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图形运动教学设计(定)
- 格式:pdf
- 大小:52.20 KB
- 文档页数:1
11-35页。
【单元教材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单兀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都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2、笔算除法7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三数(下)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三数(下)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的思考 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 听算:18-6 3600 - 4 5600 - 7 270 - 9 280 - 7 560-8 6000 - 6 320 - 8 200 - 5 3200 - 8 2、 6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 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2页例3。
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运动;2.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确定它们的运动方式;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4.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运动的概念;2.运用平移、翻转和旋转运动将图形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三、教学难点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准确地掌握平移、翻转和旋转运动;2.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情景化教学法;2.案例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4.操作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呈现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如形状、边数等;3.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步骤1.平移运动–引导学生回忆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式;–通过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尝试将它按照指定方向平移一个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个图形平移一个指定的距离以及平移多个单位。
2.翻转运动–引导学生回忆翻转的概念;–展示一些翻转的实例,如镜子翻转、书页翻转等,让学生对翻转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通过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尝试将它进行水平或垂直翻转;–让学生自己动手翻转一个图形,并记录下翻转前后的图形特点。
3.旋转运动–引导学生回忆旋转的概念;–展示一些旋转的实例,如旋转木马、旋转舞台等,让学生对旋转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通过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尝试将它逆时针旋转一个指定角度;–让学生自己动手旋转一个图形,并记录下旋转前后的图形特点。
4.运用进阶–给出一些形状相同但位置不同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翻转和旋转将它们移动到同一位置;–设计一些类似谜题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结束环节1.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2.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3.结合实际,让学生思考图形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2.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3.学生有没有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
图二也是以一个顶点为参照点,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在这里,
图三铅笔的上端为参照点,向上平移1格,最终组成的图形是小松树。
4.要铺满最下面一层,说一说和分别需要进行怎样的平移?
师:这个玩耍同学们都不生疏吧,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该怎样移动,并和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左面的图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6格。
生1:右面的图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5个格。
师:相信同学们都做对了,接着看第5题,
5.右面是动物棋盘,掷硬币决定谁先走。
每次只能平移1格,看猫能否
捉到鼠。
剪下附页2中图2,和同伴玩一玩。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玩耍规章,并预备好附页2中的图2,两人一组,开始玩玩耍把,边玩玩耍边相互说一说自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一格。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
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3.出示课题:旋转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
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
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二.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2015—2016学年度三年级下教学进度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好玩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数与代数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主要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本单元主要学会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
第五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共10课时)第 1 课时口算除法(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重点难点】掌握口算除法计算方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结合小棒说出算理【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口算。
3÷3= 36÷4= 6÷ 1 = 30×3= 800×7=81÷9= 24÷ 3 = 16÷4= 1000×9= 50×6=2、60里面有()个十, 800里面有()个百,240里面有()个十。
2700里面有()个百。
■合作探究:1、交流例1(1)小组汇报计算方法:①计算:想法一:()÷3=()所以 60÷3=()想法二:()×3=60 所以 60÷3=()想法三:()+()+()=60所以 60÷3=()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3=(),就是20.(2)试算 60÷2=(), 60÷6=()。
(3)小结算法: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个十,()个十除以3得()个十,就是()。
(4)、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2、交流例2120÷3可以把120看成是()个十,()个十除以3得()个十,就是()。
3、交流例3(1)先分(),每份分得()张?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2)说明计算方法:66可以分成()个十和()个一;先分整十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的和单的合起来(+ =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学科老师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年级:三年级下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日期授课时段授课主题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一、轴对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初步认识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在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重难点:重点: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正确找出全部的对称轴一、激趣导入:欣赏轴对称图形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美丽的蝴蝶图片(多媒体课件播放)师:这些蝴蝶图形美吗?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认识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一)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1)仔细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1:我发现它们左右都是一样的生2:......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追问: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生: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2)指出: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折一折,看一看(1)操作:把课本上的图片按箭头沿着虚线对折(2)比较:比一比虚线两边,你有什么发现?生1:它们的形状相同生2:它们的大小也相同生3:......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追问:现在你们把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有什么发现?生:两边完全重合3、认一认,说一说师:这5个图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知道的?生: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沿着图形上的虚线对折,对折后都重合,虚线就是对称轴三、巩固提高1、提问:下面图形是对称图形吗?2、交流: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四、课堂小结1、师: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对折完全重合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轴对称(二)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主动参与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重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对称,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轴对称(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的第2节——轴对称(二)。
我们会深入探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自己找出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够沿对称轴对图形进行剪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对称轴。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出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够沿对称轴对图形进行剪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教具,如剪纸、卡片等,以及一些常见图形的学具,如正方形、矩形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是轴对称的。
2. 概念讲解:我会用教具和PPT向学生们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对称轴。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演示如何找出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并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做。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5. 剪纸活动:我会让学生们用剪纸来制作轴对称图形,并沿着对称轴剪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何找出对称轴的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对称轴。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并沿着对称轴剪裁。
答案:1. 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2. 矩形:中心线3. 圆形:任何通过圆心的直线4. 心形:从心形的顶部到底部的直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自己找出对称轴。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会考虑在下一节课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些物品,自己尝试制作轴对称图形,并沿着对称轴进行剪裁,以此来加深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
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图形的运动
单元授课时间 3 月 30 日~ 4月3日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对称图形
课时安排: 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