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 格式:pptx
- 大小:10.63 MB
- 文档页数:29
论《反对本本主义》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启示一、引言和概述-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二、本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本本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本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史- 本本主义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和现状三、反对本本主义的精神实质- 反对本本主义的理念和精神价值- 反对本本主义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四、当代反对本本主义的启示- 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本本主义问题和表现形式- 当代反对本本主义的策略和理念- 当代反对本本主义的作用和意义五、结论和展望- 反对本本主义的意义和作用- 反对本本主义的局限性和挑战- 未来反对本本主义的可能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六、参考文献注意:以上提纲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章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论文结构清晰,逻辑明晰,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一、引言和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反对本本主义》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启示。
本本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其影响已经无处不在,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本文将从本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反对本本主义的精神实质以及当代反对本本主义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二、本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1 本本主义的定义和特点本本主义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通常表现为过分重视规矩和繁琐手续,过分注重细节,并且常常追求一成不变和机械化的程度。
本本主义的特点有:拘泥于形式,注重权威,刻板教条,固步自封等。
2.2 本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史本本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礼法制度、科举制度等,都有本本主义色彩。
在当代,本本主义也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例如办事繁琐、拘泥规定、怕冒风险等。
2.3 本本主义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和现状目前,本本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各种行业和领域都存在。
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国也普遍存在着本本主义现象,例如美国的法律制度、日本的企业管理等。
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的现实价值分析作者:阳月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7期摘要:《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对于教条主义斗争的历史经验所进行总结,其精神实质就在于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以及坚持独立自主。
在当下,《反对本本主义》具有为坚持理论自信提供必要前提、开启理论结合实践的大门、为改革开放提供必要支撑以及助力实现中国梦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精神实质;现实价值实践证明,我国革命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核心本质在于符合我国现实。
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依然需要以我国实情为出发点。
《反对本本主义》体现出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所秉持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巩固,这也对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进行充分揭示,即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以及独立自主。
新的历史时期下,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的现实价值非常重要,其有助于寻找并发现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1.《反对本本主义》的精神实质1.1实事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首次创造性地运用并升华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并将这一概念运用于领导及工作方法中。
《反对本本主义》明确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观念。
1.2群众路线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了共产党的正确斗争路线,即需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群众。
斗争的经验是通过群众斗争过程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只有结合实际经验,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应结合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结果,以寻求真理。
1.3独立自主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提出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這也是最能体现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表述。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阐述了只有通过实地调查作出正确方针的方式才能领到中国革命取得根本胜利的观点。
论《反对本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发布时间:2023-06-06T09:08:40.25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5期作者:赵新宇吴晓崟[导读] 《毛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凝聚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著作。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24摘要:《毛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凝聚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著作。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与方法对当时在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进行批判与改正,主张正确的看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不唯书、不唯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反对本本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文献,新时代,重温这篇著作对我们了解与领悟毛泽东思想以及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反对本本主义》是展现毛泽东思想的一篇重要著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中国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在党内盛行教条主义之时,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权,没有发言权”的名言,并针对党内存在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在实践中调查的目的、方法与调查过程中的问题等内容。
本文以《反对本本主义》为出发点,探索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一、《反对本本主义》的创作背景《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于1930年创作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著作,当我们进入新时代,再次翻看毛泽东这本著作,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必须对其创作的背景进行探寻。
毛泽东称这篇文章是经历了一番斗争,为解决民主革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创作的,此番话便道出了文章创作的背景。
(一)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1919年,十月革命的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带给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同年,共产国际于同年建立,自共产国际成立以来便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认识和方法的指引,成为领导核心。
作者简介院杨雅馨(1998—),女,硕士在读,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反对本本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杨雅馨(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反对本本主义》是一篇极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文章,毛泽东在此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章从《反对本本主义》的理论内涵出发,分析当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启示了新时代高校学生要坚定实事求是的原则,养成独立自主学习和做事的态度。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事求是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2-0136-02总第506期Vol.506大学(思政教研)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2021年3月Mar.2021《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篇著作,是毛泽东为了阻挠当时已有很大影响的教条主义思想,于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后写的。
文章通过七个部分,罗列总结了“本本主义”的错误和具体表现形式,强调了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深入学习《反对本本主义》理论精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反对本本主义》理论内涵“本本”指的是什么?“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1]115。
所以狭义的本本是指该会议通过的有关办法和方案,也正因为对这些“本本”的“迷信”,导致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蔓延。
广义的“本本”则是指出唯心主义的教条主义。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从实践观点出发定义认识过程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始终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相互依赖。
多数事例也证明了割裂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严重后果,从中国现实的情况来看,则是许多同志在实践中迷失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困局。
《反对本本主义》的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作者:杨蓓来源:《奋斗》2015年第07期今日之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曙光在前。
