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辽宁卷·理综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25
2011年高考理综(新课标)试题答案和解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 120分)本试卷共 21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1.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 A. 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 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 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 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1.答案:C解析:红细胞会吸水涨破的原因是由于水分子进入红细胞,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部的血红蛋白不能出膜, 从而导致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子大于从红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最终吸水涨破。
2.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C. 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答案:B解析:在选项 B 里给出了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结合题干和图形,我们可以判定甲酶化学本质是 RNA , 乙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中乙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功能改变必然对应结构改变,故 D 正确。
3.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3.答案:B解析: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缺少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光反应减弱,同时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ATP ,因此也会使得暗反应强度减弱。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与详解)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ATP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A不能说明;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进行mRNA的合成,B不能说明;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是红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C能说明;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不能说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理解到位,记忆准确,解读题目信息的难度不大。
2.答案B解析:考查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
水分子过膜方式是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
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课本实验进行展开。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答案B解析:玉米是C4植物,淀粉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合成的。
只有在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叶片中才有淀粉的积累。
乙组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弱光条件下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4.答案A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5.答案C解析: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
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6.答案D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 项正确。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吧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 B. 进行mRNA的合成C. 存在血红蛋白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溶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 B. 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 甲=乙,主动运输3.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加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体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1.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2.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2011年高考物理理科综合辽宁卷(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要求,有的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不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 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2.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3.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 落过程中, 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4.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 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和I分 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A.U=110V,I=0.2AB.U=110V,I=0.2AC.U=110V,I=0.2AD.U=110V,I=0.2A5.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6.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与详解)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ATP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A不能说明;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进行mRNA的合成,B不能说明;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是红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C能说明;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不能说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理解到位,记忆准确,解读题目信息的难度不大。
2.答案B解析:考查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
水分子过膜方式是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
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课本实验进行展开。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答案B解析:玉米是C4植物,淀粉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合成的。
只有在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叶片中才有淀粉的积累。
乙组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弱光条件下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4.答案A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5.答案C解析: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
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6.答案D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2012年辽宁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一、选择题: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B)A. tRNA 种类不同B. 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D)A.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B)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C)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D)A. 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 a′组尖端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 c组尖端的生长素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英语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例: We last night,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A. must have studiedB. might studyC. should have studiedD. would study21. If you __ go, at least wait until the storm is over.A. canB. mayC. mustD. will22. What are you doing out of bed, Tom? You're to be asleep. ,A. supposedB. knownC. thoughtD. considered23. Twenty students want to attend the class that aims to teach to read first.A. whatB. whoC. howD. why24. You are old enough to your own living.A.winB. gainC. takeD. earn25. No matter how , it is not necessarily lifeless.A. a desert may be dryB. dry a desert may beC. may a desert be dryD. dry may a desert be26. The exam results will be on Friday afternoon.A. put downB. put offC. put upD. put away27.- 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 , thank you. I've just had some water.A. EitherB. BothC. AnyD. Neither28. I'll go to the library as soon as I finish what IA. was doingB. am doingC. have doneD. had been doing29. He had no sooner finished his speech the students started cheering.A. sinceB. asC. whenD. than30. around the fire, the tourists danced with the local people.A. GatherB. To gatherC. GatheringD. To be gathering31. Bring the flowers into a warm room they'll soon open.A. orB. andC. butD. for32. When the news came the war broke out, he decided, to serve in the army.A. sinceB. whichC. thatD. because33. a strange plant! I've never seen it before.A. WhichB. WhatC. HowD. Whether34. By the time Jack r eturned home from England, his son. from college.A. graduatedB. has graduatedC. had beenD. had graduated35.- I probably shouldn't have any more cake.-Oh, . It won't kill you.A. go aheadB. hold on, pleaseC. you're welcomeD. that'll do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愿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36. A. cousin B. daughter C. grandson D. nephew37. A. friends B. parents C. classmates D. brothers38. A. presented B. annoyed C. confused D. occupied39. A. entering B. dividing C. sticking D. drawing40. A. anyhow B. though C. again D. therefore41. A. guess B. choose C. pay D. see42. A. sweets B. toys C. clothes D. books43. A. pleased B. disturbed C. accepted D. disappointed44. A. surprised B. hopeful C. patient D. excited45. A. after B. until C. unless D. since46. A. shock B. trouble C. peace D. time47. A. happily B. eagerly C. cautiously D. quickly48. A. on his own B. in his way C. now and then D. more or less49. A. drag B. rest. C. lay D. step50. A. 8shamed B. angry C. worried D. doubtful51.A. about B. to C. at D. across52. A. young ladies B. new customers C. loving parents D. small boys53. A. figure B. actor C. man D. doll54.A. on time B. at once C. just now D. once again55.A. policeman B. spaceman C. caveman D. postman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柏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56. Susan got her first driver's licenseA. before she got married to HenryB. when she was twenty years oldC. after she finished high schoolD. when she just moved to Maryland57. Susan failed to renew her license the first time in Maryland becauseA. she was forbidden to drive by Maryland lawB. she lacked driving experience in MarylandC. she was to give birth to a baby soonD. she insisted on signing for herself58.