表面聚集。
对于大电缆来说,这一效应尤为显著,因为交流电的频率越高,趋肤深度就越小,导致电流主要通过导体表面传输。
这会导致电缆的有效导体截面减小,增加了电阻,影响了电能传输的效率。
为了减小大电缆的趋肤效应,可以采用多股绞合的导体结构,增加导体表面积,使电流能够更均匀地通过整个导体截面。
此外,也可以采用空心导体结构,减小导体的有效表面积,从而减小趋肤效应的影响。
总之,对于1000mm2的大电缆来说,趋肤效应是一个需要重视
的问题,需要在设计和选择电缆时考虑趋肤效应对电缆性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趋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无线充电——你不知道的知识1.无线充电系统1.1无线充电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图1 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图片来源于《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整流滤波:将220V/50Hz的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DC-DC:将高压直流电降压,输出低压直流电;高频逆变:低压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电路转换成低压高频交流电(频率约为100 - 200 kHz),以便于发射端线圈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整流滤波:由于电磁感应的原理,接收端在强大的感应磁场中产生低压高频感应电流,该电流经过AC-DC电路后变成直流电,此时就可以直接供给负载使用(功率为5 W电压一般为5 V,10 W电压9 V,15 W电压12 V,小米9最新20W电压为15 V,无线充电电流一般不超过1.5 A)。
1.2 无线充电系统调控过程图2 无线充电系统调控过程检测阶段:发射端检测到放置物体的位置后,发射一个小的测量信号来监控物体的放置和移动,判断是否进入下一阶段,这个信号不会唤醒接收端;判断阶段:发射端将发射功率信号,并检测可能来自接收端的响应,从而判断响应是接收端还是未知的对象。
如果发射端接收到正确的信号,将继续进入识别和配置阶段,保持功率信号输出;识别和配置阶段:接收端会将所需要的能量信号传递回发射端。
发射端需要将收到的信号解码,根据接收端所需要的能量调节输出功率,当无法解码时默认传输功率为5 W;功率发射阶段:“识别与配置”阶段完成后,发射端启动功率传输模式。
接收端控制电路向发射端发送误差包,将整流电压调整到线性稳压器效率最大化所需的水平,并将实际接收到的功率包发送给发射端进行外目标检测(FOD,Foreign Object Detection,异物检测),可保证安全、高效的功率传输;结束阶段:充电结束后接收端发出EPT(End Power Transfer,结束功率传输)信号,当接收端受到EPT信号时终止功率传输。
1.3 无线充电Qi标准为什么选用100~205 kHz?Qi标准基于电磁感应的充电技术,频率是100 - 205 kHz,无线充电传输的是能量而不是信号,因为100-205 kHz是对人体无害的低频非电离频率,采用这个频率将大大减小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趋肤效应电流趋肤效应是指当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导体时,由于导体的自感和电容等因素的影响,电流集中分布于导体的表层,呈现出高密度低深度的特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电流趋肤效应。
该效应在电磁学、电力工程、通信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电流趋肤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一、原理解析1.1 定义电流趋肤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止流边界作用,电流主要沿导体表面流动,并使导体表面的发热量增大。
1.2 形成原因我们知道,尽管导体内部也存在电阻,但是电流仍然集中在导体表面而不是整个导体内部。
这是由于交变磁场的感应作用导致了交变电场,从而引起了电流导体内部的阻力。
由于直流电是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磁场的,因此直流电并不会引起电流趋肤效应。
1.3 影响因素电流趋肤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电流频率、环境温度、导体的材料、导体的形状和厚度等因素。
当电流频率越高,电流趋肤效应越明显。
当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时,电流趋肤效应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二、应用2.1 电力工程领域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系统所处理的电流数量级较大,因此电流趋肤现象将导致金属材料表面的大量能量损失,从而影响到电力传输和变换的效率。
