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16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一、开场引言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哲学与文化的殿堂,探索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就像我们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与我们息息相关。
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指导我们如何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探索之旅吧!二、知识点梳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现象,比如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
而社会意识,则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换句话说,我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由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比如,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开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就需要通过革命或改革来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穿的鞋子,随着我们脚的不断长大,原来的鞋子就会变得不合脚,这时就需要换一双新的鞋子。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和制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会随之发生变革;同时,上层建筑也会通过政治、法律等手段来维护或改变经济基础。
这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只有地基打得牢固,房子才能盖得高;而房子的设计和装饰也会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和房子的美观度。
第一轮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略)2、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1)二者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B.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补充: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它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表现在: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它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也可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做出预见。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而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社会意识只有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产生现实的作用。
)(2)方法论:一切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
(3)错误倾向:既反对否定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又反对抺煞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4、什么是哲学上讲的价值?(略)5、什么是价值观?①价值观是人们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的时代性阶级性-----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往往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利益和认识发生变化,价值观也随之变化。
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从作用的领域来看: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政治重点知识讲解:“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知识体系知识点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展开,涉及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
重要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教学案)考点扫描:(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1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3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4发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5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该提倡诚信(四)人生价值1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2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3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五)理想和现实1、树立崇高的理想2、正确处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六)实践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4、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核心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4集体主义价值观5人生的真正价值对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6树立崇高理想7人民群众的观点8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9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社会的统一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第三环节知识反馈:(重在修改)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3、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4、要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