全力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异常严峻。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毛泽东85年前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深刻领会其内涵与精神实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与指导意义。
一、《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实质《反对本本主义》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文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传之后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蕴含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雏形。
(一)《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共产国际错误指导导致中国革命的挫折。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此种倾向自然会影响到共产国际内部。
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作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支部之一,接受其理论上的指导和组织上的领导。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革命具体的情况,以不切实际的所谓“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损失巨大。
红军内部思想观念的分歧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增加了中国革命的艰辛。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围绕着红军的建设和发展,红四军党内出现分歧,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斗争实质上反映的是两种思想意识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原则性分歧。
红四军党内一些领导人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风严重,唯共产国际指示是从,提出的错误路线方针对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
对此,毛泽东有着深切的体会与担忧。
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作风是该文产生的重要原因。
毛泽东一生重视调查研究。
早在 1920年,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就谈到:“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
范文一: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提出的,它的原意是教条主义。
在本文中,毛主席不仅指出了本本主义的错误,并为如何改正做出了详细指示。
本本主义,其解释为: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本本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当人们都在批判本本主义时,我想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本本主义的出现是有其生长的土壤的。
首先,本本主义的弊病产生多在于管理层面,即当官人中间。
管理者之所以出现了本本主义错误。
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真正的去了解真实情况,真正到现场,基层去。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官之所以为官,便是因为他们处于管理阶层,不同于从事实践事务的一般人,他们主要从他们的下级官员处,获得信息。
说白了,有些让你知道什么,才能知道什么的意味,而这也是中国封建几千年的机制所留下的后遗症。
所以一些官员们不能真正的去调查了解,从而出现了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军队中,上下级的关系更加明显,强制性更加突出。
保证完成任务!一定要拿下这块高地!等类似的话语,我们常常能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听到。
这从一定侧面显示出军队中的军令如山。
强大的执行力有利于指令被完好的落实。
但是,这也无法避免对于上级指令的盲目执行性,甚至会将其扩大。
一旦指令出现错误,如果执行下去,那么错误面将不多扩大,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就如同大跃进的错误一样。
一旦指令制定的领导阶层出现错误,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
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一切行动听指挥,但是并没有一切指令要思考的警世名言啊!可见这种错误的发生不是突然的,而是有很深的基础的。
而且由于新中国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不久,伟大的革命者对于老百姓的威信还是很高的。
从而容易导致军民盲目崇拜的产生,容易产生对于领导指令与文件盲目认同的现象,这也大大为本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养料。
《反对本本主义》的价值意蕴与当代启示作者:董玉华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9期摘要:《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为了反对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是这篇文章中极富价值意蕴的凝练表达,分别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的价值选择、独立自主的中国气派。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反对本本主义》可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给人以新的启示,发挥其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实事求是;群眾路线;独立自主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党内主要负责同志错误估计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倾向愈演愈烈,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此,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称《调查工作》)一文,提倡调查研究,反对“唯书论”;提倡群众路线,反对“唯上论”;提倡独立自主,反对“唯共产国际论”。
一、《反对本本主义》的价值意蕴面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种种空洞的、唯心的、不切实际的思想,毛泽东在此文中开篇明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号召大家“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坚持走群众路线,“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基本观点,也就是实事求是。
要想做出决策、画定蓝图,就必须去调查研究,即去“求”“实事”以得到“是”。
正确的决策来自于调查研究,“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和根源,经过调查研究才会得出一定的结论。
当然,正确认识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的螺旋上升过程。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凸显,相反,不做调查就摸不清中国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实事求是对我党的重大影响姓名:学号:班级:学院:电信学院摘要: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思想的体现。
在当时全党被左倾教条主义所笼罩的情况下,毛泽东率先吹响了反对教条主义的号角。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以自己对中国革命独特的洞察力和对我党前途的思考,提出要大兴调查之风,实事求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而不是只遵循书本上的指示和那些空降下来的不合实际指示,对当时党内“唯上”、“唯书”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中国的革命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准则,对全党是一次很大的思想解放。
同时,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也对以后新中国的建设和当今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字:《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十分注重调查,在我党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都十分注重调查的重要性,并且自己身体力行,亲自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
例如,大革命时期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井冈山时期关于土地政策的调查和土地革命时期的一系列调查,这些调查工作都为我党正确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从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热衷可以看出,他是十分看重实事求是的,在他的眼里,只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救中国,才能拯救中国于危亡之中。
一.《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背景在我党建党之初,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当时在党内和军内盛行“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思想,完全照搬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对苏联的指示惟命是从,毫不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给革命带来了重大的挫折。
而当时中共中央给毛泽东的一系列命令也都不符合湘赣苏区的实地情况,并且当时中央和省委的一些特派员、巡视员来到苏区后,对苏区的工作瞎指挥,不进行深刻的调查研究,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和所掌握的苏联经验,对苏区的工作指手画脚,并且企图废止和取代毛泽东在苏区的领导权而在苏区内部搞派系斗争。
这一切都给毛泽东在苏区开展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
论《反对本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作者:杨雪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2期【摘要】《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在闽西农村革命根据地调研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它强调了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文章对调查的对象、方法、目的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反对本本主义》反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唯书”至上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则是率先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联系的观点,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为接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依据。
1 《反对本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第一,文章中所提及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①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秉承什么样的态度,事实上毛泽东一方面提出了科学理论对于革命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强调要纠正本本主义,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毛泽东十分重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重视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和行为,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创新性贡献”。
②《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至今仍是我党解决问题的原则。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调查研究是实践的重要环节,调查实质上就是解决问题。
正如毛泽东所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