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研究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19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 (2)1.1倾销与反倾销 (2)1.2对华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3国内对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3)第二章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3)2.1遭受反倾销的次数居高不下,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4)2.2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的国家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不容忽视 (4)2.3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商品类别日益增多且向高科技产品转移 (5)2.4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税普遍较高,涉案金额和规模不断增长 (5)2.5国内企业与政府应对反倾销的力度与态度欠缺,但正在逐步改善 (6)第三章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6)3.1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 (6)3.1.1生产出口的产品资深科技含量较低、价格低贱。
(6)3.1.2我国出口企业长期恶性竞争 (7)3.1.3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消极态度 (7)3.1.4中国的法律不够完善 (7)3.2从国际的角度来看: (8)3.2.1市场经济地位的认知差异 (8)3.2.2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9)3.2.3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导致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 (9)第四章应对国外对反倾销的思考及建议 (9)4.1从企业自身来说: (9)4.1.1规范出口竞争秩序,提高企业产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9)4.1.2企业应该改变应诉心态,积极面对以摆脱不利局面 (10)4.1.3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中介协调服务职能 (10)4.2从政府角度来看 (10)4.2.1政府应扩大对外宣传使我国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形象..104.2.2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规范市场。
(11)4.2.3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和反倾销预警机制 (11)第五章案例:以光伏行业为例 (11)5.1案例回放 (11)5.2案例分析 (12)5.2.1光伏产业遇到的问题 (12)5.2.2建议 (13)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附录(无) (16)附件(外文文献及翻译) (16)究第一章绪论1.1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印度对华反倾销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变化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贸易关系逐渐紧张,出现了一系列贸易争端。
其中反倾销措施是发达国家常用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大量发展中国家因此遭受损失,成为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对象之一。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一直深受反倾销措施之苦。
2016年,中国被美国等国家发起的反倾销案达到105宗,涉及金额高达810亿美元,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此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对此,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在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同时,维护自身贸易利益和发展空间。
印度作为当前反倾销措施最为激烈的国家之一,多次对我国展开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针对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及问题,以印度对华反倾销为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计划本研究将以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具体研究计划如下:第一章,绪论。
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反倾销措施的基本特征及适用条件。
介绍反倾销措施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特征,分析适用条件和限制性规定,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第三章,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行动现状。
以我国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行动现状、影响及原因,剖析反倾销措施的合理性、合规性、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印度对华反倾销的案例分析。
以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行动为例,分析该案例的具体情况、影响和问题,并对其可行性和依据进行分析。
第五章,针对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对策探讨。
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贸易组织层面等多个方面,研究如何有效维护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回顾研究内容和结论,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方案。
特别推荐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产品物美价廉,为我国赢得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的案件也逐年增加。
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根据统计,仅在2016年上半年,就有1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共65起,涉及的金额高达85.44亿美元。
其中,涉及反倾销的案件占46起。
我们不禁要思考,我国为什么屡遭外国的反倾销呢?全面分析其中原因有助于我国加强对反倾销问题的重视,从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上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国际贸易正常往来。
一、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分析(一)对华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其中重灾区是钢铁产业20世纪80年代,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出口产品基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到90年代,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出口产品开始包括一些高科技产品,如电脑、彩电、照相机等。
1993年4月,墨西哥对我国十大类4500多种出口商品同时提起反倾销调查,成为世界贸易史上最大反倾销案。
目前,反倾销指控产品已经由一般性的有形产品扩大至劳务、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
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可知,我国在2015年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中,钢铁、化工和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最大,约为70.4%。
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遭受了41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比之前增加了24%。
(二)对华反倾销的国家由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家据WTO统计,1995—2013年中国一共遭受989起反倾销诉讼。
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32个国家中,24个发展中和转型国家共发起664起,占全部发起反倾销国家的67.1%(梁俊伟、代中强,2015)。
前些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80%是以美国和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
但近些年,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对华反倾销的队伍,如泰国、尼日利亚,尤其是印度。
截至2015年底,印度共对中国发起179起反倾销调查,占其对外反倾销比重的23.58%,俨然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国外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应对措施,不少于1000字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出口也给一些国家的本土企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了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外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应对措施。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的问题反倾销是指通过抽查、调查和其他手段确定某一种国家的商品被卖到他国的时候低于成本(被“倾销”),从而对他国商品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因此针对此种情况的反制措施就叫“反倾销”。
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主要是:1.中国商品价格过低中国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较低,这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较高等原因所导致的。
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商品价格过低,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本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采取了反倾销的措施。
