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11
防汛指挥系统方案设计-电子商务论文防汛指挥系统方案设计文/朱嘉敏樊重俊袁光辉杨云鹏摘要:文章通过对市区两级防汛指挥联动的需求,防汛指挥决策的需求进行分析。
从灾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功、防汛重点区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市管泵站运行数据接入、下立交积水点数据接入对防汛指挥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
关键词:防汛指挥;信息系统;数据接入引言防汛信息化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大量具体工作需要各区予以落实,全市防汛工作也越来越强调市区两级联动,因此需要信息化来支撑市区的联动工作。
在防御1211号台风海葵的过程中,通过防汛信息系统实时查询防汛信息,了解灾情情况,并通过防汛视频会议系统与各区县各部门进行远程会商,听取汇报并下达指示。
因此加强区县防汛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便捷、准确的优势,为区一级的防汛指挥提供决策支持,使市、区两级防汛指挥形成有机整体,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已建设的信息系统,由于信息量不够,无法使区指挥部领导做到防汛信息全面了解、随时掌握,支撑区领导的防汛决策。
而区防汛信息指挥会商系统的建设,通过多屏幕的显示发布,充分利用、调度各部门的资源,将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及时汇总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覆盖区防汛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平台,为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使区防汛减灾工作达到新的水平。
1、功能分析(1) 灾情信息管理:能够管理所有接报的灾情信息,并且集成到GIS平台上,能综合展示,实时动态掌握灾情变化情况,为防汛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2) 防汛重点区域信息管理:对防汛重点区域的设施信息、检查信息、整改信息等进行有效管理,监督落实情况,保障防汛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安全度汛。
(3) 接入市管泵站的运行数据:在防汛时,需要掌握实时泵站运行数据,考虑市水务局目前已有一些泵站运行的监测数据,需要接入到区内,提供接入数据的功能,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能充分发挥实时数据的功能。
(4) 接入下立交积水的实时数据:随着城市的发展,区内有很多下立交设施,遇到暴雨等天气,时常积水,如何有效监测下立交的积水情况至关重要。
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随着气候变化、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洪灾的频率和规模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应对洪灾,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和准确性,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该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建设目标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准确、实时的指挥系统,以提供全面的洪灾信息、快速的应急响应和科学有效的指挥决策。
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及时获取洪水监测数据,快速传递指挥信息,调度应急资源,实现对抢险救灾行动的全程监控和指挥。
二、方案内容1. 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设一个综合性指挥中心,集成洪灾监测、预警、指挥决策和应急资源调度等功能。
该指挥中心应当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展示。
指挥中心的布局和设备配置需按照人性化设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便于指挥人员进行信息的汇总分析和指挥调度。
2. 洪水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洪水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遥感、气象观测、水文站点等手段,及时获取洪水变化信息。
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模型,进行预测和预警工作,向指挥中心和相关部门发布洪水预警。
为了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建设多元化的监测手段,并加强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共享能力。
3. 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一个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物资库存管理、人员调度管理、救援设备管理等功能。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信息的实时更新和调度指挥的精确性,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应具备事故报告和处理的功能,方便汇总统计各类事故和灾情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 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指挥信息系统,用于快速的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
该系统应具备多种通信手段,包括无线电、卫星通信和互联网等,以确保信息的畅通性。
同时,该系统还应配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功能,方便指挥人员根据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指挥决策和资源调度。
三、实施步骤1. 调研与需求分析在方案制定之初,需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明确当前防洪抢险应急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方案(清楚明了)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方案近年来,在城市快速扩张和气候剧烈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城市内涝现象频发,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新的挑战.针对洪涝灾害频发,为了预防和减轻暴雨洪水灾害,在暴雨洪水预报、防台防洪调度、防台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建设防汛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平台势在必行,中科智水研发了这套防汛指挥调度平台,本系统面向防汛决策指挥,建成一个集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全面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先进实用,高效可靠,为各级防汛管理部门提供集汛前、汛中、汛后全方位的系统,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第一部分,平台定位第二部分,平台建设目标第三部分,平台总体架构第四部分,平台功能设计第五部分,平台优势管网监测信息水厂监测信息泵站监测信息河道监测信息桥区监测信息应急调度指令管网运维信息位置信息现场图片汛情信息指令信息车辆信息指令信息汛情信息指挥信息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管网设施管理系统污水泵站SCADA车载监控系统防汛人员手持终端移动指挥车载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客服案件信息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调蓄池SCADA污水处理厂SCADA视频图像网络通讯语音通讯视频监控电视会议即时通讯800兆电台对讲系统雨水泵站SCADA河道闸坝SCADA一、平台定位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旨在为城市防汛和安全运营工作建立一个贯穿汛前、汛中、汛后全流程的业务支撑平台;建立一套集汛期应急调度、资源预案管理、模拟仿真为一体的协同指挥平台,实现动态感知、资源整合、智能分析、辅助决策,提高城市防汛管理能力,进而有效的支撑城市平安度汛.