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琴乐育人润物无声——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钢琴课程创新路径探析摘要:新时期下,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将思政元素与不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已逐渐成为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
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无论是对学生成长发展还是教育质量提升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
钢琴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分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契机,然而从实际来看,现阶段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钢琴课程创新路径”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钢琴课程;思政元素高校钢琴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将其与思政内涵进行巧妙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培育目标。
对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课程方案的制定者,教师要能够认识到钢琴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同时把握教育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保持与时俱进理念,运用创新策略加以优化,从而打造高质高效钢琴教育课堂。
一、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钢琴课程的必要性(一)有助于充实课堂内容,丰富学生认知传统钢琴教育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学生的认知很容易受限,文化视野也相对窄小,长此以往,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是不利的。
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钢琴教学并非单一的技能培养和文化传输,教师还会巧用多样资源,从学生政治素养、思想素养层面加以引导,以便重塑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也会结合丰富资源重构教学体系、教育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更多元的信息内容,感受到更全面的文化熏陶,既能够丰富学生认知,又能够让钢琴课程变得生动精彩。
(二)有助于促进德育引导,深化立德树人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展塑造的关键阶段,然而受多元文化冲击,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很容易在不良导向中受到“侵蚀”,从而产生错误观念及不良行为。
为了夯实德育培养效果,优化学生思想认知,高校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引导势在必行。
尤其是将思政教育和充满艺术气息的钢琴课程进行巧妙融合,更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能够助力学生获得正面引领,并优化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效果,从而切实推进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进程。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钢琴教学一直是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在传统的技能培养之外,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接下来将分析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探讨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2. 正文2.1 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钢琴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校钢琴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些高校钢琴教学过分重视技术的训练,忽视了思想文化的培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部分学生过分追求技术的完美和曲目的演奏,忽视了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导致了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的能力不足。
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一些师资不足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
一些学生存在压力大、学习效率低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高校钢琴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找准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引入思政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字数:219】2.2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操。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思政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理想信念。
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具备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 艺术教育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创新路径□贾淑娟/文钢琴课程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思政视域是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它的引入使钢琴课程设置能更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能助力培养具有艺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人才。
本文对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为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创新提供参考,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背景钢琴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只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钢琴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钢琴课程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思政教育元素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创新路径,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2 意义本研究旨在立足思政视域,以钢琴课程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以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助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
2 思政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2.1 思政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思政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过程。
思政教育在高校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
2.2 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高校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专业人才。
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能够在音乐领域发展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2.3 思政视域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人生观,增强其文化自信,进行积极的价值追求。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1. 引言1.1 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和机遇相结合的状态。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高校的钢琴教学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其中。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很多学生更倾向于追求名利,导致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热情有所减弱。
而且,由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难度较大,对于学生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高校钢琴教学现状,教师们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提升个人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只有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1.2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时代,思政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而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更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钢琴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和情感共鸣,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钢琴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素质和价值追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 正文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思政”视域下德育与大学钢琴教学的融合措施分析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德育素质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平台。
而在大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品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钢琴教学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钢琴教学融合起来,既满足德育目标,又实现艺术教学的专业性,成为了当前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思政”视域下德育与大学钢琴教学的融合措施展开分析,探讨如何通过融合,实现德育和艺术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大学德育与钢琴教学的融合现状二、融合措施1. 钢琴作品解读中融入人文思想在钢琴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和演奏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教师可以利用《思政课》中所涉及的思想文化,进行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的讲解,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领悟思想、感受文化。
