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选择题热点2受力分析及共点力平衡问题精练含解析20191202191
- 格式:docx
- 大小:143.88 KB
- 文档页数:5
2021届专题卷物理专题二答案与解析1.【命题立意】通过实际情景考查弹力方向判断 .【思路点拨】弹力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答案】D 【解析】ABC 选项中的弹力均应与其接触面垂直 ,D 选项中杆的弹力与重力平衡 .2.【命题立意】特定条件下摩擦力的动静转化 .【思路点拨】开始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但是物体速度减为零后 ,无法确定外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无法确定之后的摩擦力情况 .【答案】BD 【解析】物体速度减速为零时 ,可能静止也可能反向运动 ,符合条件的为BD 两个选项 .3.【命题立意】受力分析 .【思路分析】 (1 )质点受力分析的步骤可以概括为:重力一定有 ,弹力看周围 ,分析摩擦力 ,不漏电磁浮; (2 )摩擦力判断是难点 ,常用方法是定义法、假设法、平衡法 .【答案】CD 【解析】b 物体一定受到的力有:a 物体对b 物体的压力、重力、a 物体对b 物体的摩擦力、斜面对b 物体的支持力 ,共四个力;可能受到斜面对b 物体的摩擦力的作用 ,故正确选项为CD .4.【命题立意】考查胡克定律、力的合成 .【思路点拨】 (1 )胡克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找准形变量x ∆; (2 )力的合成关键是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或三角形定那么 .【答案】B 【解析】弓弦张力kl l l k F 3235=⎪⎭⎫ ⎝⎛-= ,弓弦对箭的作用力kl F F 151637cos 2=︒=' . 5.【命题立意】考查从图象找出关键点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注意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 ,这是图象问题中隐含条件的一种表达 ,从图象中可知当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和120°时外力大小相等 ,是求解此题的关键 .【答案】C 【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物体匀速 ,当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和120°时 ,外力相等 ,设此时拉力大小为F' ,那么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N 、摩擦力f 和F'处于平衡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夹角为30°时有:()︒'-=︒'30cos 30sin F mg μF ,夹角为120°时 ,力水平方向成30°夹角 ,那么由平衡条件得:()︒'+=︒'30sin 30cos F mg μF ,联立解得:32-=μ .故C 选项正确 .6.【命题立意】综合考查受力分析、摩擦力、力的合成 .【思路点拨】从A 恰好静止且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下入手 ,通过正交分解法求出绳的拉力 ,再对右侧的滑轮受力分析 ,用合成法求出B 的质量 .【答案】B 【解析】由平衡条件可知绳中张力mg θμmg mg F 45cos 30sin T =+︒= ,对B 物体分析有T B 2F g m = ,m m 425B = . 7.【命题立意】结合实际情景考查动态分析 ,正交分解 .【思路点拨】 (1 )求解各力之间的关系可先将各力归入平行四边形或矢量三角形; (2 )水桶中的水不断减少后系统总重力随之减少 ,缓慢增加悬绳的长度那么悬线与玻璃的夹角不断减小 .【答案】C 【解析】由受力分析可知αG F cos 1= ,αG F tan 2=;在空中同一位置作业 ,当桶中的水不断减少 ,α不变 ,重力变小 ,F 1与F 2同时减少;假设缓慢增加悬绳的长度 ,α变小 ,重力不变 ,F 1与F 2同时减少 .8.【命题立意】整体法与隔离法 .【思路点拨】分析最|中间运发动所受压力时可将上面三名运发动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答案】C 【解析】上面的人的两只脚分别给中间的人的作用力为G ,中间的左、右边的人的每一只脚的作用力为(G +G )/2 ,故下面的正中间的人背部受到的作用力为G +G =G ,每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力为(G +G )/2=G ,C 对 .9.【命题立意】综合考查力的分解、弹力、摩擦力 .【思路点拨】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平衡 ,正交分解是最|正确方案 .【答案】BC 【解析】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退槽的压力N 13N 5N 837cos =+=∆+︒=x k m g F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N 637sin f =︒=mg F .10.【命题立意】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动态分析问题 .【思路点拨】 (1 )将小球所受各个力放入矢量三角形; (2 )其中两绳子拉力夹角始终为120° ,结合正弦定理可分析两绳子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答案】B 【解析】由绳子移动过程中两绳的角度再结合由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可知OP 绳所受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OQ 绳所受拉力不断减小 .11.【命题立意】考查摩擦力 (双面 ) .【思路点拨】要将物块上下两个外表的弹力区分好 .【答案】μ =0.30【解析】设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物体A 与B 间的摩擦力为F 1 =μG A (2分 ) 物体B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F 2 =μ(G A +G B ) (2分 )将B 匀速拉出 ,拉力大小与两个摩擦力的合力大小应相等 ,有F =μG A +μ(G A +G B ) =μ(2G A +G B ) (2分 ) 即30 =μ(2×40 +20) (1分 )解得:μ =0.30 (1分 ) .12.【命题立意】整体法隔离法 .【思路点拨】 (1 )隔离法分析问题受力要全面; (2 )合理选取整体法可以方便解题 .【答案】 (1 )mg F 43= (2 )对横杆的压力大小为2mg ,mg ,方向水平向左【解析】 (1 )取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规律得:F F =︒37sin T ① (1分 )mg F =︒37cos T ② (1分 ) 联立解得mg F 43=③ (1分 ) (2 )取AB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mg F 2N =④ (1分 )F F =f ⑤ (1分 ) 由牛顿第三定律NN F F '-=⑥ (1分 ) 对横杆的压力大小为2mg ,mg ,方向水平向左 (1分 ) .13.【命题立意】通过实际模型考查摩擦力求解 .【思路点拨】 (1 )求解弹力是求解摩擦力的关键; (2 )要注意左右两侧都有摩擦力 .【答案】12N 【解析】滑块在竖直平面内受到3个力的作用 ,如下列图所示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θF θF sin sin N2N1= (2分 ) G θF θF =+cos cos N2N1 (2分 )解得:N 20N2N1===G F F (2分 ) 滑块一侧受到的摩擦力N 6N ==μF f (1分 ) 水平推力N 122==f F (1分 ) .14.【命题立意】考查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解题、极值求解 .【思路点拨】 (1 )三力平衡可以用正交分解也可以应用矢量三角形 ,四力及以上平衡适用正交分解; (2 )三角函数法是求解极值的重要方法 .