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推算干支纪年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一、推算年干支1.公式法:然后再把由公式(年份—3)÷60=商……余数的计算结果套入下列公式即可。
干序=天干的个位数(为0时是癸)支序=余数—12n(n为0、1、2、3、4)地支的个位数(大于12时用)例如:求2005年的年干支?套入公式(1)得:(2005-3)÷60=33 (22)在代入本公式得:干序=22的个位数,为2。
2的天干序数为乙。
支序=22—12=10 10的地支序数为酉。
合之为乙酉,所以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年。
2.查表法:例如:求阴历2005年2月的月干支?由年干支计算法得出,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干支的天干“乙”在上计算法中的第二位的“乙庚”处,其下所对应的天干为“戊”,此为一月的天干,如前所言,农历一月的地支在十二地支中定格为“寅”,合之为“戊寅”。
所以2005年2月的月干支为戊寅,为戊寅月。
由此类推,二月天干进一步为“己”,地支进一步为“卯”合之为“己卯”为己卯月。
(余略)又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
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余略)二、推算日干支日干支计算法不同于年干支、月干支,它是以阳历历法为基准,因为阳历历法除四年闰二月多出一天之外,其余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似阴历历法,其大小月没有规律性可循。
阳历大小月各月天数见下:大月:1 3 5 7 8 10 12 每月31天小月:4 6 9 11 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日干支的计算公式为:求日干={元旦天干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0=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求日支={元旦地支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2=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何为元旦干支基数?所谓的元旦干支基数,说白了就是阳历历法元旦这一天的日干支的天干、地支的序数。
推算年、月、日、时干支(一)干支掌上定位法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以用笔算、心算,也可单以手掌推算。
要能达到单用手掌推算年、月、日、时干支,首先要熟悉干支在手掌上的定位。
地支属阴,阴主静,又因十二地支与十二月和十二时辰都有固定的搭配,所以十二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别定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和横纹上,并将其熟记。
天干属阳,阳主动,所以天干在手掌上无固定位置,而是根据干支的配合把它们放在手掌地支图上运转。
用左拇指尖在上述地支定位上顺次点数,便可求得所需的干支。
天干在手掌地支图上可以顺时针方向运转,也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均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已知1983年的干支是癸亥,要求该年以后各年的年干支。
方法是:把癸定于“亥”位上,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固定不变,天干在手掌地支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运转,便可知道1984年的干支是甲子、1985年是乙丑、1986年是丙寅……。
(二)六十甲子掌上推算法以天干和地支相配合组成六十个不同的名词叫做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的组合方法就是以十干与十二支相配,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阳干与阳支配,阴干与阴支配,按着干支各自次序顺序相加,天干有十,须相加六次得六十,地支有十二,须相加五次得六十,相加的结果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个名词,组合成六十甲子表(见表6)。
干支是用作纪述年、月、日、时的符号,所以干支各自的次序也就等于代数123456789101112的次序。
代数的单数为奇属阳,代数的双数为偶属阴,干支分属阴阳同样照此类推,即天干的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干支组合六十甲子是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基础,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名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临床上要预测疾病,离不开干支甲子;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就是根据阳日阳时开阳经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经阴穴的规律,故须知干支所属阴阳及六十甲子才能推算。
年、月、日、时的干支快速计算法
如:2012年6月17日19:45的天干地支是多少呢?
