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训练伤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876.50 KB
- 文档页数:37
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基层部队训练伤是指在基层部队进行训练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受伤,这种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士兵的身心健康和训练效果,甚至会对部队的整体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基层部队训练伤,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制定相应的科学防护措施。
本文将针对基层部队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和科学防治办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基层部队训练伤的发生原因1.训练强度过大基层部队在进行军事训练时,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适应性,训练强度常常会设置过大,或者采用过激的方式进行训练,这会容易导致士兵出现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引发训练伤。
2.训练环境恶劣基层部队通常在野外或特殊环境中进行训练,这些环境可能存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增加士兵受伤的风险,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容易导致身体受伤。
3.训练安全管理不当基层部队训练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例如装备不合格、训练场地不合理、训练器材不到位等,这些会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4.身体素质不强一些士兵由于自身素质较弱,比如体质差、生理功能不健全等,这些因素也容易导致在军事训练中受伤。
5.心理压力过大在基层部队进行军事训练时,士兵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战斗压力、领导压力、同袍压力等,这些心理压力会影响士兵的心理健康,导致训练伤。
1.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基层部队应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和士兵身体素质,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合理调配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严格把关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避免过度训练。
2.改善训练环境条件针对基层部队训练场地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比如优化训练场地、改善设施条件、加强环境保障等,以提高士兵训练的环境适应性,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3.加强训练师资力量建设基层部队需要加强训练师的专业化培训和实战经验,提高训练指导水平,合理指导士兵进行军事训练,避免过于激烈的训练方式,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器械训练伤器械训练是军事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全面提高官兵身体素质(特别是柔韧性、肌肉力量及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军事训练大纲中规定的器械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单杠练习。
在单杠训练中,参训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巧,要特别注重要领的掌握。
此外,还要重视训练中的组织、管理与保护。
只要科学组织,措施得力,器械训练伤一般就不会发生。
预防器械训练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较好地完成单杠简单练习后再进行下一内容的练习;②加强臂力、腕力的训练,可辅以俯卧撑、哑铃扩胸、双臂贴墙倒立等力量性训练;③训练中如出现肘部周围肿痛,应停训就诊,因为局部肿痛往往是疲劳性(应力)骨折的信号。
匍匐训练伤匍匐前进是步兵战术动作训练的重要科目之一,训练中如果动作要领掌握得不当,很容易发生急、慢性损伤。
一般在进行该科目训练1~2周后,个别参训人员会发现自己的肘部关节后方长出一个圆形包块,早期微红、肿胀、疼痛,继而长成无痛性包块,并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及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此现象在医学上多被诊断为“尺骨鹰嘴滑囊炎”,民间则有“矿工肘”、“学生肘”的俗称。
正常人肘后骨突处有滑囊组织,可分泌少量滑液,起到润滑作用。
当该处遭到反复摩擦或肱三头肌腱过度屈伸活动时,可发生局部滑囊充血、滑液分泌过多,进而形成有(无)痛性及无功能障碍的囊性包块。
如果早期发现,可进行囊肿抽液,并注入可的松类药物,治疗后加压包扎,限制活动3~7天,大多能治愈。
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手术切除可达到治愈目的。
格斗训练伤格斗是侦察兵、防暴部队及某些军事比武项目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
由于格斗训练强度大、对抗性强,极易导致软组织及关节损伤。
格斗训练伤常见的损伤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训练前的准备活动(热身活动)不充分;②反应及应急能力差;③场地条件差;④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或动作要领掌握得不好。
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基层部队训练是军队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战斗力的保障。
随着现代战争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发展,基层部队的训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训练伤的问题。
训练伤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还会严重影响官兵的身心健康。