【答案】 (1 )︒=30θ (2 )53=μ (3 )53tan ==μα时F 的值最|小 【解析】 (1 )对B 进行受力分析 ,设细绳对B 的拉力为T ,由平衡条件可得θT F cos 30cos =︒ (1分 ) mg θT F =+︒sin 30sin (1分 )解得:310=T (1分 )33tan =θ ,即︒=30θ (1分 ) (2 )对A 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有N sin F Mg θT =+ (1分 )N cos μF θT = (1分 )解得53=μ (1分 ) (3 )对A 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有()g m M F αF +=+N sin (1分 )N cos μF αF = (1分 )解得:()αμαg μm M F sin cos ++=(1分 ) 令211sin μβ+=,21cos μμβ+= ,即μβ1tan = 那么:)sin(1)()sin cos cos (sin 1)(22αβμμαβαβμμ+++=+++=g m M g m M F (1分 ) 显然 ,当︒=+90βα时F 有最|小值 ,所以53tan ==μα时F 的值最|小 . (1分 ) 15.【命题立意】综合考查动、静摩擦力 . 【思路点拨】 (1 )摩擦系数和拉力均可以通过平衡求解 . (2 )B 处添加物体后最|大静摩擦力发生变化要着重注意 .【答案】 (1 )μ =0.2 (2 )4N (3 )2N 【解析】 (1 )因A 和B 恰好一起匀速运动 ,所以B 受到的水平绳的拉力T 与滑动摩擦力F 1的大小相等 ,且等于A 的重力m A g 值 .B 对桌面的压力F N 等于B 的重力m B g .所以有F 1 =μF N (1分 ) F N =m B g (1分 ) T =F 1 =m A g (1分 ) 解得:μ =0.2 (1分 ) (2 )如果用水平力F 向左拉B ,使物体A 和B 做匀速运动 ,此时水平绳的拉力T 与滑动摩擦力F 1的大小均不变 ,根据物体B 水平方向的平衡由F =T +F 1 =2m A g =4N (4分 ) (3 )假设在原来静止的物体B 上放一个质量与B 物体质量相等的物体后 ,物体B 对桌面的压力变大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将变大 ,但此时物体B 将静止不动 ,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根据物体B 和物体A 的平衡可知 ,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为F 1' =T =m A g =2N (4分 ) .16.【命题立意】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 .【思路点拨】隔离分析A 物体 ,然后隔离分析B 或者分析整体即可求解 ,整体法与隔离法应用时无先后顺序 ,唯一的原那么就是方便解题 .【答案】F =850N 【解析】物体A 、B 的受力图如右图所示 ,由受力平衡知:对A :0cos 1=-f θT ① (2分 ) 0sin 11=--θT G N ② (2分 )11μN f =③ (1分 )对B :021=-'-f f F ④ (2分 )0212=-'-G N N ⑤ (2分 )22μN f =⑥ (1分 ) 由①~⑥知:F =850N (2分 ) (或者采用先整体后隔离 ) .。
山西专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选择题热点2受力分析及共点力平衡问题精练含解析热点2 受力分析及共点力平衡问题热考题型高中常见的性质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一定要明确各种力产生的原因、条件,要熟悉每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特征,按照“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物理问题是高考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对于不要求讨论系统内部物体之间受力情况的,首先使用整体法,解题过程简明、快捷;如果要考虑系统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必须使用隔离法。
在实际应用中,整体法和隔离法往往交替使用。
题型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共点力平衡中的应用1.如图所示,桌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竖直挡板,现将一个长方体物块A与截面为三角形的垫块B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F缓缓向左推动B,使A缓慢升高。
设各接触面均光滑,则该过程中( )A.A和B均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B.B对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C.A对B的压力越来越小D.推力F的大小恒定不变答案 D A受到重力、挡板的弹力和B的支持力三个力作用,B受到重力、A的压力、桌面的支持力和推力F四个力作用,故A项错误。
当B向左缓慢移动时,B对A的支持力和挡板对A的弹力方向均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的大小也保持不变,则A对B的压力也保持不变;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F N1,挡板对A的弹力F N1不变,则推力F不变;桌面对整体的支持力F N=G总,保持不变,则B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综上可知,B、C项错误,D项正确。
题型二力的动态平衡分析2.如图所示,两小球A、B通过O点处光滑的小滑轮用细线相连,小球A置于光滑半圆柱上,小球B用水平线拉着系于竖直板上,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O点在半圆柱截面圆心O1的正上方,OA与竖直方向成30°角,其长度与圆柱底面圆的半径相等,OA⊥OB,则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A.√3B.2√31C.12D.√33答案 B 小球A、B受力如图所示,则对小球A有m A g、T、N组合成的力三角形与△OAO1相似,又因OA长与圆柱底面圆的半径相等,∠AOO1=30°,所以T=√33m A g;对小球B有T'cos60°=m B g,T=T',所以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 mm m =2√31,B对。
热点7 冲量和动量的应用热考题型冲量和动量作为必考内容后,其内容充实了力学解题的思路,在力学中的地位也日益显现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其冲量和动量的考查也会日渐重要。
题型一冲量和动量定理1.“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
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答案 A 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人经历了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当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的重力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之后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向下减速到达最低点。
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向上,始终做负功。
拉力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综上所述,只有A选项正确。
