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纲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7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物理考试纲要(word版)考试内容和要求主题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考试要求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A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A 3.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
A(会)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
A5.能正确描述“冰(或其他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物质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
B 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
A主题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考试要求二、物质的属性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
A2.知道导体、绝缘体的规定;能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说明常见材料中哪些是导体、绝缘体等。
A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kg,知道质量其它常用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A 4.会规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大小。
B(会)5.能利用实验器材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一般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B(会)6.理解密度的概念;能使用其定义式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定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B主题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考试要求三、物质的结构与物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A2.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所组成)A体的尺度3.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A四、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的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A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现象。
安徽省2012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解读安庆一中周庆前3月14日安徽2012《考试说明》正式公布,今年是我省连续第四年实施全部科目自行命题(英语听力部分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考选拔与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安徽省教育厅编写了《考试说明》,用以指导考生复习备考。
一、编写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一)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促进招生制度和高考的配套改革;(二)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高考和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三)有助于加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教育考试评价体系。
二、编写考试说明要求(一)《考试说明》内容要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二)《考试说明》内容要符合我省《高考方案》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符合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现状。
(三)《考试说明》中应明确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要求、可能被采用的试题题型。
(四)《考试说明》应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学业水平的广大考生,以及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对高考方案和高考考试内容的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
(五)《考试说明》既要满足选拔性要求,又符合课改精神且为2012年高考命题工作留有可操作空间。
(六)《考试说明》的内容应准确把握科学性、准确性、公平性、规范性原则,无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错误。
(七)《考试说明》应内容完整、表述清楚、用词准确、格式标准、文字规范。
三、今年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安徽省理科综合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生而举行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对象是安徽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经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一)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蒙城中学2012年安徽中考物理实验分类精讲(二)“电学”部分1、探究欧姆定律(2005)19、( 9 分)现要保持电压U 不变,探究电流I 随电阻R 变化的情况.( 1 )要求:第一次是把15Ω的电阻接人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 5V ,读取电流表示数,请你根据要求在图中连接第一次实验所需的电路.( 2 )若将1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a .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将b .按照你连接的电路,你应该向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并详细叙述你接下来的操作过程:2、电阻的测量(一)、“伏安法”测电阻(2011年)19.在伏安法测量电阻R 阻值的实验中:(1)为了完成实验,请将右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并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R 的阻值,要求在横线上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08年)20.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测量未知导体R 的电阻值(即伏安法测电阻),图(a)为一种测量方案的原理图(不考虑多次测量,图中用“电源”表示电路的其它部分)。
(1)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 V ,电流表的读数为 A ,则电阻的测量值R= Ω;(2)考虑到电压表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必然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那么用这种方案测量出来的电阻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其原因是: .(二)、特殊方法测电阻(2010安徽):20.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R 0阻值已知。
(1)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a .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阻值最大处;b .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2)用测量所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出待测电阻R X =_____________。
2012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5、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契机相对性。
7、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8、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9、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会测量力的大小。
10、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10、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1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1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1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并指导平面镜成像规律。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4、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5、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16、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工的含义。
17、理解机械效率。
18、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19、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热现象。
20、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1、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解读2012年安徽省初中物理学业考试纲要安庆四中王庆生Email:aqszwqs@2012年4月内容提要:一、编写说明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三、试题及整卷难度四、考试内容与要求五、2012年安庆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命题思考六、例证性题一、编写说明编写依据新(2011版)旧(2001版)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纲要要求命题指导思想编写依据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制而成的。
初中物理毕业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规定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
新(2011版)旧(2001版)课程标准内容比较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
共有99(134)个知识点。
其中:了解水平有54(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1(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4(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7(9)个知识点;还有16(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认同水平的有7个。
这种主题式的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
教材的编写者可以根据内容标准组织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关键词1——减负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此次重新修订的“新课标”,将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减负。
据了解,按照“新课标”,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精选,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
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则降低了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
关键词2——创新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
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2012安徽中考物理2012安徽中考物理意事项: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
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卷试题中g值均取10Nkg。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
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2.大到核电站、火力发电厂,小到小汽车,都是使用水作为散热的物质。
用物理知识来说明: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比其它液体物质大得多的缘故。
3.用两节串接后的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电压是3V,小灯泡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3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W,工作0.5min消耗的电功为_______J。
4.啄木鸟有“森林医生”的美誉,这是因为它有坚而硬的喙(hui)。
我们有时就能看到它用喙将树木啄破,吃掉害虫的情景。
粗略估计啄树木时施加力的大小约为0.5N,喙与树木的接触面积约为10-6m2,则喙啄树木时产生的压强约为_____Pa。
5.现在地震时有发生,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加固维修房屋,常常可以看到图示的场景。
假如该工人通过滑轮把50㎏的水泥缓缓提升4m到房顶,所用拉力约300N。
该机械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1.A2.D3.C4.B5.B6.C7.D8.C二、填空题:9。
18.1较小热值大清洁环保增大摩擦10.信息11.色散或光的折射连通器电源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12.0.4小于13.漫反射14.惯性小远下雪路滑;缓慢行使15.500竖直向上16.AB17左63.4g三、实验、探究题:18.(1)①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错;②电压表的接线柱接错(2)①灯丝烧断或灯座接触不良②1.70.3419.(1)①40(或50)50(或40)②反射角等于人射角(2)8左照相机20..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