因此,电力工程人员需要对导体的尺寸和材料特性进行严格的计算和设计,从而有效地控制电流趋肤效应,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2.2 通信领域在通信系统中,电流趋肤效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通信系统采用高频信号传输,这就会导致电流趋肤效应成为通信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控制电流趋肤,我们需要使用材料和导体结构优化的方法,或使用超导体等技术,以减小因电流趋肤带来的能量损耗。
2.3 石油勘探领域在石油勘探过程中,电阻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可以帮助勘探人员了解地下岩石的组成结构和各项物理性质。
然而,由于电流趋肤现象的存在,传统的测量方法在高频场中的精度将受到威胁。
因此,在石油勘探领域中,针对电流趋肤效应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该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iect),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 skin effect),在“GB/T 2900.1-2008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中定义如下: 由于导体中交流电流的作用,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注1: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 注2:在更一般的情况下,任何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都产生趋肤效应。
与趋肤效应同时存在的还有邻近效应,变频器输出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高次谐波电流将在电机的绕组中产生邻近效应和趋肤效应及在铁芯中产生的谐波涡流损耗和谐波磁滞损耗不可忽视。
邻近效应的原理以及相关研究>>>趋肤效应原理 趋肤效应实际上是涡流的体现,涡流是电磁感应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某些文献简单的认为,由于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根据楞次定理,感应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导线为例,其磁场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1、截面积为圆形的长直导线内部磁场分布图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H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包含的电流的代数和,与闭合回路之外的电流无关。
均匀材质的导体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成正比,选闭合回路为图中所述的各条磁力线,可知,越靠近导体中心,磁力线包围的电流越小,在导体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为零。
实际上,趋肤效应是涡流效应的结果,如图2所示:二三四图2、涡流与趋肤效应 如图,电流I流过导体,在I的垂直平面形成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电流i,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内部总与电流I的变化趋势相反,阻碍I变化,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表面总与I的变化趋势相同,加强I变化。
趋肤效应(集肤效应)集肤效应在微波频率时,导体的电流密度将不会是平均分布于整个导体内部,⽽是在表⾯附近有较⼤的电流密度,在导体中⼼部分的电流密度是最⼩的。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集肤效应〞。
〈因为电流密度集中于表⾯处。
〉图⼀⾼频时的导体电流密度分布情形,⼤致如<<图⼀>>所⽰,由表⾯向中⼼处的电流密度逐渐减⼩。
在此引进⼀个临界深度δ〈critical depth〉的⼤⼩,此深度的电流密度⼤⼩恰好为表⾯电流密度⼤⼩的1/e倍:其中,f为频率,µ为导磁率〈H/m〉,ρ为电阻率〈mho/m〉。
由(1)可知,当频率愈⾼时,临界深度将会愈⼩,结果造成等效阻值上升。
因此在⾼频时,电阻⼤⼩随着频率⽽变的情形,就必须加以考虑进去。
skin effect趋肤效应简介趋肤效应亦称为“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alternating electric current, AC)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引起导体截⾯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电流密度越⼤。
