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金属材料组织演变及性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
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从钢铁、铝、铜到锌、钛,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工程设备、建筑、电子和消费品等行业。
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要求和使用寿命,人们对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金属材料的组织金属材料的组织包括晶体结构和晶粒结构两个方面。
晶体是由一系列有序的原子结构组成的,晶体结构决定了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而晶粒是指晶体中的一个小区域,它的尺寸和形状会影响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
1.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由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方式和晶体的化学成分决定的。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和密排六方(HCP)等。
其中,FCC结构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例如铝、铜、银等;BCC结构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较差,例如铁、钨等;HCP结构的金属材料具有硬度高和塑性差的特点,例如锌、钛等。
2. 晶粒结构晶粒结构是指晶体中由晶粒界限和晶粒的大小、形状、方向等参数组成的结构。
晶粒界限是相邻晶粒之间的边界,它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晶粒的大小直接影响材料的塑性、强度和韧性,晶粒越小,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越高;晶粒的方向对力学性能也会产生显著影响,例如纤维和板片材料的力学特性就受晶粒方向的限制。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力学、物理和化学特性。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例如强度、硬度、韧性、延展性、热稳定性等。
1. 强度强度是材料抵御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
通常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冲击强度等指标来描述材料的强度水平。
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强度差异很大,例如钢铁的强度通常在400-750MPa之间,而钛合金的强度可以达到1000MPa以上。
2. 硬度硬度是材料抗划伤的能力。
硬度的测量通常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或布氏硬度试验等方法。
硬度与材料的组织和化学成分有关,通常与材料的强度相互关联。
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演变分析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机械、电子、航空、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
金属材料的性能是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的,因此,对于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演变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包括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晶粒形状、晶界及缺陷等。
其中,晶体结构是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晶体结构的类型有多种,包括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和简单立方结构等。
这些结构的不同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晶粒大小是指金属材料中晶粒的尺寸大小。
晶粒的大小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一般来说,晶粒大小越小,金属材料的韧性会越好。
晶粒形状也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方形晶粒的金属材料在某些方面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晶界是晶体之间的边界。
晶界的存在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如果晶界包含太多的缺陷,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就会降低。
另一方面,晶界也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缺陷是指金属材料中的缺陷和错误,例如裂缝、夹杂和脆断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并降低其强度和硬度。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演变金属材料的性能演变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应力和环境变化,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性能演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在外部力作用下的一种变形方式。
在工程应用中,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变形方式。
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会发生滑移和屈曲。
这些变化会导致晶界的移动和位错的形成,并影响晶界的性质。
疲劳变形是金属材料在反复加载下的变形过程。
在疲劳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组织会发生微观级别的变化,从而导致金属材料的性能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疲劳变形会导致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降低,同时增加塑性和韧性。
蠕变是金属材料在长时间高温和高应力下的变形过程。
在蠕变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最终导致金属材料形状的失真和破坏。
常用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研究各种不同类型常用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特征。
2、掌握成分、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关系。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金相显微镜(MC006 4XI )视频图像处理金相显微镜(4XC-ST)计算机(成像、分析软件)常用金属材料的标准金相试样三、实验前思考问题:1、铁碳合金相图,不同碳钢的组织变化及其显微组织特征2、实验五钢的热处理,同一种钢材,不同的热处理下为什么性能出现较大的变化。
3、常用的金属材料有哪些。
四、实验内容: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得到的组织。
可以根据Fe—Fe3C 相图来分析其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铁碳合金主要包括碳钢和白口铸铁,其室温组成相由铁素体和渗碳体这两个基本相所组成。
