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培训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34
目录1 总则 (2)1.1 适用范围 (2)1.2 结构简述 (2)1.3 设备性能 (2)2 完好标准 (2)2.1 零、部件 (2)2.2 运行性能 (2)2.3 技术资料 (2)2.4设备及环境 (2)3 设备的维护 (2)3.1 日常维护 (2)3.2 定期检查内容 (3)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3.4 紧急情况停车 (3)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3)4.1 检修周期 (3)4.2 检修内容 (3)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4)5.1 检修方法简述 (4)5.2 检修质量标准 (4)6 试车与验收 (5)6.1试车前的准备 (5)6.2 试车 (5)6.3 验收 (6)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6)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6)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6)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6)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轴流通风机的维护和检修。
其他型号轴流通风机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2 结构简述轴流风机是由电机,空心转动轴、调心滚动轴承、弹性联轴器、蜗轮、蜗杆、油泵、减速机、转子等主要部件组成。
减速机和电机底座用螺母固定在基础上。
轴流风机转子由叶片、支杆、轮毂罩及轴盘等组成。
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
1.3 设备性能设备性能见表1。
2.1 零、部件2.1.1 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 仪表、计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2.1.3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整齐、符合要求。
2.1.4 主体完整,叶片无明显变形、裂纹、腐蚀等缺陷。
2.2 运行性能2.2.1 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 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
2.2.3 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0℃,电流指标正常。
2.2.4 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术资料2.3.1 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2.3.2 有设备履历卡片。
规程编号:编制单位:沧州纵横炼铁部审批单位:沧州纵横设备部生效日期:08年6月1日A V71—14轴流风机操作规程1、主要设备性能、参数1、1轴流压缩机型号:A V71-14 介质:空气设计流量:3680Nm3/min相对湿度:74% 进口温度:8.8℃进口压力:0.09933MPa(A) 排气压力:0.37MPa(A)排气温度:191 ℃工作转速:4600r/min最大轴功率:20306KW旋转方向:从进气端看顺时针1、2电动机型号:TS 电压:10000V电流:1434A 功率:22000KW效率:98.5% 转速:1500r/min 电机频率:50HZ 主轴旋转方向:从出轴端看逆时针1、3增速器型号:TA630-SFW 传递功率:22000KW使用系数: 1.4 输入转速:1500r/min输出转速: 