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产后大出血子宫发育异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
- 格式:pdf
- 大小:183.35 KB
- 文档页数:2
CIN行宫颈锥切术后2次大出血行子宫全切1例的护理体会2012年11月~12月,我院妇科收治1例CIN行宫颈锥切术后2次大出血,最后行子宫全切1例的患者,经积极救治和护理,患者预后良好,现将3次入院3次救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检查发现宫颈病变22 d,门诊拟”宫颈CIN”于2012年11月2日收住入院。
(2012年9月3日)我院白帶常规示:清洁度度;(2012年10月23日)我院宫颈活检病理报告示:”宫颈6、9、12、颈管”粘膜慢性炎伴上皮内瘤变(CIN);(10月24日)杭州艾迪康中心查分泌物示:HPV-16(高危型)阳性;HPV-33(高危型)阳性;HPV-81(低危型)阳性。
为求手术治疗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及术前准备于2012年11月5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锥切术”。
术中用高频电凝止血,阴道内塞纱条一块,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10 mL,麻醉满意,术后置导尿管,尿色清,标本标记,12点钟位置,经家属过目后常规送检,术后予头孢地嗪3.0 g,2次/d,抗炎预防感染,巴曲亭2iu,1次/d,预防出血。
术后第1 d(11月6日)下午,拔尿管,取阴道内纱条,无染血,改二级护理,软食,复查血常规,血象偏高,血疑无殊,术后第4 d(11月9日)出院,做好出院宣教。
(11月12日)病理报告示:”宫颈锥切”粘膜慢性炎,部分区域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累腺,切缘净!宫颈锥切术后第9 d (11月14日)患者因下午小便后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似解小便样,急诊拟”CIN 锥切术后9 d,阴道大出血30 min”由平车推入院。
患者当时情绪失控,高度紧张,大声喊叫,妇检:见阴道内有大量血块,宫颈创面10-11点处有活动性出血,痂结脱落完整,创面新鲜,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血凝等于16∶20送入手术室,在常规消毒下用0号肠线行宫颈出血处缝合,予碘仿纱条填塞,留置导尿。
术后抗感染治疗,术后诊断”宫颈锥切术后创面脱痂出血”。
一例剖宫产术后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了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次全切患者的护理体会。
护理要点包括:重视病情观察,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有效预防感染的基础护理,出院康复指导等。
标签:剖宫产术;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次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家庭、社会、经济等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术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也日渐增多,发生率已达0.4%[1]。
晚期产后出血[2]通常发生在分娩结束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
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可迟至产后2月左右发病。
产妇多伴有寒战、低热,且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和休克。
若经保守治疗后无效,可诊断为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
我院成功救治1例剖宫产术后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2014年12月6日16:32因“剖宫产术后24天,14:00阴道流鲜红色血液,量多于月经量”步行入院。
该患者11~12日在我院足月行重复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一足月男活婴,如期出院。
11~27日因“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入院治疗,予12~01日出院。
此次入院诊断仍予“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
入院时体温36.8℃、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2/64mmHg。
专科检查:宫底脐下三指余;宫体孕三月余大小,质软,无压痛。
生育史:2-0-0-2。
入院后积极予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等治疗。
入院第2天,B超示宫腔下段絮状回声11mm。
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心率102次/分。
血常规:白细胞3.18×109/L、中性细胞比率52.10%、血红蛋白60g/L,复查为57g/L。
予A型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复方阿胶浆、维生素C、速力菲口服。
B超示宫腔分离10mm,为液区及絮状回声。
入院第4天,血常规:血红蛋白82g/L。
入院第5d,03:10患者阴道流鲜红色血液,量约700ml,脉搏90次/分、血压95/66mmHg、呼吸19次/分;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腹软,宫底耻上三指,有压痛。
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估摘要】目的:评估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为经过我院确诊并治疗6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2013年1月—2014年7月)。
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纱布填塞宫腔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方法)。
