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技】第84期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484.68 KB
- 文档页数:7
皖东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王忠友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科。
原产地:美洲,杂食性昆虫,偏爱吃禾本科植物,玉米,高梁、甘蔗、水稻等,有玉米型和水稻型,目前迁入我国的多为玉米型。
2017年草地贪夜蛾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棉铃虫、烟粉虱、二斑叶螨、小菜蛾、斜纹夜蛾、赤拟谷盗、桃蚜、草地贪夜蛾、棉蚜、褐飞虱)。
一、草地贪夜蛾的分布与扩散草地贪夜蛾原产于北美,2016年1月传入西非尼日利亚,迅速传遍非洲44个国家。
2018年7月-2019年1月先后传入斯里兰卡、孟加拉、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2019年1月,中国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
1、草地贪夜蛾在中国的迁飞扩散。
2019年1月13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发现。
2019年2月26日,云南6个市18个县发生。
2019年4月26日,云南、广西、贵州、广州、湖南5省区发生面积13万亩。
6月20日,19个省976个县(市、区)发生,发生面积456万亩。
2019年,全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省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
(东北三省未见)2、草地贪夜蛾在安徽省及皖东地区传播情况。
5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首次发现。
5月22日,黄山、安庆、宣城、芜湖等市11个县相继发现。
5月28日,滁州市全椒县发现。
6月18日,定远县发现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田。
7月13-19日,明光市的石坝、明南、管店、三界、张八岭等乡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面积约500亩。
二、草地贪夜蛾危害状1、初孵幼虫。
不咬透表皮,受害叶片呈长条形窗孔状半透明伤口;随着虫龄增大,啃食叶片出现孔洞。
2、高龄幼虫。
喜食幼嫩部位,常钻驻玉米心叶,造成许多不规则穿孔,并有大量粪便堆积。
有时危害玉米穗部及苞叶。
三、草地贪夜蛾生活习性1、超强迁飞力。
成虫在无风情况下,一夜之间可迁飞100-150公里,借助风力可迁飞400-500公里,距地面400米以上高空飞行。
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草地贪夜蛾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
2018 年在非洲造成高达3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
2019 年 1 月13 日确认传入我国云南省,截至 5 月10 日已在我国13 个省份发现。
专家分析预测,草地贪夜蛾将从我国华南玉米区向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及西北、东北玉米主产区等地蔓延,有可能形成局部虫灾。
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 ~40m m , 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
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幼虫:一般有 6 个龄期,体长 1 ~45m m , 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 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 4 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 形纹。
卵:通常100 ~200 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卵粒直径m , 卵高m。
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
适宜温度下,2 ~3d 孵化。
蛹:被蛹,体长15~17m m,体宽m , 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
常在 2 ~8c m 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二、发生规律与田间为害状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育温度广,为11 ~30℃,在28℃条件下,30d 左右即可完成 1 个世代。
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10 块以上,卵量约1?500 粒。
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案被称为“粮食杀手”的草地贪夜蛾,如今严重的危害着我国粮食的安全。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对打好防控攻坚战、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明确部署和要求。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份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案。
一、了解草地贪夜蛾是什么草地贪夜蛾又称“幺蛾子”、“秋粘虫”等,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可达76科353种,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甘蔗、黑麦草和苏丹草等杂草最易被害,尤其是玉米是其最喜食的作物,2018年首次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等省市发现,由于该虫迁飞能力很强,2019年,迅速扩展到17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我国夏秋玉米上危害最严重的害虫。
二、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症状草地贪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一般集中将卵产在叶片背面,每头雌蛾可产10块左右的卵,每个卵块有100~200粒,最高可产2000粒卵。
卵孵化后,低龄幼虫危害幼嫩叶片,被害叶片上留有大量孔洞,叶脉成窗纱状。
随着虫龄的逐渐长大,食量大增,一头幼虫一天可吃光1~2片叶片,大量幼虫群聚在一起危害,几天即可吃光全田玉米叶片,叶片吃光后还可危害嫩茎。
老龄幼虫同地老虎一样,可将30日龄的幼苗沿基部切断。
后期幼虫还可钻蛀玉米雄穗和雌穗。
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三、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案措施1、监测预警在西南和华南边境地区、迁飞扩散通道设立重点监测点,结合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监测成虫迁飞数量和动态。
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东北和西北地区开展灯诱、性诱监测成虫发生情况。
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小麦、甘蔗、高粱等寄主植物,害虫生长季开展大田普查,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2、分区防控重点华南及西南周年发生区防控境外迁入虫源,遏制当地孳生繁殖,加强成虫诱杀,减少迁出虫源数量;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重点扑杀迁入种群,诱杀成虫,扑杀本地幼虫,压低过境虫源基数;黄淮海及北方地区以保护玉米生产为重点,加强迁飞成虫监测,主攻低龄幼虫防治。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 种植抗性作物:选择种植对草地贪夜蛾具有一定抗性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通过种植抗性作物,可以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程度。
