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投影图的形成(精)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9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课件
(3)三视图的展开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绕0X轴旋转900,W面向后绕OZ轴旋转900VWHX1.三视图的形成(1 )位置关系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VWH左视图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2)三视图投影关系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主
视左视高相等且对齐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VWHX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3)方位关系主视
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上下左右前后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机械制图》假设人的视线为一组平行且垂直的投影线问题1:用一个视图是否能确定物体的形状?问题2:用两个视图是否能确定物体的形状?思考:怎样才能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解决办法:增加由不同投影方向所得
到的视图,才能将物体表达清楚。
投影面投影面1.三视图的形成(1)三面投影体系三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OXYZ三轴:X轴Y轴Z轴一原点:O(2)三视图的形成VWHX主视图——体的正面投影俯视
图——体的水平投影左视图——体的侧面投影1.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将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下面给大家介绍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欢迎阅读!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一、三视图的形成(GB/T17451-1998)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在三面的投影面(V、H、W)体系中的投影,称为三面投影。
将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物体在三投影面(V、H、W)体系中的投影,称为三视图,即V面投影(主视图)、H面投影(俯视图)、W面投影(左视图)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画图和看图,通常要将物体正放(即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尽量使物体的表面或对称平面或回转体轴相对于投影面处于特殊位置(正放),并将OX、OY和O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物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
三面投影如图6-1a展开后,三视图也随之展开,其配置位置如图1b所示,由于用多面正投影图表示物体的形状大小与其离投影面的远近无关,因此,画物体的三视图时,不必画投影轴和投影连线,如图1c所示。
二、三视图的配置如图1b所示,由投影面的展开规则可知,主视图不动,俯视图在主视图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正右方,按此规定配置时,不必标注视图名称。
图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三、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与三面投影的规律相同。
(一)三视图反映物体大小的投影规律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大小,从1c可以看到,每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三视图所反映物体的长、宽、高三个大小与其投影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或者说,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应当指出,在画和看物体的三视图时,无论是物体的整体或局部,都应遵守这个规律。
(二)三视图反映物体方位的投影规律物体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左右为长、上下为高,或者说,长分左右、宽分前后、高分上下。
从图1c、d可以看出,每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空间四个方位;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方位;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方位。
三面投影图的规律
分析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如图2-7和图2-8所示,可以总结出三面投影图的基本规律,如图2-9所示。
图2-9 三面投影图的规律
由于正面投影、水平投影都反映了形体的长度,且H面又是绕X 轴向下旋转摊平的,所以形体上所有的线(面)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应当左右对正;同理,由于正面投影、侧面投影都反映了形体的高度,形体上所有的线(面)的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应当上下对齐;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都反映了形体的宽度,形体上所有的线(面)的水平投影与侧面投影的宽度分别相等。
上述三面投影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简称“三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