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戏剧在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戏剧在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戏剧在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戏剧在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交流平台

教育戏剧在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文/孙永方?谢红旺

摘?要:从诗歌教学现状来观察,诗歌的教学基本以赏析语言、解释文本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情感为教学路径。当然,这种教学路径本身没有问题,但令人困惑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艰涩、无趣,学习目的模糊,导致诗歌教学陷入一种困境。本文作者尝试把诗歌与教育戏剧相结合,建构诗剧场,强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表演、思辨、重构,进而把学生的生活“场”和诗歌的“场”进行联接,达到提升学生鉴赏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诗剧场?教育戏剧?实践与思考

诗歌教学现状,有喜有忧。好的一面是,教师普遍重视诗歌的朗读、体验、赏析,重视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重视文本的鉴赏和情感的体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审视诗歌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内容的确定,基本以考试输出为准则。尽管教师在授课时会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但能力训练的指向模糊,很难体现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对诗歌的鉴赏占据教学主体内容,对文本过于剖筋拆骨,一一细究,从作者介绍到文本字词、句、节的解释,再到表现手法、主旨理解等。这些内容大体和高考接轨,特别受教师重视,很容易掩盖传统诗歌教学理念的弊端,教学内容的确定没有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

其次,教学路径的选择也存在问题。目前,诗歌的教学基本是知识解码、文意分析,不能否认,这种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输入了诗歌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总体上,诗歌教学开展得不是特别鲜活,对诗歌语言不可言传的体验缺少情景模拟,学生容易游离于诗歌场景之外,停留在文本之外。要学生在不具备场景体验、角色转换、语言经验转换的背景下进行输入式教学,很难说学生是“入乎诗内”,学生在鉴赏诗歌时,都不在文本之内,怎么可能“出乎诗外”?

王荣生教授说过,今日的课堂需要重体验,而非认知接受;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动。诗歌教学也不例外,如何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值得思考及探究。

二、界定相关概念

1.诗剧场

诗剧场是把诗歌、音乐、戏剧表演相结合的一种小剧场性质的诗歌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依据诗歌的“场”,基于学生在“场”的想象、体验、表演,把读者参与变身“剧中人”。

2.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本就是直译自DIE(Drama in Education),台湾学者张晓华将其定义为:“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戏剧不

是传统意义上的登台演出,也不是专业的戏剧教育,它是教师将戏剧元素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重视表演呈现结果,而是强调和注重参与戏剧活动的整个过程。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时尚元素,也可以成为他们进入课堂的通道。

三、运用教育戏剧,建立诗剧场的策略

教育戏剧运用戏剧的元素和方法,鼓励和带动学生根据个人理解积极参与体验,从亲身感受中体会和领略知识的意蕴。它最大的特点是依据诗歌的“场”,基于学生在“场”的想象、体验、表演,把读者参与变身“剧中人”,让文字与声音、动作、行为甚至戏剧表演发生奇异的作用,产生不可抑制的化学反应,并将这种反应重新掷回文本,让文本的张力焕发新力量。

在诗歌课堂实践中,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戏剧,建立诗剧场,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寻“场”

诗歌的文本空间比较大,有叙事性、想象性、音乐性的特征,这就具备“场”的要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具有叙事性、音乐性,但有些特质是诗歌皆有的,即诗歌的想象性、抒情性、跳跃性。基于这些特点,可以建立一种“场”,即原来的意境。文本有“境”,只不过它隐藏在文本空间里,需要读者想象才能还原。如果读者在文本之外,就很难进入“境”,也就很难呈现文本的空间,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还原其“境”。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中提到,诗歌有其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从文体特征角度来看,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特定的音乐性,呈现出跳跃性结构,语言凝练,节奏与韵律感强。诗歌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诗歌教学应重感悟体验、重二度创作、重情形模拟等特征。这为诗剧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2.建“场”

读者有他的生活之“场”,与文本之“场”之间缺少联系,这就需要一个支点连接。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戏剧化元素与文本结合点,将着力点完全不同的两条钢丝有机地绞接在一起,连接支点非常重要。