二、平台建设目标该平台的建设旨在实现四点目标,1、实现汛情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展示,2、实现防汛资源的实时监控,3、实现防汛工作信息的实时交互,4、支撑起汛前、汛中、汛后的管理工作.三、平台总体架构平台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数据采集该平台支持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管网、泵站、城市河湖、下凹桥区等防汛要素的数据采集.平台采用统一数据采集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利用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泵站数据、积水点积水数据、河道水位数据、独立雨量站数据以及人员、装备、物资等数据.统一数据采集体系提供PLC接口、上位机OPC接口、IO接口、TCP 接口、串口等数据采集接口采集各种数据.第二层级,数据存储平台采用hadoop技术与关系型数据库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利用hadoop存储海量泵站实时运行数据,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业务管理、业务分析、综合查询数据.第三层级,业务功能平台在以上基础的支撑下,实现汛情监测、汛情预警、防汛布控、指挥调度等各项业务功能,满足不同角色用户的使用需求.第四层次,用户角色平台的用户角色包括防汛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指挥部、分指挥部、移动指挥车、现场防汛抢险单元、一线巡查组等,平台针对角色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软件界面与业务功能,方便用户使用.四、平台功能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的功能包括通知通告、防汛布控、汛情实况、防汛实况、预警预报、专题分析、统计报表、综合查询、指挥中心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外部信息管理等.1.防汛布控防汛布控功能支持汛前布控要求发布、布控情况反馈、预案执行情况反馈等功能.2.汛情实况汛情实况功能主要包括雨情监测、河道水情、积水点水情、气象信息、交通实况等内容,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基础的汛情信息.3.防汛实况防汛实况功能为防汛指挥调度人员提供泵站、人员、车辆、装备、物资等防汛要素的位置、运行状态、存量等信息.4.专题分析专题分析功能提供单站场降雨分析、降雨重现期分析、单站雨强分析、降雨分布分析、等雨量线分析等内容.平台由具体业务分析需求出发,综合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分析服务,实现决策支持.5.汛情预测智能分析基于城区下凹桥区泵站运行、降雨和积水情况建立桥区管网模型,根据预测降雨模拟泵站运行和桥区积水情况,以实现泵站智能化控制,也可对现存问题,或改造设计的方案进行模拟复核.6.统计报表平台提供常规防汛业务统计报表,并可根据客户实际需要定制开发专用统计报表.7.综合查询平台提供数据的通用查询及组合查询功能,为客户提供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的综合查询服务.综合查询结果支持图表方式展现.8.外部信息管理外部信息管理主要提供排水事件信息及外部舆情信息,提供与防汛、积水等有关的百度新闻、新浪微博等舆情信息.9.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提供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功能,包括预案管理、会商管理、值班管理、调度管理、知识管理等内容.10.移动应用功能平台对实时降雨信息、泵站运行情况、桥区积水信息以及排河口液位信息等关键数据进行提取归纳,防汛相关人员通过手机浏览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及时、快速的访问这些信息.移动终端信息服务主要包含汛情总览、降雨实况、泵站实况、桥区实况、河道实况、水厂抽升、综合分析、降雨历史、桥区历史、河道历史等主题.五、平台优势该平台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点,成熟度,该平台在我国的超大城市北京连续成功应用五年,而这五年正值北京城市内涝严重时期.第二点,技术水平,系统可直连终端设备,支持多个监测项目,支持防汛物资移动互联;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与决策支持能力.。
应急处置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一、背景介绍1.1 应急处置的重要性1.2 传统应急处置的挑战二、需求分析2.1 多部门协同2.1.1 各部门的职责与合作关系2.1.2 信息共享与协同的需求2.2 快速响应能力2.2.1 快速决策的重要性2.2.2 响应时间的要求三、系统设计原则3.1 整体架构设计3.1.1 中央指挥部与地方指挥部的关系3.1.2 多级联动的结构3.2 系统安全设计3.2.1 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3.2.2 网络防护与故障恢复3.3 界面设计3.3.1 用户友好性的考虑3.3.2 界面的可定制性四、系统建设步骤4.1 信息收集与资源整合4.1.1 建立数据库与数据采集系统4.1.2 各部门数据的集成与共享4.2 技术平台建设4.2.1 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4.2.2 搭建应急处置软件平台4.3 人员培训与演练4.3.1 人员培训的内容与方式4.3.2 定期进行应急处置演练五、案例分析5.1 某地区应急处置指挥系统的建设5.1.1 系统建设的具体步骤5.1.2 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效果5.2 某企业应急处置指挥系统的应用5.2.1 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要点5.2.2 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估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6.1 系统运行中的问题6.1.1 信息积累与更新的难题6.1.2 决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6.2 未来的发展方向6.2.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6.2.2 多维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七、结论7.1 总结主要观点7.2 对应急处置指挥系统未来发展的展望(以下是文章的正文部分,共2000字)背景介绍性质复杂的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至关重要。
传统的应急处置方式存在协同能力不足、时间效率低等问题,使得处置过程中的信息流通受阻。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应急处置指挥系统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挑战和困难。
需求分析多部门协同:一个突发事件通常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和协同配合。
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明确职责、建立合作关系,并有迅速共享信息的需求。
