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的形式有两种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1.人际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l)语言2)非语言。
如人们在交际时,除发出有声语言外,还经常伴随着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非语言。
美国人类学家伯德斯特尔认为至少65%的交际信息是由非语言方式传递的。
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表明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非语言交际的四大种类即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
1体态语(身体语言)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得惠斯特尔首先提出的。
他指出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动作、器官运动都可以表达感情态度,这些机制所传递的信息意义往往是语言传播所不能及的。
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微笑、体触等)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面部动作、眼神、手势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2 副语言语言学文献中的副语言往往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副语言指的是超音段音位学中的韵律特征(如语调、重音等)、突发性特征(如说话时的笑声、哭泣声等)以及次要发音(如圆辱化音、鼻化音等)。
这些特征可以表明说话人的态度、社会地位及其它意义。
广义的副语言不仅包括上述的狭义副语言特征,而且包括一些非声特征,如面部表情、视觉接触、体态、手势、谈话时双方的距离等。
而狭义的副语言常常被称为副语言特征(Paraverbalfeatures)。
本文中的副语言指的是狭义的副语言。
3.客体语.客体语包括衣着饰物个人用品等的交际作用及其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如体距、领地观念等)、时间信息等。
其中体态语的论述角度包括眼睛动作、面部笑容(突然中止的笑、产朗的笑、见面开口笑、掩嘴而笑)、手势(“塔尖式”手势、十指交叉、相握背手、搓手)、腿部姿势(交叉躁部、跷二郎腿)、身体姿势副语言包括语调、重音、音的长度、停顿、音高和语速、沉默、话轮转接,环境语包括相貌、服饰、饰品、气味、笔迹,客体语包括时间语、空间语等。
人际沟通期末练习题及答案一、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是()A.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B.人们面对面的交流C.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D.双向沟通2.人际沟通的实现要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下列中不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是()A.动作B.书信C.表情D.音乐3.心理学观点认为,人际沟通()A.无规律可言B.只要有人就可以进行C.有时也可以借助报刊来实现D.不一定有目的4.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经常会认为与其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有些家长不够关心孩子B.由于地位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C.孩子与家长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D.这些孩子个性有缺陷5.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羊的孩子,由于顽皮,明明没有狼出现,他偏喊:“狼来了,狼来了!”村里的那女老少听到他的呼喊都赶来帮忙,结果发现上当了,都十分恼火。
之后这孩子故伎重施,又一次戏弄了村民。
最后,狼真的来了,可任凭这孩子再怎么呼救都没有人赶来,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的话,最后他被狼吃掉了。
从人际沟通的角度分析,这则故事中惨剧的发生与沟通障碍有关,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沟通障碍是由()导致的。
A.地位障碍B.个性障碍C.社会心理障碍D.文化障碍6.印度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经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A.他们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B.他们之间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地位障碍C.他们个性有缺陷D.结构组织障碍导致沟通不畅7.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A.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B.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C.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D.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8.“9.11”之后,大多数美国人对阿拉伯裔的偏见加深,在一家公司中一位阿拉伯裔职员觉得越来越难与白人老板进行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方式依据沟通的表现形式,人际沟通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方式。
(一)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1.语言沟通指用语言符号(口语语言、书面语言)系统进行的语言交流,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沟通。
利用语言交流信息时,只要参与交流的各方对情境的理解高度一致,所交流的意义就损失得最少。
2.非语言沟通指用非语言符号(尖叫、呻吟、姿势、手势等)系统进行的信息交流,是语言沟通的补充形式,有时也单独使用。
主要有身体运动和姿势、表情、目光、人际距离、衣着、时间、环境等。
非语言沟通虽然在很多时候是对语言沟通的补充,但其沟通效果有时比单纯的语言沟通还要好.(二)口语沟通与书面语沟通1.口语沟通指通过说话的方式进行的沟通。
它是一种迅速、灵活、随机应变、有信息反馈、适用性强的沟通方式,常用于调查、访问、讨论、学说、咨询、电话联系等方面.但口语沟通的局限性较大,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受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自身条件的限制。
如果信息发送者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会使信息接受者不解其意;反之如果信息接受者反应不灵敏,不善于分析信息,理解能力差,也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失误,降低沟通效果.2.书面语沟通指用书写和阅读的方式进行的沟通,如会议记录、书面报告、信件、通知、书籍、论文等。
书面语沟通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很强的准确性,便于保存、查对,信息接受者可以反复利用,推敲信息,加深理解,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将信息处理、储存、提取和应用。
(三)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1.直接沟通指运用人类自身固有的手段,无需媒介作中间联系的人际沟通,如面对面的谈话、演讲、上课等,它是人际沟通的常用方式.2.间接沟通依靠诸如信件、电话、电报、短信等媒介作中间联系的人际沟通,成为间接沟通。
这类沟通方式正日益增多,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人们的沟通方式,拓宽了人际沟通的范围。