题型二碰撞中的动量守恒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个小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 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8kg·m/s,运动过程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则( )A.右方为A球,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2∶3B.右方为A球,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6C.左方为A球,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2∶3D.左方为A 球,碰撞后A 、B 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6答案 C A 、B 两球发生碰撞,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Δp A =-Δp B ,由于碰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负值,所以右边不可能是A 球,碰撞后A 球的动量为4kg·m/s,碰撞后B 球的动量为12kg·m/s,由于m B =2m A ,所以碰撞后A 、B 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3,C 项正确。
热点三 电学中的平衡问题9.图1-1-1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8)如图1-1-12,在滑腻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别离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极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解析 各小球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别离对各小球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可求解.以c 球为研究对象,除受a 、b 两个小球的库仑力外还受匀强电场的静电力,如图所示.c 球处于平衡状态,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 =2k qqc l2cos 30°,F =Eqc ,解得E =3kq l2,选项B 正确.答案 B10.(2014·南宁二模)长为L 的通电导体放在倾角为θ的滑腻斜面上,并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如图1-1-13所示,当B 方向竖直向上,电流为I1时导体处于平衡状态,若B方向改成垂直斜面向上,则电流为I2时导体仍处于平衡状态,电流比值I1I2应为( )图1-1-13A .cos θC .sin θ解析当B 竖直向上时,对导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BI1L =mgtan θ①当B 垂直斜面向上时,对导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BI2L =mgsin θ②联立①②得:I1I2=1cos θ,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11.(2014·浙江卷,19)如图1-1-14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滑腻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 ,细线与斜面平行.小球A 的质量为m 、电量为q.小球A 的右边固定放置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B ,两球心的高度相同、间距为d.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A 静止在斜面上,则( )图1-1-14A .小球A 与B 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kq2d2B .当q d =mgsin θk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C .当q d =mgtan θk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D .当q d =mg ktan θ时,斜面对小球A 的支持力为0解析 由F =kq1q2r2得:F 库=kq2d2,选项A 正确;对A 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要使FT =0需知足mgtan θ=kq2d2,得q d =mgtan θk ,选项B 错,C 正确;要使A 球平衡,弹力FN 必然不为零,选项D 错误.答案 AC12.图1-1-15如图1-1-15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固定两根足够长的滑腻平行金属导轨PQ 、MN ,相距为L ,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有两根质量均为m 的金属棒a 、b ,先将a 棒垂直导轨放置,用跨过滑腻定滑轮的细线与物块c 连接,连接a 棒的细线平行于导轨,由静止释放c ,尔后某时刻,将b 也垂直导轨放置,a 、c 此刻起做匀速运动,b 棒恰好能静止在导轨上.a 棒在运动进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两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则( )A .物块c 的质量是2msin θB .b 棒放上导轨前,物块c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a 、c 增加的动能C .b 棒放上导轨后,物块c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回路消耗的电能D .b 棒放上导轨后,a 棒中电流大小是mgsin θBL解析 由于a 、c 匀速运动,b 处于静止,整体法可得mcg =2mgsin θ,mc =2msin θ,A 项正确;b 棒放上导轨前,按照机械能守恒,物块c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a 、c 增加的动能和a 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B 项错误;金属棒b 放上导轨后,物块c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回路消耗的电能和a 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C 项错误;金属棒b 放上导轨后,对b 应有,mgsin θ=BIL ,因此a 中的电流为I =mgsin θBL ,D 项正确.答案 AD处置电学中的平衡问题的方式:与纯力学问题的分析方式一样,学会把电学问题力学化.分析方式是:选取研究对象方法“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电场力F =Eq 或安培力F =BIl 或洛伦兹力F =qvB列平衡方程―→F合=0或Fx=0,Fy=0。
名师导学·高考二轮总复习·物理(教师用书)(这是双页眉,请据需要手工删加)专题二力与运动(这是单页眉,请据需要手工删加)专题二力与运动二、考向分析及备考建议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图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综合应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及其应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问题等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今后仍将如此.本专题命题点多,特别重视对考纲中10个Ⅱ级考点的考查,题型多变.在复习备考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对10个Ⅱ级考点逐一落实.加强对诸如:连接体模型、传送带模型、滑块与滑板模型,天体运动中的环绕模型、登陆模型等的理解和应用,以应对高考对理解能力、建模能力、过程综合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p6】力与物体的平衡【p6】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__平行四边形__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__对角线__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__三角形__定则:两个力(或者其他任何矢量)合成,其合力应当为将一个力的起始点移动到另一个力的终止点,合力为__从第一个的起点到第二个的终点__.