蒙城中学2012年安徽中考物理实验分类讲解(一)“光学”“力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2010年)19.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l )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18.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 折转的E 、F 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 板沿AO 方向射到O 点,在右侧F 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将F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 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凸透镜成像规律(2010)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
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 点为光心,F 为其焦点。
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
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2011)7·图中L 为凸透镜,MN 为其主光轴,D 为光心,若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 ,并在图中标出F 的位置。
(2008)18.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
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后,回答问题: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 和二倍焦距2f 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2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纲考试内容和要求主题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考试要求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A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A 3.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
A(会)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
A5.能正确描述“冰(或其他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物质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
B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A二、物质的属性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
A 2.知道导体、绝缘体的规定;能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说明常见材料中哪些是导体、绝缘体等。
A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kg,知道质量其它常用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A4.会规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大小。
B(会)5.能利用实验器材较为准确地测量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B(会)6.理解密度的概念;能使用其定义式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定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B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A2.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所组成) A3.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A四、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的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现象。
A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义表达式v=s/t,知道其单位m/s、Km/h等,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简单的计算等)。
B4.知道时间的国际制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
A 5.会规范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B(会)6.知道长度的国际制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用单位, 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能结合生活经验粗略地估测物体的长度。
A五、机械运动和力1.知道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N)。
2.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会画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式G=mg、重力的方向等。
5.知道什么是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理解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对该实验过程和结论等作出正确的说明。
6.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间的关系;能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或减小有害摩擦。
7.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8.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的惯性,知道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AAB(会)AB(会)AAA9.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如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10.知道什么是杠杆(要能正确作出力的力臂)、什么是杠杆平衡,能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F1l1=F2l2进行简单的计算。
11.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12.理解压强的概念、定义式P=F/S,知道其单位:帕(Pa);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14.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15.能定性地分析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计算)。
16.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其关系式F=ρ液gV排进行简单的计算。
17.能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判断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
BB(会)BBAAABA六、声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上的差异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包括音调、响度分别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等)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4.能举例说明防止噪声的一般途径。
AAAA七、光1.能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3.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
5.能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准确描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作出的光的反射现象光路图。
6.能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能对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光的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大致作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常见的生活、自然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8.知道凸透镜的几个相关概念。
如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
能画出关于透镜的几个特殊光线的出射光线9.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10.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工作原理作以定性说明。
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视力的矫正。
AAAAB(会)A(会)A(会)AB(会)A八、机械能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包括了解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定义式W=Fs和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能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力是否做功;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率的意义、定义式P=W/t和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机械(包括用电器等)功率的意义;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η=W有/W总×100%进行一般的计算。
5.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ABBBA九、内能1.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知道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对于确定的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3.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能举例阐明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Q=mq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量5.知道比热容的概念,能举例阐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能利用比热容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和生活现象;能运用关系式Q=mc(t2-t1)进行简单的计算。
6.能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
7.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不要求知道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不要求分析说明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AA BA BAA十、能量、能量的转移和转化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中有哪些常见的能量形式:内能、机械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电能、核能等。
A2.能结合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A十一、电和磁1.知道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电键等元件组成的,能说明电路中各组成元件的作用。
2.能对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间关系”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3.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其数学式I=U/R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4.知道导体的电阻是由其长度、粗细(横截面积)、材料本身决定的;(不要求知道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5.能看懂、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中常用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能进行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6.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进行实验(包括连接、量程选取、调零、读数等)7.知道电功和电能,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关系式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8.理解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原理,能对“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9.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10.能举例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
11.知道家庭电路的基本结构,知道一般的安全用电常识。
12.知道电荷之间、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能运用场的观点加以说明AB(会)BABB(会)BB(会)BAAA13.能根据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大致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不要求描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14.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即磁极的判定等)。
15.知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大致了解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6.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即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7.能对探究“导体在磁场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AAAAB(会)十二、能量守恒1.能正确表述能量守恒定律;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