对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1.在治疗前出血量方面:两组产妇无显著差异(P>0.05);2.在治疗后出血量、输血量方面: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3.研究组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方法,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紧急子宫切除术;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004-02【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mergency hyste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 aft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January2013 to July 2014). 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gauze tamponade in uterine cavity and routin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 of 30 cases (with emergency hysterectomy treatment). Analysisand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final treatment. Results 1 in the treatment of bleed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2 inthe treatment of bleeding,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Inthe control group (P<0.05).3. research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intractable postpartum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hyste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e, hemostasis effect,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Key words】Emergency hysterectomy; Refractory postpartum hemorrhag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在产科的急危症当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导致产妇患病以及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如不及时对症治疗,将会给产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紧急子宫切除术的运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紧急子宫切除术的运用效果,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期间我院妇产科收取的3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按照入院分娩的时间分为两组:纱布填塞组和子宫切除术组,每组16例产妇,纱布填塞组采用纱布填塞紧急进行治疗,子宫切除术组给予产妇子宫切除术救治,对比两组产妇经过治疗后的止血治疗效果、出血原因等。
结果:子宫切除术组宫缩乏力略高于纱布填塞组,胎盘因素、凝血功能以及软产道裂伤等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治疗前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纱布填塞组出血量明显高于子宫切除术组以及治疗中输血量纱布填塞组出血量明显高于子宫切除术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术组救治成功率16例(100.00%)远远高于纱布填塞组5例(31.25%);纱布填塞组救治失败明显高于子宫切除术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紧急进行子宫切除术具有效果显著、能及时的控制出血量、手术成功率较高,为及时挽救产妇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紧急子宫切除术;效果产后出血(PPH)是产科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而而难治性产后出血是经过常规治疗出血情况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出血量>1000ml并伴有低血容量表现的严重性出血,该种状况如果不紧急进行救治,会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为此对产妇进行子宫切除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出血,是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唯一被迫是用的治疗方法[1]。
本次为研究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紧急子宫切除术的运用效果,特选取36例产妇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特整理详细的材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期间我院妇产科收取的3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按照入院分娩的时间分为两组:纱布填塞组和子宫切除术组,每组16例产妇,子宫切除术组产妇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1±1.2)岁,孕周36+4—38+2周,平均孕周37+5,初产12例(75.00%),经产4例(25.00%),自然分娩11例(68.75%),剖宫产5例(31.25%),出血量2045—210.5ml,平均出血量(2135.50±200.50)ml;纱布填塞组产妇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3±1.7)岁,孕周36+4—38+5周,平均孕周37+3,初产11例(68.75%),经产5例(31.25%),自然分娩10例(62.50%),剖宫产6例(37.50%)出血量2050—195.50ml,平均出血量(2095.50±222.50)ml;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切除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患者应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接收治疗的80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腔纱布填塞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例为62.5%(12/40),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40/4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为2297.39±56.64,对照组患者的输血量为1761.38±48.2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29—02难治性产后出血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不止,且经各种常规止血手段,均达不到显著止血效果,产妇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情况[1]。
难治性产后大出血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是孕妇在是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2]。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一旦出现难治性产后大出血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后出血的有效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接收治疗的80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探讨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患者应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产后出血因宫收缩乏力难以治愈的产妇80例。