4600r/min 传动比:4600/1500=3.066布置形式:平行轴硬齿面双斜齿盘车装置:电机功率:15KW 盘车转速:70 r/min全自动盘车器1、4动力油站图号:输出油压:12.5MPa输出油量:33L/min 过滤精度: 5 um油箱容积:450L 油泵:恒压变量轴向柱塞泵油泵电机:功率: 15KW×2 电机电压:380V AC电机转速:1450rpm 蓄能器规格:25×2L冷油器型号: 2LQFW-AIF耗水量:3T/h 冷却器冷却面积:1㎡进水温度:31℃进水压力:0.35MPa电加热器功率:2KW×2 电加热器电压:220V AC1、5润滑油站图号:容积:12500L流量:1270L/min 压力:0.5MPa功率:18.5×2KW 电机电压:380V AC转速:1450r/min编制:审核:批准:双联冷油器冷却水量:120T/h冷却面积: 150m2 进水温度:33℃进水压力:<0.4 MPa 过滤精度:20um电加热器功率:4×3KW 电加热器电压220V AC;排油雾风机功率:0.6KW 排油雾风机电压:380V AC1、6整流栅:图号:通经:DN2000 重量:1193kg1、7伺服马达:图号:压力:12.5MPa 伺服马达:SM125左重量:1、8伺服马达图号:压力: 12.5KPa 伺服马达:SM125右重量:1、9金属膜片联轴器:轴流压缩机-齿轮箱传递功率:22000KW 转速:4600rpm1、10金属膜片联轴器:齿轮箱-电机传递功率:22000KW 转速:1500rpm1、11防喘振调节阀通经:16"执行机构:气动气源压力:0.4—0.65MPa(G)1、12防喘振调节阀通经:18"执行机构:气动气源压力:0.4—0.65MPa(G)1、13高位油箱调节信号;4—20mA油箱容积:3000L 截止阀:DN50×2止回阀:DN100 直通窥视镜:DN501、14止回阀通径:DN1200 助关方式:气动气源压力:0.4MPa(G) 阻尼方式:液压关闭时间:3—5S(可调)液压油牌号:VG46电磁阀电压:24VDC1、15节流阀:图号:86704a 通径:DN32×21、16节流阀:图号:86706a 通径:DN50×21、17节流阀:1、18节流阀:1、19窥视镜:图号:85928a 通径:DN150×21、20窥视镜:1、21窥视镜:图号:85942 通径:DN250×11、22排气消声器图号:89426b 消声量:>40dBA阻力损失:10Kpa 使用温度:≤300℃使用压力:5bar 形式:卧式1、23放空消声器图号:89522消声量:>40dBA阻力损失:10Kpa使用温度:≤300℃使用压力:5bar形式:立式1、24主送风阀型号:D943H-10C通径:DN1200压力:PN1.0电压:380V AC功率:2.2KW1、25电动放风阀型号:ZKJNH-10K通径:DN400压力:PN1.0电压:380V AC1、26进气纤维补偿器通径:DN1800压力:PN 0.26MPa2、开车前的准备2、1检查、确认机组进、出口工艺管路及附件齐全;各阀门动作灵敏、位置准确;2、2检查、确认控制系统所需仪表气源和电源系统已投用正常;机组仪表、电气控制系统调试正常,并处于投入状态;2、3启动润滑油系统2、3、1检查、确认润滑油位正常(距油箱顶部≥650㎜)、油温正常(不低于20℃)、润滑油系统各阀门开、关位置正确;现场稍开油箱底部排放阀,确认排出的油中无任何杂质和水后,关闭排放阀;2、3、2启动润滑油排油烟风机,并检查排油烟情况、确认运转正常;2、3、3检查并确认润滑油泵进、出口阀在开启位置;启动润滑油泵;调节润滑油泵压力为0.25MPa,并检查、确认整个润滑油系统无泄漏;2、3、4将两只润滑油过滤器充油、排气,确认具备投用条件后,投用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处备用状态;调整过滤器后润滑油总管油压调节阀,供油总管油压为0.18-0.3MPa;2、3、5检查、确认整个润滑油系统无异常、无泄漏,调整各润滑点供油油压:电机自由端、负载端进油压力≥0.10MPa变速箱进油压力≥0.25MPa风机自由端止推轴承进油压力≥0.25MPa风机自由端支撑轴承进油压力≥0.15MPa风机负载端进油压力≥0.15MPa并通过窥视镜确认回油正常;现场将备用润滑油泵状态开关打入"备用自启"连锁位置;2、3、6检查高位油箱回油窥视镜直至回油正常,确认高位油箱已充满;关闭进油阀。