由于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及分布状况均有所不同,因而呈现不同的组织形态。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铁碳合金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四种基本组织:铁素体(F)是碳溶解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工业纯铁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等轴晶粒;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呈现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渗碳体(Fe3C)是铁与碳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其含碳量为6.69%,质硬而脆,耐蚀性强,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渗碳体任呈亮白色,而铁素体浸蚀后呈灰白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
渗碳体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直接由液体中结晶出,呈粗大的片状;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常呈网状分布于奥氏体的晶面;三次渗碳体由铁素体中析出,呈不连续片状分布于铁素体晶界处,数量极微,可忽略不计。
珠光体(P)是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交替排列的机械混合物。
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有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
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看到的只是一条黑线,甚至珠光体片层因不能分辨而呈黑色。
微观组织演变对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在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这些机械性能受到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微观组织演变对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
微观组织通常会被形容为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其中包括晶粒、晶界和其他缺陷。
晶粒是金属材料中最小的结晶单元,晶界是相邻晶粒的交接处。
这些微观组织形成了金属材料的结构,决定了其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演变是指金属材料在不同应力和温度条件下,微观组织发生的变化过程。
例如,通过热处理、变形加工或其他外界条件,晶粒尺寸可能会发生变化,晶界的密度可能会发生改变。
这些变化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对微观组织演变的研究进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金属材料的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晶粒尺寸和晶界的分布,可以优化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研究发现,当晶粒尺寸较小时,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通常会增加,而韧性会降低。
这是因为小尺寸晶粒的晶界面积较大,能够有效阻碍位错运动,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
然而,在应力作用下,晶界会成为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的必经路径,从而导致材料的韧性降低。
除了晶粒尺寸和晶界密度之外,晶粒取向也对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某些晶粒取向下,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延展性和韧性,而在其他晶粒取向下,材料更容易发生断裂。
这是因为晶粒取向决定了位错的运动路径,从而影响材料的初始位错密度和塑性变形机制。
此外,微观组织演变还对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当金属材料经历循环载荷时,其微观组织会发生变化,如晶粒的形状和晶界的排列。
这些演变不仅会降低材料的疲劳寿命,还可能导致疲劳断裂。
此外,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晶界也可能成为金属材料的腐蚀起始点,从而导致材料失效。
综上所述,微观组织演变对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探索和理解微观组织的变化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分析金属材料是人们广泛应用的一类材料,它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导电性等特点,适用于制作各种零部件、机器、设备、工具等。
然而,金属材料的性能受其结构的影响较大,不同的结构会导致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
因此,对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对于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零部件、预测材料的工作寿命等方面均有指导意义。
一、金属材料的结构在金属材料中,原子呈现出有序和规则的排列状态。
这种颗粒有序排列的状态被称为晶体。
晶体中的原子受力形成了一种三维周期结构,其外形规则,呈现出多面体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各向同性(性质与方向无关)的特点。
晶体结构分为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三斜晶系、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等六类结构。
不同的晶体结构会导致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也为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例如,铝、铜、银等材料属于面心立方晶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适用于制作各种常规零部件。
而碳化硅、硅等材料则采用六方晶系结构,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作高温加热元件和耐腐蚀零部件。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塑性和热性能等方面。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在使用时的表现和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性能分析:1.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强度以及疲劳寿命等方面的性能。
其中,强度是材料承受外力的能力,通常有屈服点、断裂点等指标来表示。
而变形指材料受到外力时,发生的塑性和弹性变形,这会直接影响着材料在使用时的表现。
此外,疲劳寿命则是材料在反复受到载荷作用下的寿命,该指标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
2.塑性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向任意方向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由于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其塑性也表现为各向同性。
材料的塑性不仅可以通过其晶体结构来调控,也可以通过掺杂、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来调节。
塑性是金属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它影响着材料的加工性、成形性以及材料的通用性。
化工设备材料的性能及分类引言化工设备材料是指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化工设备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工艺效率。
本文将介绍化工设备材料的性能及其分类。
一、化工设备材料的性能化工设备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力学、热学和电学等方面的性能。