1、年:天干(2012-3)÷10取余数=9,9对应就是“壬”
地支(2012-3)÷12取余数=5,5对应就是“辰”
所以年的干支就是“壬辰”(余0时按10、12计算)
2、月:天干,“丁壬壬寅顺行流”,意思是2012年的正月的干支是“壬寅”,那么公历的6月17日(是阴历的润四月二十八),所以从“壬”开始往下数5个,即壬、癸、甲、乙、丙,所以该月的天干就是“丙”
地支,就从“寅”开始往下数5个,即寅、卯、辰、巳、午,所以该月的地支就是“午”
所以月的干支就是“丙午”
3、日的天干地支稍微复杂点
①112×5÷60取余=20;②= 112÷4取商=28;③=9;④=17;⑤=2;⑥= 30
①+②+③+④+⑤—⑥=20+28+9+17+2—30=46,46对应六十甲子的“己酉”。
其实也不用死记六十甲子,方法是:46÷10取余=干(余6)、46÷12取余=支(于10)(余0时按10、12计算)。
所以日的干支就是“己酉”
4、时:19:45是“戌”时(19:00-21:00),地支有了。
天干=日干×2 +时支数- 2 =6(己)×2 +11(酉)-2=21,取个位“1”,就是“甲”。
所以时的干支就是“甲戌”
2012年6月17日19:45就对应“壬辰、丙午、己酉、甲戌”,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八字”。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不用万年历快速推算四柱干支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1.干支序数:(1):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 8(辛)9(壬)10(癸)。
如:干丙的序数=3。
(2):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 8(未)9(申)10(酉) 11(戌)12(亥)。
如支酉的序数=10。
2.推算年柱天干:(1):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末位数-3=年干序数(负数则加10,0作10看)。
(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末位数(取负数)+8=年干序数(负数则加10,0作10看)。
(3):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
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
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8。
3.推算年柱地支:(1):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负数则加12,0作12看)。
(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取负数)-2]÷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负数则加12,0作12看)。
(3):简便方法:①1800年—18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9)÷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②1900年—19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十1)÷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③2000年—20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5)÷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④2100年—21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9)÷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⑤2200年—2299年:(公元年数末二位数+1)÷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
说明:(公元年数末二位数+k)÷12的余数为年支序数,k有三种情况:公元年数首二位数÷3余数为0时,k=9;余数为1时,k=1;余数为2时,k=5;例一:求阳历公元前7年的年柱干支。
解:年干序数:-7+8=1,年干甲。
年支序数:(-7-2)÷12余数-9,加12转为正数3,年支寅。
怎么快速计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地支,每天学周易,简单用易理
计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地支,就需要知道干支纪年的开始,也就是第一个甲子年。
现在大部分的说法都是公元124年,然后每60年一轮回。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多罗列几轮,再找其中的规律。
限于篇幅,就不说过程里,直接说结果。
年份-3除以10看余数,得天干。
年份-3除以12看余数,得地支。
对应到天干地支顺序,就是那一年的干支。
比如公元124年,
(124-3)÷10,余数为1,对应天干为甲。
(124-3)除12,余数为1,对应地支为子。
再比如1898年,
(1898-3)除10,余数为5,甲乙丙丁戊,对应天干为戊。
(1898-3)除12,余数为1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对应地支为戌。
也就是1898年称为戊戌变法的原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余数为0,对应天干中的癸。
在地支中对应的也是最后一位,亥。
现在推算一下2022年,干支叫什么?
2022-3=2019÷10,余9,天干壬。
2022-3=2019÷12,余3,地支寅。
所以今年在干支纪年法里就是壬寅年。
干支是中国历法中的一种年号,以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一般用来记
录时间。
从公元纪年到干支纪年,可以按照如下方法:
1、先要知道公元纪年的时间段,再根据时间段确定其对应的干支纪年。
由于每十二年有一个生肖,这样就可以按照每十二年的循环顺序确定
干支纪年的时间段。
⑴以公元前2637年到公元前1382年,属于甲子到壬子的时间段。
⑵以公元前1381年到公元前687年,属于癸子到甲戌的时间段。
⑶以公元前686年到公元前74年,属于乙亥到丁丑的时间段。
⑷以公元前73年到公元25年,属于戊寅到己卯的时间段。
⑸以公元26年到公元130年,属于庚辰到辛巳的时间段。
⑹以公元131年到公元723年,属于壬午到癸未的时间段。
⑺以公元724年到公元1316年,属于甲申到壬戌的时间段。
⑻以公元1317年到公元2637年,属于癸亥到甲子的时间段。
2、根据《太平御览》,可以找到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之间的对应规律,由此可以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干支纪年。
例如,公元1年属于庚辰,公元2年属于辛巳,公元3年属于壬午,公元4年属于癸未……以此类推,可以将从公元1年到公元130年的对应的干支纪年记录下来。
3、根据每一个时间段的干支纪年,可以计算出年份数。
教你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推算天干: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
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