124OCCUPATION

2019 01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教学难点】什么是荒诞派、怎样理解《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知识梳理】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和雪莱(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1.背景: (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_________的年代。 (2)革命或改革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学者们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代表: (1)拜伦 ①地位:英国诗人。 ②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其中后者被成为“” 的百科全书。 ③作品特点:具有和反叛精神,揭露和资本主 义丑恶现象,塑造追求的“拜伦式英雄”。(2)雪莱: ①代表性作品:《》 ②作品特点: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真正的精神。 3.特点: ①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解放,揭露丑恶现实,憧 憬美好未来,体现追求; ②想象力丰富,意通过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③对寄予深切同情,极富感召力。 【特别提示】浪漫主义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现实,它揭示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原理。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背景: (1)随着的普遍确立,,拜金主义泛滥。 (2)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和批判。 2

3、特点:注重 描写,通过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 析社会问题的 。 4、影响: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 的镜子。 【特别提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相当明显,它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批 判是冷静而深刻的,但批判之后对于如何改造社会,如何寻找出路的思考又是不 够的。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母亲》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 运动风起云涌。 2、作者:俄罗斯作家 。 3、内容:描写 的生活和斗争,刻画工人阶级坚持斗争的大无畏精 神。 4、地位:是 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和 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使人们深深陷入怀疑、 迷惘和苦闷之中。 (2)特点:反 ,反 ,强调作家个人 ,手法夸张怪 诞,渲染人的精神创伤。 (3)影响: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冲击和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促进欧 美文艺的多元发展。 2、荒诞派戏剧: (1)、兴起: 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 (2)、特点:以 描绘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作: 。 ①作者:法国作家 。 ②地位:是开山之作,也是 ,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座不可忘 却的里程碑。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浪汉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情况,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等待,剧 情都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就是等待,但戈多最终也没出现。剧中两个流浪汉是 被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卑微、低贱、肮脏;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没 有自我,也没有尊严,只是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乞讨吃剩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

对小学古诗教学的一些思考

对小学古诗教学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11-04-28T16:19:33.387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4期作者:王继秀[导读]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让小学生摆脱学习古诗的困境,上好古诗课,至关重要。王继秀 【摘要】: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如何能让小学生摆脱学习古诗的困境,上好古诗课,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古诗魅力困境方法 一、古诗的魅力所在 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二、造成小学生学习古诗困境的原因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学生古诗掌握量寥寥,主要是课本中要求的几首;内容较单一,五绝为主;学生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导致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何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平日观察,归结一下,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教师和学校、社会因素: 1.一些教师和家长自身就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爱好,对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缺乏引导小学生从小学习古诗词的意识,平时对学习古诗词所作的宣传力度不大,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学校没有专门的古诗词课程设置,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散见于各册教材之中,学时分散,教学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迅速提高他们的古诗词修养 3.当今社会少影视作品种类甚多,如动画片、漫画书,以及各类电视剧,尤其是武打、枪战片的冲蚀孩子的心灵,却鲜见有自发诵读古诗词的现象,整个社会环境弥漫着一种浮躁而低俗的气息。 其次,学生自身的原因: 1.古诗词的内容比较深奥,字、词、句的意思不容易读懂。 2.有一些字不认识,句子的结构也比较复杂,诵读的困难较大。 3. 由于缺乏文学和历史知识,不了解诗人的生活简历及写作背景,很难真正理解诗意,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感情。 4. 由于不会运用,背过以后,当时能记住,时间一长就淡忘了。 三、开展古诗教学的方法 1.运用故事强烈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深刻的意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发现许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听故事却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惟恐自己少听一句。足可见故事对学生影响之大、感染力之强。在教学古诗前,可以把诗人的心态、所处的时代背景、古诗中的科学知识、古诗意境编成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叩响学生求知的心灵大门,以故事导入式来学古诗。如教学古诗《鹅》时,利用作者生平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起了一箭双雕的作效果。 2、结合古诗意境,丰富学生想象力,体会古诗情感。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等等。 3、融合诗人情感,声情并茂,放声朗读 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才能彰显这种音韵的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在教学古诗时,就采取了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教师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读,并指导学生对情感明快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高昂、轻松,语速轻快。对感情抑郁、悲愤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低沉、钝重,语速较慢如《示儿》。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让他们反复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这样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注重学以致用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叙事、写景或状物的诗,也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诗文思想感情升华的结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古诗的教学,启发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歌,开展佳词绝句欣赏会与读书笔记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所学的古诗真正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上,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诵读古诗,既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又能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总之,小学古诗课,必不可少,上好小学古诗课,更是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李雅春《古典诗歌教学探幽》刊名《阅读与鉴赏》 2010.04,7~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赵店中心小学)