科学防治训练伤已成为基层部队训练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旨在为基层部队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举措。
我们需要从训练本身出发,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基层部队的训练通常是高负荷、高强度的,而且常常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
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根据官兵的身体状况和训练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和方案,严格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间。
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官兵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和恢复。
还要做好训练预备和训练后的理疗工作,确保官兵在训练期间和训练后的身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有效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要注重官兵的体能和体质训练,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
官兵的体能和体质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而且也是预防训练伤的关键。
基层部队应加强对官兵体能和体质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体能训练和体育锻炼,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可以通过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指导,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要加强对官兵的健康教育和日常保健工作,增强官兵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健康教育是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增强官兵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官兵主动预防和避免训练伤的发生。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知识普及,增强官兵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可以通过加强健康监测和健康体检,定期掌握官兵的健康状况,及时排查和预防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可以通过加强日常保健工作和食品卫生管理,提高官兵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能力。
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基层部队是我们军队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战备训练、保障工作等重要使命。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训练伤的问题,这不仅影响部队的作战力,同时也会对个体士兵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科学有效地防治基层部队训练伤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
我们需要了解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特点和原因。
基层部队训练伤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肌肉疲劳、韧带拉伤等症状。
其主要原因包括训练量过大、训练负荷过重、训练强度不合理、休息时间不足、训练手段单一等。
我们需要针对这些原因来制定相应的防治办法。
一、科学理性的制定训练计划。
在训练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士兵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训练、单一训练等问题。
训练计划应根据部队的战备任务、装备状况、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科学安排,避免盲目冲击、不合理训练。
二、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休息对于身体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休息时间可以有效减轻训练伤的发生。
在制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士兵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恢复,避免长时间连续训练。
三、加强体能训练。
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是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士兵的抗逆能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有效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四、配餐合理营养。
合理的膳食配餐可以为士兵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帮助士兵更好地恢复体能,增强抵抗力,降低训练伤的风险。
五、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一旦出现训练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避免再次受伤。
应根据伤情和士兵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对于士兵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士兵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减轻训练压力,有效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七、规范训练教练。
