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戏曲-笔记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戏曲基本概念
1、戏曲的定义及特点
2、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3、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传统
4、戏曲的艺术表达和特色
二、戏曲的历史发展
1、中国戏曲的起源和演变
2、戏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3、戏曲的影响和传播
三、戏曲的基本功法
1、唱腔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2、表演动作和身段的基本动作
3、表演台词和声音的技巧
4、舞台表演和布景的要求
四、京剧、越剧、评剧等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
1、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2、越剧的表演艺术和传统
3、评剧的表演传承和流派
4、湘剧、黄梅戏等其他重要戏曲剧种的特色
五、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
1、名家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2、经典剧目的故事情节和演出特色
3、名家演出的经典唱段和表演技巧
4、名家角色扮演的表演技法和形象塑造
六、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1、戏曲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统传承
2、戏曲的现代演艺市场和表演形式
3、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和推广模式
4、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方向
七、戏曲的相关知识
1、戏曲的音乐和乐器
2、戏曲的服饰和化妆
3、戏曲的表演道具和舞美
4、戏曲的文学创作和曲艺变化
八、戏曲与现代社会
1、戏曲艺术与当代文化
2、戏曲剧目在当代社会的表演意义
3、戏曲表演在当代市场的推广和接受程度
4、戏曲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戏曲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基本功法和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戏曲的传承和创新、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2.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3.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情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句子解析: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大家都说毫无疑问说得是对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也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
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分别说出了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及其原因。
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为下文做了铺垫。
2.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完全两样一词的转折体现了我们对鹅的态度与对牛的态度的不同,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两个才敢表现了我们特别害怕鹅。
3.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从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中可以看出我们走路很轻、很慢,可见我们很害怕。
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4.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从竖起头看了看爬到走过来伸长叫着扑打着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鹅见到我们时一副傲慢神气、目中无人的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戏剧和戏曲的区别狭义的戏剧专职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载欧洲各国发展起来既而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在中国称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传统的以及现当代的各种戏剧形式。
戏剧的划分西方:戏剧学类单指话剧,歌剧(音乐)、舞剧(舞蹈)都被排除在外;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虚,指的是动作中所要操作或附着的东西并不存在,如开门的门,上马的马;拟,是仿照、模拟生活动作,开门、上马的动作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用真实的生活动作来引起观众的幻觉。
1. 戏剧表演的动作具有变形、强化、美化的性质,以及程式化的特点,有统一的规范。
2. 戏曲时空随剧中人的叙述,根据人物的身份、动作而随意确立。
3. 戏曲表演脱形求神,用经过提炼的、美化的抽象的表演来揭示生活现象的底蕴。
宋元南戏--以南方方言、南方曲调所组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1. 南戏之祖:《琵琶记》。
2. 《琵琶记》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史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已经成型;3. 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代南戏剧本;4. 最成功的南戏--《琵琶记》(元末,高明),昆曲常演的《吃糠》、《描容》、《上路》、《扫松》、《坠马》均出自《琵琶记》。
元杂剧1.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2.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悲剧《窦娥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
△喜剧《望江亭》,川剧《谭记儿》、京剧《望江亭》均改编于此,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取自三国题材。
3. 元杂剧常识:1) 结构一般以一本四折为单位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四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起、承、转、合四个过程。
所谓“折”,即现在戏剧中的“幕”,每一折都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段落。