即使远隔千里,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话、短信、E—mail可以像面对面一样地交流信息.(四)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1. 正式沟通指在组织中依据规章制度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沟通。
第二十一章人际沟通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人际沟通的可分为A: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B: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C: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D: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E: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答案:A分数:1注释:解析: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人际沟通分为2类,即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沟通基本要素中,属于主动因素的是A:信息内容B:信息传递方式C:反馈D:信息的接受者E:信息发出者答案:E分数:1注释:解析:沟通有6个基本要素:信息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传播通道、信息接受者和反馈。
其中属于主动因素的是信息发出者。
沟通的基本层次中最高的层次是A:互动性沟通B:分享个人想法、感受C:议论D:一致性的沟通E:陈述事实的沟通答案:D分数:1注释:解析:沟通有5个层次,由低至高分为:一般性的交谈、陈述事实、分享个人想法和判断、分享感觉、沟通高峰。
沟通高峰是互动双方达到了一种短暂的“一致性”的感觉,是护患双方沟通交流所达到的最理想境界,这种高峰只需要短暂的时间即可完成,也可能伴随着分享感觉的沟通时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几种沟通媒介相互冲突属于A:发送障碍B:接收障碍C:沟通通道的障碍D:编码障碍E:反馈障碍答案:C1分数:注释:解析:常见的沟通通道障碍:①选择沟通媒介不当;②几种媒介相互冲突;③沟通渠道过长;④外部干扰。
人际沟通包括的两种形式是A: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B:口头沟通和语言性沟通C: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D: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E:语言性沟通和书面沟通答案:A分数:1注释:解析:人际沟通有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形式。
护士增进个人人际关系吸引力的要素,不包括A:提供治疗性的环境B:无条件地关心病人,给予温暖C:适度的同感心D:绝对的保密E:敏锐的询问答案:D分数:1护患关系发展到工作期的主要任务是A:与病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B:为病人日后的健康保健制定计划C:采取措施解决病人健康问题D:对整个护患关系进行评价E:了解病人对其健康状况和护患关系的满意程度答案:C分数:1注释:解析:护患关系工作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沟通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一、沟通的定义和类型沟通是指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沟通。
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
二、沟通的作用与重要性1. 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人们可以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而更好地合作和相互支持。
2. 促进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沟通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协作能力,使团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3. 解决问题和冲突: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冲突的基础。
通过有效的沟通,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见,达成共识,避免冲突升级。
4. 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沟通有助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与他人交流,个人可以获取新知识、经验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
5. 促进文化交流:沟通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通过沟通,人们可以了解其他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观,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三、有效沟通的要素1. 倾听: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要关注对方的意见和观点,积极倾听,避免中断和偏见。
2. 清晰表达: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产生歧义。
3. 尊重和理解:对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保持尊重和理解,避免对立和冲突。
4. 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它们能够增强沟通的效果。
5. 反馈:沟通不是单向的,需要双方的反馈和回应,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四、沟通技巧的提升1. 学习听力技巧:提高自己的听力技巧,包括专注、集中和理解对方的意图。
2. 提升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练习演讲和辩论,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
3.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和阅读,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使自己能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倾听训练:积极参与倾听训练和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
护理⼯作中⼈际沟通与⼈际关系处1护理⼯作中⼈际沟通与⼈际关系处理【摘要】传统观念认为护⼠与患者沟通是⼀种⽬的性很强的解释与交代,局限在⼀问⼀答的形式中,护⼠只能主观臆断地猜测对⽅的情况。
患者由于受病情、环境、年龄、⽂化程度的限制,回答得少,更是被动,导致沟通的效果不佳。
因此,关键在于选择不同沟通⽅式,以此来适应不同的患者,才能提⾼护⼠与患者沟通的效果。
各种⼈际关系的特点出发叙述了各种⼈际关系的处理⽅法,并着重叙述了最重要的护患关系的处理⽅法及护患沟通中的语⾔、⾮语⾔沟通技巧的应⽤。
处理好护理⼯作中各种⼈际关系有利于提⾼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树⽴医务⼈员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际关系⼈际沟通护患关系当今⼈们对医疗卫⽣服务需求⽇益增长,⽽护⼠数量⼜普遍不⾜,脑⼒和体⼒⽀出超过⾃⾝的承受能⼒,加上频繁倒班,影响护⼠⽣理及⼼理健康。
医院是⼀个复杂多变的环境,护⼠⾯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理状态不同、⽂化层次不同的病⼈,为了杜绝⼯作中的差错事故,每个护⼠⼯作谨⼩慎微。
加上还要⾯对病⼈的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变化,全⾝⼼地投⼊,⾯带微笑忍受委屈,以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是从事护理事业的主体,只有关⼼护⼠的⾝⼼健康,建⽴良好的科室⼈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调动护理⼈员的⼯作积极性,才能最⼤限度地发挥护理⼯作在维护⼈类健康中的作⽤。