18. 轴流式风机维护检修规程SHS 01023-2004227)总则 (223)检修周期与内容 223)检修与质量标准 223)试车与验收( 226)维护与故障处理目次2................................ ( 3................................ ( 41 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1 本规程规定了轴流式风机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以及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本规程适用于凉水塔轴流风机及空冷器轴流风机。
1.2编写修订依据HGJ 1025-79化工厂轴流通风机维护检修规程SHS 01028-2004变速机维护检修规程HG 25013-91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2.检修周期与内容2.1检查周期(见表1)表1检修周期表月根据状态检测结果及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2检修内容2.2.1小检项目2.2.1.1消除漏点等缺陷。
2.2.1.2检查机组对中及皮带张紧程度。
2.2.1.3检查并紧固各地脚螺栓。
2.2.1.4清报机组积垢,特别是各叶片上的积垢一定要清除。
2.2.1.5检查并紧固叶片组的背帽和各紧固螺栓,检查并调整叶片角度。
2.2.1.6检查联轴器状况。
2.2.1.7调校减速箱振动开关或振动、油温在线状态监测报警装置。
2.2.1.8查看减速箱齿轮磨损情况。
2.2.1.9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油位、油质情况,视情况加油、加脂或更换。
2.2.2大修项目2.2.2.1包括小修项目。
2.2.2.2.拆卸并检查叶片、轮毂;检查、调整叶顶与风筒的间隙;叶片称重、整个叶轮作静平衡校验。
2.2.2.3解体检查减速箱。
2.2.2.4检查修理齿轮轴及传动轴并找正。
2.2.2.5检查轴承及O形橡胶圈等易损件。
2.2.2.6检查空冷器风机传动系统。
2.2.2.7调校半自调、自调风机的操纵系统。
2.2.2.8检查、修补机座和基础、检查或更换地脚螺栓,校验机体水平度。
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3 一般规定3.1 检修前的检查3.1.1 检查机组与外部系统水、电、汽,风、介质的吹扫、排凝、隔断情况,应安全可靠。
3.1.2 检修现场应符合HSE标准,检修前应办好作业票。
3.2 拆卸3.2.1 机组拆卸应按拆卸程序进行。
3.2.2 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应不会对零部件产生损伤,严禁用硬质工具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3.2.3 对锈死的零件或组合件应用松动剂浸透,再行拆卸。
对过盈配合的零部件应使用专用工具。
3.2.4 零部件拆装前应作好标记。
3.3 吊装3.3.1 起吊前,检查吊耳、绳索应符合要求。
3.3.2 吊装时,不应将钢丝绳、索具直接绑扎在加工面上,绑扎部位应有衬垫或将绳索用软材料包裹。
3.3.3 起吊转子时,必须使用专用吊具。
起吊过程中,要保持转子的轴向水平,严禁发生晃动、摩擦及撞击。
3.3.4 吊装作业执行SH/T 3515—1990《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3.4 吹扫和清洗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并用压缩风吹干,清扫后的零部件表面应清洁、无锈垢、无杂物粘附。
3.5 零部件保管对零部件应分类成套保管,防止丢失。
对重要零部件的加工面和大部件应有防锈蚀、防止碰伤的措施,对转子应有防止变形的措施。
3.6 组装3.6.1 机器组装应按组装程序进行。
3.6.2 机器在封闭前必须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3.7 记录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按要求认真填写拆检值和组装值,做到数据齐全,准确、字迹工整。
