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抗高血压药
- 格式:ppt
- 大小:788.00 KB
- 文档页数:44
06秋期《护理药理学》期末复习提要重庆电大远程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2006.12月修订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护理药理学》是高级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考核,学生应掌握护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如何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专科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肖顺贞、孙颂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00年第1版《护理药理学》教材。
并有配套的《护理药理学学习指导》书。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护理药理学是课程的教案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是要求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临床常用各种药物的分类、各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重要的不良反应、禁忌症;了解剂量和用法,并联系其临床实际,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效应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
6.试卷的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20%)、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40%)、问答题(20%)。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绪言一、重点名词药代动力学二、一般掌握:1.药物治疗中的护理须知。
2.护理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人为对象研究临床如何合理用药和护士在合理用药中的地位及药疗监护作用。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重点名词极量受体拮抗剂有效量安全范围效价强度二、重点掌握:1、掌握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量、极量、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的概念。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药物基本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个体差异的概念;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表示方法,协同作用和对抗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重点名词首关效应(首过效应) 生物利用度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诱导剂肝肠循环二、重点掌握:1、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和意义。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职责发表时间:2013-08-06T14:40:54.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徐先顺李曼[导读] 采用门诊用药咨询、发放高血压治疗注意宣传资料等,对广大公众进行健康宣教。
徐先顺李曼(恩施州中心医院 445500)【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124-01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病,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这一切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是否遵守拟定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将影响到血压控制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
从临床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依从性差而影响药物疗效和血压控制,因此,临床药师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担负起药学服务职责,对有效进行综合性干预血压控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血压病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2002年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1]。
高血压除遗传因素外,与很多因素及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具体到单个患者,除病程外,其生活环境及方式、血压水平、并发症、合并症以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均不相同,因此治疗方案应全面考虑个体因素,在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时应在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用药基本原则。
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作者:丽娜·艾则孜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重点研究如何提升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根据药品使用指数以及用药频度等指标,对抗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总结优化用药的方法。
结果本次研究发现,5类抗高血压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尿剂类抗高血压药品、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
其中,用药频度排序前三的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拜新同以及呋喃苯胺酸,药品使用指数都已超过1的药品仅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及氢氯噻嗪片。
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优化使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都有重要价值,所以必须规范药物使用程序,提升其使用有效性。
【关键词】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高血压患者所用药品涉及到五种类型,分别是利尿剂类药品、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1]。
当前,国内临床药学正朝着个性化、人性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药物的使用情况方面,对于用药合理性也提出了高要求。
为了研究如何提升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价值,本次研究以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旨在总结合理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7±2)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
我院2008-2010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利用分析[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亚太队列表明66%心脑血管病发生与高血压有关,中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占慢性病门诊就诊人数的41%,居首位[1]。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日益老龄化,高血压呈上升趋势,可供选择的抗高血压药物品种也越来越多,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抗高血压药已成为医药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地处民族聚集地区,周边乡镇分布多,抗高血压药在我院使用较广,因此对我院近几年来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更有利于指导我市的抗高血压药物合理使用。
本文对我院2008 -2010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和方法我院药库管理系统收集我院2008-2010年口服高血压药物的数据,包括抗高血压药品的通用名称、药品规格、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等,采用国际惯用的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进行归类、统计,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标准计算ddds,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依据药品说明书或根据《新编药物学》[2](17版)推荐的成人常用日剂量高限值而定,复方制剂以整片为单位。
ddds=该药的年消耗总量/相应的ddd,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越高,反之该药的使用频度越低。
将药品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并编号,得出药品销售金额和ddds的序号,计算药品销售金额序号和ddds序号的比值,反映销售金额与应用频率的同步性,比值越接近1,同步性越好;比值1,则价位偏低。
2 结果2.1 基本情况我院所有药品在2008年的销售金额为1875.98万元,在2009年销售金额为2712.13万元,在2010年销售金额为3681.37万元,其中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分别为83.74、142.57和156.99万元,分别占销售金额的4.46%、5.26%和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