第25卷第3期2015年06月V ol.25NO.3Jun.2015中国防汛抗旱在防汛抗旱应急指挥过程中,各类气象信息,雨、水、工、旱、灾情及组织保障工作情况的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对于科学决策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辽宁省在防汛抗旱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信息软件总体上存在着分布分散、应用单一、功能有限、操作繁琐、信息不足、数据不准等问题,无法满足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需要。
为切实提高防汛抗旱应急指挥决策的信息支持力度和水平,真正达到“信息全面、功能完善、便于操作”的要求,辽宁省组织开展了防汛抗旱减灾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建设。
辽宁省防汛抗旱减灾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1数据资料收集整编主要包括全省51条中型以上河流、七大江河干流堤防、927座小(2)型以上水库(含电站)、2座大型河闸工程特性数据;辽河干流堤防和9座省管大型水库二维、三维数据,七大江河干流控制断面二维数据;全省648个遥测雨量站、91个水文站实时雨水情信息,七大江河干流控制断面、9座省管大型水库的实时水位信息;全省分区域防汛责任人、险工险区备案信息,县级以上各类防汛预案、物资储备信息,军地联合防汛抢险队伍信息。
1.2信息资源整合整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工程视频监视图像信息、天气预测信息、卫星云图、台风路径信息、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网信息、辽宁省雨水情信息网信息以及相关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信息。
1.3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全省1∶50000电子地图、数字高程图及1∶10000遥感卫片数据加工;51条中型以上河流、七大江河堤防、927座小(2)型以上水库(含电站)、2座大型河闸工程、648个遥测雨量站、91个水文站空间信息标注;辽河干流堤防和9座省管大型水库三维建模,七大江河干流控制断面二维建模。
1.4应用平台开发开发辽宁省三维空间数据库、防洪工程数据库、组织保障信息数据库;开发中间件平台(信息整合平台),辽宁省防汛抗旱减灾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沈阳110003)张世全摘要:辽宁省防汛抗旱减灾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是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 IS )平台,整合全省气象、雨水工旱灾情、视频监控、防洪工程、组织保障、社会经济等信息,集态势展现、会商支持、数据检索、统计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
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及应用一、引言防汛工作对于杭州市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杭州市地处江南水乡,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来自江河泛滥和暴雨洪水的威胁。
在过去的几年中,杭州市多次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的洪水灾害,杭州市政府决定建设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二、系统设计与建设1.系统架构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的架构,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指挥决策子系统和应急响应子系统。
2.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整个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它通过安装在各个监测点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江河水位、雨量和气温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系统的数据中心。
3.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负责将数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可视化的洪水预警信息。
同时,它也负责收集和管理历史洪水数据,为防汛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4.指挥决策子系统指挥决策子系统是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分析洪水预警信息、历史洪水数据和地理信息等多种数据,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同时,它还可以模拟各种防汛方案,帮助决策人员选择最优的防汛策略。
5.应急响应子系统应急响应子系统负责将指挥决策子系统生成的应急指令传递给各个执行单位,并实时监控执行情况。
同时,它还可以与其他相关系统集成,实现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系统应用与效果1.应用场景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包括防汛指挥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应用程序等。
防汛指挥中心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测洪水情况,并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地理信息,为决策人员提供空间分析和优化决策的支持。
移动应用程序可以让相关人员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洪水预警和应急指令。
2.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应用,杭州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防汛抗旱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措施和保障机制,确保在洪水和干旱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体系成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应急时的协调指挥。
各区县也应成立相应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职责分工1. 市政府:负责统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预案,组织实施重大防汛抗旱工程。
2.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协调、监督和检查防汛抗旱工作。
3. 相关部门:水利部门负责水库、河道的管理,气象部门负责天气预报,交通部门负责交通安全,公安部门负责治安维护,卫生部门负责疫情防控等。
4. 区县政府:负责本辖区的防汛抗旱工作,执行上级指示,组织人员转移和救援。
四、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气象、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水和干旱预警信息。
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五、应急措施1. 防汛措施- 加强河道、堤防的巡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 对重点区域进行加固,如低洼地带、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
- 准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如沙袋、排水泵等,并保证其快速投入使用。
- 制定人员疏散计划,确保危险区域的居民能够及时安全转移。
2. 抗旱措施- 实施节水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产业用水。
-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污染。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损耗。