2.中国对一些特定产品的出口过多一些国家认为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出口量过大,这造成了一些国家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下降,因此采取反倾销的措施。
3.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一些国家认为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以获得其它国家的贸易利益,限制了进口商品,并且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过低,这使得中国的出口价格更加低廉。
针对对华反倾销,目前反倾销调查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多边体制并根据WTO的规则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另一种是采取单边调查方式的反倾销调查。
实际上,多数国家的反倾销措施均采用了单边调查方式,这也导致了这些国家的调查结果在WTO中的得到的认可程度不高。
二、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1.积极应对反倾销的调查我国通过建立反倾销委员会和反补贴委员会来协调我国反倾销工作,采取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反倾销调查工作,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调查机构,并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我国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高端开展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降低了产品成本,减轻了企业竞争压力,有效避免了外国经济的冲击。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的应对之策冉宗荣【专题名称】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专题号】F52 【复印期号】2005年06期【原文出处】《国际贸易问题》(京)2005年04期第122~126页【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冉宗荣,西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400715)电子信箱:rano@。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出口的大幅增长,出口产品遭受发展中国家反倾销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发展中国家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的重要目标市场,对于降低市场风险,保持出口的大幅增长,出口产品遭受发展中国家反倾销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发展中国家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的重要目标市场,对于降低市场风险,保持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动因及特点,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已成为保护我国企业和国家利益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动因/对策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7%—9%的高速增长态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外贸出口平均增长13%。
“预计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接近或突破1万亿美元,增长约17%”。
但是,我国也是国际市场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从1979年8月至2004年6月底,各国涉华反倾销案累计584起,使中国遭受高达近500亿美元出口损失。
”对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对华反倾销案,我国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都十分关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却缺乏警觉。
实际上,近年来以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案明显呈上升趋势。
1995年至2001年,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已占到同期对华反倾销案的62.5%。
2003年,对华反倾销案,美国和欧盟共计12起,而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4起,印度从1992年到2003年上半年就对中国发起了66件反倾销案件,占到总额的43%,从而使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口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
可是随着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的逐年上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反倾销就成为其保护本国市场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国商品从1997年开始就饱受反倾销的困扰。
针对我国现在面临的发展中国家对华的反倾销现状,对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出口秩序混乱、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以及我国企业的不积极应诉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对我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做出相关讨论,并做出一系列构想,例如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规范出口秩序;整顿国内市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或者进行收购与兼并;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改善企业经营方式、组织人员并形成组织积极应诉等,以求能够对我国在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问题上得到改善。
标签:反倾销;发展中国家;预警机制1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必要性我国作为一个以出口导向为主,对外贸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出口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但是随着我国出口贸易越做越大,我国的出口环境在近些年来出现了恶化,尤其是面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阿根廷对华启动的反倾销调查占同期阿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比重高达95%,南非50%,印度32.3%,巴基斯坦为115%,这些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比重。
我国遭受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正在逐年增加,面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环境也在逐年恶化,正确的处理和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当务之急,如果不及时给予分析和应对,我国以后的贸易环境会更加恶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巩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中国努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推进南南合作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我国自建国之初就确定了我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也就是发展中国家,要搞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浅谈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屡屡遭遇反倾销措施,导致企业出口困难,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
据统计,2019年,我国面临反倾销的案件总数达到35起,涉及金额逾130亿美元。
这些案件中,绝大部分针对的是我国出口的产品,特别是钢铁、铝合金、化工、轮胎等行业。
为了协助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挑战,本文对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浅谈。
二、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2.1 产能过剩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投资和技术引进逐步增多,进口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也有所提高,形成了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但我国在加入WTO后,由于过分追求GDP和工业化进程,以及推行投资拉动式增长模式,导致了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铝合金和化工等行业的供给过剩,市场竞争加剧。
2.2 技术含量低近年来,尽管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和互联网科技无人能及,但在一些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领域,如钢铁、铝合金和五金制品等,我国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不同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使用的是低端加工制造业的模式,缺乏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所以无法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核心产品或材料,进而导致出口产品质量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受到贸易壁垒的打击。
2.3 企业规模小我国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
这些企业对外贸易经验较为匮乏,缺乏全面的海外市场调查和分析。
同时,由于人员和资金等资源匮乏,这些企业在生产、质量控制和产品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和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外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大。
三、对策分析3.1 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就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含量上有所提升。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提升技术含量的重要手段。
