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行导师制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08.74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医学实践教育导师制探讨临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现代人才培养观念中尤其强调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临床医学实践导师制的,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步履维艰。
如何创新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提高本科临床医学教育质量,是每一个从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建立导师制教学平台,缩小教学单位,重塑师承关系,逐步实现教育个体化的观点。
学生在这种实践教学中不仅能学习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更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导师制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现代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观念中尤其强调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所依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临床实践教学而不是传统的课堂面授。
为此,2008年和2009年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两次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强调要重视实践,规范医学实践教学行为,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1-2]。
尽管如此,我国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资源由于种种原因仍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许多医学院校的临床见习、实习流于形式,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接触到的患者屈指可数。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呼吁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行导师制,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1 导师制和临床医学实践教育的关系临床医学教育有两个重要属性:师承关系和实践教学,且二者紧密相关。
实践教学是师承关系建立的主要目的,而师承关系又是实践教育的重要方法和保障。
良好师承关系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做人的真谛、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坚定的专业取向,而后者无疑是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们所共同追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解读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现况及专业素养调查结果与对策分析4、优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习规划的研究5、中西医临床医学生多元化技能训练实践与探索6、中医学及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导师制新探7、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基础技能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8、中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现状与反思9、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探索10、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讨1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基于“挑战杯”竞赛平台12、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探讨13、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伤寒杂病论》分段教习法研究14、构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15、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16、我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17、中西医临床医学(农村全科医师)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探索18、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养生学》的探讨19、推拿学(第2版)(供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骨伤.康复.20、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分析二、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1、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调查分析2、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伤寒论”教学质量的思考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管理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对策4、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5、“科硕门”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的SWOT分析6、微课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7、浅析中西医临床医学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8、浅谈多媒体在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9、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所开课程认知度调查与分析10、从中西医的异同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11、5+3模式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策略12、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能力要求及其培养途径的思考13、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西医结合思维的培养14、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与改革探讨15、优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16、"寓教于研"--培养拔尖创新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探索17、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18、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19、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第十学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20、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行导师制初探三、热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行导师制初探2、浅析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中医学及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导师制新探4、优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教学的探讨5、中西医临床医学导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6、浅议实验教学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素质的培养7、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8、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9、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的一点思考10、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全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1、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伤寒杂病论》分段教习法研究12、“科硕门”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的SWOT分析1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探讨14、中西医临床医学概论15、关于强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外医学史》课程的几点浅见16、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17、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18、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19、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20、中西医结合外科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四、关于中西医临床医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西医临床医学2、西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3、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4、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5、新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6、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体现7、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标准探析8、中西医临床医学(农村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9、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等本科教育临床培养模式的探讨10、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推进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建设11、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推进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建设12、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基础技能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1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之思考14、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15、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课程的思考16、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机能实验改革研究17、中西医临床医学实习教育环境的测量与分析18、对某些中西医临床医学设计和总结的分析19、机能实验改革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质量的影响20、探析三种教学法在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中的应用——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切入视点五、比较好写的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题目1、中西医结合眼科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2、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4、临床医技学(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5、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会6、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7、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训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8、历史责任与时代重托——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60年回顾与展望9、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会议纪要10、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文献的分类问题11、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12、巧用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医学水平13、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14、优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实践和思考15、225001扬州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肿瘤研究室16、浅议中西医临床专业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7、设置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8、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教育的思路与探索19、试论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医学中的效应价值20、我院增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关于八年制医学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八年制医学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提供导师指导,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采用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医学专业的学习任务繁重,知识体系庞杂,学生往往面临学业压力大、迷茫等问题。
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提供学术指导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学习困难。
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提供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形成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有些学生善于临床实践,有些学生喜欢科研探索,有些学生对健康管理感兴趣。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其安排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帮助学生实践掌握临床技能;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医学人文素养。
通过个性化导师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潜力,为未来的医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关系。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师生之间往往只有一些简单的互动,学生很难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渠道。
导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定期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指导;学生也可以向导师请教学术和职业规划问题,寻求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种密切的互动,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医学领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提出新的治疗方法、改进医疗技术、推动医学进步。
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析本科生导师制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
国内部分医学院校进行了尝试。
文章对其实施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四个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对策。
以期这一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标签:本科生导师制;优势;不足;对策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医疗行业需要大量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较强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部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1]。
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积极探索在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机制”[2]。
随后,导师制陆续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试行。
医科院校如宁夏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等也在尝试。
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查找不足,探讨对策,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
1 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辅导,定点定人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分析解决问题、人际沟通、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能力的制度[3]。
它是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
优势如下。
1.1 利于教学与管理的统一传统的教学与学生管理体制是以班级为核心的辅导员管理制,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辅导员进行,而教学工作由专业教师负责,两者间缺乏联系。
辅导员通过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生活上的管理也是标准化的,因为辅导员不参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深入了解,也就无法深入交流,辅导员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推行初探
彭静;向楠;刘玲;李弘弢;柳剑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5(000)017
【摘要】湖北中医药大学自2003年在中医专业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取得师生们的广泛认同。
在总结和借鉴兄弟院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临床医学院于2014年正式启动“中西医临床专业”酬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工作,本文就导师制实施目的、师生双方的选择及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彭静;向楠;刘玲;李弘弢;柳剑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新时期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探 [J], 谢梅芳
2.地方高校食品学科推行导师制本科生梯队式科研小团队初探 [J], 饶胜其;方维明;杨振泉;高璐
3.学分制下应用型民办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探 [J], 李友仕;高飞
4.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模式与研究生导师制比较初探 [J], 李凤梅;白皓然
5.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探 [J], 周林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八年制医学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促进医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学生通常只能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各种疾病和患者,而这些经验往往是来自于临床导师的指导。
在很多情况下,临床导师的时间较为有限,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位专门负责指导和教育的导师,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和职业规划。
与此本科生导师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注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通过导师的指导,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综合素质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同样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与患者和同事沟通交流,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帮助学生与导师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促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导师共同进行科研项目或论文研究,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学生还能够从导师的丰富学术资源中受益,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合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方向,为自己的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还可以促进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院建立了一个导师制度,将优秀的教师资源与优秀的学生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导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过程,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与此也促进了医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推动了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成果的产出。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医学院不仅能够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地位,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