训练教练是直接负责士兵训练的人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对于训练质量和训练伤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需要加强对训练教练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其训练指导行为,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基层部队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训练中的一些因素如过度疲劳、缺乏足够休息和恢复时间等,也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训练伤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因此需要科学的防治办法来减少训练伤对基层部队的影响。
一、预防训练伤的发生预防训练伤的发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训练中,指挥员应严格按照作战任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根据官兵的身体状况、训练水平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合理控制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避免过度训练而引发训练伤。
此外,保证训练场地和装备的安全可靠也是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手段。
在训练前应对训练场地和装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新兵、年龄较大或身体条件较差的官兵,在参加较大强度训练前应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进行训练。
二、加强训练前的热身和伸展运动训练前的热身和伸展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灵活性,预防因肌肉创伤和韧带拉伤引起的训练伤。
加强热身和伸展运动不仅可以预防训练伤的发生,而且可以增加官兵的训练效果。
三、加强训练中的监督和指导在训练中,指挥员应密切监督和指导士兵的动作和操作,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和操作,并鼓励官兵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组织官兵的休息时间,避免因过度疲劳导致训练伤。
四、改善官兵的生活习惯官兵的生活习惯直接关系到训练伤的发生。
指挥员应引导官兵改善饮食结构,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此外,指挥员还应教育和引导官兵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不集中造成的训练伤。
五、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现官兵出现训练伤,应及时对其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冰敷、按摩、牵引、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手术、骨科手术等。
在军事医学领域,需要发挥军队医院和卫生队伍在训练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官兵应注意加强训练伤的自我防治和恢复训练,根据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方案进行渐进式的恢复性训练。
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一、预防军训伤的基本原则1、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2、提倡循环训练法严3、格按军事训练大纲进行训练和定期考核4、强调训练前后的热身和放松5、保证足够睡眠6、加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的建设7、加强军事训练中的自我监督(一)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各级军训部门在制定具体训练计划时,应征求同级卫生部门的意见,要求军政部门必须了解和掌握训练伤防治知识,这是预防训练上发生的重要保证。
(二)提倡循环训练法下肢运动 ----上肢运动 ---下肢运动强度大 ---- 小 ---- 大室外操课----室内授课 ----室外操课(三)各项训练前应充分的准备活动通过比较缓和的体操、慢跑,使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活动。
(四)训练结束前进行放松运动剧烈的运动时肌肉、组织、血管处于高度扩张状态,如果突然停止运动,使血液大量淤积在肌肉组织中,而易发生一过性闹缺血,导致训练晕厥,“重力性休克”。
或由于局部肌肉组织内乳酸浓度过高,出现肌肉的顽固性酸痛。
原因:长时间剧烈训练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缺钙。
为什么不提倡战士带伤训练,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认为“轻伤不下火线”“带伤训练就是表现”;为什么不提倡饭后马上训练饭后人体肠胃道为了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以促进其蠕动和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并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
这样供给头部和四肢肌肉的血量相应减少。
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四肢疲乏、精力涣散、动作变形。
饭后不要大量的运动、较高难度的训练(五)训练结束后饮食方面应注意一.不要大量饮水,不能饮凉水二.不易马上吃饭和吃冷食训练后,胃肠的温度还没降至正常,大量饮水,尤其喝凉水,冷饮,就会引起胃肠血管的强烈收缩,导致腹痛,腹胀。
少喝一些温水,禁止喝冷水,冷饮排汗多时,应喝些淡盐水。
训练时,全身的血液比较集中的供应给运动器官,而腹腔内的器官的血液供应则相对减少,如果训练后急忙喝水,吃东西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胃肠疾病。
一、引言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然而在训练过程中,官兵难免会出现各种训练伤,严重影响了官兵的健康和部队的训练效果。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训练伤,提高部队战斗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组织官兵学习训练伤预防知识,提高官兵对训练伤的认识。
(2)开展训练伤预防讲座,使官兵了解常见训练伤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方法。