高中古代诗歌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古代诗歌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9-04-22T09:57:25.90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3期作者:方海玲[导读] 摘要:古诗教学一直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所在,在基层县城中学教学中,古代诗歌课堂教学一直是高效课堂的最大阻力,如何营造高效、互动的教学氛围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追求的。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方海玲 摘要:古诗教学一直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所在,在基层县城中学教学中,古代诗歌课堂教学一直是高效课堂的最大阻力,如何营造高效、互动的教学氛围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追求的。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高效课堂课堂氛围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传统课堂上,有些教师把课堂当做自己的自留地,认为可以随意支配,肆意浪费,他们采用教学中最方便的填鸭式、灌入式教学,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上采用一言堂,教学方法单一,偶尔稍作课堂教学改革,往往也是昙花一现,很难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学生接受老师所给的信息是单一的、模式化刺激,常常是老师讲的累到吐血,一个人在上面费力的唱着独角戏,底下呼呼大睡一片;教学效果如何,听天由命。这样的课堂教学消磨了学生内在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也无法实现教师的专业提升和职业幸福感。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希望目前的教学状况有所改变,然而,新课改有点像别里科夫之死,总是感受不到实质性的变化。教学依然以老模式为主的,新的尝试总是浅尝辄止。课堂教学,总是微波清澜,涟漪点点,对学生的触动并不大。诗歌教学时,老师们拿到一首诗歌,往往是先讲解意思,再析手法,再谈思想感情,一首很优美有意境的诗歌经过语文老师的肢解之后,变成了一堆零碎的结构与部件,就如一个倾城美女经过肢解,不再看到美女的倩影。这样的诗歌教学很难看到诗歌的优美意境。很多时候,我在想,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不是对优秀的诗歌文化的一种亵渎,是不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高效课堂的要素: 高效课堂是指学习效果和单位时间之比。学习效果越大,有效教学越好;单位时间越小,效率越高。高效课堂应是知识的重新生成,不是简单传递,是以学生重新探索,生成内化内在的知识。在这里,课堂是沃土,学生是种子,幼苗需要学校教师施肥、浇水。教室是舞台,学生成就自信与梦想的舞台。高效课堂就意味着: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室即成长。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三动:心动、行动、激动。成功的一节教学课,应该是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心动;教学过程能让学生行动;教学结果让学生激动,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三、诗歌课堂教学高效的几点做法: 1.披文入情,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需要结合眼睛、耳朵、嘴巴等各种器官,是一种综合活动。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法宝,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可以认知文字含义和感受声律和谐、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借助音频、视频媒介,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学生的感受,通过教师的规范化朗读来激发学生热爱古诗文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朗读,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例如《琵琶行》一文,课文第二段中对琵琶女弹奏技艺的描写,尤其是用语言文字对音乐描写的十四句,应该作为朗读的典范,在朗读时要把握诗句所描写的内容,要与琵琶曲旋律相应的出现自己的高低起伏抑扬不定的节奏、语气,直观的朗读很容易领会这十四句诗所表现的琵琶这种乐器的声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朗读必然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深远的影响。2.举一反三,找出规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古诗文知识多而庞杂,这些杂乱的知识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分门别类,掌握他们的特点,才能在各种问题立于不败之地。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准确理解这些句子就要用到意向。意向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人情感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掌握了它就是掌握了解读诗歌鉴赏的一把钥匙。因此,在诗歌教学时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的意向,像杨柳、寒蝉、雨的意向,这些古诗词中常见的意向,我们可以进行积累,再把它们分门别类,以后再遇见这类意向时就可以很好把握。如:月亮是古诗词常见的意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古人重别离,离别之时往往以月来寄托相思之情。除了意向,像诗歌中其他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像诗歌的题材的分类,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启发学生去学习,去总结,带有这样目的性的去听课,课堂效果会更好。3.情由心生,注重运用:诗言志,文传情,情感是是一切生命的内核,诗歌也不例外。学习诗歌时,我们要抓住诗的形象、意境,体悟诗歌的情感。要让学生有种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情感的顿悟。学生学习古诗歌的最大动力在于:学生觉得学习古诗文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能转化诗人的经历为自己的人生阅历。