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的月光》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演奏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郁和绝望,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人生的离别之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为学生灌输了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
2. 钢琴演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演奏中追求音乐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而非单纯追求技术的精湛和速度的快慢。
通过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一种人文教育。
3. 钢琴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钢琴教学不仅仅是对音乐技巧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和演奏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音乐家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和担当。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音乐历史教学进行思政教育
二、通过钢琴技巧的讲授进行思政教育
钢琴技巧是钢琴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练习习惯、技巧精进、音色调控等方面
都体现了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的涵养。
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技巧点,不断强化学生的意识和
认识,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在钢琴技巧的提升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于思想和文
化水平的认识与素养。
钢琴演奏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情感、情操、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表现。
在演奏时,学生
可以通过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和艺术表现力来传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
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演奏一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肖邦的《英雄波兰》等作品,引导学生在演奏技巧上,更注重情感表达与思想感悟方面的
提升。
四、通过团队合作进行思政教育
钢琴演奏讲究团队合作。
在钢琴班级中,学生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合奏作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实践,体现出团队合
作对于学生自我修养与思想品格的涵养。
总之,高校钢琴教育开展思政教育,除了注重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外,在教
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方式,更注重对于学生思想意识和
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钢琴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
2. 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对象:大学钢琴专业学生教学内容:1. 钢琴演奏技巧的讲解与练习。
2.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分析。
3. 钢琴作品赏析及思政元素挖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强调思政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播放一段钢琴演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钢琴演奏技巧讲解与练习1. 讲解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如触键、音色、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2. 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讲解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在钢琴演奏中融入思政元素。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钢琴演奏技巧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分析。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钢琴作品赏析及思政元素挖掘1. 选取具有丰富思政元素的钢琴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钢琴改编版。
2. 讲解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奏,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钢琴演奏,将思政元素融入演奏中。
2.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思政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钢琴演奏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1. 思政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一、提升个人修养钢琴是一种独奏乐器,学习钢琴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个人修养。
在钢琴教学中,老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乐曲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学习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音乐作品,讲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修养。
通过音乐会、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品格魅力。
学习钢琴需要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在钢琴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细节习惯和耐心培养,让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注力和毅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修养素养。
通过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思想品德,让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提高。
二、促进团队合作钢琴虽然是一种独奏乐器,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钢琴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合唱团、室内乐团和交响乐团等多种形式进行音乐合作,让学生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情感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能够展现个人的技艺,更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锻炼自己的忍耐和包容,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推动文化传承通过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那些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质。
通过传承古今音乐的精华,可以让学生积淀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收稿时间]2023-02-28[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传统京韵文化的高专生钢琴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GXG⁃ZJG2022B057)。
[作者简介]张绮(1985-),女,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伴奏与教学。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高校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当前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思政元素[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2-0142-042023年6University Education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还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由此可见,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与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我们钢琴课程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发之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学习和贯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然而,从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如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钢琴教材未能很好挖掘利用思政资源、创新性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环节欠缺等,亟须高校钢琴课程教师加以解决。
本文结合钢琴课程教学实践,就课程思政在钢琴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当前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浅谈拙见,求教于方家。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钢琴教育在大学音乐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单纯的艺术技能的传授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浅薄的追求,缺乏对音乐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和认识。
因此,在高校钢琴教育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师生交流,建立师德教育在高校钢琴教育中,教师作为学生的艺术引路人,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钢琴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发展以德育人、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
同时,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思政教育。
二、钢琴演奏引入高校思政课程艺术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钢琴演奏可以被引入高校的课程中。
通过音乐的形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领会其中的哲学思想。
在课上,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的开放和多元化。
