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第1章:综论(1)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6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是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进过国内外土地科学的共同努力,从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部分逐步组合、融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①土地资源组成要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土地利用的作用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分类③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④土地资源生产力及其人地关系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
土地资源的6大属性:自然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温、水、风光照资源: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2、地形地貌的影响因素:高度、地形起伏、坡度、坡形、坡向3、土壤的自净功能:由于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谢环境进入人体物质的能力。
因此其具有自净功能。
当污染物进入土体后,通过稀释和扩散降低其浓度,减少其毒性;或者被转化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或被胶体较牢固吸附,从而暂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作用,转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经挥发和淋溶,从土体迁移至大气和水体,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生物学和化学的降解作用。
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三章土壤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①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影响热平衡和气候②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和热量③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四)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五)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土地制度有四个基本功能:①保障功能。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壤、国土、景观、环境内涵辨析;2.土地的属性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3.土地最重要的属性、土地资源最本质的特性;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要素构成1.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2.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
第三章:类型1.土地类型、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2.土地分级与分类的关系;3.土地类型结构定量描述指标有哪些?分别说明土地类型结构什么特征?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一级类和二级类的名称和编码。
第四章:调查1.土地调查的内容;2.土地调查的一般程序;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4.调查路线确定的原则:5.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6.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7.今年7月20日在对铜山区汉王镇(H88099)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时(1:10000底图),发现南旺村有一块图斑号为35的旱地发生了二起变化,一是架设蔬菜大棚一处(30m*50m),二是建房屋一间(4m*5m)。
请按规定在调查表中填写。
第五章 土地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类型 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概念3.土宜、比配的内涵4.土地资源评价的程序和各步骤主要工作?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6.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7.土宜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8.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思路和方法。
9.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10.土地利用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毛利分析、现金流贴现分析) 1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和区别 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步骤13.了解土地资源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人口承载力1.AEZ 研究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思路和步骤2.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内涵3.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承载力按行政区统计4.介绍一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计算方法的思路和步骤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1.土地利用内涵;2.土地利用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3.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内涵、原则;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注意的突出问题是?长度:米面积:亩No:93001变更前变更后马甸村42集体/21.0马甸村42—1集体/17.01421 4.01420.21416.2630.8630.8马甸村42—2集体21 4.0变更后图斑号地类代码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42—221 4.0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长度:米面积:亩No:93002变更前变更后马甸村21集体148.4马甸村21—1集体52 2.01452 2.0马甸村21—2集体14 4.21453 2.2县福利厂21—3国有53 2.2变更后图斑号地类代码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21—152 2.0 2.021—214 4.2 4.221—353 2.2 2.2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面积调查日期:1993年11月3日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地类代码面积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地类代码面积量算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网格法(同上)(同上)图斑21--1:县局(93)某某号文件批准农民个人建房占用2.0亩图斑21--3:县府(93)某某号文件批准征用2.3亩,用于建县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地类代码调查日期:1993年11月2日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地类代码面积量算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A=长*宽马甸村于1993年3月1日将一块旱地改种果树;报乡批准面积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第八章土地保护1.土地退化与土地保护的内涵;2.如何正确理解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3.土地保护的前沿课题1、土地: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一、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含义:①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②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③其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基本特征:(1)土地的资源特性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③动态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④可更新性: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连续使用而降低;⑤多功能性:可以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功能,土地的用途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功能,即生成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
⑥有限性: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⑦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2)土地的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A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B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和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C空间位置无法移动,常被称为不动产。
②产权特性: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产权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确认程序后才能生效。
③增值特性:一是,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二是,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因人们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断的增值。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ImportanceforAki——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土地科学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和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土地资源学(TheDicipineofLandReource)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变规律有、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和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和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构成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②土地资源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资源研究的内容①土地资源学理论基础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很演化规律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④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研究方法①系统分析法②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RS、GIS、GPS)④社会经济分析法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气候特征分析气候要素地球表面直接产生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等)和物理过程(如升温、蒸发、焚风等)。
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太阳辐射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生态系统中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所谓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具有一定范围的地段包含垂直于它的所有生物属性,是由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质系统。
2.土地资源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的土地。
3: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2):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
用途的多样性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的增值性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土地资源的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土地资源学一章诸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人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资源特性:①生产性②区域性③动态性④可更新性⑤多功能性⑥有限性⑦不可替代性。
4.土地作用: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5.土地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6.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对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的评价。
7.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影响土地资源特征最主要的气候因素:光、温、水。
1.强光招有利于作物的生殖生长,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
2.地势起伏(坡度)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侵蚀程度与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耕条件等方面。
3.地表水: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部分。
4.地下水类型:1)包气带水:①土壤水:指存在于地表土壤层中的水分,主要是土壤毛管孔隙锁保持的水分,是土壤肥力的四要素之一②上层滞水2)潜水3)层间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俩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
5.土壤类型分布:我国土壤明显表现为三个土壤群系:海洋性、大陆性及高山性土壤群系,具有明显的地带分布特征,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6.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地貌、母质、水文或认为活动因素的影响为呈一定规律的分布。
7.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它也是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