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先披文以入情,由诗歌的内容入手,遇雨是人生平常事一桩。在上学途中遇雨时,你会怎样办,怎样想?教师再进一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此风雨和彼风雨,两者的相通点与不同点在哪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定风波》去感受苏轼是如何面对人生风雨的。首先,知人论诗,诗歌所写的内容肯定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讲解苏轼的人生遭遇,尤其是苏轼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的态度。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也遭遇这样的坎坷,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面对苏轼的乐观旷达态度,我们积极吸取他的乐观阳光的态度,积极面对人生风雨。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思考,让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诗词内容,通过自己对诗词本身的于都思考,联系自身的经历,形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面对人生风雨的精神,具有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效课堂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古诗文的比重在高中课本中越来越大,古诗是一笔财富,古诗作者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别样的人生,高中学生掌握一定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高中语文老师能好好利用,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张学立:《北京教育》,《诱思式五步课堂教学法”的实践》2003年,知网 [2]江西师范科技大学:《高效课堂理论、方法与途径 ——打造高效课堂追求成功教育》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青州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号:17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新授李学顺高二历史组高二级部高二级部 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学习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 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学习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自学指导: 一.浪漫主义诗歌: 1、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记忆)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_________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_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特点:(1)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______________”,他们渴望冲破阻碍____的思想藩篱,在揭露_______的同时,憧憬着____,体现了_____的追寻。 (2)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_____揭示________。 3、代表及作品: (1)拜伦:A、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诗篇 ①、激烈抨击________与_________的丑恶现象 ②、塑造出一些追求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 B、代表作:①《____________》 ②《_____》:被誉为“”的百科全书 (2)雪莱:A、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 ②、诗中充满,体现出一种真正的 B、代表作(《》)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 4、评价:他们的作品对_____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_________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_____,给人以巨大的鼓舞。(★记忆)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随着___________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______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________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在文学领域中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记忆) 2、代表及作品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法国司汤达的《_______》、巴尔扎克的《______》、英国狄更斯的《_______》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_________》。 A、巴尔扎克:代表作:《》 ①展示了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被誉为“”。 B、托尔斯泰:代表作:(《》描写俄国人民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3、特点:注重________,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__________,剖析___________。 4、意义:作品揭露_____________格外犀利,抨击___________更具震撼力,提供了____________,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教学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资料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一、导语设计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