2. 体质检查与评估(1)对新入伍官兵进行全面的体质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对有训练伤风险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
(2)定期对官兵进行体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3. 科学安排训练(1)根据官兵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2)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提高训练强度。
(3)合理安排训练课目,避免单一重复训练。
4. 增强身体素质(1)加强官兵的体能训练,提高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
(2)开展多样化训练,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
5. 重视心理素质培养(1)加强官兵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官兵缓解心理压力。
6. 完善设施设备(1)确保训练场地、器材符合安全标准。
(2)定期检查维护设施设备,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训练伤。
三、训练伤处置预案1. 早期处理(1)发现训练伤后,立即停止受伤部位的训练,避免加重损伤。
(2)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加压包扎,减轻肿胀。
(3)适当休息,避免受伤部位过度活动。
2. 中期治疗(1)根据医生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2)加强康复训练,促进损伤部位恢复。
3. 后期康复(1)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
(2)定期复查,确保损伤部位完全恢复。
4. 案例分析(1)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针对类似案例,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总结预防训练伤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体质检查、科学安排训练、增强身体素质、重视心理素质培养、完善设施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基层部队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是其重要使命之一。
然而,训练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训练伤,这直接影响官兵的身体健康和军事能力的提升。
为了科学防治基层部队训练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该针对不同官兵的身体素质和训练需求,制定相应的科学训练方案,确保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的合理性。
同时,应该注意逐步加大训练强度,避免过分激烈的训练,以免造成训练伤。
二、完善训练器材和场地设施。
训练器材和场地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官兵的训练效果和运动安全。
为此,要加强训练器材和场地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和场地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三、加强官兵体质锻炼。
体质锻炼是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加强官兵的体质锻炼,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对官兵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合理安排官兵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过度疲劳是导致训练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加强对官兵工作和休息时间的管理,在训练之外,严格执行休息制度,保证官兵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五、加强训练伤医疗保障。
及时发现和处理训练伤是防治训练伤的关键,应该加强基层医疗保障队伍的建设和配备,及时为官兵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官兵训练伤的预防和个人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官兵自我保护和预防训练伤的意识。
综合来看,防治基层部队训练伤需要全面而系统的科学防治措施,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完善设施器材,加强官兵体质锻炼,合理安排官兵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以及加强训练伤医疗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官兵的身体健康和军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护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时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按受伤部位不同分为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三大类;普及军事训练伤的防护知识,指导大学生科学施训,防止军事训练伤发生,减少训练减员,提高训练质量,对保证训练任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一、应力性骨折人体骨骼是坚固的组织,非强大暴力一般不易造成骨折,但反复超负荷的应力、张力、剪力等因素作用或者疲劳、损伤的肌肉反复不协调收缩,可以造成骨骼“疲劳”损伤断裂,医学上称之为应力性骨折或疲劳骨折;一主要表现应力性骨折一般无明显急性外伤史,早期不易发现;当参训者四肢某部位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较为固定的疼痛,并在疼痛出现前有一周至数周的强度较大的训练,而且疼痛随强度加大而加重;二防治要点1.针对长跑、武装越野或背沙袋跑及正步训练等课目,应进行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强调实施“循环训练法”,克服单一动作长时间超负荷重复训练,严格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2.当有先兆症状出现时,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时间和强度;3.