戏曲读书笔记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最近,我沉浸于对戏曲的研究与欣赏,这一过程仿佛是在古老的艺术殿堂中进行了一场深度的旅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与惊喜。
在阅读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对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从先秦时期的巫舞、优戏,到汉代的百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戏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成形。
宋元时期,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关汉卿、王实甫等剧作家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明清时期,传奇的繁荣更是将戏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作品,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戏曲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
唱腔是戏曲的灵魂,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唱腔风格。
比如京剧的唱腔华丽高亢,昆曲的唱腔婉转悠扬,豫剧的唱腔则豪放粗犷。
念白则要求清晰准确,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做功包括身段、手势、眼神等,演员通过细腻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打功则是武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打斗场面常常令观众拍手叫绝。
戏曲的服装和脸谱也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
服装的颜色、款式和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地位。
脸谱则是戏曲中用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独特化妆方法,通过色彩和图案的组合,展现出人物的忠奸善恶。
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黄色代表勇猛……这些独特的符号语言,让观众能够在瞬间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戏曲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社会现实等各个方面。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通过戏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例如《窦娥冤》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穆桂英挂帅》展现了巾帼英雄的爱国情怀,《梁山伯与祝英台》歌颂了纯真的爱情。
家乡戏曲分类查听课笔记一、戏曲概述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地的戏曲形式各具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乡戏曲分类1. 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东方戏剧的明珠”。
它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致的表演著称。
它的音乐性很强,被誉为“百戏之祖”。
3. 越剧:越剧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戏曲形式之一,以浙江嵊县方言为唱腔,表演细腻,情感丰富。
4. 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戏曲形式,以其变脸的独特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声腔著称。
5. 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戏曲形式,以豪放、高亢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著称。
6. 评剧:评剧主要流传于河北和东北地区,以唱功见长,表演质朴自然。
7. 汉剧:汉剧是湖北地区的戏曲形式,历史悠久,声腔丰富。
三、听课笔记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形式。
2. 戏曲的艺术特点: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程式化的表演特点。
同时,戏曲的服饰、化妆、道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3. 戏曲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戏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现代戏曲融入了更多的元素,以适应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4. 家乡戏曲的特点:各地的戏曲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京剧的表演气势磅礴,昆曲的音乐性很强,越剧的表演细腻等。
5. 戏曲的保护和推广:为了保护和推广戏曲艺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采取措施。
例如,加大对戏曲艺术的投入力度,举办各种戏曲演出活动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介绍英文作文英文: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also known as Chinese opera, is a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erforming arts that combines music, singing, dance, and martial arts.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theatrical systems in the world, along with Western opera and Indian Sanskrit drama.