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 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经过一夜的不平静, 决定把这颗心, 贴上八分邮票, 寄出去就是了。 简朴自然,平中见奇。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 高高的黑板前,

古诗文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思考学习心得

古诗文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思考学习心得 平阴县少岱小学秦笃学 今天学习了吴凤霞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许多。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现代教育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呢?通过学习,以及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体会: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三、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四、以情激情,让学生体验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五、指导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首古诗,有的教师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教师平铺直叙,缺乏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范读教学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古典诗词典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传统。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让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上献言献策,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代传下去。

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能促进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诗歌教学应当充分体现新课标“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念。 本册教材共十个单元,编入古诗四首,现代诗歌五首。现代诗歌是相对古诗词来说的,现代诗歌语言含蓄、委婉,常常运用意象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语句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它是对生活现象的再现,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独白,是学生感受生活的媒介,是读者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 现代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 2.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 诗行长短不一,参差错落。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现代诗大多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精炼不拖泥带水,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现代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

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今诗歌都具有抒情性、形象性、音乐美、含蓄美等特点,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十册教材中编入的现代诗歌有《大人们这样说》、《神奇的书》、《用目光倾听》、《种子的梦》、《囚歌》。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呢?下面谈谈我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教学的基础环节 (一)诵读。 瓦雷里说:诗歌不是思想;它是将声音神圣化。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所谓诵读,就是大声的读,熟读成诵。南宋朱熹对诵读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而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往往满足于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师常常急于将字词的解释告诉学生,结果诗歌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停留在诗歌的浅表。 首先,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 其次,诗无达诂,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索然无味了。诗歌教学重要的不是老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高超,而是要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领学生反复吟咏,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如:《神奇的书》,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形象,适于朗读.教学时,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体会书的神奇、美丽以及给人的兴奋和震撼.如初读诗歌时,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诗歌,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初步了解诗的大体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来体会诗的意境;精读升华感情时,让学生通过齐读、同桌合作读、接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诵读的方法。 对于诗歌的教学,教师要教有所得,学生要学有所获。反复诵读是一种心理感应的过程,

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听人讲座,感我心灵文以载道,说诗育人。 热情而激烈。 在宝轮中学的名师工作坊的示范课上,来自树人中学的胥文老师用诗意解读了余秋雨的《都江堰》。一开场,就以滚滚江水引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博大情怀,既而由物及人,由都江堰到长城,由秦始皇到李冰,胥老师用理性和感性相融合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文章推向了诗的意境。所谓言为心声,每一句话里都有一颗纯净的心灵。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年的沧桑,千年的诗情。对诗文的热情,对故乡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是发自内心的,是激情而又热烈的。让我们每一个爱国爱乡爱家之人,都情不自禁地受到了感染。 热情而广博。 同一天,来自四川省语文教科所的专家段老师,对诗文的理解煞是让人折服。仅是一个“独”字,在“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里,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上,在“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中,“独”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不同,“独”的内涵也相差甚远,对于语文,对于诗文,他说,那是一种享受。 因为热爱而享受,因为热爱所以广博。对于诗,段专家已经从诗中走了出来,带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在高楼,在幽谷,在兰舟,在冰天雪地里,去找寻诗意,去享受生活。 热情而透彻。 而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程郁缀老先生,在广元外国语学校的演讲,更是师生满堂,人虽多而挤,但无一不被老教授的才华,能力及精神感动,他真挚深情的演讲激起了很多次经久不息的掌声。讲到高昂处,大家都热情如火,而说到伤心处,则很多人都留下了真情的泪水。 老先生以《诗经》起始,上迄春秋,下至唐宋,思接干载,心游万仞,为四川广元的师生展开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千年诗歌画卷。他说,只有热爱故乡者才能热爱祖国,“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禽兽尚且有故土之恋,何况人乎?”。又说“杜甫之所以被后人称为‘诗圣’,因为他一直关心人民的疾苦,由自己的不幸想到了别人的不幸,越是想到别人的不幸,就会忘记自己的不幸。”程教授从杜甫的诗歌中读出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做人哲理,他希望现场每个人学会从中国传统的优秀诗歌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做一个有远大志向、有大才华、大胸襟、大气派的人,少想着自己,多想着别人。这就是“好人”的概念。。他还讲述了中国人的“傲骨”,他说:《晋书·陶潜传》中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和唐·刘长卿《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折腰五斗间,黾勉随尘埃。”都反映了一个中国人的“傲骨”。 程教授讲述了诗人“快乐”的心态,他说:陶渊明的“无弦琴”与苏东坡的《琴诗》古人每以琴书诗酒佐其雅兴,抚琴弄弦,在文人学士中颇为风行。然而东晋名士陶渊明(陶潜),这位写过《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并以“田园诗”闻名于世的大诗人,却独异其趣。他好琴而不谙音律,在家中备有“素琴”一张。是一张“无弦琴”,即仅有其形而不能发其音者。然而陶渊明却常常独自在家“抚琴自娱”,煞有介事而又自得其乐。 程教授认为,老师不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诗歌,还应该从诗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他希望人们应该学习诗圣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的“利他”精神,“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精选)