在化工设备中,物理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热性等。
•耐磨性:化工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耐磨性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
材料的硬度和抗磨损性能是评价耐磨性的主要指标。
•耐腐蚀性:化工设备经常接触酸、碱等对金属材料有腐蚀性的物质,因此耐腐蚀性是化工设备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
材料的耐蚀性主要取决于其抗腐蚀化学物质的能力和表面涂层的质量。
•导热性:在化工过程中,需要对物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因此材料的导热性是一个关键性能指标。
2. 化学性能化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化学环境下的性能。
化工设备常常面临高温、高压和各种腐蚀性气体和液体的侵蚀,因此化学性能是化工设备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
•抗氧化性:在高温条件下,材料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降低其性能。
因此,化工设备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抗腐蚀性:化工设备常受到腐蚀性介质的腐蚀,材料的抗腐蚀性能是其重要的化学性能指标。
二、化工设备材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能和应用需求,化工设备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化工设备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根据其机械性能、耐蚀性和导热性等指标的不同,可以将金属材料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不锈钢: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因此在许多化工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高温合金: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常用于高温条件下的化工设备。
•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轻质化特点,常用于制造换热器和蒸发器等设备。
2.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耐蚀性的材料。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性质,聚合物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聚乙烯:聚乙烯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储运罐和管道等设备。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引言: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最为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多个行业。
为了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其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晶格结构、晶界、晶粒大小、晶体缺陷和相变等方面探讨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
一、晶格结构与性能晶格结构是金属材料的基本组织,主要通过晶格常数和晶胞的几何形状来描述。
晶格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以钢铁材料为例,不同的晶格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机械性能。
例如,面心立方结构的钢材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而体心立方结构的钢材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二、晶界对性能的影响晶界是相邻晶体之间的界面,其特性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晶界能量高于晶内能量,会导致金属的应力集中,因而减弱其力学性能。
此外,晶界还会引起晶体的变形和断裂,从而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因此,控制晶界的形成和特性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三、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晶粒是由大量原子或离子紧密堆积而成的,其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晶粒尺寸较大时,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可塑性较好,力学性能较弱。
而当晶粒尺寸较小时,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加,但韧性和可塑性会降低。
因此,在不同应用需求下,通过调控晶粒大小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性能的有效控制。
四、晶体缺陷与性能晶体缺陷是指在晶体中存在的一些结构上的不完整或缺失,如位错、孔洞等。
晶体缺陷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位错是晶体中常见的晶体缺陷,可以增加金属的塑性和松弛特性。
孔洞则会导致疲劳寿命降低和裂纹扩展加剧。
因此,了解和控制晶体缺陷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五、相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相变是金属材料中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会导致材料性能的显著改变。
在相变过程中,晶体的晶格结构、晶粒大小、晶界及缺陷分布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例如,固溶体的相变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1.引言金属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晶体结构、晶粒结构和缺陷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2.晶体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2.1面心立方(FCC)结构FCC结构的金属材料在空间中具有紧密堆积的密排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
典型的FCC结构材料包括铝、铜和银等。
这些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
2.2体心立方(BCC)结构BCC结构的金属材料的原子布局呈立方形,中心原子会被其他原子所包围。
BCC结构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
典型的BCC结构材料包括铁、钢和钨等。
这些金属材料因其晶体结构的特性,因此在高温和高应力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2.3密排六方(HCP)结构HCP结构的金属材料在三轴方向上没有相同的近邻,使其具有良好的蠕变性能。
典型的HCP结构材料包括钛、锆和镁等。
这些金属材料因其晶体结构的特点,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3.晶粒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3.1晶粒尺寸晶粒尺寸是指晶体中一个晶粒的大小。
晶粒尺寸的减小会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会降低其韧性。
这是因为小尺寸的晶粒会限制晶界的运动和位错的运动。
3.2晶粒定向性晶粒定向性是指晶粒中晶体的取向关系。
晶粒定向性的提高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陶瓷涂层中通过控制晶粒的定向性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