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__零__.2.三个共点力平衡:如果物体仅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__相等__、方向__相反__.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可以组成一个封闭的__矢量三角形__.3.多个共点力平衡:任一方向上合力为__零__.建立直角坐标系后,两个坐标轴上的合力均为__零__.即F x=0,F y=0.4.动态平衡:物体在__缓慢__移动过程中,可认为其所受__合力__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5.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除了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外,还涉及__电场力__和洛伦兹力.6.载流导体在磁场中除要分析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外,还应分析安培力.【p7】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例1(多选)一斜劈被两个小桩A和B固定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然后在斜面上放一物体C,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A和B均未受到斜劈的挤压,则C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若A和B均未受到斜劈的挤压,则C可能在沿斜面匀速下滑C.若只有A受到斜劈的挤压,则C一定在沿斜面加速下滑D.若只有B受到斜劈的挤压,则C可能在沿斜面加速下滑【解析】首先将物体和斜面看成一个整体,然后根据C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若物体静止,则系统所受合力为零,A、B均不受挤压;若物体匀速下滑,则系统所受合力仍为零,A、B也不受挤压,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方向沿斜面向下,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a x=a cosθ,方向水平向左,对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应有F=ma cosθ,方向向左,则B对斜面有向左的作用力,B应受到挤压,而A没有受到挤压,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下滑或减速上升,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BD【方法总结】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时,除了掌握好分析思路和方法外,还应注意几个问题:(1)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3)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4)隔离法和整体法的应用;(5)“转换对象法”的应用:直接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不方便时,可转移研究对象,先分析另一个物体的受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该物体的受力;(6)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等等.变式训练1用两段等长的轻质细线将a、b两个小球连接并悬挂于O点,如图甲所示,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3F的作用,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的作用,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系统平衡时两球的位置情况如图乙所示,则a、b两球质量之比为()A.1∶1 B.1∶2C.2∶1 D.2∶3【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甲:设Oa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由平衡条件得:tanα=3F-F(m a+m b)g=2F(m a+m b)g①以b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乙.设ab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由平衡条件得:tanβ=Fm b g②由几何关系得到:α=β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m a=m b,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考点二物体的静态平衡例2(2019·天津卷)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B.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C .索塔两侧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D .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解析】以桥身为研究对象,钢索对桥身的拉力的合力与桥身的重力等大反向,则钢索对索塔的向下的压力数值上等于桥身的重力,增加钢索的数量钢索对索塔的向下的压力数值不变,故A 错误;由图甲可知2T cos α=Mg ,当索塔高度降低后,α变大,cos α 变小,故T 变大,故B 错误;由B 项的分析可知,当钢索对称分布时,2T cos α=Mg ,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故C 正确;受力分析如图乙,由正弦定理可知,只要F AB sin α=F AC sin β,钢索AC 、AB 的拉力F AC 、F AB 进行合成,合力竖直向下,钢索不一定要对称分布,故D 错误.【答案】C【方法总结】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典型方法和一般思路变式训练2(多选)如图,三个小球a、b、c分别用三根绝缘细线悬挂在同一点O,细线的长度关系为Oa=Ob<Oc,让三个小球带电后它们能静止在图中位置.此时细线Oc沿竖直方向,a、b连线水平,a、b、c恰为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三球质量一定相等B.a、b两球所带电荷量一定相等C.细线Oa、Ob所受拉力大小相等D.a、b、c三球所受静电力大小一定相等【解析】由于Oc沿竖直方向,而c受重力及绳拉力也在竖直方向,所以a对c的库仑力与b对c的库仑力一定等大,即q a=q b;选项B正确;因为ab连线处于水平,则m a =m b,但与c的质量关系不能确定,选项A错误;因c对a、b的库仑力大小相等,由受力分析知Oa、Ob所受拉力大小相等,C正确;而c的电荷量与a、b电荷量不一定相等,所以a、b、c三球所受库仑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B、C.【答案】BC考点三物体的动态平衡例3(2019·全国卷Ⅰ)(多选)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解析】如图甲所示,以物块N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向左拉力F作用下,缓慢向左移动直至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的过程中,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绳子拉力T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对M受力分析可知,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也逐渐增大;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可能先减小后增加.