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推算地支: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公式揭密:类似前述)另:⒈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⒉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⒊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 年);说明: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
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干支:年干=-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转为正数3,即寅。
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年干=末位数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干支:年干=末位数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数99+1=100减去8个12后余4,即卯。
故1999年是己卯年。
注:我们所说的某个阳历年份对应的阴历干支,是该年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怎样快速推算出阳历(阴历)日的干支?一、推算年干支口诀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
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
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
在确定旬开始以后,以该年尾数四为起点,从下支开始挨位顺推,其公历年尾数分别是5,6,8,9,0,1,2,3,而后又是下旬的开始。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将甲子年定为1984年,按口诀可知1994年为甲戌,2004年为甲申,2014年为甲午等。
确定每旬开始的公历年数后,可根据需要顺推任何一年的干支,虽意性很大,可推千年万年的干支。
二、推算月、时干支口诀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
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配上序数甲为1,乙为2,丙为3,丁为4,戊为5(图二),成为推算月、时的固定序数。
“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
公历年月日时计算干支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天干地支是中国传统的时间计时法,首先我们要确定: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的代号: 1. 2. 3. 4. 5. 6. 7. 8. 9.10,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代号为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下面分别是计算任意年月日时干支的最简便的方法,请大家验证使用,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同道讨论指正.一、年干支计算法:用年数减去3所得数字的尾数,对应的天干代号就是该年的年干。
用这个差数除以12所得余数对应的地支代号就是这一年的地支。
例如:2021年,2021-3=2018,因此今年的年干就是8(辛)。
2018÷12余数为2(丑),因此,今年的年支就是丑。
所以2021年就是辛丑年。
二、月干支计算法:知道年干后,月干的计算方法很简单:月干=年干代数x2+月数。
对应的代号就是该月月干。
超过10时,去掉10的倍数用其余数。
月支是以正月起寅,依次类推……例如:2021/3/30日,年干为辛(8)8×2+3=19-10=9(壬)月干为壬,月支2月为卯故为壬卯月。
三、日干支计算法:用公历年月日计算任何一天的日干支公式:(年-1)×5+(年-1)÷4+当年天数÷60取余数(y)当年天数(1月+2月+3月+最后哪个月的天数)比如2021年3月5日(31+28+5)2021年4月8日(31+28+31+8)余数(y)÷10的余数即是天干序数。
余数(y)÷12的余数即是地支序数。
如:2021/3/30 ((2021-1)×5+(2021-1)÷4+31+28+30)÷60余数为14。
所以天干为4(丁)14÷12余数为2(丑)故此日为丁丑日。
年份 4 5 6 7 8 9 0 1 2 3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空亡1924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9841934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19941944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20041954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20141964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20241974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2034自排六十甲子表,如丙戌年为1946或2006年,丙的年尾数为6,在甲申旬中,午未空或者1958年查:先找天干8为戊,再找地支1954横纵交叉点为:戊戌一、推算年干支口诀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
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
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
在确定旬开始以后,以该年尾数四为起点,从下支开始挨位顺推,其公历年尾数分别是5,6,8,9,0,1,2,3,而后又是下旬的开始。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将甲子年定为1984年,按口诀可知1994年为甲戌,2004年为甲申,2014年为甲午等。
确定每旬开始的公历年数后,可根据需要顺推任何一年的干支,随意性很大,可推千年万年的干支。
中国干支纪年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由天干和地支组成。
其中,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形成六十个年份的纪年循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历史和应用。
一、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1.干支纪年的起始年份:干支纪年的起点是公元前2637年,即黄帝时期。
其纪年方法为“甲子”,对应于干支循环的第一个年份。
2.干支纪年的循环规律:干支纪年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循环:甲子、乙丑、丙寅,依次类推,直到癸亥;然后又从甲子开始循环。
一共经历六十个年份,形成一个纪年周期。
3.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首先,要确定需要计算的年份与起点年份的差值。
例如,计算公元2024年的干支纪年,就是计算从公元前2637年到公元2024年的年数差。
然后,将差值除以60,得到的余数即为干支纪年的序数。
最后,根据余数找到对应的天干和地支,即可得到干支纪年的具体表示。
二、干支纪年的历史干支纪年的历史发展中,出现过不少变革和调整。
例如,在唐朝时,隋唐历的干支纪年方法受到了西方佛教纪年法的影响,增加了西方天体称号(如日、月、火、水等),形成了干支五行纪年的体系。
但这种使用方式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三、干支纪年的应用干支纪年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示例:1.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纪年方法之一,被用于编制历法、纪年记事、纪年文献等。