高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强烈,合理的市场规模和产能布局能够为企业赢得较大的持续利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地位。
同时,高端制造业产品也更容易逃避贸易保护措施。
形势与政策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的探讨频频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中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中国企业也因此吃了很多哑巴亏。
自1979年中国输欧的糖精钠受到欧共体的反倾销调查至今,中国已经成为每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数目最多的国家。
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行动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北美国家和欧盟。
反倾销对中国的出口行业带来了困难,甚至使得许多出口企业血本无归、纷纷倒闭。
浅析反倾销的目的,即可看出反倾销是许多发达国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发达国家强势的反倾销行动时往往显得被动而且迟钝。
发达国家对华反倾销的问题固然由来已久,而且是一个急需我们去研究应对策略的问题。
然而,研究对华反倾销问题之后可以发现,其发展的趋势不仅仅是反倾销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而且发起者也已经从原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态势发展成今天不少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对华反倾销的局面。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例如:2003年2月6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决定分别对从中国进口的草甘瞵和木制绘图铅笔和彩色铅笔实施反倾销措施,即对草甘瞵征收35.8%的反倾销税5年,对木制绘图铅笔征收201.4%的反倾销税5年,对木制彩色铅笔将征收202.3%5年;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巴基斯坦应拉合尔PackagesLtd的申请对华书写印刷纸开展了反倾销调查;2011 年11 月11 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对原产于中国的透明玻璃纸薄膜(Cellophane Transparent Film)结束了反倾销调查,并认为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被认定为125% ~140%;等等。
在曾对华反倾销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当称为头号反倾销发起者。
自1992 年印度对华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对华的反倾销案件数越来越多,甚至超过欧美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反倾销国家。
根据WTO 与2010年末公布的的资料,从1995 年1 月1 日至2008 年12 月31 日印度针对外国进口产品共发起了564 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最大的对象国正是中国,高达117 起,占印度反倾销立案总数的20.74%及中国遭遇反倾销总数(674 起)的17.36%,为中国遭遇反倾销立案总数最多的国家。
浅谈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概述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保护主义手段,旨在限制国外产品对本国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的打击,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原因分析1. 国际贸易摩擦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
由于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出口商品种类繁多,各国制造业都可能受到我国产品的冲击。
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利益,各国纷纷采取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来限制我国商品的进入。
2.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一些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这些产品往往以低价出售,从而引发了反倾销调查。
3. 价格倾销争端价格倾销是指企业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以争夺市场份额。
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以低价销售,从而引来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而一旦被认定存在价格倾销行为,我国产品就要面临高额的反倾销税,对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对策建议1. 加强国际贸易谈判与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
与此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通过坚守自由贸易原则,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完善和公正性的提升。
2. 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我国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经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减少被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我国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关键。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力。
4. 多元化市场拓展我国应积极拓展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寻找新的出口市场,降低对特定国家市场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被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分析.一、中国反倾销政策的背景分析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政策的看法三、中国反倾销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四、未来中国反倾销政策的趋势分析五、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议和措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外贸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国反倾销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摩擦中,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情况越来越多。
但是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产生了反感和不满。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进行分析,并列举一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一、中国反倾销政策的背景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
同时,一些出口产品价格低廉且品质良好,对其他国家的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和市场,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尤其是在近几年,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中国针对反倾销的措施主要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调查、反倾销反诉、反倾销负面清单制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来产品的影响,促进自己的企业发展。
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提出了质疑。
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政策的看法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反对中国的反倾销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反倾销政策严重阻碍了他们自己的出口业务。
这些国家往往是低技术含量、低成本的产品外贸出口主体,而中国的反倾销政策很容易将他们挤出市场。
在WTO等国际贸易组织中,这些国家更倾向于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反倾销政策是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企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相似,存在类似的竞争问题。
如果中国开放市场,放弃反倾销政策,将对这些国家的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中国反倾销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认为中国的反倾销政策对其出口业务造成了异常大的冲击。
许多国家认为,中国的反倾销政策是不公平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反倾销政策确实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院(系):国际教育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生:冯颖指导教师:张慧完成日期 2012 年 4 月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研究对策Cause of Antidumping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gainst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y总计:毕业设计(论文):16页表格:0个插图:0幅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研究对策Cause of Antidumping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gainst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y学院(系):国际教育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生姓名:冯颖学号:212108023指导教师(职称):张慧(讲师)评阅教师:陈延伟完成日期:2012年4月南阳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研究对策工商管理专业冯颖【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世界各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总量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数量急速上升,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调查日益增加。