4.缺陷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中存在各种缺陷结构,不同的缺陷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1晶界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
晶界的存在会限制晶体的运动,并对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强度产生影响。
4.2位错位错是晶体中的一个原子或多个原子的错位。
位错的运动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形变,从而影响其塑性和强度。
5.结论。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一、前言金属材料作为工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一方面得益于其高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质和较好的可加工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性能。
如何正确地识别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分析其性能特点,是金属材料学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入手,详细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希望对广大读者和从业者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晶体、晶界、杂质和缺陷等结构成分。
1. 晶体晶体是金属材料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质与银、铜等常见金属的单晶基本一致。
晶体形成的方式有单晶、多晶、丝状晶等。
单晶是一种完整的晶体,其内部没有任何晶界,其物理性质较其他晶体更为一致。
多晶体是由多个晶体组成,这些晶体之间由晶界相接,晶界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多晶体的性能。
丝状晶是由细长晶体排列而成的,常出现在某些形变加工较多的金属中。
2. 晶界晶界是晶体与晶体之间的交界面,是有晶体长大和变形的必然结果。
晶界的存在会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晶界越多,金属材料的强度就越低,其导热性、电导率也会相应降低。
3. 杂质杂质指的是当晶体中组成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主要有溶解杂质、夹杂和析出相等。
其中溶解杂质是指在晶体中以原子溶解的形式存在的元素,常常对晶体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常常导致固溶体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4. 缺陷缺陷通常指的是晶体内部或表面的结构缺陷,如空位缺陷、间隙缺陷、位错、分界面。
这些缺陷的存在会明显降低金属材料的性能,如降低其强度和塑性等。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其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以下将从一些特定的性能指标出发,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1. 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主要与其组织结构、晶体结构、晶界数量、杂质含量和缺陷等因素有关。
晶界越多,强度就越低,晶界处还容易形成多种缺陷。
化工机械金属材料组织演变及性能分析张 宏(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摘 要:目前化工机械金属材料已经在我国社会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属材质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我们只有详细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演变和性能,才能更好的利用金属材料,以此推动我国的工业发展,推动我国科研技术创新。
关键词:化工机械;金属材料;组织结构中图分类号:T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3-0263-2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etal Materials for Chemical MachineryZHANG Hong(Gans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Tianshui 741000,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metal materials for chemical machiner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our society, 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s have also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refore, only when we have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s, can we make better use of metal materials, so as to promote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China'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ywords: chemical machinery; metal material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当今社会,随着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各个领域的长足发展,金属材料的应用也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背景下,金属材料相关单位获取了较快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材料,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的生活都和金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这就需要对金属材料组织的演变和性能进行分析,金属材料的种类繁多[1],性能也是千变万化的。
金属材料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构成物的金属材料,其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总的称呼。
金属材料中又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特种金属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等。
对金属材料组织演变和性能的分析,有利于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发挥出金属材料的性能。
1金属材料组织演变分析金属材料组织演变是指金属材料在加热或者冷却的过程下,由于温度变化金属材料的自由能变化的原因,导致金属材料发生剧烈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升温过程中,材料组织的结构由体心立方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结构,在冷却过程中呈相反状态[2],加热或冷却材料组织变化如图1。
原始金属材料 马氏体化 热冲压后图1 金属材料热冲压演变过程金属材料组织在演变中,热冲压过程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新技术的出现,金属材料也有了新的演变。
金属材料组织演变在大部分热处理过程中,冷却速度变化很小,在工业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获取方法相对简单。
对于金属材料非扩散型演变,演变过程的微观组织份数只和当前的温度有关,通过模型进行计算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和马氏体相变得材料以及剩余的奥氏体份数,然后运用抛物线法则,进行仿真,从而得到温度历史,硬度分布图和组织分布图。