现代诗歌教学随想 燕子砭初级中学何永福 下面是我班学生周志伟写的诗《深情的目光》: 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要离开你的怀抱/我站在门前的小山上/用深情的目光/把你凝望 这目光,饱含热泪/泪里有鸟儿欢畅,/有瓜果飘香/泪里有麦浪滚滚 /有泥土芬芳/还有黄牛背上笛声悠扬 深情的目光,太多感想/那残破的院落长满荒草/那肥沃的田园,失去金黄/夜里没有犬吠,黎明没有雄鸡高唱/你是孤独的老者/总把儿女念想。 感谢您,辛勤的哺育/即使有一天,我懒惰地不去看你/即使有一天,历史抹去你的名字/我深情的目光/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再见了,我的故乡/今天,我离开你的怀抱/明天,将为你献上玉液琼浆/让你沉醉,为你歌唱! 今年开学初,我开始了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由于现代诗歌中考遭冷落,加之我历来对唐诗宋词崇尚有加,对现代诗歌多有不屑,所以本打算走马观花,完了以后倾力备战中考。但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道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艺术形象,欣

赏凝练的诗歌语言,领悟了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反倒觉得每一节课都上得挺投入,连我自己也受感动。单元教学结束以后,我布置的作文是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散文,照例不提倡写诗,因为在我看来,他们距诗人那是很遥远的。岂料作文本交上来后,令我大吃一惊,全班五十余人仅有近二十人写诗,尽管我很不屑,但既然写了,那就不得不“拜读”。我又吃了一惊,其间有人写的还真像模像样,推荐给办公室同事,他们读得有声有色,甚至怀疑是抄袭。以上这首诗的作者周志伟所在的村5.12地震受灾严重,全村整体搬迁到了天津援建的东丽村,在诗中他真实地写下了离开故居的情景。另两名东丽村的学生分别以《爱在东丽》和《祖国,我爱你》为题抒发了他们对生活和对祖国的爱。我将这三首诗作了修改,编为《东丽组诗》,配上音乐,让三人代表本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美文吟诵比赛,此节目竟然一举夺魁。他们在台上领奖,我在台下开始深思: 一、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语文教学 各人都有兴趣爱好,教师也不例外。抛开琴棋书画等不说,就拿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小说,散文,古诗词,现代新诗等各种文体,教师喜好各不相同,这本也无可厚非,但让其左右教学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也常听同事们说喜欢这讨厌那, 试想,如果语文教师都如我一般,自己喜好的课文就精心组织教学,反之则随心所欲,那样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渐趋成熟,思维逐渐活跃,视野逐渐开阔,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将来在各方面都会学有所成,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于那些不对胃口的教学内容更要尝试、探讨,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激情飞扬。 二、要更加重视现代诗歌教学