记录各零部件的检查、修复和更换情况。
4 变速器检修4.1 拆装程序拆卸程序见图1,组装程序与图1相反。
4.2 检查项目、内容和质量要求4.2.1 转子4.2.1.1 检查转子应无锈蚀、损伤和裂纹。
4.2.1.2 轴颈圆度、圆柱度允许偏差为0.02mm,根据轴颈磨损情况,酌情考虑采用适当方法进行修复。
4.2.1.3 转子圆跳动测量部位见图2,允许跳动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
AV型轴流风机的检修与维护Av型轴流风机在使用中,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风机齿轮点蚀、旋转失速、喘振、润滑油变质等故障,影响风机的性能,并引起风机的强烈振动及大噪声的出现,更有甚者,导致风机叶片疲劳损坏、造成事故。
1 常见故障检修1.1 减速机检修。
定期对减速机的齿轮接触精度和齿轮点蚀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点蚀破坏,噪音增大振动、抖动或者启动力矩会明显增。
检测时,可以用齿轮跳动检测仪进行检查,确定齿轮失效后,应及时更换。
此外,使用优质的润滑油能延长齿轮、轴承的使用寿命;比如使用齿轮宝,明显提高齿面光洁度,点蚀坑周边边缘变得光滑,手感良好,能制止点蚀,而且使减速机油温下降3~4℃。
1.2 润滑油检修。
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机械杂质的污染和来自外界的灰尘,运转机件磨损下来的金属屑以及零件受侵蚀而形成的金属盐,使润滑油变质,为此,定期检查润滑油,检测方法主要有:油流观察法,手捻法,光照法,油滴痕迹法;润滑油变质后呈深黑色、泡沫多并已出现乳化现象,用手指研磨,无粘稠感,发涩或有异味,滴在白试纸上呈深褐色,无黄色浸润区或黑点很多。
若不及时更换会加速零部件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1.3 旋转失速检修。
当气流与叶片进口形成正冲角,即α>0,且此正冲角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叶片背面流动工况开始恶化,边界层受到破坏,在叶片背面尾端出现涡流区,即所谓“旋转失速”现象。
当风机发生单侧出入口差压高高报警或失速报警,风机进入危险区域运行时,为避免风机失速,应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方法:立即检查并确认风道各挡板全部打开;快速降低机组负荷,同时关小风机导叶开度,直至风机恢复正常运行;尽量调节两台送风机风量相平衡。
1.4 喘振。
喘振,就是当风机在其Q-H性能曲线临界点的左区域工作(即不稳定区)时,风机的流量、全压和功率在瞬间内发生不稳定的周期性反复变化的现象。
喘振将使风机性能恶化,装置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工况,当喘振频率与设备自振频率相合拍时,产生的共振会使装置破坏。
AN 系列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培训教材CPMW成都电力机械厂AN 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结构介绍AN风机技术引进概况AN系列静调轴流式通风机(简称:AN风机)是成都电力机械厂1987年从联邦德国KKK公司引进的专有技术、是由电力部根据我国电力工业的迫切需要向国家申报、经国家经委批准的技术引进项目,并被列为国家计委重大新产品项目。
1990年成都电力机械厂用引进技术制造的AN静调轴流风机考核样机即国家重大新产品----大坝电厂300MW机组锅炉引风机投入运行,同年通过了德国专家的质量认证,在技术及制造质量上完全符合该公司的相关质量标准,并在1992年经中国电力工业部鉴定验收合格。
该类型风机已被很多电厂的大型机组(特别是在引风机及增压风机上)采用,使用效果良好,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得到用户的高度赞赏, 其业绩已近二千台。