在现代,干支纪年仍然在农历、天文学、卜筮学等领域得到应用。
2.生肖年份:地支为十二生肖的年份,是干支纪年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每一个地支与一个动物相对应,如子鼠、丑牛等。
每个人的出生年份都对应一个生肖,这被广泛用于个人命理学、生肖运程等领域。
3.节气纪年:节气纪年是中国古代农历和天文学中的一个应用。
节气是指太阳到达黄经每15度时的时刻。
干支纪年被用于确定四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时刻。
天干地支纪年计算方法
宝子,今天咱来唠唠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哈。
天干呢,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
咱先说一个简单的年份计算哈。
公元纪年和天干地支纪年有个大概的对应规律。
比如说,公元后的年份,它的尾数对应天干。
像2011年,尾数是1,那对应的天干就是辛。
然后呢,用这个年份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
2011÷12 = 167余7,7对应的地支就是卯,所以2011年就是辛卯年。
不过呢,这里面有个小坑哈。
要是年份能被12整除,余数就是0,那这个0对应的地支就是亥。
还有哦,公元前的年份计算就有点不一样啦。
公元前的年份,它的尾数对应的天干要倒着数。
比如说公元前221年,尾数1对应的天干就是庚(因为从后往前数)。
然后计算地支呢,也是用这个年份除以12,余数对应地支,不过也是要倒着数的。
这天干地支纪年法可老有历史了,咱老祖宗用这个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呢。
宝子要是想更熟练掌握这个计算方法,就多找几个年份练练手。
比如说你可以算算自己出生那年是什么天干地支年,是不是感觉还挺有趣的呀?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时间记录的小窗户,透过它能看到古人的智慧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呢。
宝子,你要是在计算的时候遇到啥问题,随时来找我唠哈,咱一起把这个好玩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搞明白。
。
快速计算天干地支的方法中国历法,也叫天干地支历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历史事件、纪念日子、测算年龄等等,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普及的历法方式。
准确地计算出天干地支,对于掌握中国历法非常有帮助。
一、快速计算天干地支的基本原理计算天干地支的原理很简单,只需要根据60进制的中国历法依次做出计算即可。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60进制的历法表示成“己己己十辛辛辛十丁丁丁十”的形式,每3位代表一组,前2位是天干,最后1位是地支。
二、快速计算天干地支的步骤1、定计算的起始年份,通常以公元1年为起始年份。
比如要计算2018年的天干地支,可以以公元1年为起始,计算出2017个年份。
2、2017年份分解成60进制的形式。
60进制的历法表示成“己己己十辛辛辛十丁丁丁十”,每3位代表一组,前2位是天干,最后1位是地支。
比如,2017年可以表示成“己己己十辛丁丁”。
3、据60进制的历法,可以计算出2018年的天干地支,用“己己己十辛丁丁”加1,可以得到“庚庚庚十壬壬壬”,因此2018年的天干地支是庚子。
三、计算天干地支的注意事项1、须以公元1年为起始年份,若不以公元1年为起始年份,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2、据60进制的历法,每3位代表一组,前2位是天干,最后1位是地支,必须正确理解这一点。
3、60进制的历法表示成“己己己十辛辛辛十丁丁丁十”的形式,可以更容易地记忆,避免出错。
四、结快速计算天干地支的方法,是掌握中国历法的基础,也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天干地支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法,更好地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快速记算年干支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第一种:先将天干进行编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 2、 3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
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
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
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干支年份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是以年份的干支命名的:辛酉政变(麒祥政变)、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癸卯学制、辛亥革命等等。
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时才开始使用。
(1)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农历辛酉年,慈禧太后夺权。
(2)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农历甲午年,中日黄海大战。
(3)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农历戊戌年,变法仅维持103天。
(4)庚子赔款——发生于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5)辛丑条约——发生于1901年,农历辛丑年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癸卯学制——发生于1905年,农历癸卯年,晚清最后一次学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
(7)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起义推翻了满清统治。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10、11、 0、 1、 2、3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其余类推。
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干支纪年极简推算方法胡升华读书研究、书画鉴赏经常会碰到我国特有的干支纪年问题。
一般朋友需要上网检索万年历之类的对照表才能得出结果。
有没有记忆简单、推算容易的方法,找到公历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呢?显然是有的,因为干支纪年有非常规则的循环关系,建立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对应关系并不太难。
我在前人介绍的方法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推算方法,其诀窍是把公元4年(刚好是甲子年,60年循环的开始)作为推算的基准年,可以非常容易地推算公元前后的每个年份的干支纪年(当然忽略了年初的差异)。
下面是详解。
公元后的情况:公元4年为甲子年,所以可以简单地以公元4年为基准来推算天干以10为循环,年份减4,尾数值即为对应的天干。