发生应力性骨折,应予以停止训练,休息7—10天,同时辅以物理治疗,以避免显性、完全性骨折的发生;二、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属球窝关节,其特点是活动范围大而稳定性差,故较易脱位;在军事训练损伤中以前脱位为最常见;一主要表现多表现为肩部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五防治要点1.实施科学训练、规范动作要领;克服恐惧害怕心理、尽量减少动作失误;2.重视训练前的热身运动;3.加强肩周肌肉力量及其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度训练,将有利于提高肩周关节稳定性和抗损伤能力;4.一旦确诊,立即由专科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关节须停止运动3周,否则易发生习惯性脱位;三、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是人体关节面最大,杠杆作用最强,负重较大的关节,也是容易发生损伤的关节之一,如创伤性滑膜炎、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以及关节软骨、骨损伤等,均为军事训练中的常见损伤;一主要表现多表现为膝部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重视平时膝周肌肉的力量性和协调性训练;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对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预防半月板损伤尤为重要;2.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训练,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判断、反应能力,如摔倒前的就地翻滚自我保护动作练习;3.加强膝关节的防伤知识普及教育;4.明确膝关节损伤时,轻者一般采取冷敷、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予以适当调整训练科目,重者则停训休息;已出现关节积液者应尽早无菌条件下抽吸积液并加压包扎;特别严重者应立即转送上级医院诊治;四、肘关节骨关节病训练性肘关节骨关节病是指直接因军事训练所导致的肘关节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继发性关节功能障碍和病理改变的统称;它是因肘关节反复超负荷训练或直接撞击、扭转等所造成的累积性损伤,多见于投弹、格斗、散打等项目,故又称投掷肘、肘内障等;一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疼痛、肿胀或有关节交锁等现象;二防护要点1.适当主动地加强肘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训练,以保持关节稳定性及抗损伤能力,纠正不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防止暴力扭伤和直接撞击损伤;2.肘关节伤明确诊断后应即刻冷敷,停止训练2—3周,然后宜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操练;3.肘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期,功能操练中切忌采取被动过度拉伸的锻炼方法,就可最大程度地预防训练性肘关节骨关节病的发生;五、腕舟状骨骨折腕舟状骨骨折多因跃进、卧倒或摔倒时用手掌着地而发生;一主要表现骨折早起局部肿痛、压痛、腕关节活动受限,鼻烟窝处压痛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体征;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为活动痛及鼻烟窝压痛,个别严重者可导致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二防治要点1.加强对参训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训练,克服跌倒时用手撑地的习惯;2.早期得到正确诊治是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对腕部摔伤后肿痛,特别在鼻烟窝处触痛者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即使伤后早期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骨折,亦应在伤后2周再进行一次X射线检查,以免延误诊治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形成,此期间应予以石膏或支具制动;六、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是军事训练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绝大多数在俯卧撑训练中发生,也可发生于单双杠、投弹等训练;一主要表现由于受伤的主要原因是俯卧撑训练时动作不规范、不协调,屈肘时肩关节过于外展长时间重复单一动作,造成胸小肌疲劳损伤与肿胀,从而导致臂丛神经受到卡压、反复摩擦,致使部分神经纤维变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肢无力、麻木、活动受限;二防治要点1.强调参训者熟练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防止练习时肩部及上肢过度外展,克服为追求次数而导致的动作完成不充分、频率过快的现象;2.全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身体的柔韧性训练,对预防此类损伤是尤为重要的;3.强调早期诊断,一般通过询问伤史等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停训,大多数伤者经休息可不治自愈,极少数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神经松解手术治疗;七、髌腱损伤训练性髌腱损伤是指发生于膝部髌骨下方的腱组织损伤;由于多发生在蛙跳、折返跑和400米障碍及球类竞技等训练,故也常称为“跳跃膝”;一主要表现该损伤大部分是因长时间、反复的屈膝半蹲跳起等超负荷训练所致;主要临床症状为髌腱或髌尖疼痛,常表现为跳跃、上下楼梯、半蹲发力等活动时痛,偶有“打软腿”现象;二防治要点1.强调有计划地逐步加强加大载荷的静蹲及蹲起力量的体能训练,以促进髌腱和髌尖部位的组织功能结构的塑形改建,适应和提高其承受牵拉暴力的能力;2.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运动医学研究认为:跳跃式膝关节起跳角度越小对髌腱的牵拉力越大,同时成绩也越差,而当起跳角度控制在150°左右时成绩最好,髌腱损伤的发生几率也最低;因此在训练中要指导参训者掌握良好的起跳角度,以减少训练性髌腱损伤的发生;3.严格实施训练计划,提倡循环训练法,是预防此类损伤的关键;八、习惯性崴脚踝关节扭伤后,由于早期未得到重视、误诊或未治疗,从而导致踝关节不稳定,极易发生再损伤,成为习惯性踝关节扭伤,俗称“习惯性崴脚”;一主要表现踝关节扭伤后,遇到路面稍不平整或小腿肌肉疲劳时,反复出现崴脚;二防治要点1.