教育戏剧在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交流平台 教育戏剧在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文/孙永方?谢红旺 摘?要:从诗歌教学现状来观察,诗歌的教学基本以赏析语言、解释文本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情感为教学路径。当然,这种教学路径本身没有问题,但令人困惑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艰涩、无趣,学习目的模糊,导致诗歌教学陷入一种困境。本文作者尝试把诗歌与教育戏剧相结合,建构诗剧场,强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表演、思辨、重构,进而把学生的生活“场”和诗歌的“场”进行联接,达到提升学生鉴赏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诗剧场?教育戏剧?实践与思考 诗歌教学现状,有喜有忧。好的一面是,教师普遍重视诗歌的朗读、体验、赏析,重视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重视文本的鉴赏和情感的体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审视诗歌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内容的确定,基本以考试输出为准则。尽管教师在授课时会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但能力训练的指向模糊,很难体现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对诗歌的鉴赏占据教学主体内容,对文本过于剖筋拆骨,一一细究,从作者介绍到文本字词、句、节的解释,再到表现手法、主旨理解等。这些内容大体和高考接轨,特别受教师重视,很容易掩盖传统诗歌教学理念的弊端,教学内容的确定没有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 其次,教学路径的选择也存在问题。目前,诗歌的教学基本是知识解码、文意分析,不能否认,这种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输入了诗歌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总体上,诗歌教学开展得不是特别鲜活,对诗歌语言不可言传的体验缺少情景模拟,学生容易游离于诗歌场景之外,停留在文本之外。要学生在不具备场景体验、角色转换、语言经验转换的背景下进行输入式教学,很难说学生是“入乎诗内”,学生在鉴赏诗歌时,都不在文本之内,怎么可能“出乎诗外”? 王荣生教授说过,今日的课堂需要重体验,而非认知接受;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动。诗歌教学也不例外,如何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值得思考及探究。 二、界定相关概念 1.诗剧场 诗剧场是把诗歌、音乐、戏剧表演相结合的一种小剧场性质的诗歌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依据诗歌的“场”,基于学生在“场”的想象、体验、表演,把读者参与变身“剧中人”。 2.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本就是直译自DIE(Drama in Education),台湾学者张晓华将其定义为:“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戏剧不 是传统意义上的登台演出,也不是专业的戏剧教育,它是教师将戏剧元素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重视表演呈现结果,而是强调和注重参与戏剧活动的整个过程。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时尚元素,也可以成为他们进入课堂的通道。 三、运用教育戏剧,建立诗剧场的策略 教育戏剧运用戏剧的元素和方法,鼓励和带动学生根据个人理解积极参与体验,从亲身感受中体会和领略知识的意蕴。它最大的特点是依据诗歌的“场”,基于学生在“场”的想象、体验、表演,把读者参与变身“剧中人”,让文字与声音、动作、行为甚至戏剧表演发生奇异的作用,产生不可抑制的化学反应,并将这种反应重新掷回文本,让文本的张力焕发新力量。 在诗歌课堂实践中,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戏剧,建立诗剧场,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寻“场” 诗歌的文本空间比较大,有叙事性、想象性、音乐性的特征,这就具备“场”的要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具有叙事性、音乐性,但有些特质是诗歌皆有的,即诗歌的想象性、抒情性、跳跃性。基于这些特点,可以建立一种“场”,即原来的意境。文本有“境”,只不过它隐藏在文本空间里,需要读者想象才能还原。如果读者在文本之外,就很难进入“境”,也就很难呈现文本的空间,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还原其“境”。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中提到,诗歌有其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从文体特征角度来看,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特定的音乐性,呈现出跳跃性结构,语言凝练,节奏与韵律感强。诗歌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诗歌教学应重感悟体验、重二度创作、重情形模拟等特征。这为诗剧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2.建“场” 读者有他的生活之“场”,与文本之“场”之间缺少联系,这就需要一个支点连接。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戏剧化元素与文本结合点,将着力点完全不同的两条钢丝有机地绞接在一起,连接支点非常重要。 124OCCUPATION 2019 01