-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抗旱救灾,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六、保障措施- 确保通讯畅通,建立应急通讯网络。
- 保障电力供应,特别是关键时期和重要区域的供电安全。
- 准备应急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等。
-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七、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防汛抗旱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实战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国计民生,科学的决策需要及时、准确的雨水情、旱情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完善的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沧州市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涵盖水文要素信息采集、数据传输与交换、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等方面,实现了信息数据分析计算、数据存储管理、图表输出、数据共享等功能,为防汛抗旱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功能组成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是应用信息采集、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等技术研发的一项系统工程。
2012年以来,沧州水文局的技术人员开始对沧州市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开发并逐渐完善,研制了雨水情信息管理系统、土壤墒情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管理、报表生成、数据共享等功能,确保了防汛抗旱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雨水情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包括:时段—日雨量表制作及合理性对照,日—旬(月)雨量表制作及合理性对照,分县雨量表的制作,日雨量分布图的制作;水情报表的制作,报表打印及导出(Ex⁃cel ),实时数据与常年值的比较,测站基本信息的浏览。
土壤墒情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墒情数据的分析计算,过程线图的自动生成,墒情报表的生成,资料成果的统计,数据资料的管理,墒情信息的共享。
2.功能实现2.1雨水情信息管理系统雨水情信息由终端的自测报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后,通过GPRS 传送到水情分中心,由自测报接收系统进行数据接收、存储、入库,然后转存至本地雨水情数据库,再通过数据交换系统传输至省水情分中心。
系统开发工具采用PowerBuild⁃er12.0,充分利用PB 的输入、输出在同一界面的特点,最大可能提升程序开发效率,减少程序耦合度。
实现的基本功能见图1。
2.1.1日雨量报表制作(时段)用户在完成雨情测站设置后,即可进行时段雨量报表的制作,根据用户的设定,得到相关雨量站的时段降雨量信息,见图2,并与发报后的日雨量进行合理性对照。
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有限淡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我国开始逐步修建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日常运行的重要作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出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逐步发挥出防汛抗旱的重要作用。
笔者在本文中对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文章的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优化策略,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提升有限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作用优化;策略引言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务相关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水务业务管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水务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绿色发展,推进水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1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1.1降低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为了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逐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的水资源本身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地方的水资源分布较为不均衡,因此必须要逐步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配作用。
对于我国的农业来说,旱灾和水灾都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有时候影响甚至是巨大的,会导致农业的绝收。
因此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配作用,可以实现旱灾和涝灾的合理调节,减少自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好的发挥出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2调配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营需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对于一些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地区性应用却比较少,因此可以将这些多余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逐步将水资源调配到欠缺的地区。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水资源的调配是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的关键,必须要按照国家区域性水资源的调配要求,逐步实现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逐步实现旱涝灾害的逐步调整,促进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
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洪涝灾害不断爆发。
而城市防汛应急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变得越发重要。
在城市防汛应急管理体系中,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被认为是防汛应急工作的重要保障,可以保证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概述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是由各种防汛应急管理工具和设备组成的综合性防汛应急管理系统。
在城市防汛应急管理体系中,其主要功能是对城市的防汛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在紧急情况下发出及时的警报,以便人们及时做好防护工作,降低洪涝灾害的影响。