科学安排训练计划,避免维持踝部稳定性的小腿外侧肌群的过度疲劳,同时加强该肌群的专门力量训练,如进行踝外旋、足外展外翻、趾伸的专门抗阻练习,以增强足踝部抗内翻损伤的能力;在训练和考核前,认真进行各3—5分钟的足内翻和足外翻静力性拉伸练习;2.强调动作要领的掌握;防止足踝载荷应力的集中,使其保持平稳状态;3.改善训练场地条件,避免因场地凹凸不平所造成的扭伤及摔伤,穿着合适舒适的训练鞋;4.对足踝部有损伤症状或其他疾病者,应及时休息或治疗,以免加重损伤或延误治疗;踝关节扭伤后,应及时用冷敷或冷水冲洗降温、加压包扎、患肢制动和抬高等方法进行紧急处置;一般虽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者,也应予以石膏或支具固定3周左右;如果侧副韧带损伤已发生断裂,应进行手术修复;九、跟腱断裂军事训练所致的跟腱断裂多发生于400米赛跑、400米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格斗、球类竞技等训练;一旦发生,则需手术治疗,并常遗留一定程度的伤残,因此训练中应高度警惕跟腱断裂的发生;一主要表现跟腱发生断裂时伤者往往可以听到或感觉到足跟部“断裂声响”,伤则足尖不能站立,并在跟骨上方出现凹陷性压痛,足趾屈功能明显受限、无力;二防治要点1.强调正确掌握前足起跳动作的训练,克服踝过伸、全脚掌起跳起跑的错误习惯动作;2.训练中提倡循环训练法,避免过多或过早的踝背伸位发力训练;3.加强对患有慢性跟腱腱围炎的参训者进行医学监督、指导和有效治疗等,认真做好包含跳跑综合技术内容较多的科目训练前的身体准备活动,对于长期未进行正规体能训练的人员,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员,应避免突然参加负荷大、强度高的科目训练及球类竞技活动;十、跟腱末端病这是一种常见的体能训练损伤,属于滑车型末端病的一种;多为踝过伸位起跳过多的训练所造成的慢性劳损;一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踏跳痛、蹬地痛、跟腱抗阻力痛,严重者静息时也痛;二防治要点1.强调提倡循环训练法,防止过劳损伤;2.纠正踝过伸全脚掌起跳起跑的错误习惯动作;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防止跟腱的急性暴力拉伸;3.发病后早期一般以休息、理疗为主、并辅以粘膏支持带将踝关节固定于背伸10度,以防止其因过度背伸继续拉伤腱止点;十一、下腰痛军事训练中发生下腰痛及腰腿痛较为多见,但这不是一种独立的伤病,而是一系列症状或称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慢性过劳损伤所引起的软组织损伤,多发生于搬抬重物用力过猛、弯腰时间过长或者过度疲劳,使韧带、肌肉过度牵拉损伤或部分断裂、劳损;一主要表现伤者下腰部疼痛或者压痛,无明显膝关节以下部位的放射痛,常伴有活动前疼痛,活动中可明显缓解,休息后再疼痛,且有加重趋势的现象;二防治要点1.加强腰背肌和腿部力量的训练,从身体素质的提高上来适应训练作业的要求;2.操作程序及动作要领的掌握,如搬抬重物时双下肢不要过于直立,膝关节应先屈曲,以防搬抬时导致腰部牵伸性拉伤,甚至造成椎间盘突出;3.做好训练作业前后的准备及放松活动,重点要进行腰部及腿部肌肉的伸展与放松,当训练强度过大时,训练后还可进行相互间按摩和放松;4.症状轻者一般通过消除致病因素,纠正不良的工作习惯和体位;卧床休息,并辅以物理、药物治疗;重者则可予以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军事训练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多发生于需要进行超重举高及搬抬操作的训练与作业中;一主要表现表现为剧烈的突发的下腰痛,并伴有一侧或者双侧的下肢放射性疼痛,一般应反射到膝关节以下的小腿外或后侧、足背、足趾等部位;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加大腹部压力时,腰腿痛随之加重;二防治要点1.平时加强对腰背肌的力量及柔韧性训练;由于军事训练中涉及腰背肌的训练及考核项目极少,而与之对应的腹部肌肉的训练及考核科目却相对较多,这必将导致脊柱的不平衡、不稳定、并使腰椎前凸消失,形成了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此可做俗称“燕子飞”动作练习,即身体处于俯卧位并以腹部为支点,然后头肩上抬及双髋背伸,使身体呈燕子飞状,每日2组次,每组次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为20—50次不等,要持之以恒,可在最大程度上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同时也是治疗该症的一种很好的有效方法;2.在训练与作业中当急需高举或搬抬重物时,应强调采取先屈膝再发力的动作,克服直腿弯腰发力的不良习惯;十三、运动性血尿和蛋白尿运动性血尿和蛋白尿是指参训者训练后所出现的一过性血尿、蛋白尿现象,经详细的体检和辅助检查,均未发现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病理改变;多见于高强度的训练下;一主要表现大多数人没有相应的身体不适反应,少数可以出现乏力、头晕、肢体酸重感、腰痛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强调实施全面提高综合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增强机体适应代偿能力;2.不可过度训练,并避免在过硬场地上进行长时间超负荷的跑跳训练;3.在训练及考核时应注意及时补充饮水;4.一旦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应暂停训练,并及早进行检查诊治;对无特异性主诉的镜下血尿和蛋白尿者无需特殊治疗,通常休息3—7天后,血尿和蛋白尿就会消失;十四、过度训练综合征过度训练综合征,又叫过度疲劳,是指参训人员在训练期间接受超负荷训练,而整个机体未能获得适应,导致多个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的一种症候群;一主要表现早期主要表现为受训者不愿意参加训练、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头晕、全身乏力、困倦或易激动,训练成绩下降;晚期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失眠、多汗、体重减轻、浮肿、心悸、气促及心前区不适感,训练后脉搏明显加快;消化系统功能可出现紊乱,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女生常可出现月经失调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严格执行军事训练伤健康保护规定,科目制订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严禁带病参训,并采取快速消除疲劳及因人施训措施;2.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保证充分的睡眠及合理营养膳食;3.