患者年龄分布23-43岁,平均年龄29岁,所有产妇均为足月生产,其中有35例为经产妇,有45例为初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有13例;剖宫产34例,顺产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
紧急子宫切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紧急切除子宫手术在难产后由出血情况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2010年2到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以后实施紧急切除子宫手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院内治疗)和对照组(外院转入);实验组20例,对照组40例。
结果 60例病人都有难产以后出血情况发生,出血量为2000-4100毫升。
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原因是胎盘原因,大部分采用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手术,20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原因是软产道受到损伤、胎盘原因,大多数采用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其中8例患者在手术以后出现盆腔表面或者阴道残端部位出现渗血,并且出现多项内脏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结论产后出血的相关处理主要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彻底止血,如果出现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采用紧急切除子宫是为难产以后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手术要求稳、准、快、要在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手术后应该密切监护。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及时转移危重病人,能够使紧急子宫切除得以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关键词】紧急子宫切除;难治性产后出血;应用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62-02孕妇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是目前妇产科面临的难题之一。
难产出血指的是1000毫升以上并伴有低血容量的表现,使用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的严重产后出血,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
紧急切除子宫是治疗难产后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种被迫实施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2到2011年6月救治的6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0年2到2011年6月一共分娩7594例,当中在我院发生紧急切除子宫手术20例,设定为实验组,然而另外40例病人在外院紧急切除中手术40例,设定为对照组。
分娩期子宫破裂子宫次全切除术后DIC 1例抢救成功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治疗棘手,死亡率高。
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抢救DIC的关键。
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1例因产后出血致DIC的患者, 经过抢救治疗,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女,35岁,孕3产2流1存2,产后20+小时,子宫次全切除术后15+小时,无尿3+小时于2010年4月8日入院。
患者因“宫内妊娠40周,单活胎,临产”于2010年4月7日在当地县人民医院住院,1:30出现宫缩,15:50宫口开全,因宫缩乏力,予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在腹部加压下,16:30顺娩一活男婴,胎盘胎膜自娩完整,胎盘娩出后,于15:10分患者诉下腹部剧痛,急诊B超示腹腔积液,考虑子宫破裂。
立即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盆腹腔内积血约2000ml,子宫下段呈T形全层破裂,左侧达阔韧带,右侧至膀胱顶部,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术中输浓缩红细胞1.5u×16个,血浆200ml,术中尿量约400ml,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深红色血性液体约700ml,4月8日晨发现无尿,血压波动在80~50mmHg/70~40mmHg,于中午12:30急诊转入省城医院。
入院后体查:脉搏13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59/102mmHg(两路静脉升压药维持)。
神志不清,皮肤粘膜散在的出血点及片状瘀斑,腹部伤口、会阴切口有少许渗血,阴道口可见活动性出血,色鲜红,无血凝块。
急查血常规:Hb37g/L,白细胞20.23*109/L,血小板32*109/L;DIC全套: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0.6g/L,PT、APTT较正常延长3倍左右,考虑DIC。
抢救措施: 迅速建立三条静脉通道,同时阴道壁缝合,暴露不清,有活动性出血(估计腹腔内出血可能),立即剖腹探查。
术中腹腔内吸出血液及血块3000ml,见盆腔侧壁血肿大小约8×10×6cm,阴道前壁有4cm通阴道,即行左侧阔韧带出血点及左盆腔侧壁出血点一一缝扎,稍下推膀胱后,行阴道断端缝扎止血。
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切除临床观察作者:王才姣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切除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0年4月到2012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5例,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情况给予子宫次全切术或子宫全切术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3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实施子宫次全切术22例,子宫全切术13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出血得以有效控制。
结论: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中需严格手术指征,选择科学的手术方法并加强术后观察。