与以往不同,中国的国际经济摩擦的主体不再是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已经给予发达国家的对华反倾销案足够的关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华反倾销却缺乏警觉。
本论文首先阐明了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含义,然后简单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并从行业和产品的特点、贸易差额的对比等多方面对对华反倾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这是本论文着重强调的部分;在此基础上, 论文又分析了反倾销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变的原因;最后对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对策ICause of Antidumping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gainst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y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FENG Yi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China to implement anti-dumping gross increases quickly.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trade protection investigation against Chinese is increasing. Unlike in the past,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rictio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urns into developing countries. Our government, corporate, public and media have been given enough attention to anti-dumping ca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they lack of vigilance for the anti-dumping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basic meaning of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China's anti-dumping. From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de balance contrasting aspects of anti-dumping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the paper highlighted some of.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causes of anti-dumping evolutio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nto developing countries. Last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Key words: developing countries; anti-dumping;countermeasuresII目录引言 (1)1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1)1.1 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歧视性 (1)1.2 对华反倾销指控正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2)1.3 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大 (2)1.4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3)1.5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成为反倾销的主要对象 (3)2 发展中国家对华发倾销的动因分析 (3)2.1 反倾销成为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3)2.2 歧视性的政策是反倾销的重要原因 (4)2.3 我国目前对转口贸易缺乏有效管理 (4)2.4 国际营销策略的落后直接导致反倾销 (5)2.5 涉案企业对反倾销应诉不很积极 (5)3 我国应对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对策 (6)3.1 政府应对策略 (6)3.1.1 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定 (6)3.1.2 培养专业诉讼人才 (6)3.2 企业应对策略 (7)3.2.1 积极应对反倾销调查 (7)3.2.2 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 (7)3.2.3 抵制低价出口 (7)3.2.4 开拓境外加工业 (8)3.3 行业应对策略 (8)3.3.1 发挥行业协调作用 (8)3.3.2 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9)3.3.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9)3.3.4 统一反倾销应诉口径 (9)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III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出口商品反倾销指控近年来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从1995年至2005年,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共遭受反倾销390起。
据商务部统计,当前世界每7起倾销案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使我国遭受巨大损失。
我们对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已经引起了重视,但是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研究得甚少。
发展中国家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的重要目标市场,对于降低市场风险.保持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指控的增多,对我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该地区的贸易造成很大困扰,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按照WTO对倾销做出的定义,通俗地讲就是:当出口的货物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从一个国家进入到其他国家的市场,并且该价格对该国国内某产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危害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威胁,或者说严重影响了该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就可视为倾销。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许多国家把倾销看作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具体表现,即某一商品在生产地市场以高价出售,而在国际市场却采用低价抛售。
根据WTO的基本原则之公平交易原则,倾销是一种伤害贸易公平的行为[1],因此WTO制定了《反倾销协议》,以此来规范控制这种违规贸易行为。
倾销作为一种贸易手段,严重扭曲了由自由市场机制形成的价格水平,有违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的原则。
反倾销,是指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国家或地区,为防止本国或本地区产业和企业遭受来自国际市场上违规竞争的危害,限制进口产品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抛售,通过法律手段避免其损害后果的行为。
根据我国制定的《反倾销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国市场上倾销进口商品,并对现有的国内产业带来了实质性危害,或造成实质性危害威胁,或者对扶植国内产业成长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依法开展调查,采取反倾销措施[2]。
国内上述规定同世贸组织对反倾销的定义是完全相同的。
1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特点1.1 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歧视性根据倾销的判断主旨,某国出口产品是否涉嫌倾销的关键在于该产品的出口价格是否低于国内定价或低于生产成本出口到进口国,且进口国的产业确实遭受了实质性损害。
但是,不发达的国家模仿和学习发达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做法,认为只要对华商品开展反倾销行动,就能避免与中国商品的不利竞争,保护国内产业。
因此,许多不发达的国家在开展反倾销的过程中,不是搞突然性动作,就是任意选择作为反倾销调查对象的行业和商品。
例如,1993年墨西哥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就涉及到十大类共四千多种商品,达到了中国对墨西哥出口总产品数量的四分之三。
在1987至2004年间,墨西哥总共发起了217件反倾销调查案件,且每年的申诉案件数量间存在较大差别。
1992至1993年间,是墨西哥对华反倾销的高潮期,主要原因是墨西哥仿效欧美国家针对中国商品开展了高频率的反倾销活动;随后反倾销案件数量大幅减少。
不过,墨西哥决定自2005年3月起继续对中国生产的各种蜡烛及相关商品课以反倾销税,同年7月墨西哥又对中国生产的塑料卷笔刀开展反倾销调查活动,掀起了墨西哥史上罕见的反倾销高潮[3]。
1.2 对华反倾销指控正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产业发展格局也趋同。
因此,当某国或地区对中国某种商品开展反倾销活动时,其他一些国家会采取跟随做法,发起同样的反倾销调查,从而造成对华反倾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后果就是使中国商品同时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拒之千里之外。
在对华反倾销方面,拉美国家行动保持了高度一致,如果某个国家发起了对华商品反倾销的调查,其他国家会紧随其后,致使中国商品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的占有率急剧下跌,对我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产生严重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拉美国家开始对中国开展反倾销活动,截止到2004年底共发生138起,占拉美国家同期对外反倾销案总数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