地支以12为循环,年份除以12,余数减4的值为地支;如果余数小于4,则用余数加12再减4。
例如:(1)2015年,2015-4=2011,尾数1对应天干“乙”2015÷12=167……余11,11-4=7,对应地支“未”推算出2015年是乙未年;(2)2019年,2019-4=2015,尾数5对应天干“己”2019÷12=168……余3,12+3-4=11,对应地支“亥”推算出2019年是己亥年。
公元前的情况(注意表中数字是倒序):公元前的年数加3,所得余数即为对应的天干(本来应该加4,由于没有公元0年,少了一年,所以只能加3)。
公元前的年数除以12,所得余数加3,如果值小于12,则该值为对应地支,如果值大于等于12,则减12后的值对应地支。
例如:(1)公元前220年,220+3=223,尾数3对应天干“辛”220÷12=18……余4,余数4+3=7,7对应地支“巳”推算出公元前220年是辛巳年。
(2)公元前59年,59+3=62,尾数2对应天干“壬”59÷12=3……余11,11+3=14,14-12=2,2对应地支“戌”推算出公元前59年是壬戌年。
干支纪年推算方法有不少,比较可知,这个方法应该是目前最简单明了的。
干支最简单计算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干支最简单计算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接触干支的时候真的是一头雾水。
干支里有天干和地支,天干就是甲、乙、丙、丁那些,地支就是子、丑、寅、卯啥的。
我试过按照年份一个一个去推天干地支,那可真是笨办法。
比如说我想知道1980年的干支,我就从1900年开始,慢慢一年一年推。
这个过程别提多痛苦,而且特别容易出错。
我一不小心就会弄混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有时候推到一半自己都迷糊了。
后来我就摸索出一个相对简单点儿的办法。
先来说天干的计算。
就比如说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吧,它有个余数的算法。
用年份减去3,然后除以10得到余数。
比如说2023年,2023 - 3 =2020,2020除以10余数是0,这个余数0对应的天干就是癸。
不过要是除以10余数是1 ,那就对应的是甲,2就对应乙,像这样按顺序对应下去。
再说说地支的计算。
用年份减去3,然后除以12取余数。
还拿2023年为例,2023 - 3 = 2020,2020除以12余数是4,余数4对应的地支就是卯。
这里要记住地支的顺序,子是0,丑是1,寅是2,卯是3等等依次对应。
我还犯过一个错误呢,就是在计算余数的时候算错了。
有一次我心不在焉的,本来该用年份先减3再算,我直接用年份来算了,结果当然是错得离谱。
所以一定要小心这个步骤。
还有呢,要是觉得这个计算太抽象,可以想象把年份当作一堆苹果。
用天除去10和用地支除去12就像是把这些苹果分别按照10个一组和12个一组来分,最后剩下的那些没分组的就是余数。
虽然这个方法相对简单,但还是需要仔细计算。
要是不确定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再拿最近已知干支的年份核对一下,就像2020年是庚子年,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错误呢。
反正干支计算就是多练几次就熟练了,我现在虽然不敢说算得又快又准,但比一开始瞎摸索的时候强太多了。
速算速查年月日时干支一、速算年干支天干计算方法:根据个位数推算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对应4、5、6、7、8、9、0、1、2、3酉戌亥分别对应4、5、6、7、8、9、10、11、0、1、2、3如:1900年,个位是0,对应庚。
1900/12余数是4,对应子,因此是庚子年。
1326年,个位6对应丙,1326/12余数6,对应寅,因此是丙寅年。
二、年上起月表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甲己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乙庚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丙辛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丁壬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戊癸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也称为"五虎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三、速算日干支: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奇数月i=0,偶数月i=6。
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1-1)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3 =160除以10 余数为0 ,天干的第10位是‘癸’。
Z =8*20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7 + 0 =250除以12 余数为 10 ,地支的第10位是‘酉’。
快速推算干支纪年法
广东省电白县林头中学朱雄辉
学习中国历史,一定要了解中国土生土长的历史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否则对于一些史籍的阅读就如同雾里看花,不甚明了。
就中国近代史来说,不少历史事件就是直接用干支纪年法来表示,如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它是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奇数对奇数,偶数对偶数),组成甲子、乙丑……直到癸亥共六十组,然后又回复到甲子循环使用。
因此,只能用公元纪年来推算干支纪年,不能用干支纪年来推算公元纪年。
怎样快速得知公元某年的干支名称呢?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的推算方法:
先将天干进行编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5、6、7、8、9、0、1、2、3
凡是公元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
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
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
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5、6、7、8、9、10、11、0、1、2、3
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余类推。
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最后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
如1861年,最后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为“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
对于公元前某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方法,天干地支的编码分别如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7、6、5、4、3、2、1、0、9、8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8、7、6、5、4、3、2、1、0、11、10
推算方法同前,如公元前475年,最后一位数字为“5”,天干为“丙”,475除以12,余数为“7”,地支为“寅”,即为丙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