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预警系统、响应系统和恢复系统。
预警系统是指依靠水文测站、气象台等技术手段获取相关数据,并在比较和分析后,将可能出现的灾害风险预测出来,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端。
响应系统是指在情况紧急时,能够快速响应,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的影响。
恢复系统是指在灾后快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灾后恢复工作,尽快让城市恢复正常。
二、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应选择高质量的技术供应商和服务企业,并建立起完整的工程管理和验收制度。
1.技术供应商选择城市防汛应急管理技术供应商是城市防汛工作的核心力量,在选择时应根据技术方案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来进行引进。
2.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应建立起相关的工程管理制度,并参考其他的工程施工管理经验。
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3.验收与维护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后,应及时开展验收工作,确保技术方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建立涉及维护和检修的体系。
三、应用案例金华市余杭区自建防汛应急指挥中心后,成功防范了多起暴雨洪水灾害。
金华市余杭区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了防汛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为避免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和财产威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总结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在城市防汛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天津生态城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摘要天津生态城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一个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原因,该地区常年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天津生态城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GI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快速响应和处理汛情信息,实现指挥调度效率的提高。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为天津生态城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了科学、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城市防汛、指挥调度、大数据、云计算、GISAbstractTianjin Eco-city is located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nd is a new urban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Due to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errain, the area is threatened by floods all year round. To cope with these challeng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efficient urbanflood control command and dispatch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nd implement a set of Tianjin Eco-city urban flood control command and dispatch system. The system adopts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big data analysis, cloud computing, and GIS technology. It can quickly respond to and process flood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and and dispatc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provide scientific, efficient and reliabl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urban flood control work in Tianjin Eco-city.Key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command and dispatch,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GIS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水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们: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全国各地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自然灾害,我国各地积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不断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以下是本人针对指挥系统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指挥系统建设背景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范围内的暴雨、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日益频发,使得防灾减灾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防灾工作的开展。
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指挥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1.建设目标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快速、准确、有效地掌握灾情,并组织各类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建设内容本次指挥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救援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人员培训等方面。
3.主要建设步骤基于一些前期的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步骤:(1)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
(2)系统规划设计,建立适应本地实际的指挥系统架构。
(3)系统采购,选择适合城市特点的设备和软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4)系统实施,进行指挥系统的组建和部署,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知识传递,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5)系统运维与更新,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系统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三、指挥系统建设的实施效果指挥系统建设的实施效果如下:1.信息化程度提高本系统建设促进了信息化的“绿色通道”建设,大幅提升了信息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汛情信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延误和失误。
