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与对策_李宁

  • 格式:pdf
  • 大小:58.66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全球野生动物物种受威胁状况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国家地区已知

受威胁已知受威胁已知受威胁

已知受威胁

已知受威胁物种

物种物种种数物种种数物种种数物种种数亚洲

中国607*301329*7412*44*295*29*3400*7印度34129117813540012181-912日本186463235853561220马来西亚-8-7-7--563蒙古-6-4----113尼泊尔-17-2-4--371巴基斯坦-13-2-9--14-菲律宾9675412197160-499越南273

-774-180-80---欧洲丹麦49

141904150143-0芬兰627232145151-1法国1135934213436142918-2德国9444305981291911-1荷兰603925785761510-0西班牙1351735722641241-1瑞典65102501760135-1英国772423335115142-0前苏联357

787658014437349443大洋洲澳大利亚320

437002355091506190新西兰6914282163975-00所罗门群岛-1-1-2--40西萨默尔-

--1-1--10非洲阿尔及利亚97

15-4-2----安哥拉27513-12-7--271贝宁1877---5----博茨瓦纳162

810443

-1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与对策

李宁1,王姣2(1.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黑龙江

哈尔滨150300;2.辽宁鸟类研究中心)

摘要:1980年代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针对生物多样性、

保护对策及相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办法。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策

Countermeasurefordealingwithasituationaboutthediminutionofbio-resourcesintheworld

LINingetal(HarbinNorthForestZoo,Harbin150300,China)

Abstract:Populationgrowthflaresupsooverquicklyandthattheypurchasedenvironmentattheexpensesofthedevelopmentofeconomyfrom1980s.itmakesalargediminutionindiversityoforganism.Thisarticletellsushowtoprotectthediversityoforganism.Keywords:livingbeingdiversity;decrease;countermesure

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纷繁多样性及它们的遗传变异与它们所生存环境的总合。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生物多样性,有3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物质表现是生物资源,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不管是怎样或从什么角度去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归根结底,它是对人类有利、有益、有用。人类的目标是谋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关键是要保护好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即是生物多样性。1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1.1

物种濒危与灭绝

根据国际联盟对自然保护区的估计,在以往400年中所灭绝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有25%是由于自然的原因,而其余75%则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的。目前大约20000种植物、350种鸟类、280种哺乳动物有被灭绝的危险(表1)。1.2

生境的破坏与退化

对多数野生动植物而言,最大的威胁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管理,保证示范区建设规划顺利实施。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措资金,落实生态示范区建设经费。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脱贫,生态致富。加强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促进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水电,加强电站运营期监督管理,促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高冠民,窦秀英.湖南自然地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82 ̄183.

[2]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

—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7 ̄119.[3]任海,周国逸,夏汉平,等.广东连平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生态规划[J].生态科学,2002,21(1):76 ̄81.

[4]周葆华.池州市生态功能分区发展模式构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8(1):98 ̄101.[5]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3,(7):122 ̄123.

作者简介:李艳(1981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

(2006-03-07收稿S编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No.4

TERRITORY&NATURALRESOURCESSTUDY

·73·

文章编号:1003-7853(2006)04-0073-02

中图分类号:Q16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6202/ki.tnrs.2006.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