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7
针灸治疗(102)-多动症之一针灸治疗(102)- 多动症之一(2013-03-04 02:54:13)转载▼标签:分类:中医心证教育儿科病证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概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精神病学综合征,简称“小儿多动症”,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为特点。
属于中医学脏躁、躁动证的范畴,与健忘、失聪亦有关联。
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可能有遗传倾向,还可能与脑损伤诸如早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等有关,心理因素可能是诱因。
中医认为本病由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心脾两虚、脑髓不充,肝阳上亢、元神受扰而致。
临床表现难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很难有始有终地完成一种任务,易受外来影响而激动,难以控制的活动过多,好动,坐立不安,说话过多,不守纪律,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能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由于在学习中缺乏必要的注意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学习困难,少数人有认知障碍。
肾虚肝亢:手足多动,动作笨拙,性格暴躁,冲动任性,难以静坐,或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细弦。
心脾两虚:心神不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始无终,眠差健忘,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无华,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脉虚弱。
针灸:治则:肾虚肝亢者,调养肝肾、育阴潜阳,以针为主,平补平泻;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安神定志,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太冲,四神聪方义:神门心经原穴,内关心包之络,合用可宁心镇定安神;三阴交乃脾、肝、肾三经交会穴,合肾经原穴太溪、肝经原穴太冲,调养肝、脾、肾,育阴潜阳;四神聪位于头部,可安神定志、健脑益智。
加减:肾虚肝亢加肾俞、行间补肾填精、平降肝阳;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益养心脾。
操作:四神聪分别从四个不同方位刺向百会穴;背俞穴不宜直刺、深刺,以防伤及内脏;其余腧穴常规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