AN静调轴流风机的名称、定义安装角度叶片数V型叶片(等强度、固有频率高、压力系数高叶轮直径加6个机号得扩压器出口尺寸德文eins (英文one)—种叶片机号(R40系列)非机翼型(板型no)轴流风机(axial fan)运行原理能量转换过程:电机叶轮、后导叶、扩压器电能----- ►机械能------------------- ►(流体)静压能和动能AN系列轴流通风机是一种以叶轮子午面的流道,沿着流动方向急剧收敛,通过叶轮的作功,气流速度迅速增加,从而获得动能, 并通过后导叶将烟气的螺旋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而进入扩压器,并在扩压器内将烟气的大部分动能转化成系统所需的静压能的轴流式通风机。
根据其工作原理,通称子午加速风机。
主要作用是使气流加速,降风机结构示意图低流动损使气流能均匀集流主要作用是使气流在进主要作用是使气流进一步入叶轮前产生负预旋,可调可调风压导、改善风机性加速,降低流动损失,使气流能D2集流器叶轮将机械能转化为动能,通过叶轮对气体作功获得所需的动能和静压进气箱能。
与可调前导叶配合,可进一步改主要作用是改变气流方向,同时收敛进气室,改变气流流动状况,扩压器主要作用是改变经主要作用是随着叶轮流出的气流方向,克服气体流动损失。
AN系列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培训教材CPMW成都电力机械厂AN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结构介绍AN风机技术引进概况AN系列静调轴流式通风机(简称:AN风机)是成都电力机械厂1987年从联邦德国KKK公司引进的专有技术、是由电力部根据我国电力工业的迫切需要向国家申报、经国家经委批准的技术引进项目,并被列为国家计委重大新产品项目。
1990年成都电力机械厂用引进技术制造的AN静调轴流风机考核样机即国家重大新产品----大坝电厂300MW机组锅炉引风机投入运行,同年通过了德国专家的质量认证,在技术及制造质量上完全符合该公司的相关质量标准,并在1992年经中国电力工业部鉴定验收合格。
该类型风机已被很多电厂的大型机组(特别是在引风机及增压风机上)采用,使用效果良好,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得到用户的高度赞赏,其业绩已近二千台。
AN静调轴流风机的名称、定义A N30e6(V19+4º)安装角度叶片数V型叶片(等强度、固有频率高、压力系数高)叶轮直径加6个机号得扩压器出口尺寸德文eins(英文one)一种叶片机号(R40系列)非机翼型(板型no)轴流风机(axial fan)运行原理能量转换过程:电机叶轮、后导叶、扩压器电能机械能(流体)静压能和动能AN系列轴流通风机是一种以叶轮子午面的流道,沿着流动方向急剧收敛,通过叶轮的作功,气流速度迅速增加,从而获得动能,并通过后导叶将烟气的螺旋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而进入扩压器,并在扩压器内将烟气的大部分动能转化成系统所需的静压能的轴流式通风机。
根据其工作原理,通称子午加速风机。
风机结构示意图扩主要作用是随着主要作用是使气流加速,降 低流动损失,使气流能均匀地 充满可调前导叶。
D1集流主要作用是使气流在进 入叶轮前产生负预旋,可调 节风量、风压、改善风机性 能和提高风机调节效率。
主要作用是使气流进一步 加速,降低流动损失,使气流能 均匀的充满叶轮。
器可调前导叶 D2进气箱主要作用是改变气 流方向,同时收敛进气室, 改变气流流动状况,使气 流在进入集流器之前更叶轮将机械能转化为动能,通过叶轮 对气体作功得所需的动能和静压能。
增压风机检修方案(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1、解体前检查1.1检查叶片顶部与外壳之间的径向间隙;1.2检查静叶片实际开度与机外指示是否一致;1.3检查风机内部可见各部件有无明显失效现象。
2、拆卸风机大盖2.1拆除围带紧固螺丝,并将围带拆下或移离大盖;2.2拆引风机大盖水平法兰螺丝和定位销,并放好;2.3借助顶开螺钉将风机大罩上半部顶起;2.4联系起重工借助钢丝绳及内机顶部的手动葫芦将风机大盖垂直起吊,直至当机壳移动时不会碰到叶片为止,然后横向移出,放至安全地点并用木制垫片垫好,为防止大盖变形,大盖表面禁止承受外力冲击。
3、联轴器拆卸3.1拆下对轮护罩及对轮螺栓,做好标记。
3.2测量对轮中心记录原始值。
3.3对轮检查。
4、轴承箱的解体4.1联系热控拆除轴承箱上的热工测点。
4.2将轴承箱内的润滑油放尽。