护理⼯作需要照顾和指导的⼈群(主要是患者)⽽产⽣,⼈际关系与沟通的妥善处理不仅有利于护理⼯作顺利进⾏和护理质量的提⾼,对患者的康复更是⾄关重要。
⼀、⼈际关系是指⼈与⼈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有思想,⾏为,情感表现的相互交流,⽽产⽣的互动关系。
护理⼯作中的⼈际关系是指与护理有直接关系的⼈与⼈之间的交往关系。
它包括护⼠与病⼈之间的护患关系,医⽣与护⼠之间的医护关系,护⼠之间的护际关系,护⼠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处理好这些⼈际关系对护理⼯作的顺利进⾏,促进患者的早⽇康复,和科室⼈员的安定团结以及医院景象的欣欣向荣起着积极的作⽤。
有效沟通、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有效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能够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提高工作效率。
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是组织中常见的两种沟通形式,不同的沟通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本文将分别探讨有效沟通、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的概念、重要性和方法,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有效沟通是指信息的发送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接受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回应。
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建立信任、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合作和协作。
在工作中,有效沟通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满意度。
为了实现有效沟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境适合不同的沟通方式,如面对面会议、电子邮件、电话等。
其次,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词汇。
再者,要用积极的态度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给予反馈,以增强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横向沟通是指在组织内同级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现代组织中,横向沟通已经成为组织活动的必要条件。
横向沟通有助于信息的共享和汇聚,促进协作和合作。
在团队合作中,横向沟通能够加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为了实现有效的横向沟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开放和信任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要及时分享信息和资源,避免信息的封锁和排斥。
再者,要倡导团队合作和分享,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纵向沟通是指在组织内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
纵向沟通是组织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能够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在领导过程中,纵向沟通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对员工来说,纵向沟通能够增加其对组织目标和决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
为了实现有效的纵向沟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开放和相互尊重的工作关系,管理者要倾听员工的声音,并及时给予反馈。
模拟试卷一实践能力1、水溶性维生素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维生素KB.维生素CC.维生素B1D.维生素PPE.维生素B62、采集一般血培养标本取血量为A. 2mlB. 3mlC. 5mlD. 8mlE. 10ml3、急性羊水过多行羊膜腔穿刺术,每次放羊水的量不得超过A.300mlB.500mlC.1000mlD.1500mlE.2000ml4、下列被称为“应激之父”的是A. 马斯洛B. 爱瑞克森C. 奥瑞姆D. 塞尔耶E. 纽曼5、护士夜间巡视病房发现一高血压病人突然憋醒,被迫做起,胸闷、咳嗽,烦躁不安,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
护理此病人应迅速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 安慰病人稳定情绪B. 补充水分稀释痰液C. 置病人两腿下垂坐位D. 给予氧气吸入E. 观察血压变化6、胰腺炎病人腹痛不能用咖啡止痛的主要原因是(治疗、护理)A. 咖啡可导致炎症加重B. 咖啡不作用于胰腺,不能止痛C. 使用咖啡掩盖病情,不利于治疗D. 咖啡与其他治疗用药有配伍禁忌E. 咖啡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7、无菌包被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应立即A. 晾干后使用B. 烘干后使用C. 迅速将包内用物用完D. 4h内用完E. 重新灭菌8、中凹位正确的卧位要求是A. 抬高病人头胸部约10°,抬高下肢约15°B. 抬高病人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40°C. 抬高病人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30°D. 抬高病人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20°E. 抬高病人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30°9、护理记录单常采用PIO形式,其中“O”代表的意义是A. 健康问题B. 护理诊断C. 护理目标D. 护理措施E. 护理计划实施的效果10、门诊发现传染病人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 安排病人提前就诊B. 进行卫生宣传与候诊教育C. 将病人隔离诊治D. 转急诊室处理E. 消毒候诊环境11、女婴,日龄5d,因感染用抗生素治疗,进入发现口腔内有乳凝块样附着物,诊断为鹅口腔,清洁口腔应选用A. 2%碳酸氢钠溶液B. 温开水C. 3%过氧化氢溶液D. 0.1%利凡诺溶液E. 生理盐水12、股静脉穿刺的部位在股三角区的A. 股动脉内侧0.5cmB. 股动脉外侧0.5cmC. 股神经内侧0.5cmD. 股神经外侧0.5cmE. 股动脉与股神经之间13、对伤口局部进行湿热敷时,关键是应注意A. 防止弄湿床单B. 敷布每10~15min更换1次C. 水温为60~70℃D.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E. 及时更换敷料14、濒临死期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觉常是A. 视觉B. 听觉C. 味觉D. 嗅觉E. 触觉15、在收集病人资料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病人的正式与非正式交谈B. 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引导病人交谈C. 正式交谈的内容应属于专业范畴D. 非正式交谈常在位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进行E. 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16、人际沟通的两种形式是A. 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B. 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C. 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D. 口头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E. 语言性沟通和书面沟通17、属于语言性沟通的形式是A. 点头示意B. 面带微笑C. 痛苦表情D. 宣教资料E. 