2. 调整播期: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合理安排作物的播期,使作物易受害期与草地贪夜蛾的为害期错开,从而减轻危害。
3. 清洁田园: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枯枝落叶等残留物集中处理,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越冬虫源。
二、物理防治1. 灯光诱杀: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同时,可配合使用色板诱杀,提高防治效果。
2. 性信息素诱捕:在草地贪夜蛾成虫期,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干扰雌虫交配,降低繁殖率。
三、生物防治1. 天敌昆虫: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如赤眼蜂、茧蜂等,通过天敌昆虫的寄生和捕食作用,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2.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Bt、核多角体病毒等防治草地贪夜蛾。
这些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安全,且防治效果较好。
四、化学防治1. 选择合适农药: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 科学施药:掌握最佳防治时期,采用喷雾、灌根、撒施等多种施药方式,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3. 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药害事故的发生。
五、综合防治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调查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进统防统治:积极推进草地贪夜蛾的统防统治工作,通过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供药、统一施药的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3. 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促进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草地贪夜蛾防治与监测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其幼虫会大量食食物作物的叶片,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并及时发现其存在,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防治与监测工作。
本文将从草地贪夜蛾的生物特性、防治方法以及监测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草地贪夜蛾的生物特性1. 草地贪夜蛾的外貌特征草地贪夜蛾是一种灰白色的昆虫,前翅宽大,呈现深浅色条纹交替的斑纹,后翅呈灰褐色。
成虫体长约3厘米,体形细长,头部稍尖,触角丝状,昼伏夜出活动。
2. 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以植物的叶片、茎秆等为食,喜食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
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夜间活动,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3. 草地贪夜蛾的繁殖特点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显性季蛾,幼虫在土壤里过冬并在次年春季羽化成蛾。
成虫交尾产卵后,幼虫孵化后就开始对农作物进行危害,整个生命周期一般为40-60天。
二、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可以引种寄生虫鉴慕甲(Trichogramma chilonis),它是一种天敌,能寄生在草地贪夜蛾的卵内,有效抑制草地贪夜蛾的繁殖。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方式,可选择使用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农药防治。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农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施药,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影响。
3. 农艺措施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的播种和定植,合理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减少害虫对同一作物的连作连茬,防止虫害扩散。
三、草地贪夜蛾的监测措施1. 黄板监测黄板是一种用于监测昆虫数量的工具,可采用黄板监测法来监测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方法是在农田周围设置数个黄色的黏板,并在黄板上喷洒胶水,草地贪夜蛾会被黄板黏住,通过统计黏板上草地贪夜蛾的数量来评估虫情。
2. 集虫灯监测集虫灯是一种夜间使用的光源,它能吸引成虫到灯光周围,集虫灯监测法是利用集虫灯来吸引草地贪夜蛾成虫,再通过人工采集和统计数量来监测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2019.12经验交流草地贪夜蛾及'防控措施马盼盼1王冰2胡占菊1高岭巍1姬社林1王文娟1岳素可1黄凌杰'(1.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濮阳457000;2.濮阳市华龙区农业农村局河南濮阳457000;3.南乐县农业畜牧局河南南乐457400#摘要:继非洲猪瘟之后,今年又一个非洲物种入侵我国——草地贪夜蛾,已在多省、多地发现。
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该虫的传播路径%特征及危害尤其是对玉米的危害,并初步介绍了常见的防控措施及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旨在为我国发现虫情地区及时有效控制地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提供参考&关键词:草地贪夜蛾;特征;防控措施1草地贪夜蛾及其传播路径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
2017年,草地贪夜蛾草贪夜蛾,又叫秋粘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
这种害虫于作者简介:马盼盼(1987-),女,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工作。
电话:185********实行蕨菜人工基地化栽培,在出口创汇、助推林牧区农民脱贫、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速发展等方面前景广阔#4发展对策4.1树立环保意识,科学规划,合理采摘当前政府应主导,加大对野生蕨菜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制定野生蕨菜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积极依托太子山、莲花山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加大科研、资金及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开展野生蕨菜生物学特性、开发和保护的研,加野生蕨菜资源保护的推广力度,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枯竭及环境破坏$同时执法部应与推广部,利用机、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牧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实野生蕨菜持续发展,造方百姓。