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
频率越⾼,趋肤效应越显著。
当频率很⾼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上很薄的⼀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减⼩,电阻增⼤。
既然导线的中⼼部分⼏乎没有电流通过,就可以把这中⼼部分除去以节约材料。
因此,在⾼频电路中可以采⽤空⼼导线代替实⼼导线。
此外,为了削弱趋肤效应,在⾼频电路中也往往使⽤多股相互绝缘细导线编织成束来代替同样截⾯积的粗导线,这种多股线束称为辫线。
在⼯业应⽤⽅⾯,利⽤趋肤效应可以对⾦属进⾏表⾯淬⽕。
交变磁场会在导体内部引起涡流,电流在导体横截⾯上的分布不再是均匀的,这时,电流将主要地集中到导体表⾯。
这种效应称为趋肤效应。
电流的频率愈⾼,趋肤效应越明显。
利⽤趋肤效应,在⾼频电路中可⽤空⼼铜导线代替实⼼铜导线以节约铜材。
架空输电线中⼼部分改⽤抗拉强度⼤的钢丝。
虽然其电阻率⼤⼀些,但是并不影响输电性能,⼜可增⼤输电线的抗拉强度。
趋肤效应目录趋肤效应简介趋肤效应解析趋肤效应实验趋肤效应校正 skin effect 定义 在计算导线的电阻和电感时,假设电流是均匀分布于他的截面上。
严格说来,这一假设仅在导体内的电流变化率(di/dt)为零时才成立。
另一种说法是,导线通过直流(dc)时,能保证电流密度是均匀的。
但只要电流变化率很小,电流分布仍可认为是均匀的。
对于工作于低频的细导线,这一论述仍然是可确信的。
但在高频电路中,电流变化率非常大,不均匀分布的状态甚为严重。
高频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在导线的中心区域感应最大的电动势。
由于感应的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导线中心的感应电流最大。
因为感应电流总是在减小原来电流的方向,它迫使电流只限于靠近导线外表面处。
这样,导线内部实际上没有任何电流,电流集中在临近导线外表的一薄层。
结果使它的电阻增加。
导线电阻的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
这一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趋肤效应应使导线型传输线在高频(微波)时效率很低,因为信号沿它传送时,衰减很大。
[编辑本段]趋肤效应简介 趋肤效应 亦称为“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alternating electric current, AC)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
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
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
当频率很高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面减小,电阻增大。
既然导线的中心部分几乎没有电流通过,就可以把这中心部分除去以节约材料。
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可以采用空心导线代替实心导线。
此外,为了削弱趋肤效应,在高频电路中也往往使用多股相互绝缘细导线编织成束来代替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这种多股线束称为辫线。
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趋肤效应可以对金属进行表面淬火。
交变磁场会在导体内部引起涡流,电流在导体横截面上的分布不再是均匀的,这时,电流将主要地集中到导体表面。
趋肤效应发布时间:2010-6-25 发布人:21世纪电子网对于每个电气参数,必须考虑其数值有效时的频率范围。
传输线的串联电阻也不例外。
与其他参数一样,它也是频率的函数。
图4.10画出了RG-58/U和等效串联电阻与频率的函数曲线。
图中采用对数坐标轴。
图4.10以相同的坐标轴绘出了感抗WL的曲线。
当频率低于W=R/L时,电阻超过感抗,电缆表现为一个RC传输线。
当频率高于W=R/L 时,电缆是一个低损耗传输线。
当频率高于0.1MHZ时,串联电阻开始增大。
这导致更多的衰减,但相位保持线性。
这种电阻的增加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传播因数的实部和虚部((R+JWL)(JWC))1/2在图4.11中绘出,损耗单位为标培,相位单位为RAD(弧度)。
1奈培等于8.69DB的损耗。
图中显示了RC区域、固定衰减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
如图所示,相对于RC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低损耗区域非常窄。
是什么导致了趋肤效应,它与导体外表层有什么关系呢?1、趋肤效应的机理在低频时,电流在导体内部的分布密度是均匀的。
从导线的截面图看,中心和边缘区域电流的流量是相同的。
在高频时,导线表面的电流密度变大,而中心区域几乎没有电流流过。
电流分布的变化如图4.12所示,低频时电流均匀地填满整个导线,高频时电流只从接近导线表面的地方流过。