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in the U.S.A. American males should serve in the armyB. different states my have different lawsC. people have to renew their licenses in their home statesD. women should adopt their husbands' family names after marriage59,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text about students of a cyberschool?A. They have to take long bus rides to school.B. They study at home rather than in classrooms.C. They receive money from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s.D. They do well in traditional school programs.60. What is a problem with cyberschoois?A. Their equipment co sts a lot of money.B. They get little support from the state government.C. It is hard to know students' progress in learning.D. The students find it hard to make friends.61. Cyberschools are getting popular becameA. they are less expensive for studentsB. their students can work at their own speedC. their graduates are more successful in societyD. they serve students in a wider age range62. We can infer that the author of the text is .A. unprejudiced in his description of cyberschoolsB. excited about the future of cyberschoolsC. doubtful about the quality of cyberschooisD. disappoint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choolsCMany people believe Henry Ford invented the automobile (汽车). But Henry Ford did not start to build his first car until 1896. That was eleven years after two Germans developed the world's first automobile. Many people believe Henry Ford invented the production line that moved a car's parts to the worker, instead of making the worker move to the parts. That is not true, either. Many factory owners used methods of this kind before Ford. What Henry Ford did was to use other people's ideas and make them better. And he made the whole factory a moving production line.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automobile, almost every ear maker raced his cars. It was the best way of gaining public notice. Henry Ford decided to build a racing car. Ford's most famous race was his first one. It was also the last race in which he drove the car himself.The race was in 1901, at a field near Detroit. All of the most famous cars had entered, but only two were left: the Winton and Ford's. The Winton was famous for its speed. Most people thought the race was over before it began.The Winton took an early lead. But halfway through the race, it began to lose power. Ford started to gain. And near the end of the race, he took the lead. Ford won the race and defeated the Winton. His name appeared in newspapers and he became well-known all over the United States. Within weeks of the race, Henry Ford formed a new automobile company. In the 1903, a doctor in Detroit bought the first car from the company. That sale was the beginning of Henry Ford's dream. Ford said: "I will build a motor car for the great mass of people. It will be large enough for the family, but small enough for one person to operate and care for. It will be built of the best materials. It will be built by the best men to be employed. And it will be built with the simplest plans that modem engineering can produce. It will be so low in price that no man making good money will be unable to own one."The Model T was a car of that kind. It only cost $850. It was a simple machine that drivers could depend on. Doctors bought the Model T. So did farmers. Even criminals,They considered it the fastest and surest form of transportation. Americans loved the Model T. They wrote stories and songs about it. Thousands of Model T's were built in the first few years.63. What do we know about Henry Ford from Paragraph 1?A. He made good use of ideas from othe rs.B. He produced the first car in the world.C. He knew how to improve auto parts.D. He invented the production line.64. Why did Henry Ford take part in the 1901 car race?A. To show off his driving skills.B. To draw public attention.C. To learn about new technology.D. To raise money for his new company.65. “That sale” in Paragraph 4 refers to .A. the selling of Ford cars at reduced pricesB. the sale of Model T to the mass of peopleC. the selling of a car to a Detroit doctorD. the sales target for the Ford Company66. What was Henry Ford's dream according to the text?A. Producing cars fo r average customers.B. Building racing cars of simple design.C. Designing more car models.D. Starting more companies.67. The word “address” in the first line probably means .A. talk aboutB. deal withC. fight forD. write to68. How many people are homeless in the U.S. according to the Coalition studies?A. 39% of the population.B. 200 million people.C. About 3 million people.D. About one-fifth of the population.69. Homeless people often have difficulty f'mding a job becauseA. they have no home addressesB. they most ly have a dri nking problemC. they aren't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programsD. they often don't have enough work experience70. Wha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rising number of the homeless in the U.S.?A. The passing of new housing laws.B. The fast growth of family size.C. The slow construction of houses.D. The ever-rising price of housing.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l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H 11B 12C 14N 16O 23a N 32S 35.5C l 40C a 64C u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 中含有6.02×1023 个NaCl 分子B.1.00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 ·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9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10.将浓度为10.1mol L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B. ()n K HKC. ()()c F c H -+D. ()()c H c H F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322232Fe Ni O H O Fe OH Ni OH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23N i O 、负极为F 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22Fe OH e Fe OH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Ni 2O 3+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 2++H 2S ↑B.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2-3+H 2OC.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吧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 B. 进行mRNA的合成C. 存在血红蛋白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溶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 B. 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 甲=乙,主动运输3.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加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体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1.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2.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准考证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让你听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购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迁都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升高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迁都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不变4.撕去?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比乙组细胞的低,主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改、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习惯包裹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6.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阿勇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8.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 6H 6+HNO 3C 6H 5NO 2+H 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 B. K ?(HF ) C.)()(+H c F c - D. )()(HF c H c +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 2O 3+3H 2O=Fe (OH )2+2Ni (OH )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Fe (OH )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 --2e -=Ni 2O 3+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2++H 2S ↑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 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人。
元素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W 、X 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元素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 元素Y 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 元素Z 可与元素X 形成共价化合物XZ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和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
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
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m/s)A.0.1sB..25sC.0.5sD.1s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卷注意事项:第II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2.(5分)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 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的读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记下此时R N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 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23.(10分)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图线;(3)由所画出的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