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opera,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Some of the most popular types include Peking Opera, Cantonese Opera, and Kunqu Opera. Peking Opera, also known as Beijing Opera, is the most well-known and widely performed type of Chinese opera. It originated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laborate costumes, colorful makeup, and acrobatic stunts. Cantonese Opera, on the other hand, is known for its lively music and singing, as well as itshumorous and satirical themes. Kunqu Opera, whichoriginated in the 14th century, is known for its poetic language and graceful movements.Chinese opera is not only a form of entertainment,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It often tells stories of Chinese history, mythology, and legends, and is a way for people to learn about and appreciate Chinese culture. In addition, it ha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ther forms of Chinese art, such as literatur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中文:中国传统戏曲,也称为中国戏剧,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表演艺术形式,结合了音乐、唱歌、舞蹈和武术。
有关京剧的书籍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想要了解京剧的人来说,阅读专门介绍京剧的书籍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有关京剧的书籍,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京剧。
一、《京剧的艺术》这本书是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所著,是一部经典的京剧专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渊源、剧种分类、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和表演技巧。
梅兰芳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详实的文字表达,让读者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适合京剧爱好者阅读,也是戏曲艺术学习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中国京剧艺术》这本书是京剧专家魏学林教授所著,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京剧艺术的权威著作。
书中包括了京剧的历史发展、剧目介绍、演出形式、表演技巧等内容,还特别介绍了京剧的美学特点和表演理念。
作者通过对京剧各个方面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让读者对京剧的艺术内涵和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京剧入门经典》这本书是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先生所著,主要面向京剧初学者。
书中内容简洁明了,对于京剧的各种要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表演形式、基本功法、唱腔演唱技巧等。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初步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欣赏京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京剧精品演出赏析》这本书是由多位京剧专家合编,内容是对一系列经典京剧演出的赏析和解读。
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剧目的故事情节、造型表演和唱腔演唱等方面,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读者可以通过对这些精彩演出的赏析,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的演出形式和演员的表演技巧。
五、《京剧鉴赏辞典》这本书由张艺谋导演主编,是一部权威的京剧辞典。
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京剧相关的词汇解释和演出名家的简介,包括历史人物、剧目、音乐、表演技巧等。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京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这些书籍都可以作为了解和学习京剧的重要资料。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京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表演技巧,从而深入欣赏和理解京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戏剧三篇》知识要点课堂笔记。
---
title: "戏剧三篇》知识要点课堂笔记"
---
知识要点课堂笔记
1. 戏剧的定义和特点
- 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和对话来传达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 戏剧作品通常包括剧本、角色、舞台和观众。
- 戏剧的特点包括角色扮演、情节发展、舞台表演等。
2. 戏剧的历史发展
- 戏剧起源于古希腊,古代希腊有两种主要的戏剧形式:悲剧
和喜剧。
- 在中国,戏剧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
等各种戏曲形式。
-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莎士比亚等伟大的戏剧作家。
3. 戏剧的艺术技巧
- 角色塑造:戏剧中的角色需要有生动的性格、形象和动作。
- 剧情构建:戏剧需要有起承转合的剧情发展,增加观众的紧张感。
- 舞台表演:演员的表演需要有准确的动作和情感表达。
- 装饰布景:舞台的布景需要能够反映故事情节和环境背景。
- 灯光和音乐:灯光和音乐的运用能够增强戏剧的氛围和情感效果。
这些是关于戏剧的知识要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标题:《京剧趣谈》学霸笔记一、课文背景《京剧趣谈》是一篇介绍中国京剧艺术的文章。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歌剧”。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有趣的例子,展示了京剧的魅力和特点。
二、课堂笔记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安徽的徽剧和湖北的汉剧融合而成。
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京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粹”。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以歌唱为主,表达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念:以念白为主,用于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做:以表演为主,包括舞蹈、武打、杂技等。
打:以武打为主,用于展示人物的英勇和战斗场面。
京剧的角色类型生:男性角色,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老旦等。