金属材料组织演变在一般情况下,对获取等温转变数据的实验要求非常严格,其需要在材料奥氏体化后快速到指定温度后进行保温相变,然后测量其膨胀曲线。
金属材料在冷却过程中有不同的冷却方式,下表是选取两种金属材料对其进行分析:表1 金属材料冷却过程金属材料冷却方式温度调节冷却组织AHUY淬火450℃B+NNFUQ淬火175℃F+W如表1所示,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选择不同的冷却方式,不同的金属材料在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调节不同,其冷却组织也不同,选取不同的冷却方式的前提是对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了解。
2金属材料性能分析2.1 固有性金属材料是一种金属键组合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其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3],具有非常优秀的导电性能,化学特征显著,通常情况下会发生氧化、生锈的情况。
金属材料延展性能非常好,通过组合能够得到化合物,在熔融模式下,能够与非金属组合来得到合金,通过组合完善金属的特性。
收稿日期:2019-01作者简介:张宏,男,生于1982年,汉族,甘肃礼县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机械、应用化工。
2019年 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2632.2 加工性金属材料具有很强的加工性,主要包括可锻性、铸造性、切削加工性和可焊性等,以下对金属材料的加工特性进行分析:可锻性,当金属材料受到高温后就会呈现出液体状态,能够得到很多不同的形状,在热态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拉伸、挤压等加工,可锻性会受到模型的填充条件及铸造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其好坏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紧密相关;铸造性,金属材料能够通过铸造的方法来获得合格铸件,在受到高温后会呈现出液体状态,能够得到不同的形状。
主要包括流动性和收缩性,没流动性指的是液态金属具有铸膜的能力,收缩性是指,金属材料体积收缩的程度,铸造性会受到模型的填充和铸造气温的影响;切削加工性,指金属材料经过刀具切削后的处理难易性,这与材料的自身结构、软硬程度和导热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切削加工的好坏通过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程度和切削速度及刀具磨损程度来看出,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硬度越高越难削,一些硬度不高的,韧性大,切削起来也相对困难;焊接性,在特定的状态中,金属材料会按照所设计的规定焊接来得到一定的构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结合性能,在一定的焊接工艺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要求的适用性,一般收缩及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他们的焊接性能更加优秀。
[1] 朱宝宏,熊柏青,张永安,等.喷射成形Al—8.5Fe—1.1V—1.9Si耐热铝合金的组织演变及性能分析[J].稀有金属,2004,28(1):185-190. [2] 张姝,田素贵,于慧臣,等.[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在压应力蠕变期间的组织演化与有限元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42(4):712-717.[3] 低温大载荷冲击下纯铜和工业纯铁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2(34):12-47.[1] 孙莉,肖克炎,娄德波.中国铝土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J].地学前缘,2018,25(03):82-94.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分析,能够使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对其选择。
3结语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供应能够为我国的生产过程提供贡献力量,工程机械金属材料的主要应用非常广泛,在很多行业都能够应用的到,金属材料可以在生产过程进行加工,改良基础。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到每一项金属材料的施工性能和加工工艺,让金属材料发挥最大化的性能,将效益最大化。
一些企业在经济允许的前提可以大规模生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金属材料组织演变和性能进行分析,按照其工艺开展工作,强化生产能力,不断优化结构,带动企业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文对化工金属材料值演变及其性能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接262页)但是该矿区的矿体总体分布呈东西向以及北西向发展。
通过分析该,结合该矿区的剖面图,该地区的矿体已成状似层状透镜状为主,所有的矿体层状分布平缓,坡角最大为12°。
该矿区的矿体产状主要受到下伏基底古地貌制约,因此随着地貌的起伏不定和变化而出现相同的变化,在矿区的倾向倾角坡向坡脚均匀下伏基底古地貌倾向倾角坡向坡角相同。
2.3 改造富集成矿阶段通过实际勘查该矿区的堆积矿体中铝土块含有大量的黄铁矿,尤其是在富含碳酸水溶液情况下,可以产生出丰富的硫酸银,这种带有强二氧化碳、硫酸根离子的水溶液对该地区的矿床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强烈的融资能力,矿石中的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媒介在水解的过程中,其化学性质较差,矿石中的硫、镁、钙、硅等大量物质消失,在与该地区的碳酸硫酸根离子进行反应最终形成的氧化铝、三氧化铁等相关化学物质相对富集,最终形成为铝土矿、褐铁矿、铝土质泥岩和铁铝质粘土层共同组成的风化残余物。
3含矿变化特征3.1 含矿率变化特征广西岩溶型堆积矿床其矿区分布于纳豆太平洋矿区的矿床含矿率最高,该地区单工程常见的含矿率达0.2t/m3~2.57t/m3,含矿量的变化系数为0.41。
那都矿区的含矿量为0.200t/m3~2.57t/m3,太平矿区的含矿量为0.200t/m3~2.47t/m3,各自的变化系数分别为0.39和0.43,属于极度均匀的变化况且。
对于纳豆和太平两矿区的含矿量进行分析,含矿率区间为0.380t/m3~1.363t/m3,其中变化系数为21.18%。
通过对广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进行分段取样分析,该地区的含矿率随着矿区深度的不断增加而出现不断递减的趋势,因此矿区的含矿率随着其图像位置的不断增加呈现负向的线形关系,其中药品统计范围内的含矿率和深度相关性按照统计模型表示如下:y=1.282-44.33x±2.89其中y表示该矿区不同深度的含矿率,t/m3为单位,x矿产的垂直深度,±22.89则为在计算过程中的标准误差,%表示。
3.2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共生组合以及相关规律广西熔岩堆积型矿床以纳豆太平矿区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矿区,纳豆太平矿区的框型与三氧化铝含量为最高,矿区含量最高的部分可以达到86.22%,最低可以达到40.16%,平均含量可以达到62.16%。
其次为二氧化硅的含量最高为17.77%,最低为0.79%,平均含量达4.24%。
氧化铁的含量最高为39.42%,含量最低为1.40%,平均含量为15.23%。
此外根据统计分析该地区的净矿氧化铝含量与二氧化硅和氧化铁,分别存在着负线型关系,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区分布趋势。
4结语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新型矿种类型,该地区的铝土矿资源以及其它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我们通过实际勘查针对该矿床类型的特殊性进行详细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