4.2扩大人工栽培规模,建立栽培基地科研部积极与政府部,制定野生蕨菜生发展规划,人工栽培基,制掘,扩大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采取量稳定$同时相部应加制定野生蕨菜化栽培与生规,科培训基,在,栽培、、、加工的,时+基+农户的生制,推野生蕨菜发展$4.3提升加工水平,推动产业化发展野生蕨菜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野菜化发展扶及政,、菜加工野菜加工方面的人及,工,研制高加野生蕨菜,开发化的野生蕨菜及保,提高$同时政府应加政扶持力度,研发,既满本市场消费,同时应加口,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应野生蕨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此基,野生蕨菜人工栽培示范基,让农户看到生,大栽培,为市场供应更多的野生蕨菜$-224-经验交流2019.122016年传入非洲,并迅速在撒哈拉以南44个国家蔓延,导致非洲及亚洲部分区域玉米、甘蔗等作物减产20%~30%,重者毁种绝收。
草坪贪夜蛾救治措施有哪些草坪贪夜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它主要以草坪、果园、菜园等植物为食,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对草坪贪夜蛾的救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草坪贪夜蛾的救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对草坪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显著。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施用昆虫病毒等。
引入天敌是指引入天敌昆虫来捕食草坪贪夜蛾,如瓢虫、蚜虫蝇等。
这些天敌昆虫对草坪贪夜蛾有很好的捕食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此外,施用昆虫病毒也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昆虫病毒对草坪贪夜蛾有很好的致病作用,可以迅速降低害虫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治方法,其效果明显,操作简便。
常见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熏蒸杀虫剂等。
在喷洒杀虫剂时,应选择对草坪贪夜蛾有较好效果的杀虫剂,如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等,根据害虫的数量和发展阶段,合理确定喷洒浓度和频次。
熏蒸杀虫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害虫幼虫。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土壤翻耕、覆盖、梳理等。
土壤翻耕是指在害虫孳生期进行深翻土壤,将害虫幼虫暴露在土壤表面,从而受到阳光和气温的影响,大部分害虫幼虫会死亡。
覆盖是指在植物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麻布等,阻隔害虫的侵害。
梳理是指利用梳子等工具将植物表面的害虫幼虫梳除,有效减少害虫数量。
四、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是一种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合理布局、植物间作、轮作等。
合理布局是指在草坪周围种植一些对草坪贪夜蛾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植物,如马鞭草、矮牵牛等,形成生态屏障,减少害虫的传播。
植物间作是指在草坪中间种植一些对草坪贪夜蛾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等,形成生态隔离带,减少害虫的孳生。
轮作是指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有效打破害虫的传播链条,减少害虫的孳生。
五、预防措施。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害虫,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1. 机械防治:在受害区域设置荧光灯或蓝色光源陷阱,草地贪夜蛾容易受到光源的诱惑,会集中在陷阱处,方便进行人工捕杀。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来捕食草地贪夜蛾。
常用的天敌包括寄生性蜂类、捕食性昆虫等。
可以通过人工饲养和释放这些天敌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3. 化学防治:使用昆虫杀虫剂进行喷洒处理。
在发生草地贪夜蛾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可以使用农药喷洒,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
4. 土壤管理: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及时排除在土壤中的杂草,可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繁殖和孳生条件。
5. 旋转作物:通过轮换不同的作物种植,可以打断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减少其危害。
此外,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等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降低受害程度。
总之,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治措施。
同时,及时监测和预警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
经验交流2020.2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和科学防控对策高霈1赵玉策1程星2张明璐1司国春1(1.南阳市宛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南阳473000;2.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濮阳457000)摘要: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于2019年1月入侵我国并迅速蔓延,对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夏粮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来源、特征、习性、防治难点及防控对策,为今后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危害;科学防控2019年,一个新的外来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我国并迅速蔓延,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19年3月18日紧急颁布了叶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遥5月24日、6月13日,农业农村部两次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批示,对防控工作动员再动员、部署再部署、要求各地落实再落实,全面狙击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传播,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1认识草地贪夜蛾1.1来源根据公开报导了解,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起开始肆虐非洲各国,之后蔓延至南亚及东南亚,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后迅速向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省蔓延,截止目前已在19个省(含台湾)被发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2形态特征卵直径约0.4mm,高约0.3mm,底平顶圆,顶部中央有明显的圆形点,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有鳞毛覆盖,初为白或淡绿,后逐渐变棕色。