净:花脸角色,包括正净、副净等。
丑:喜剧角色,包括文丑、武丑等。
京剧的脸谱与服饰脸谱: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例如,红色代表忠诚勇敢,黑色代表刚正不阿。
服饰:讲究华丽与精致,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展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京剧的道具与舞台布置道具:包括刀枪剑戟、桌椅板凳等,用于辅助表演和营造氛围。
舞台布置:通常较为简单,以虚拟的方式表现不同场景和时空。
京剧的魅力与价值魅力:通过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通过学习京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京剧的方法与途径观看经典剧目:如《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等,了解不同角色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学习基础知识: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角色类型等基础知识。
参加表演课程:通过参加专业的表演课程,学习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研究与探讨:与同学或老师一起探讨和研究京剧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学习京剧的意义与作用提高审美素养:通过学习京剧,我们可以提高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中国戏剧戏曲笔记综合艺术知识u 戏剧和戏曲的区别狭义的戏剧专职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载欧洲各国发展起来既而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在中国称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传统的以及现当代的各种戏剧形式。
u 戏剧的划分西方:戏剧学类单指话剧,歌剧(音乐)、舞剧(舞蹈)都被排除在外;u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虚,指的是动作中所要操作或附着的东西并不存在,如开门的门,上马的马;拟,是仿照、模拟生活动作,开门、上马的动作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用真实的生活动作来引起观众的幻觉。
1. 戏剧表演的动作具有变形、强化、美化的性质,以及程式化的特点,有统一的规范。
2. 戏曲时空随剧中人的叙述,根据人物的身份、动作而随意确立。
3. 戏曲表演脱形求神,用经过提炼的、美化的抽象的表演来揭示生活现象的底蕴。
u 宋元南戏——以南方方言、南方曲调所组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1. 南戏之祖:《琵琶记》。
2. 《琵琶记》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史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已经成型;3. 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代南戏剧本;4. 最成功的南戏——《琵琶记》(元末,高明),昆曲常演的《吃糠》、《描容》、《上路》、《扫松》、《坠马》均出自《琵琶记》。
u 元杂剧1.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2.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悲剧《窦娥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
△喜剧《望江亭》,川剧《谭记儿》、京剧《望江亭》均改编于此,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取自三国题材。
3. 元杂剧常识:1) 结构一般以一本四折为单位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四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起、承、转、合四个过程。
所谓“折”,即现在戏剧中的“幕”,每一折都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段落。
2) “楔子”,相当于现在戏剧的“过场戏”。
作用是补充说明情节,又不影响剧情的紧凑简练,是戏剧冲突更迅速有力地推向高潮,但决不允许将楔子加在最后。
3) 采用的曲调是北曲,吸收了宋金词、曲和诸宫调的成分,比较高亢激昂;4) 演唱形式,每折只有一个主要角色独唱(旦本/末本),其他人都只能说。
4. 王实甫《西厢记》1) 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但将其改编为反封建的自主爱情主题。
2) 五本二十一折,体制宏伟。
5. 纪君祥历史悲剧《赵氏孤儿》1)元杂剧中的现实主义杰作;《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风格,喻为“雪里梅花”;2)法国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3)第一个传到欧洲,也是18世纪唯一在欧洲流传的中国戏剧,对18世纪欧洲的戏剧文学和戏剧舞台演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南戏《赵氏孤儿记》、明代传奇《八义记》、清代京剧和地方戏《八义图》、近代京剧《搜孤救孤》均改编于此。
6. 郑光祖痴情传奇《倩女离魂》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代表了后期元杂剧创作的辉煌。
2)题材出自唐传奇陈玄祐的《离魂记》,在情节和语言上受《西厢记》影响;u 明传奇——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以南曲为基础而兼收北曲的新体制,以昆山腔为主,题材方面则“十部传奇九言情”。
1. 李开先《宝剑记》1)改编自《水浒传》,讲的是林冲与高裘之间忠与奸的斗争;2)昆曲《夜奔》改编于此,侯永奎、李少春、裴艳玲都以演《林冲夜奔》而知名。
2. 梁辰鱼《浣纱记》1)昆山腔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流行借助于此;2)所谓“不多出韵,平仄甚谐,共调不失”;3)内容为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战的故事中交织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曲折;4)取自《史记·吴越世家》和赵晔的《吴越春秋》;5)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用于清偿,梁辰鱼将昆山腔用于舞台演出;3. 周朝俊《红梅记》1)明代后期著名的流派有吴江派和临川派,周朝俊并非这两派中人,但兼具吴江派的声律之长和临川派的文辞之美,有人称他是双美派;2)当代著名作家孟超根据此剧中部分情节编写了京剧《李慧娘》3)成为昆剧的保留剧目,影响至今。
4. 薛近兖《绣襦记》1)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为昆、越、川、豫剧等的保留曲目。
5. 王世贞《鸣凤记》1)取材自现实生活,参与现实斗争,采取多人多事的结构,为昆曲保留曲目。
6. 汤显祖《牡丹亭》1)明代戏剧临川派的领袖,所居之处名“玉茗堂”,所写《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合称为“玉茗堂四梦”;2)浪漫主义杰作,以“情”胜“理”,歌颂了个性解放;3)又名《还魂记》,改编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4)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汤显祖认为戏剧作品要言情,以表达情感内容为主,提倡才情,不忌丽辞,不拘音律;而沈璟则认为必须合乎音律。