4.3拆除轴承箱端盖螺栓,拆下轴承盖。
4.4拆下的零部件摆放整齐并妥善保管。
5、解体后清理、检查、修复、测量5.1各零件清洗检查:将拆下来的零部件用煤油清洗。
5.2轴承用汽油清洗,有污垢和铁锈杂物要用铲刀清除干净。
轴承滚道及滚珠无蚀斑、麻点、磨损、划痕、重皮、锈迹、过热等缺陷,非滚道上的麻坑、锈迹面积不大于1mm时可以使用。
5.3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并做好记录,游隙应在0.2mm~0.26mm为合格;小于或大于需更换轴承。
5.4轴承箱水平检查及校正,水平小于0.02mm,固定端与自由端高低度差小于0.10mm。
5.5加油、排空管清理。
5.6叶轮、叶片金相着色检验,叶轮、叶片无裂纹、损伤、变形、腐蚀。
5.7叶片厚度测量,并作好记录5.8检查风机后导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厚,有磨损的要进行修补或更换。
5.9若要更换后导叶,则要一片更换完毕后再更换下一片后导叶,不得同时进行。
5.10检查入口调节挡板是否有损坏现象,进行测厚,有损坏的要进行修补或更换。
5.11重新调整入口调节挡板的开度,保证内外开度一致。
5.12检查调节挡板的连接组件及轴承,发现缺陷及时处理或更换。
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3 一般规定3.1 检修前的检查3.1.1 检查机组与外部系统水、电、汽,风、介质的吹扫、排凝、隔断情况,应安全可靠。
3.1.2 检修现场应符合HSE标准,检修前应办好作业票。
3.2 拆卸3.2.1 机组拆卸应按拆卸程序进行。
3.2.2 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应不会对零部件产生损伤,严禁用硬质工具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3.2.3 对锈死的零件或组合件应用松动剂浸透,再行拆卸。
对过盈配合的零部件应使用专用工具。
3.2.4 零部件拆装前应作好标记。
3.3 吊装3.3.1 起吊前,检查吊耳、绳索应符合要求。
3.3.2 吊装时,不应将钢丝绳、索具直接绑扎在加工面上,绑扎部位应有衬垫或将绳索用软材料包裹。
3.3.3 起吊转子时,必须使用专用吊具。
起吊过程中,要保持转子的轴向水平,严禁发生晃动、摩擦及撞击。
3.3.4 吊装作业执行SH/T 3515—1990《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3.4 吹扫和清洗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并用压缩风吹干,清扫后的零部件表面应清洁、无锈垢、无杂物粘附。
3.5 零部件保管对零部件应分类成套保管,防止丢失。
对重要零部件的加工面和大部件应有防锈蚀、防止碰伤的措施,对转子应有防止变形的措施。
3.6 组装3.6.1 机器组装应按组装程序进行。
3.6.2 机器在封闭前必须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3.7 记录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按要求认真填写拆检值和组装值,做到数据齐全,准确、字迹工整。
记录各零部件的检查、修复和更换情况。
4 变速器检修4.1 拆装程序拆卸程序见图1,组装程序与图1相反。
4.2 检查项目、内容和质量要求4.2.1 转子4.2.1.1 检查转子应无锈蚀、损伤和裂纹。
4.2.1.2 轴颈圆度、圆柱度允许偏差为0.02mm,根据轴颈磨损情况,酌情考虑采用适当方法进行修复。
4.2.1.3 转子圆跳动测量部位见图2,允许跳动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
4.2.2 齿轮箱体4.2.2.1 各配合表面应无缺陷、损伤,水平剖分面应接触严密。
4.2.2.2 油箱、油孔、油道清洗后应无杂质,油路畅通无阻。
4.2.2.3 内表面涂层应无起皮脱落现象。
4.2.2.4 齿轮箱体应灌煤油试漏,注入高度不低于回油孔上缘,经24h无渗漏为合格。
4.2.2.5 各连接螺栓质量应符合要求,数量应齐全。
4.2.3 径向轴承4.2.3.1 外观检查轴承衬应无损伤、裂纹、夹渣、空洞和重皮等缺陷。