幼虫体长1~45mm,有两个典型的识别特征:一是末端腹节背面有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二是三龄虫头部可见明显的倒Y形纹,与黏虫的八字纹区别明显。
成虫:翅展32~40mm。
前翅灰色至深棕色,雌虫灰色至灰棕色;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起;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并透明。
【一日一技】在线服务(第84期)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
前言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截至目前已严重危害过超过100个国家的农业生产。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跨国界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重大害虫,随同大气环流一天可迁徙超过100km,可取食多种植物,尤以禾本科、菊科与豆科为大宗,农作物中包括玉米、水稻、高粱、小米、甘蔗、棉花及蔬菜等。
目前,化学农药仍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其幼虫多潜伏在玉米等植物的轮生叶内,喷洒化学农药难以直接达到虫体;此外,现在草地贪夜蛾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化学杀虫剂已经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与此同时,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也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例如化学农药的富集杀死了大量有益昆虫-蜜蜂等。
鉴于此,生物防治方法防控草地贪夜蛾显得尤为重要。
在长期的防控实践中,病毒、细菌和真菌等昆虫病原微生物和天敌昆虫等是当前防控草地贪夜蛾的重要生物方法。
1天敌昆虫防治草地贪夜蛾
现已发现的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种类较多,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及捕食蝽类。
1.1寄生蜂
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种类丰富繁多,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
10科121种。
主要有赤眼蜂属赤眼蜂等。
赤眼蜂:赤眼蜂成虫在寄主体内产卵,导致寄主的卵无法孵化,最终致使寄主死亡。
目前、赤眼蜂已经是世界上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为多食性峰、而且寄主的范围非常广,包括11目数千种昆虫,其中以鳞翅目昆虫最多。
当前已经证实至少11种赤眼蜂可寄生草地贪夜蛾,例如短管赤眼蜂及微小赤眼蜂等。
短管赤眼蜂繁育:以蜜糖为食物,在温度为25℃、湿度为70%、光照12/12h下,短管赤眼蜂成活率较高、雌蜂占48%。
以草地贪夜蛾为寄主的条件下,室温18~20℃、湿度为70%、光照12/12h下,短管赤眼蜂成活率较高、雌蜂占48%。
夜蛾黑卵蜂繁育:以蜜糖为食物,在温度为25℃、湿度为70%、光照12/12h下,夜蛾黑卵蜂成活率比较高、羽化周期10d。
以草地贪夜蛾为寄主的条件下,室温20℃、湿度为70%、光照12/12h下,夜蛾黑卵蜂产卵量较高、雌蜂的平均寿命最长。
1.2寄生蝇
能够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蝇目前也已发现很多种,主要有温寄蝇等。
不同于寄生蜂,寄生蝇将卵产在草地贪夜蛾卵或者幼虫体外,等寄生蝇卵孵化后自行进入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从而影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取食及其他行为,最终致使幼虫死亡。
在人工释放寄生蝇防治草地贪夜蛾时,注意寄生蝇密度不宜太大,过大会造成过寄生现象,最终导致寄生蝇幼虫成活率下降。
1.3捕食性蝽
当前,已发现至少19种半翅目捕食蝽可捕食草地贪夜蛾,例如蠋蝽、益蝽及合刺益蝽等。
国内目前在蠋蝽的大规模生产中共取得了成功。
榆树和杨树林可作为其饲养的栖息植物,若在室内繁育,可利用大豆苗替代;温度为25℃、湿度为70%、光照16/8h下,蠋
蝽繁殖及成活率较高。
2植物源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
现已发现的草地贪夜蛾的植物源农药种类较多,有效的主要有苦参碱、鱼藤酮及印楝素乳油等。
尽管在国际上,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早有报道,但是目前国内针对这一块研究较少。
研究表明,苦参碱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致死和亚致死作用,但致死率相对较低。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温度20℃、湿度为70%、光照16/8h 下,0.3%苦参碱水剂、6%鱼藤酮微乳剂和0.3%印楝素乳油对草地贪夜蛾处理5天后,致死率分别为41%、20%及5%。
因此,为达到较好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植物源农药需要进一步优化成分。
3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
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易流行等优点,在草地贪夜蛾防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3.1病毒
昆虫颗粒体病毒是一种专门针对昆虫致病、可以用来防治夜蛾类害虫。
已有研究表明SfGV(腹腔病毒)病毒,是一种缓慢杀灭的β杆状病毒,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病原真菌
研究发现有一些白僵菌对浸泡在含水分生孢子悬浮液的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但是只能针对1~2龄幼虫,因此利用其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明显较差。
将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与毒死蜱、乙基多杀菌素混用,可以增加草地贪夜蛾的死亡率和提高真菌在尸体上的产孢量。
4小结和展望
草地贪夜蛾已成为危害我国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因此,为保护我国玉米等重要粮饲作物避免受草地贪夜蛾危害,要不断加强对草地贪夜蛾防治。
化学杀虫剂防控草地贪夜蛾非常困难,目前草地贪夜蛾已具有很多化学药剂抗性,因此生物防治将是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替代途径。
目前,国内外也已陆续开展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整体上针对生物防治方法防治草地贪夜蛾研究进展较慢,例如目前仍未开发出基于病毒、病原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有效生物农药产品。
因此,生物防控草地贪夜蛾仍需进一步的加大研究力度。
主管安徽省林业局
编辑局科技处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撰稿王玉龙(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上线日期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