身体运动18、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多少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沟通与人际关系(总分4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安德森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 内向B. 外向C. 包容D. 真诚2.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A.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B.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C. 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定向阶段D.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情感探索阶段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B. 平等性原则C. 强化原则D. 相互性原则4. 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被称为( )。
A. 个人距离B. 公众距离C. 亲密距离D. 社交距离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关系。
A. 行为B. 心理C. 物质D. 交换6. 学生在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和邻座的同学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而多半能够互相吸引,成为好朋友。
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 )。
A. 相似性B. 互补性C. 接近性D. 个人品质7. 主动情感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 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 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 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8. 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
A. 比起北美人,***人待人更热情B. 和***人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C.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D.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9. 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一种解释产生竞争和合作的理论,叫( )。
A. FIRO理论B. 认知失调论C. 社会交换论D.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10. 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 个体性B. 直接性C. 角色性D. 情感性11. 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人际沟通的形式有两种:即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发出和接受的是语言信号,非语言沟通发出和接受的是非语言信号。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语言信号对语音信号有着诠释的作用。
当我们说话时,无论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还是语音、语调、眼神等等都起着加强或减弱语言信息意义的作用;它可以突破语言沟通的局限性,能表达较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情绪情感。
有研究者指出: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在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总量中,语言信息占7%(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语言信息占35%);非语言信息占93%。
由此可见,非言语沟通在我们这个资源化、信息化日趋完善的时代里,其占据了不可替代、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在使用非语言进行沟通,这是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自然的一种外在反映。
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交流、学习中,往往会发现,在某些时候,非言语沟通这种交流方式是可以起到普通语言文字所无法达到效果、作用。
一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调、眼神等都可以起到说话或是传情达意的目的,所以说,非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及文字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方式,更是人类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
一个人一出生他就在用非语言来表述自己的需要,如婴儿哭着,闹着,这是在告诉你,他饿了,或是他要尿尿了等一些生理需要。
即使交流在老练的人也隐藏不了他外在的肢体,表情,眼神或是其他的自然反映。
所以说非语言的沟通,特别是眼神,正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子的。
非语言行为在信息沟通中不但起到了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行为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替代语言行为,甚至反映出语言行为难以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面试中,面试官和应聘者的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臂部动作、服饰装束、空间距离等都能传递信息,面试官可以从应聘者的点头、微笑、皱眉、手臂交叉、手势动作等获取关于应聘者的信息,而应聘者也能从面试官的身体动作、面试场所布置、人际距离等掌握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及面试官的态度,从而在信息量上弥补面试双方语言交流的不足,使面试官和应聘者进行更有效的交流:面试中,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交谈可能会出现暂停,此时虽然语言沟通停止,非语言沟通却仍在进行,双方仍可以用非语言符号进行沟通,从而保证交流的连续进行。
在面试中,面试官或应聘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臂部动作等都在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往往与语言信息的传递相伴进行,能够对语言信息起到强调和渲染作用,从而增加沟通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面试中,如果应聘者在表达出某种语言信息后,出现脸色发红、假笑、目光回避、掩嘴、
频繁舔嘴唇、触摸鼻子等身体动作,则可能表明其语言表达的不真实。
特别是当这些表明说谎迹象的身体动作相伴出现时,面试官就更有理由怀疑其语言信息的真实性。
正是由于非语言信息的确定性、失控性,使其能对语言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验证作用。
因此,在面试中我们重视非语言的沟通作用。
才有可能在应聘者成功。
非言语沟通是涉及到社会中每个阶层、每个领域之中的,但它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我们只有能充分了解、掌握非言语沟通特点、规律及其作用,才能更好的利用好非言语沟通这种交流形式,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的做好和改善人际沟通的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沟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