故本题选B、D.【答案】BD【方法总结】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与处理方法如下:变式训练3(多选)《大国工匠》节目中讲述了王进利用“秋千法”在1 000 kV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的过程.如图所示,绝缘轻绳OD一端固定在高压线杆塔上的O点,另一端固定在兜篮上.另一绝缘轻绳跨过固定在杆塔上C点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兜篮,另一端由工人控制.身穿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缓慢地从C点运动到处于O点正下方E点的电缆处.绳OD一直处于伸直状态,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总质量为m,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王进从C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人对绳的拉力一直变大B.绳OD的拉力一直变小C.OD、CD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D.当绳C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时,工人对绳的拉力为33mg【解析】对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绳OD的拉力为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CD的拉力为F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知识知:θ+2α=90°,由正弦定理可得F 1sin α=F 2sin θ=mgsin ⎝ ⎛⎭⎪⎫π2+α,α增大,θ减小,则F 1增大,F 2减小,A 、B 错误;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 ,C 正确;α=30°时,θ=30°,则2F 2cos 30°=mg ,可求出F 2=33mg ,D 正确. 【答案】CD考点四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例4(多选)如图所示,光滑的轻滑轮通过支架固定在天花板上,一足够长的细绳跨过滑轮,一端悬挂小球b ,另一端与套在水平细杆上的小球a 连接.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小球a 从图示虚线位置开始缓慢向右移动.已知小球a 的质量为m ,小球b 的质量是小球a 的2倍,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小球a 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 的大小一直增大B .拉力F 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C .支架对轻滑轮的作用力大小逐渐增大D .当细绳与细杆的夹角为60°时,拉力F 的大小为⎝⎛⎭⎫2-33mg 【解析】设a 的质量为m ,则b 的质量为2m ;以b 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绳子拉力始终等于b 的重力,即T =2mg ,保持不变;以a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设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支持力F N=2mg sinθ-mg,向右缓慢拉动的过程中,θ角逐渐减小;水平方向:F=f+2mg cosθ=2mg cosθ+μ(2mg sinθ-mg)=2mg(cosθ+μsinθ)-μmg由于:cosθ+μsinθ=cosθ+33sinθ=23(sin60°cosθ+cos60°sinθ)=23sin(60°+θ)θ有一临界值30°.当θ从90°开始逐渐减小至30°,即(60°+θ)从150°逐渐减小时,sin(60°+θ)逐渐增大;当θ<30°后,F=f+2mg cosθ=2mg cosθ+μ(mg-2mg sinθ)=2mg(cosθ-μsinθ)+μmg由于:cosθ-μsinθ=cosθ-33sinθ=23(cos30°cosθ-sin30°sinθ)=23cos(30°+θ)当θ从30°逐渐减小的过程中,cos(30°+θ)逐渐增大,所以当θ从30°逐渐减小的过程中F 仍然逐渐增大.可知水平拉力一直增大.故A 正确,B 错误.向右缓慢拉动的过程中,两绳子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绳子的拉力不变,所以绳子的合力减小,则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逐渐减小,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支架对轻滑轮的作用力大小逐渐减小;故C 错误.当细绳与细杆的夹角为60°时,拉力F 的大小为: F =2mg(cos θ+μsin θ)-μmg =2mg ⎝⎛⎭⎫cos 60°+33sin 60°-33mg=⎝⎛⎭⎫2-33mg. 故D 正确.【答案】AD【方法总结】临界状态:平衡问题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被破坏而尚未被破坏的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恰能”“恰好”等语言叙述.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和模型(常见的模型如:细绳模型、摩擦自锁型),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设推理法.也可以抓住平衡这一特点,利用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或正交分解处理.变式训练4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导轨电阻忽略不计,两导轨间距L =1 m ,导轨上端接入电路,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B =0.2 T .质量m =0.02 kg ,阻值r =2 Ω的金属棒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导轨上端定值电阻R 2=2 Ω,R 1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动势E =4 V ,内阻不计.(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 /s 2)求:(1)开关S断开,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的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2)开关S闭合,若金属棒能静止在导轨上,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解析】(1)当金属棒的合力为零时,达到最大速度,设为v.根据平衡条件有:mg sinθ=BIL+μmg cosθ①其中I=BLvR2+r②联立①②式可得:v=8 m/s(2)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取最小值时,流过金属棒的电流最大,所受安培力最大,此时最大静摩擦力向下,则有:mg sinθ+μmg cosθ=BI max L③I干=2I max④I干=ER1min+R2rR2+r⑤联立③④⑤式可得:R1min=1.5 Ω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取最大值时,流过金属棒的电流最小,所受安培力最小,此时最大静摩擦力向上,则有:mg sinθ=μmg cosθ+BI min L⑥I干′=2I min⑦I干′=ER1max+R2rR2+r⑧联立⑥⑦⑧式可得:R1max=4 Ω综上1.5 Ω≤R1≤4 Ω【答案】(1)8 m/s(2)1.5 Ω≤R1≤4 Ω【p113】A组1.a、b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线相连接,a球用线挂在天花板上,b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线的质量不计),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解析】对a、b球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线的拉力,如图甲所示,同理,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知B项正确.