浅谈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潘彤彤 诗歌以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愫成为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可是长久以来,以能背诵默写和会做诗歌鉴赏题为最终目标导向的高中诗歌教学曾陷入一个虽尽可能多背多做,却让学生兴味索然、教师徒劳无功的怪圈中。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开展,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寻找到切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有效策略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有效引导现代的高中生跨入灿烂辉煌的诗词圣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上进行了几点初步探索。 一、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创设诵读情境,激发鉴赏兴趣。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往往在学生还未自己诵读感知诗歌时,就将有关诗人生平、诗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一股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一切的基础上去鉴赏诗歌。这种方式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读诗的好奇心、品诗的成就感与探究诗意的内在动力。走出这一教学误区,在给足朗读时间、尊重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进一步品读探究诗文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去揭开诗歌的神秘面纱,才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有效途径。 在《兵车行》的教学中,首先通过自由诵读,让学生产生对这首诗的初步认识和体会,继而在引导学生谈对这首诗的初读感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兵车行》的朗诵配乐,你会配什么样的音乐?这一问题就打破了“有何感受”式的单一设问,从另一种感官体验角度入手,巧妙地让学生道出对这首诗情感基调、风格的感知。根据学生的回答,配以深沉凄迷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诵读,结合诗文意象想象、描述画面,体味意境,将学生自然带入到进一步鉴赏的情境当中。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诵读、感知、聆听、想象、描述,充分调动了多重感官,一幕幕再现诗人笔下的分别场面与古战场:听,兵车隆隆,战马嘶鸣,呼喊亲人,捶胸顿足,阴风惨惨,鬼哭凄凄……看,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白骨露野……学生与诗人一起为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而共流泪,真正地入乎其内、沉乎其中,为深入探究诗文内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古诗虽短,但不好教”,这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感受。特别是对初中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积累有限,对诗歌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再加上为了应试,初中古诗教学常常流于这样的形式: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而对古诗的韵味、意境、作者的寄托很少甚至不作涉及。这种浮光掠影、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古诗,应该好好教,好好读,读到深处,品出独特的情味。 好的诗篇多是诗人自己内心真情实感的外化,情感是诗的生命。如果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只限于对字训诂,那课堂必定陷于枯燥,索然无味;学生也会失去本该有的美感享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吟诵经典诗词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让他们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和完善其人格。 怎样才能品到深处呢? 一、找寻品读的“切入点”——诱导 切入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的突破口。就一篇文章而言,不同的执教者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但不同的切入方法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找准了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的闸门。 二、选择品读的“落脚点”——内化 品读诗歌一般要经历内化到外化的思维过程。内化,指学习者内心生成体验的过程;外化,指将内化后的认识、理解、体验、感悟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形式传达出来。 三、激活品读的“兴奋点”——展示 这里的“兴奋点”是指那些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对学生产生较强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的活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学习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这节课,不是老师从头到尾的“包场”讲座,而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展示的舞台。老师的作用仅是铺设自主解读的通道、搭建互动探究的桥梁、打磨创造生成的踏板,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师生的空间距离近了;教师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表现,师生的心理距离近了。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古诗要想教得好,教师先要深读文本,找出最佳切入点,还要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诱导——引导学生品读体悟,内化——让学生在感知中体验、在理解中想象,展示——让学生将文本未完成的阐释外化出来,这样才算完成了一次鉴赏体验的完美之旅,而学生审美能力也就会在“内化——外化——再内化——再外化……”的螺旋上升式的鉴赏体验中逐渐提升。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浦口区顶山小学梅永钢 从现代诗歌在小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现代诗歌的教学并不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优秀的、程度适宜的现代诗歌对培养学生语感、美感、积极健康的情感及文化的归属感还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不是阅读教学重点的现代诗歌来说,我们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呢?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第一个重点是读准。这里的“读准”首先是指读准字音。其次是读准节奏。最后是清晰、响亮地读出韵脚。“读准”是现代诗歌教学的底线,是“保底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重点的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范读和细致地指导。 第二个重点是粗悟。所谓“粗悟”是指对内容的理解粗放一些,模糊一些。学生或借助相关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能大致领悟就行了,不必强求“深度”、“准确”。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第五小节: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一个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认为这一小节从古代写到改革开放的现在,让她想到了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神七”上天,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她感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的整体感知对于刚

进入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可贵了。 第三个重点是扩展。这里的“扩展”是说选取有代表性的小节,补充资料,联系旧知,还原画面。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第二小节: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教学这一小节时,我首先补充了人教版教材曾经选用过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并朗诵了描写漓江水的段落和桂林山的段落,再对照插图,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便有了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我又请学生回忆有关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的诗句与名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激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四个重点是朗诵。这是升华情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要通过一些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获得精神的愉悦感。 第五个重点是仿写。课后的“练习”中也有相关的要求:“仿照这首诗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教师不必强求所有学生完成这一练习,中上层次的学生能完成就可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