4.2.3.2 将轴承浸入煤油30min,涂白粉(或用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法)检查轴承衬应无脱壳现象。
4.2.3.3 更换轴承衬时,检查轴承衬背与座孔的接触面积应达50%以上。
4.2.3.4 检查轴承衬与轴颈的接触应良好。
4.2.3.5 轴承间隙应符合表4的要求。
4.2.3.6 检查轴承衬背过盈量应为0.02~0.04mm。
4.2.4 止推轴承4.2.4.1 检查轴承衬应无裂纹、夹渣、空洞和重皮等缺陷。
4.2.4.2 将轴承浸入煤油中30min,涂白粉(或用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法)检查轴承衬应无脱壳现象。
4.2.4.3 检查止推瓦块厚度应均匀一致,用着色法检查止推瓦块与止推盘的接触面积应达70%以上。
4.2.4.4 止推间隙为0.25~0.34mm。
4.2.5 油封4.2.5.1 检查油封应牢固,无裂纹、卷曲、歪斜等缺陷。
4.2.5.2 水平剖分面应不错口,间隙不大于0.08mm。
4.2.5.3 油封间隙测量部位见图3,间隙应符合表5的要求。
4.2.6 齿轮4.2.6.1 检查轮齿不得有毛刺、裂纹、断裂等缺陷。
4.2.6.2 齿轮啮合侧间隙测量部位见图4,侧间隙应符合表6的要求。
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
4.2.6.3 检查齿的工作面啮合斑迹,沿齿高方向应达70%,且分布于啮合线两侧。
齿宽方向,正啮合应达50%,反啮合应达80%,见图5。
啮合斑迹应用透明胶纸贴印记录。
4.2.6.4 如啮合斑迹不合格,可用轴承衬调整垫片进行调整。
当松动底座与箱体连接螺栓,或移动箱体及更换垫片时,必须重做斑迹检查。
4.2.7 电动盘车器4.2.7.1 每2~3年拆卸一次,清洗检查各齿轮、蜗轮、蜗杆,不得有裂纹、毛刺等。
4.2.7.2 弹簧弹力应符合要求,滚动轴承转动灵活,滑动杆各滑动表面无损伤,滑动自如。
4.2.7.3 传动螺旋齿轮应能正常结合(可送电状态)和脱开(自锁状态)。
4.2.7.4 油路畅通,确保啮合、滑合、传动部位的良好润滑,密封圈应无断裂和老化现象。
4.2.7.5 联轴器的轴向间隙为3mm。
4.3 组装组装程序与拆卸程序相反。
5 主风机检修5.1 拆卸程序5.1.1 主风机的拆卸程序见图6,起吊程序见图7。
拆卸过程中的有关要求应按照一般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5.1.2 主风机的结构见图8。
5.2 检修项目、内容和质量要求5.2.1 地脚螺栓检查地脚螺栓应完好无损,无松动。
5.2.2 机壳5.2.2.1 外观外观检查机壳应无变形、裂纹,水平剖分面应光洁无损伤、划痕。
5.2.2.2 导向键a.检查横向导向键与底座接触应严密,调节垫片应无毛刺、卷边,螺钉连接应牢固,与键槽的配合间隙应为0.043~0.170mm,见图9。
横向导向键顶面与机壳承载面接触局部间隙应小于0.05mm。
b.垂直导向键与机壳组装间隙应符合图10规定。
5.2.2.3 水平度机壳剖分面的水平度见图11。
纵向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mm/m,横向水平允许偏差为0.10mm/m。
5.2.2.4 支腿、底座和连接螺栓检查支腿、底座和连接螺栓间的间隙,检查部位见图12,间隙应符合表7要求。
5.2.3转子5.2.3.1 外观转子各轴颈、止推盘处应进行着色检查,其表面应光洁无裂纹、锈蚀及麻点,其他处不应有机械损伤和缺陷。
5.2.3.2 动叶片的裂纹检验a.一般情况下,应仔细地检查处于安装好状态的第一级、第二级、倒数一、二级动叶片的工作部分和叶片的连接部分,其余各级叶片进行目测。
b.如果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叶片全部进行裂纹检验:(1)机器不稳定工作的逆流、旋转失速;(2)叶片发生条痕;(3)流道内发现机械杂物;(4)发生腐蚀现象。
c.当机器发生喘振时,必须进行全部叶片的检验。
d.检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的检验方法有着色检验、磁粉探伤、测频法、涡流探伤。
注:(1)任何情况下,检查时应将转子从机壳中吊出来。