【答案】B2.力的合成和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B.幼儿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使小孩下滑得更快C.运动员做引体向上(缓慢上升)动作时,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时觉得手臂用力大,是因为张开时手臂产生的合力增大的缘故D.帆船能逆风行驶,说明风力一定沿水平方向向前【解析】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减小,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故A正确;幼儿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下滑的分力,而其重力不变,故B错误;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与双臂竖直平行时比较,合力不变,随着夹角越大,其分力越大,故C错误;帆船能逆风行驶,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力的分解,则风力一定能分解出沿船前进方向的分力,所以风力不一定向前.故D错误.【答案】A3.如图是当前街头常见的踩踏式独轮电动车示意图,其中间是一个由电动机驱动的独轮,两侧各有一块踏板.当人站在踏板上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关于踏板对脚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虑空气阻力,以图甲的状态向右匀速运动时,摩擦力向左B.不计空气阻力,以图甲的状态向右加速运动时,摩擦力向左C.考虑空气阻力,以图乙的状态向右匀速运动时,摩擦力可能为零D.不计空气阻力,以图乙的状态向右加速运动时,摩擦力不可能为零【解析】考虑空气阻力,当人处如图甲所示的状态向右匀速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则脚所受摩擦力向右,故A错误;不计空气阻力,当人处如图甲所示的状态向右加速运动时,脚受到摩擦力向右,故B错误;当考虑空气阻力,当人处如图乙所示的状态向右匀速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若重力、支持力与空气阻力处于平衡,则脚所受摩擦力可能为零,故C正确;当不计空气阻力,当人处如图乙所示的状态向右加速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脚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产生加速度,那么脚所受摩擦力可能为零,故D错误.【答案】C4.如图所示,六根原长均为l的轻质细弹簧两两相连,在同一平面内六个大小相等、互成60°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形成一个稳定的正六边形.已知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则F的大小为()A.k2(R-l) B.k(R-l)C.k(R-2l) D.2k(R-l)【解析】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弹簧的长度为R,弹簧的伸长量为:Δx=R -l,由胡克定律可知,每根弹簧的弹力为:f=kΔx=k(R-l);两相邻弹簧夹角为120°,两相邻弹簧弹力的合力为:F合=f=k(R-l).弹簧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F的大小为:F=F合=k(R-l),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B5.(多选)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P,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力F 通过球心水平作用在光滑球Q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力F增大时,系统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劈P所受合外力增大B.斜劈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C.球Q对地面的压力增大D.墙面对斜劈P的摩擦力增大【解析】斜劈P一直处于静止,所受合外力一直为零不变,故A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N=F,N为竖直墙壁对P的弹力,F增大,则N增大,所以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故B正确;对Q 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F=N′sin θ,F增大,则N′增大;N″=mg+N′cos θ,N′增大,则N″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如果力F开始作用时,滑动摩擦力向上,则有在竖直方向:N″+f=Mg,故随支持力的增大,摩擦力减小,若N″增大至与Mg相等,则f=0,故C正确,D错误.【答案】BC6.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对G分析,G受力平衡,则拉力等于重力;故竖直绳的拉力不变;再对O 点分析,O受绳子的拉力,OA的支持力及OC的拉力而处于平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和OC绳上拉力的合力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在OC上移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保持不变,平行四边形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由图可知OC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图中D点时力最小,选项C正确.【答案】C7.(多选)如图所示,一个教学用的直角三角板的边长分别为a、b、c,被沿两直角边的细绳A、B悬吊在天花板上,且斜边c恰好平行于天花板,过直角顶点的竖直线为MN.设A、B两绳对三角形薄板的拉力分别为F a和F b,已知F a和F b及薄板的重力为在同一平面的共点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薄板的重心不在MN线上B.薄板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MN的延长线上C.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 a和F b是由于薄板发生形变而产生D.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 a和F b之比为F a∶F b=b∶a【解析】三角形薄板受重力、两个拉力处于平衡,三个力虽然不是作用在同一点,但不平行,根据三力汇交定理,三个力的延长线必然交于一点,由几何关系,三个力一定交于三角形下面的顶点,所以重心一定在MN线上.故A错误.重心一定在MN线上,则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重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MN的延长线上,故B正确.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 a和F b是由于绳发生形变而产生.故C错误.三角形薄板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合力等于0,则F a=mg cos α,F b=mg sin α,则F a∶F b=cot α=b∶a.故D正确.【答案】BD8.