2.适应性增强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指挥系统进行了个性化扩展定制,为防汛抗旱工作所提供的更完善的服务。
3.应急反应更加迅速本系统建设后,各级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汛情信息,及时响应和协调汛后救援力量,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8.10.24•【字号】渝项目办[2008]18号•【施行日期】2008.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通知(渝项目办﹝2008﹞18号)各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直属各事业单位:根据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渝水基复﹝2008﹞6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总投资概算的批复》(渝发改农﹝2008﹞713号)精神,市水利局计划用2~3年的时间,初步建立一个以水、雨、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水利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为核心的覆盖全市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机构重庆市水利局为工程建设主管单位,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是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工程建设工作。
为切实推进工程建设,请各区县、各直属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办事机构和具体工作人员,于2008年11月15日前将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机构人员配备情况确认表(详见附件1)报送市项目办。
鉴于本项目覆盖范围广、工作量大,为更好、更快的推进项目建设,本系统的建设采取代理业主制,市项目办为项目的总业主,各区县具体办事机构为代理业主,全权负责辖区内项目的建设及项目建成后的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并配合市项目办做好相关工作。
特别强调,为保障已成或即将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各单位信息化办事机构务必建立人才保障长效机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达到设计目标。
二、积极配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落实中心机房及配套环境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我办将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构建防汛计算机主干网络,工程建设涉及每个区县及非市水利大厦的局直属事业单位。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8, 7(5), 464-474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journal/jwrrhttps:///10.12677/jwrr.2018.75052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Conference Command SystemSiying Li, Sheng Lei*, Xiaoxiao Wang, Xiaohua XuJiang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Water Sciences, Nanchang JiangxiReceived: Sep. 8th, 2018; accepted: Sep. 20th, 2018; published: Sep. 29th, 2018AbstractIn this paper,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municipal defense office in th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process, the system has developed a set of municipal-level flood prevention con-ference command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upport system.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as follows: 1) acomprehensive platfor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tegrating data and business systems such as water con-servancy, hydrology, national land and meteorology.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cattered information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data. 2) A set of flood preven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have been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d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flood prevention conferences, realized consult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of flood prevention and drought relief consultation system.3) A sou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units in th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the disposal measures.KeywordsFlood Prevention, Drought Resistance, Consultation Command, Emergency Treatment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建设李斯颖,雷声*,王小笑,许小华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南昌收稿日期:2018年9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29日作者简介:李斯颖(1992-),女,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信息化。
*通讯作者。
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建设摘要针对市级防办在防汛抗旱过程中遇到的系统多、数据散、信息乱、联系慢、指挥难等问题,开发了一套符合市级的防汛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辅助支持系统。
主要成果包括:1) 建立了一个整合水利、水文、国土、气象等数据及业务系统的综合性平台,能够解决信息资源分散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利用率。
2) 建立了一套防汛抗旱决策支持体系及会商指挥平台,为防汛会商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实现基于各部门信息整合的信息化会商,实现了防汛抗旱会商系统的信息展示。