5)成为昆剧保留剧目,另有《劝农》、《闺塾》、《惊梦》、《寻梦》等单独演出。
7. 阮大铖《燕子笺》1)两线戏剧,昆曲《狗洞》取自于此;u 清传奇1. 李玉△时事剧《清忠谱》1)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群,有朱素臣、朱佐朝、叶时章、邱园、张大复等人,大都出身下层社会,剧作揭露黑暗现实有力、适合舞台演出。
2)“一、人、永、占”四剧,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3)时事剧《清忠谱》、《万民安》;4)《清忠谱》第一次在戏剧舞台上描写了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场面;5)其中《拉众》、《鞭差》、《打尉》等内容后被改编为京剧《五人义》;△《千钟禄》2. 李渔《风筝误》1)清朝前期“风情喜剧”流行于世,以李渔的《笠翁十种曲》和万树的《拥双艳三种》为代表,重在发掘戏曲的娱乐功能,清洁新奇,结构精巧,语言通俗,在喜剧手法上颇有创造。
2)著有《风筝误》、《比目鱼》、《奈何天》、《蜃中楼》等,合称《笠翁十种曲》;3)《闲情偶记》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戏剧理论专著,总结古代的戏曲理论,主张写“一人一事”;4)梅兰芳《凤还巢》改编于此。
《比目鱼》1)描写戏曲艺人的情感生活;3. 洪昇《长生殿》1)洪昇与孔尚任被合称为“南洪北孔”,《长生殿》和《桃花扇》既具有苏州派作家作品深刻的现实性,又有历史抒情剧作家作品浓郁的抒情性,即有风情戏剧中的男女爱情描写,又把爱情与政治结合了起来,使爱情剧有了新高度,被誉为传奇创作的双峰。
2)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4. 孔尚任《桃花扇》1)以明代崇祯十六年到南明福王二年这段历史为题材,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的爱情为情节线索,以复社文人继承东林党反对宦官专权的传统、与魏忠贤余孽阮大铖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展示了明末南明王朝覆亡的广阔的历史画面;2)王丹凤主演电影《桃花扇》,胡连翠指导黄梅戏电视剧《桃花扇》。
u 近现代戏剧1. “花雅之争”1) 花部和雅部都是戏曲名词,雅部指的是北京、扬州等地的封建士大夫把昆腔成为雅部,而昆腔以外的地方戏曲叫做花部。
2) 两种戏曲形式共生,出现了争夺观众、争夺舞台、争夺票房的现象。
秦腔艺人魏长生在北京的演出标志着“花部”已与“雅部”势均力敌;3) “花雅之争”的结果是成熟典雅的昆剧没有竞争过驳杂粗陋的花部诸腔。
花部诸强后来经过各种演变形成了今天的京剧和多种多样的地方戏。
2. 京剧的形成1)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将二黄、西皮两种声腔带入北京,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吸收了其他剧种的长处而逐渐形成了皮黄剧,也就是后来的京剧。
2) 1905年第一部京剧电影《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3) 旦行艺术——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4) 生行艺术——余叔岩、杨小楼;5) 行当——戏曲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角色形象体系,行当的划分使表演更规范化、技术化,也使人物性格更鲜明。
分为“生、旦、净、丑”四大基本门类。
6) “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
3. 昆曲再生——第一出在新中国舞台上引起轰动的戏曲是昆曲《十五贯》,由明末清初朱素臣的《双熊梦》改编而来。
4.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艺术片是1953年拍摄的《梁山伯与祝英台》5. 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打渔杀家》等等。
u 现当代话剧1. 早期话剧(文明戏)1)是萌芽期的中国话剧,活动中心在上海。
最早的剧目《官场丑史》;2)“春柳社”,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的综合性艺术团体。
建国后第一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参与其中。
3)《黑奴吁天录》,曾孝谷根据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
4)《共和万岁》和《家庭恩怨记》;2. 现代话剧的诞生1)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从此以后中国话剧严格的导演制度建立起来,话剧作为完整的舞台艺术样式,在我国开始形成。
2) 1928年4月,在洪深建议下,将“话剧”作为统一名称。
3) 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熊佛西《一片爱国心》3. 左翼话剧(1927~1937)1) 我国现代话剧创作的第一个高峰;2) “南田北熊”田汉——“南国社”——《名优之死》;熊佛西——《艺术家》、《醉了》3) 夏衍——《上海屋檐下》、《赛金花》、《秋瑾传》4) 曹禺——《雷雨》,第一个成功借鉴了索福特勒斯、易卜生等人剧作的“锁闭式”结构,将长达三十年的戏剧时间集中在一天一夜内表现,将三十年前、三年前发生的事情同当前正在进行的情节有机地、形象地交织在一起,将偶然性的事件组织到剧本行动中去,使之成为剧本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日出》,“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方法。
——《原野》《雷雨》、《日出》、《原野》这抗战前曹禺创作“三部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戏剧艺术的成熟,是我国的多幕剧创作在容量上和艺术质量上都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4. 抗战话剧与战后话剧(1937~1949)1) 抗战初期,主要是独幕剧、活报剧、街头剧,其中《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和《三江好》被合称为“好一计鞭子”;2) 夏衍——《法西斯细菌》;3) 郭沫若——《屈原》;4) 曹禺——《北京人》,成功借鉴了民族传统和契诃夫剧作沉于朴素的风格,是其剧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5)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6) 曹禺——《家》,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7) 田汉——《丽人行》;8) 陈白尘——《升官图》5. 话剧在曲折中前进(1949~1966)1) 胡可——《战斗里成长》;2) 陈其通——《万水千山》;3) 老舍——《茶馆》,是新中国第一次出国演出的剧目,被誉为“远东戏剧的奇迹”;4) 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关汉卿》被誉为我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5) 郭沫若——《蔡文姬》;6) 曹禺——《胆剑篇》;7) 朱祖贻、李光——《甲午海战》;8) 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年被改编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