(多选)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斜面体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小物块沿着斜面体匀速下滑,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在物块运动到最低点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与斜面体间的弹力不变B.物块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增大C.斜面体与地面间的弹力不变D.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始终为0【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α,不加推力F时,滑块匀速下滑,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支持力N=mg cos α,摩擦力f=mg sin α,故动摩擦因数μ=fN =tan α;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后,支持力N′=mg cos α+F sin α,变大;滑动摩擦力f′=μN′,也变大;故A错误,B正确;不加推力F时,根据平衡条件,滑块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上;故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下,斜面体相对地面没有滑动趋势,故斜面体不受摩擦力;加上水平推力后,滑块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压力同比例增加,其合力方向依旧是竖直向上(大小变大,方向不变);同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依旧是竖直向下(大小变大,方向不变),故斜面体相对地面仍然没有滑动趋势,故斜面体仍然不受摩擦力,但对地压力变大了;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B 、D.【答案】BDB 组9.如图所示,A 、B 为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两点,AO 、BO 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 为一根轻杆.转轴C 在AB 中点D 的正下方,AOB 在同一水平面上.∠AOB =90°,∠COD =60°.若在O 点处用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 所受拉力的大小为( )A.13mgB.33mgC.16mgD.66mg 【解析】设绳AO 和绳BO 拉力的合力为F ,对O 点进行受力分析可知,O 点受到竖直轻绳拉力mg 、杆的支持力F 1和两绳子拉力的合力F ,根据平衡条件得:F =mg tan 30°,将F 分解,则有AO 所受拉力的大小F 2=22F =66mg ,选项D 正确. 【答案】D10.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等腰三角形均匀框架顶角∠BAC =30°,一均匀圆球放在框架内,球与框架BC 、AC 两边接触但无挤压,现使框架以顶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则在转动过程中( )A .球对AB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 .球对BC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 .球对AC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D .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大【解析】对球受力分析,重力、AB 边和AC 边的支持力,两个支持力的夹角为120°,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BC 边与球间没有弹力,根据平衡条件,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正弦定理,有:mgsin 30°=F ACsin β=F ABsin α,解得:F AB =sin αsin 30°mg ,F AC =sin βsin 30°mg ,在框架以顶点A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边水平缓慢转至AB边竖直的过程中,α减小,β增加,由于α先大于90°,后小于90°,因此F AB先增大,后减小,F AC增加,故A正确,B、C均错误;在框架以顶点A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边水平缓慢转至AB边竖直的过程中,球的重心先升高后降低,故重力势能先增加后减小,故D 错误.【答案】A11.(多选)如图所示,在MN、PQ间同时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水平向外,电场在图中没有标出.一带电小球从a点射入场区,并在竖直面内沿直线运动至b点,则小球()A.可能带正电B.受到电场力的方向一定水平向右C.从a点到b点的过程,克服电场力做功D.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可能做匀加速运动【解析】因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F=q v B 随小球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使带电小球能在场内做直线运动,小球的速度大小不能变化,即小球受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小球共受到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三个力的作用,无论小球带何种电荷,三力均可能平衡,故A正确,B错误;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不变,洛伦兹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ΔE k=W G+W电场=0,重力做正功,所以电场力必做负功,C正确.【答案】AC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当斜面倾角为30°时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对物体施加一大小为F水平向右的恒力,物体可沿斜面匀速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斜面倾角增大并超过某一临界角α时,不论水平恒力F多大,都不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试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这一临界角α的大小.【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θ=30°时物体匀速下滑,由平衡关系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μ=tan θ=3 3(2)设斜面倾角为α时,无论F多大都不能推动物块.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热点2 受力分析及共点力平衡问题
热考题型
高中常见的性质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一定要明确各种力产生的原因、条件,要熟悉每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特征,按照“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物理问题是高考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对于不要求讨论系统内部物体之间受力情况的,首先使用整体法,解题过程简明、快捷;如果要考虑系统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必须使用隔离法。
在实际应用中,整体法和隔离法往往交替使用。
题型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共点力平衡中的应用