为了形象地证明高频条件下电流的分布,首先假设导线纵向切成多层同心的长管,就像树桩上的年轮。
自然对称的形状可以阻止电流在环间流动,所以必须无误差地切割,所有电流绝对平行于导线的中心轴。
现在导线被切成许多环,我们可以分别考虑每个环的电感。
靠近中心的环,像长而薄的管道,比外部的环有更大的电感。
我们知道,在高频条件下,电流将从电感更低的通路流过。
因此,高频条件下可以预计从外环通路流过的电流比内环更多。
实际上正是如此。
在高频条件下,绝大多数的电流聚集在靠近导体的外表面。
趋肤效应的作用力甚至比仅仅基于各个环管电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实际上,环管间的互感也迫使电流紧贴着导线的外表面流过。
趋肤效应摘要:趋肤效应是一种电流集中在导线外表薄层的现象,对于高频电磁波,电磁场以及和它相互作用的高频电流仅集中于表面很薄的一层内,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结果使导体的电阻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要消除趋肤效应带来的影响。
关键字:趋肤效应、电磁波、电磁场我们知道,电磁场在迅变情况下以波动形式存在。
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形成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
电磁场的波动方程为012222=∂∂-∇t E c E 012222=∂∂-∇t B c B (1) 波动方程的解包括各种形式的电磁波。
在介质中,由于色散不能够推导出E 和B 的一般波动方程。
而对于以一定频率作正弦震荡的波称为时谐波,时谐波可以表示为t i ex E t x E ω-=)(),( 在时谐情况下电磁波的基本方程变为 022=+∇E k E0=⋅∇EE i B ⨯∇-=ω (2) 方程(2)称为亥姆霍兹方程,其中εμω=k ,亥姆霍兹方程的解有很多,最基本的解是平面电磁波,时谐平面电磁波的表达式为x i e E x E k 0)(= (3)电磁波在真空和绝缘介质内部传播,没有能量消耗,电磁波可以无衰减地传播。
研究导体中的电磁波时发现,在导体内部的电磁波是一种衰减波,在导体中电磁波的表达式为)-·β(·0),(t x i x a e e E t x E ω-=εμωαβ222=-ωμσβα=2 (4)由此式可见,波矢量k 的实部β描述波的传播的相位关系,虚部a 描述波幅的衰减。
由于有衰减因子,电磁波只能透入导体表面薄层内,主要在到同一以外的空间或介质中传播,在导体表面上,电磁波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相互作用,引起导体表层上上出现电流。
在导体中, 当电磁波的频率满足ω< σετ=,导体就可以看作是良导体,对于良导体,在(4)式中αβk i +=,由此得 2αμωσβ== (5)波幅降至1/e 的传播距离称为穿透深度αδ1=,可以看出穿透深度与电导率σ及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削弱高频传输线中趋肤效应影响的解决方案嘿,朋友!您知道吗,在高频传输线这一块儿,趋肤效应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它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老是给我们的信号传输捣乱。
那啥是趋肤效应呢?简单来说,就是高频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时候,喜欢挤在导体表面那薄薄的一层,就好像大家都争着站在舞台前排露脸一样。
这可不好,因为这样一来,导体内部的电流就少了,电阻就大了,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啦!那咋办呢?别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来对付这个小捣蛋鬼。
首先,咱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导体材料。
就像选鞋子得合脚一样,选导体材料也得合适。
比如说,铜就比铝在高频传输中表现要好一些,因为铜的导电性能更棒,能减少趋肤效应的影响。
您想想,要是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去跑步,那得多难受啊!其次呢,增加导体的表面积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就好比拓宽道路,让车辆能更顺畅地通行。
比如说,我们可以使用多股绞合线,而不是单根的粗线。
多股绞合线就像是好多小细绳子拧在一起,总的表面积不就大了嘛,电流也就有更多的地方可以跑啦!还有哦,我们可以采用空心的导体结构。
这就好比是一个空心的管道,虽然中间是空的,但是外表面积大呀,能让电流更欢快地流动。
您说是不是很巧妙?另外,咱们还可以在传输线上加一些特殊的涂层或者处理。
这就好像给战士穿上铠甲,增强他们的战斗力。
比如说,镀银或者镀金,能提高导体的表面导电性能,让趋肤效应的影响变小。
总之啊,对付高频传输线中的趋肤效应,咱们得像个聪明的猎人,有针对性地出招。
只要方法得当,这个小捣蛋鬼就没法兴风作浪啦!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