(2)着色时,不允许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渗透剂。
5.2.3.3 轴颈圆度、圆柱度检查轴颈圆度、圆柱度允许偏差值为0.01mm。
5.2.3.4 转子跳动转子跳动检测部位见图13,允许跳动值应符合表8的要求。
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
5.2.3.5 所有传感器部位(径向振动)和轴位移,其最终表面粗糙度R a 值应达到0.4~0.8μm,这些部位的电气和机械的综合跳动值不超过下列数值:a.径向振动探头监测部位,6μm;b.轴位移探头监测部位,13μm。
5.2.3.6 校正动平衡动平衡精度等级按制造厂要求。
如制造厂无要求,按不低于G2.5级处理。
5.2.4 轴承箱5.2.4.1 各配合表面检查各配合表面应无损伤,水平剖分面接触应严密,自由间隙不应大于0.05mm。
5.2.4.2 油孔、油道油孔、油道应清洁无杂质,并应畅通无阻,连接法兰面无径向划痕。
5.2.4.3 内表面涂料检查内表面涂料应无起皮和脱离现象,否则应彻底清除后重涂。
5.2.4.4 试漏机器正常运转时,轴承箱部位若有油渗漏现象,检修时应做煤油渗透检查,30min无渗漏为合格。
5.2.4.5 连接螺栓检查连接螺栓应完好无损,否则应更换。
5.2.5 径向轴承5.2.5.1 外观轴承衬应无裂纹、夹渣、气孔、重皮等缺陷。
5.2.5.2 轴承衬脱壳检查对轴承进行无损探伤,检查轴承衬有无脱壳现象。
5.2.5.3 轴承衬背与座孔接触面积轴承衬背与座孔应接触良好,接触面积不小75%。
5.2.5.4 轴承衬与轴颈接触轴承衬与轴颈的接触状况,瓦块应在弧形中部1/3弧长部分接触,沿长度方向接触面积应大于75%。
5.2.5.5 轴承水平剖分面检查轴承水平剖分面自由间隙不应大于0.05mm。
5.2.5.6 轴承间隙检查轴承间隙应符合表9要求。
5.2.5.7 轴承衬背过盈量检查轴承衬背的过盈量应为0.01~0.05mm。
5.2.6 止推轴承5.2.6.1 外观检查轴承衬应无裂纹、夹渣、气孔、重皮等缺陷。
5.2.6.2 脱壳检查对轴承进行无损探伤,检查轴承衬有无脱壳现象。
5.2.6.3 瓦块、摆动瓦块厚度检查止推瓦块的厚度应均匀一致,厚度允许偏差为0.02mm。
5.2.6.4 止推瓦块与止推盘的接触面积止推瓦块与止推盘接触面积不少于80%。
5.2.6.5 组装后摆动组装后瓦块的摆动应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
5.2.6.6 组装后平行度组装后检查瓦块承力面与定位环应平行,平行度允许偏差为0.02mm。
5.2.6.7 调整垫片调整轴承间隙用的调整垫片应光洁,无卷边、毛刺等缺陷。
5.2.6.8 轴承接合面检查轴承接合面自由间隙应不大于0.05mm。
5.2.6.9 止推间隙轴承的止推间隙应用垫片调整,调整后上、下两半轴承的垫片厚度应相等。
用百分表测量止推间隙应符合表10要求。
5.2.7 油封5.2.7.1 外观外观检查油封齿嵌装应牢固,无裂纹、卷曲、歪斜等缺陷,回油孔畅通。
5.2.7.2 油封间隙油封间隙(见图14)应符合表11要求,超过最大值时应更换。
5.2.8 迷宫密封5.2.8.1 外观密封套外观检查应无损伤,进排气孔应畅通,密封片应无裂纹、卷曲或歪斜等损伤。
5.2.8.2 连接密封套与座孔的配合应紧密、无松动,连接螺栓应锁紧防松。
5.2.8.3水平剖分面检查水平剖分面应平整,接触严密,不错口。
5.2.8.4 径向和轴向间隙密封间隙(见图15)应符合表12规定。
5.2.8.5 间隙调整密封间隙的调整可用调整密封套背部垫片或修刮密封片的方法来达到规定值。
5.2.9 静叶承缸5.2.9.1 检查静叶承缸应无变形、裂纹。
5.2.9.2 各接合面应光洁、无锈蚀和损伤,各连接螺栓应无变形。
5.2.9.3 承缸背压板和螺栓应无松动和锈蚀。
5.2.10 可调静叶5.2.10.1 外观检查静叶片应无裂纹、锈蚀、损伤、变形等缺陷。
5.2.10.2 静叶密封圈、石墨轴承及静叶附件检查静叶密封圈应无老化、断裂等损伤,若发现应更换。
检查石墨轴承磨损情况,若发现有裂纹、破碎等缺陷应更换。
石墨轴承与静叶转轴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表13要求,若超过最大值,应更换密封轴承。
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