1.如图所示,桌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竖直挡板,现将一个长方体物块A与截面为三角形的垫块B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F缓缓向左推动B,使A缓慢升高。
设各接触面均光滑,则该过程中( )
A.A和B均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
B.B对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C.A对B的压力越来越小
D.推力F的大小恒定不变
答案 D A受到重力、挡板的弹力和B的支持力三个力作用,B受到重力、A的压力、桌面的支持力和推力F四个力作用,故A项错误。
当B向左缓慢移动时,B对A的支持力和挡板对A的弹力方向均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的大小也保持不变,则A对B的压力也保持不变;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F N1,挡板对A的弹力F N1不变,则推力F不变;桌面对整体的支持力F N=G总,保持不变,则B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综上可知,B、C项错误,D项正确。
题型二力的动态平衡分析
2.如图所示,两小球A、B通过O点处光滑的小滑轮用细线相连,小球A置于光滑半圆柱上,小球B用水平线拉着系于竖直板上,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O点在半圆柱截面圆心O1的正上方,OA与竖直方向成30°角,其长度与圆柱底面圆的半径相等,OA⊥OB,则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
A.
3B.3 C. D.3
3
答案 B 小球A、B受力如图所示,则对小球A有m A g、T、N组合成的力三角形与△OAO1相似,又因OA长
与圆柱底面圆的半径相等,∠AOO1=30°,所以T=3
3
m A g;对小球B有T'cos60°=m B g,T=T',所以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3,B对。
题型三共点力平衡问题
3.如图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甲中O为轻绳之间连接的结点,图乙中光滑的轻质小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图甲中B滑轮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图乙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乙图中的绳长不变),则关于图中θ角和OB绳的张力F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图中的θ角均增大,F均不变
B.甲、乙图中的θ角均不变,F均不变
C.甲图中θ角增大、乙图中θ角不变,张力F均不变
D.甲图中θ角减小、F不变,乙图中θ角增大、F减小
答案 B 甲图中,若将B滑轮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O结点所受三个力大小不变,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夹角θ不变。
乙图中,因是光滑的滑轮,且绳子中的张力大小相等,则OA、OB段绳中的力总是相等的,因此合力过OA、OB夹角的角平分线,将端点B稍上移,由于绳长不变,分析可知OA、OB夹角不变,则θ角不变,绳子中的张力大小F不变。
故B项正确。
跟踪集训
1.如图,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P处,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
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的物体(弹簧的长度不变,且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x,则x为( )
A. B.
C. D.
答案 A 当固定物体的质量为m时,下方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x1=;当固定物体的质量变为2m时,设物体下降的高度为x,则上方弹簧伸长的长度为x,下方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x1+x,两弹簧对物体的弹力的合力等于2mg,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得k2x+k1(x1+x)=2mg。
联立解得x=,故A项正确。
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为m1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光滑支架上,支架的夹角为 0°,用轻绳将两球与质
量为m2的小球连接,绳与支架构成一个菱形,则m1∶m2为( )
A.1∶1
B.1∶2
C.1∶3
D.3∶2
答案 A 将质量为m2的小球的重力按效果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如图,由几何知识得T=m2g;对
支架右侧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在沿支架方向有:m1gsin30°=Tsin30°,得T=m1g,可见m1∶m2=1∶1,故选A。
3.(多选)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倾角为α)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跨
过滑轮连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现用水平力作用于物体A上,缓缓拉开一小角度,斜面体与物体B一直保持静止,此过程中( )
A.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一定变大
B.斜面体对物体B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不变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ACD 物体A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F'cosθ=m A g,所以F'=g
,随着θ的增大,F'增大,A项正确。
cos
物体B受重力、斜面体的支持力F N、绳子的拉力F″ 等于F')和斜面体的摩擦力F f(图中未画出)作用,当m B gsinα>F″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随着F″的增大而减小;当m B gsinα<F″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B项错误。
对于A、B以及斜面体组成的系统,竖直方向受重力和地面的弹力作用,二力平衡,故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不变,系统水平方向受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对A有F=m A gtanθ,随着θ的增大,拉力F增大,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也增大,C、D项正确。
4.如图所示,MON为张角为90°的V形光滑支架,小球静止于支架内部,初始时刻支架的NO边处于竖直方向,将支架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动90°的过程中,NO板对小球弹力的变化情况为(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A 设N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将支架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动90°的过程中,θ逐渐减小到0,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易得NO板对小球的弹力为mgcosθ,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