3)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确定防汛应急响应各单位的关系以及处置措施。
关键词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应急处置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市级防办利用省级统一建立的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在防汛抗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但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系统开发缺乏针对性,很多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功能在系统当中都没有提供,特别是由于信息应用的集成度不够,导致很多信息和资料需要在多个系统以及相关文件中进行寻找,造成应用的困难,在汛期险情发生时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2]。
本文以江西抚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集防汛抗旱决策支持、会商指挥、应急处置、日常工作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一张抚州底图,汇集市(县)的防汛抗旱相关信息,包括气象、水文、防洪工程、山洪灾害、防汛值班等,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为市(县)防汛抗旱决策提供多套可行的方案,为会商提供辅助预测支持,且在险情发生时提供应急处置辅助决策技术支持。
2. 现状及问题江西省是洪水大省,防汛抗旱是各级水利部门重点业务,目前已有许多针对防汛抗旱业务开发的系统平台。
如江西省防办使用的江西省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省级平台)以及江西省水利厅信息中心开发的江西省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等[3]。
在市级防汛抗旱系统方面,各地级市都有相应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如萍乡市防汛时使用的萍乡市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在防汛值班期间查看当地水雨情信息。
市级系统有预警功能,可以发送预警短信,同时通过各种短信模板,可以节约用户编辑短信内容的时间。
系统GIS功能展现速度较快,使用较方便。
但作为防汛抗旱综合性平台,缺少旱情模块,并且防汛办公功能不足,没有完善的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机制。
九江市防汛工作的主要平台是江西省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市级版本),防汛抗旱系统省市平台基本功能相差不大,但除了省级平台存在的问题外,由于权限不同,市级防汛抗旱系统在某些查询上无法查到详细数据,还需要登录省级系统进行查询。
此外,市平台的预警上报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导致市平台对县平台的监督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建设根据前期调研,江西省现有的防汛抗旱相关业务系统虽然数量较多,但各个系统功能不尽完善,甚至数据相互冲突。
对于市级防汛平台来说,现有系统功能较单一,集成度不高,给防汛抗旱工作造成一定的不便[4]。
因此,本文以抚州市为例,尝试建设一个符合市级的防汛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辅助支持系统。
3. 系统功能需求3.1. 数据整合防汛抗旱数据整合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汇合,分别是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的汇合。
数据资源汇合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业务应用汇合是针对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使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可以对防汛抗旱情况有详细的了解[5]。
根据前期调研工作,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的数据整合应包括水雨情数据、监测站点降雨数据、覆盖面降雨数据、河道及水库的水情信息、气象信息、山洪灾害数据、地质灾害信息等。
系统的应用层可整合的业务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市级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利监控平台、洪涝灾害信息服务系统等、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系统。
3.2. 防汛决策支持根据对抚州防汛抗旱体系的调查和分析,经核实的防汛决策支持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面。
1) 建立接收信息处理制度。
接收处理实时水雨情信息、工情信息、灾情信息、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并对各类实时信息加工分析,存入相关数据库;2) 建立气象产品应用机制。
处理市气象部门提供的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实时气象数据或历史再分析数据;3) 建立信息服务机制。
以图表、文字、影像等方式提供天气状态、实时雨情、工情、水情、暴雨预报洪水预报结果、河道及泛洪区基本资料、防汛料物和人防组织、防洪工程基本资料及运行状态、历史背景资料等全面的信息服务;4) 建立灾害预警机制。
对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突发事件进行监视,并以声、光、闪烁等方式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采取措施;5) 建立综合数据库。
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存储和分类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准确,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并实现对模型、图形、方法、知识等内容的规范化管理。
3.3. 抗旱决策支持根据对抚州防汛抗旱体系的调查和前期分析,经确认的抗旱决策支持需求包括五个层面[6]。
1) 根据各县农田灌溉规划与实地调查,收集收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试验及受旱试验模型研究成果,以县级为单元进行分类;2) 对全市典型灌区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利用历史干旱数据开展缺水率计算模型的建立、优化、反演和验证,建立适应于灌区耕地(灌溉水田、菜地、水浇地、果园)和望天田的缺水度模型;3) 选择典型县旱地建立缺墒计算模型,并开展退墒曲线、缺墒模型参数修正、验证和历史数据反演研究;4) 以全市200亩以上灌区、旱地为计算单元,进行资料整理和地理信息标绘。
引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建立灌区与水库、塘坝、水陂、泵站等水源工程的关联关系,水库与灌区的报汛实时数据、面雨量站、河道水位站、蒸发站和行政区域的关联关系,收集主要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耗水变化规律;5) 在上述计算模型和旱情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抗旱决策支持模块,实现全市旱情的实时监测、预测和研判,并自动生成旱情简报。
3.4. 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需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建立以市防办为首,包括市水文局、市国土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等部门的会商汇报机制。
获取雨情及河道、水库水情信息,设定雨量标准,为防汛抗旱会商会议的信息展示、各单位汇报和会商分析提供准备材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