三、音乐历史与社会背景的讲解钢琴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历史和人文元素,是推动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钢琴音乐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所要表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四、音乐文化交流的组织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文化交流活动,通过音乐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国际交流活动中,钢琴音乐是最重要的交流媒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和海外学校和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总之,为了提升高校钢琴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我们需要注重师德教育,引入高校思政课程,讲解音乐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组织音乐文化交流等手段。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接受思政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智慧并成为具备思想素养的现代人。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作者:刘明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7期
【摘要】目前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引入内容过少、教育方法单一、效果评判标准不够完善的现状,本文从高校管理层面、基层教学组织以及教师个人层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即从学校层面尽快建立和完善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基层教学组织要探讨引入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多指并举开展思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大力探索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同样钢琴课程作为音乐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必将成为评判其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何构建钢琴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模式,为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成为了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过少
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就是要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
价值引领的内容,即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主要关注点。
尤其是在钢琴教学中,大多数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以西方为主,教师讲解时必定会涉及到当时的背景,如何对西方的思想加以批判吸收,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
但是,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对钢琴技能的要求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的引领,至于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这种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等更进一步的思想拓展,挖掘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的内容还非常少,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单一
思政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它是隐形的,是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反复。
这种特點决定了在教育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来提升教育效果。
思想转变的主体是学生,不管教育工作者运用何种方法,最后的落脚点必定是让学生自己能够意识到思想的错误之处,自发作出改变。
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仅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仍停
留在教师的说教上,是从教师自身分析的角度得出的思想结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钢琴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停留在一对一的技能纠错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碰撞,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几乎很少,缺乏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也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形成。
(三)高校钢琴教学的学习效果评判标准还有待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
从目前的高校钢琴教学现状来说,由于教学本身注重技能的形成,最终的考核评判标准也大都是以学生掌握技能的多少来判断。
对于钢琴作品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教学中所取得的思想变化,基本无从涉及。
思想教育的效果还未引起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自然也就没有展开对效果评判维度的研究。
二、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内容过少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还未形成基本完善的全方位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全国高校也都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或办法,每个高校的课程组也先后涌现出思政教育工作的典型,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在标准上还未全面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比如教学各环节的标准、课程标准上还未明确相关内容;二是方法上还未明确要求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协同,还未提出有效加强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甚至教师的考核聘用还未形成明确的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依据。
(二)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全方位思政教育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单位是教研室,钢琴课程的教学实施最终也要落实到教研室这一级。
部分高校由于在学校层面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或工作机制,或者是虽然制定并要求实施,但到了院系这一级后,或者由于信息传达的不对称,或者由于院系自身的原因,导致教研室对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这一思想还未形成足够的认识,或者教研室自身还未明确相应的工作方法,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未落实下来。
(三)教师自身的认识也有待加强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他自身的思想转变才是做好课程思政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目前从教学实际来看,我国钢琴的教学自启蒙起,一直重视的就是钢琴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形成,评判一个学校钢琴专业的教学质量高低也一直以学生演奏及比赛的结果来作为标准。
受这种现实的影响,钢琴教师的教学中也自然重视技巧的讲解及传授,对于学生思想的形成,因为与考核、晋升等没有多大的关联,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所以,从教师这一层面讲,教师自身的思想转变又是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高校要从学校层面尽快建立和完善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要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全部课程都要作为思政教育的阵地,学校管理部门应该首先明确这一思想,并要求各院系切实组织实施。
其次,要把思政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院系开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依据,使院系的工作重心更多转移到思政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上来,甚至在教师个人发展上,要增加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最后,学校也要设立典型,引导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更多注重立德树人的目标上来。
(二)基层教学组织要探讨引入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内部的教研活动来进行,具体到钢琴教学,要引入思政教育,一是要修订现有的钢琴教学大纲,从现有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思政教育的“点”,并进行合理加工,使这些“点”形成前后联系、符合思想形成规律的“面”,形成新的教学大纲;二是要在教研室内部多开展集体备课,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学提供参考;三是要统一钢琴教学的考核标准,探讨如何在最终的考核中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注重培养自身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来。
(三)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多途径开展思政教育
具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教师传授为重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习为重心,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方面。
比如对作品的教学,通过教师的预习布置,让学生首先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及初步感知,然后教师对关键点进行适当的提问,让学生对背景有足够的了解,接着由教师示范演奏,再通过学生的演奏,师生讨论演奏中的难点以及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提炼和升华,达到思政教育渗透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在集体课教学中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讨论、提出问题课后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些过程中都可以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
教学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的波动,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出现的问题。
综上,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作为钢琴教师,要明确树立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思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薇.“思政”视域下德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J]. 艺术评鉴,2018(8).
[2]田晶涛.钢琴教学中的德育实施路径研究[J].音乐时空,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