诊断明确时,轻者早期应采取减少训练量,积极休息,对兴奋性降低者应延长其生理睡眠时间,对于兴奋性过高者可给予镇静剂,2—3周后可逐渐增加训练量,并采用心理干预,进行自我暗示放松、催眠放松、生物反馈等疗法,逐步恢复正常训练;严重者应终止训练活动,送上级医院治疗;十五、过度紧张综合征过度紧张综合征,是指在军事训练或考核时参训者所承受的体能、心理负荷超过了其个体的生理、心理耐受阈值即“极点”时而发生的生理紊乱或病理征象;特别是新入校的学生,由于具有年纪轻、训练基础差、机体适应性耐受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或原患有慢性疾病等特点,成为该征的易感个体;一主要表现短暂性脑血管痉挛缺血所引起的昏厥、虚脱、健忘或情感障碍;也可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急性胃肠道症候群等症状;二防治要点1.加强军事训练期间的医学监督,开训前认真做好参训人员的身体检查,了解发现重点人员的潜在疾病,避免带病或病后初愈参加剧烈运动,对身体素质及训练基础差的参训者应强调循序渐进原则;2.加强军事训练期间的医学和心理知识教育与指导;3.该综合症绝大多数通过卧床休息、保暖、饮用温开水或咖啡等饮料以及吸氧、输液即可恢复,不会遗留后遗症;极少数较重损伤者应送医院接受相应的专科救治;。
训练伤的防治措施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任务中心,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军事训练伤的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训练,严重的还会导致终身残疾。
一、训练伤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WSB38-2001)中规定: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简称军训伤。
训练伤包括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器官损伤、特殊环境训练损伤和其他损伤五大类。
其中,软组织损伤包括擦伤、挫伤、撕裂伤、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腱炎和腱鞘炎、肌纤维组织炎、滑囊炎、创伤性滑膜炎等;骨与关节损伤包括急性骨折、应力性骨折、关节扭伤、关节脱位等;器官损伤包括颅脑、耳鼻喉、眼部、口腔、胸部器官、腹部器官、泌尿生殖器官等;特殊环境训练损伤包括中暑、冻伤、急性高原病、爆震性耳聋等;其他损伤包括化学中毒、烧烫伤、咬螫伤等。
训练伤按照伤势分类有轻伤、中等伤和重伤。
①轻伤:是指组织器官结构受到轻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无生命危险;愈后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
轻伤举例:局部皮肤与软组织挫伤、撕裂伤,失血量<20%;关节扭伤;关节脱位;肌腱-韧带撕裂伤;单纯肋骨骨折;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内脏器官轻度损伤等。
该类损伤可给予常规处置。
②中等伤:是指组织器官结构受到较大损害或有较严重的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愈后对人体健康有一定伤害。
中等伤举例:广泛的皮肤及软组织挫裂伤,失血量20%〜40%;关节或软骨广泛损伤;多根肋骨骨折,伴血气胸;四肢骨折,不伴主要血管损伤或严重组织缺损;肢体挤压伤;内脏器官中度损伤等。
该类损伤需优先处置。
③重伤: 是指组织器官结构遭受严重损害,致肢体残废、丧失听觉、丧失视觉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内环境紊乱,有生命危险;愈后对人体健康有重大伤害。
重伤举例:广泛的皮肤及软组织毁损伤,失血量>40%;脊柱不稳定性骨折,伴不全性或完全性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严重复合伤;内脏器官严重撕裂伤等。
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基层部队训练伤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训练强度大、周期紧张、体能消耗过大,以及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缺乏,导致战士身体适应不了训练强度而发生各类伤病。
为了减少训练伤对基层部队的影响,有必要进行科学防治。
本文将从训练伤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等方面对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进行探讨。
一、基层部队训练伤的原因分析1.训练强度大基层部队的训练强度较大,军事训练中包括军事操练、实弹射击、特种作战等项目,这些项目要求战士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训练,导致部队战士体能不足,易受伤。
2.周期紧张基层部队训练的周期紧张,每天都有各种训练项目,时间密集,战士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3.体能消耗过大军事训练的特点是高强度、长时间、疲劳度大,战士的体能被消耗得很快,身体适应性较差,容易发生训练伤。
4.训练方案不合理部队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的安排不够科学,导致战士在短时间内完成过大的训练量,容易引发训练伤。
2.合理分配训练时间在考虑训练强度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训练时间,让战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因周期紧张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3.加强体能训练通过加强体能训练,提高战士的身体适应能力,改善战士的体能水平,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4.合理安排训练项目在训练项目的安排上,要合理分配各项训练内容,避免一味追求高强度的训练,可以通过交叉训练的方式,让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适应能力。
5.加强战士的保健意识部队要加强对战士的保健意识培养,让战士明白保护身体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相关的防护措施和自我保健方法,降低训练伤的发生。
1.及时发现和处理训练伤对于训练伤,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因疏忽而导致症状加重,影响到战士的训练和生活。
2.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受伤的战士,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避免过度的康复训练导致重新受伤。