同时需通过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医务管理等来加强预防和控制,以降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49-01难治性作为产科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对孕产妇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根据出血程度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于难治性出血患者需要以生命安全为首要保证,一般可通过切除子宫来控制大出血,并以此保证母婴安全[1]。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10年4月到2012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5例,并对实施子宫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统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到2012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4-34岁,平均年龄(29.5±2.7)岁,孕周为36-41周,平均孕周为(39.1±1.2)周。
分娩方式中剖宫产28例,阴道顺产7例,产后出血量为2000~5000mL,平均出血量(2400±500)mL,经保守治疗无效,临床主要表现为失血性休克。
1.2 方法1.2.1 手术指征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出现大出血,每小时出血量>1500mL,及时采取传统保守方法如:子宫按摩、压迫止血、应用宫缩剂、静脉注射钙剂以及宫腔填充、子宫血管、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治疗无效[2]。
难治性产后出血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收集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8例,收集时间在2005年8月-2015年8月。
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甲组(19例,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和乙组(19例,采用宫腔塞纱止血)。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甲组和乙组出血量均减少,其中甲组出血量明显少于乙组(P<0.05)。
甲组输血量比乙组少(P<0.05)。
死亡率比乙组低(0%比31.6%,P<0.05)。
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可减少出血和输血量,防止患者死亡。
【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紧急子宫切除术;方法;效果产后出血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产妇死亡。
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止血效果差的特点,有的患者即使给予及时的保守治疗后依然会死亡[1]。
紧急子宫切除术主要是在保守治疗止血无效且出血过多危及产妇生命的情况下实施。
现主要分析难治性出血患者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8例,收集时间在2005年8月-2015年8月。
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甲组(19例)和乙组(19例)。
甲组入选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2-38岁之间,年龄均值(26.7±1.6)岁。
乙组入选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37岁之间,年龄均值(26.2±1.9)岁。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基本资料配对比较相当(P>0.05)。
1.2方法甲组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将患者的子宫轻轻提起,充分显露子宫旁双侧圆韧带、卵巢韧带、输卵管韧带等,作韧带切断结扎操作。
将患者膀胱往下推,显露子宫血管、骶韧带等,作韧带以及血管结扎操作。
之后使用手术刀环切子宫,根据患者的出血状况来确定是否保留宫颈,之后闭合阴道残端或宫颈。
乙组采用宫腔塞纱止血:对于剖宫产的患者则将纱条塞满宫腔,并闭合切口,待出血停止后取出纱条。
对于自然分娩的患者则在宫腔出血点部位使用纱条填塞,待出血停止后取出纱条。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致子宫次全切1例1临床资料患者,23岁。
因停经39w,阴道见红1d,腹痛半天于2013年4月18日入院。
入院时查腹围99cm,宫高30cm,头先露,已衔接,宫缩不规律,胎心140次/min,胎膜未破,头高-2,宫颈容受80%,宫口未开。
骨盆外径27-29-20-9cm。
辅助检查:血型A,RH(+),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异常,血常规:HB:109g/L,PLT:110*10 /L,肝肾功、出凝血及尿常规无明显异常,B超:宫内单活胎,头位。
于4月19日02:00开始规律宫缩自然临产,观察产程,因第二产程延长,持续性枕后位于4月19日13:50~14:30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急诊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增大约9月孕大小,于13:58以LOP顺利取出一男活婴,外观无畸形,Apgar评分:10-10-10分,羊水量约500ml,色清,混入少许胎脂,胎盘胎膜于3min后人工剥离,取出完整,子宫切口予以缝合,查无出血,手术顺利,出血约200ml,术后于14:40安返病房,术后予以静滴”青霉素钠及缩宫素注射液等”预防感染、缩宫等对症支持治疗,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复旧、切口及阴道流血情况。
患者于17:00发现阴道大量流血,伴有血凝块,约500ml,诉头晕,查体:心率98 次/min,血压120/70mmHg,面色稍苍白,子宫平脐上一横指,质软,轮廓不清,给予持续按摩子宫,氧气吸入,直肠塞入米索前列醇600ug,建立静脉第二通道,快速输注平衡液500ml,下病重,给予氧气吸入等处理后阴道出血减少,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于17:35再次出现阴道较多流血,患者诉气紧、胸闷、眼花、嗜睡,查体:监测心率180次/min,血压70/30mmHg,呼吸28次/min,氧饱和度99 %,面色稍苍白,查体:子宫平脐下一横指,质软,轮廓欠清,消毒外阴戴无菌手套检查阴道,发现阴道及宫颈口多量血凝块,掏出阴道积血块约1000g,继续给予持續按摩子宫,子宫收缩稍好,阴道出血停止,有输血指征,急诊合血”A”型红细胞悬液4u、冰冻血浆600ml,建立静脉通道3个,快速补充液体、聚明胶肽注射液1000ml,扩容纠正休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ml im,静滴缩宫素20u等,请求医院内大会诊抢救;18:10 患者诉气紧好转,嘴唇较前稍红润,监测心率133 次/min,血压96/46mmHg,呼吸24次/min,氧饱和度99 %;18:23观察阴道又有较多出血,监测心率143次/min,血压121/70 mmHg,呼吸24 次/min,氧饱和度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