3.加强心理护理受伤战士在心理上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部队要加强对受伤战士的心理护理工作,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伤病,早日复员。
试析基层部队训练伤的科学防治办法随着军队训练任务的加重和时间的推移,基层部队训练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给士兵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为了科学防治部队训练伤,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建立完善的训练保障系统基层部队训练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训练中的缺乏保障措施,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训练保障系统,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训练伤的发生率。
例如,在高强度训练前,应该对士兵进行全面的体检,排查身体患有的疾病、承受训练的能力等,根据身体状况进行科学分配训练课目;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强度逐渐递增,适度放松,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饮食,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二、加强士兵体育锻炼和体能训练士兵的体能水平是保障部队战斗力和预防训练伤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士兵体育锻炼和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为了确保疲劳程度,尽管在训练中安排适应性强、能量贡献小的运动,如举重、划船等,而在训练前和训练后要坚持做运动学习,并结合专用设备锻炼核心力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身体的柔韧性,还能够增强身体的抗力,从而防止训练伤的发生。
三、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预防训练伤的关键。
训练计划不仅应该满足训练任务的需求,也应考虑士兵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当士兵的体力透支时,将增加训练伤的发生率,因此,训练计划应有合理安排,并逐步地递增训练强度。
四、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当士兵出现训练伤时,需要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
例如,运动损伤最为常见,可以应用“PRICE”原则:保护(保护伤势部位)、休息(让局部休息,活动使它病重)、冰敷(及时在伤口上附上冰或者冰袋),压迫(使用压缩德自救只要保证车窄)和抬高(抬起伤肢)等消炎和减肿。
同时,也可以使用按摩和理疗等方法,快速恢复身体的健康。
总之,预防训练伤是部队保证战斗效果和训练水平的基础工作。
在日常的训练中,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训练保障系统、加强士兵体育锻炼和体能训练、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以及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等多种措施来科学防治训练伤。
进入冬季,天寒地冻,人体四肢感觉麻木.再加上穿戴臃肿,人体活动的灵活性较差。
部队冬季外出驻训、野外训练中除经受严寒考验外,还要面临踝关节、膝关节扭伤及摔倒后仰可能导致的腰椎圧缩性骨折或脑部损伤、四肢骨折等问题面对冬季训练伤的高发季节,组训人员应切实加强训练伤防护,避免训练伤发生。
官兵训练伤.多发于基础军事训练中按损伤部位,可分为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等软组织损伤,骨折、踝部扭伤、脱位、软骨损伤等骨关节损伤,急性腰扭伤、腰肌损伤、肌筋膜无菌性炎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损伤.肌腱炎、腱鞘炎、肌纤维组织炎、膝关节痛、滑膜炎等炎症;按损伤性质,可分为关节韧带、肌肉和肌腱扭伤、撕裂和拉伤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擦伤、刺伤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按损伤缓急.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军事训练伤致病因素复杂,应针对训练伤的特点规律及致病机理.切实加以科学防范:加强计划管理。
训练伤发生与训练科目强度、频率、难度息息相关:训练科冃过于集中、安排过于密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易增大训练伤发生概率不同科目也可能导致训练伤。
女(1,夜行军易导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导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关节扭伤医护人员和训练人员根据训练科冃、受训者体质状况和官兵身体情况及运动基础,联合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做到循序渐进、劳逸结合,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出现超负荷训练情况训练时,要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训练计划.对近期身体状况不好的官兵要避免安排其进行高强度训练.尤其是高空项目类训练.做好准备活动。
冬季气温低,身体机能进入状态的周期拉长,训练前准备活动必不可少。
因此,应当进行先拉伸再热身、最后进行力量训练等活动。
做准备活动时,除协调全身各部位肌肉力量之外,还要通过慢跑、肩部环绕、抱膝臀蹲、高抬腿跑、后退步燕式平衡等热身运动把上肢、腰部、腿部的肌肉活动开训练后要做至少10分钟肌肉拉伸运动,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加强环境管理。
训练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易增加下肢应力如,地面过硬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卩*1凸不平,易导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训练冲击力.却易导致踝关节扭伤另外,还应检查训练器材是否牢固稳定、完好无损.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保障进行危险课目训练时要佩戴专业护具,防止因碰撞引发骨折,加强心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