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呼和浩特居首
- 格式:pdf
- 大小:643.36 KB
- 文档页数:2
呼和浩特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探索和研究作者:单玉红来源:《北方经济》 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于呼和浩特市出租汽车发展规模、经营模式、推进改革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和深入研究,针对新形势下呼和浩特市出租汽车行业如何健康发展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深化改革一、背景(一)客运出租汽车基本情况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浩特出租车市场快速发展,万人拥有量在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位居中上游。
呼和浩特市区有25家出租汽车企业,6568辆出租汽车,万人拥有量为29.85辆。
出租汽车供需不平衡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恶劣气候和节假日、高峰期“打车难”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公共服务蓝皮书》,呼和浩特打车状况满意度仅次于天津、太原、上海,排名第四。
与其它城市相比,呼和浩特出租汽车行业经营模式更加多元。
目前呼和浩特出租汽车经营者的运营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经营权、车辆产权归个体经营者,车辆挂靠企业经营的模式,这样的企业有8家,出租车3384辆,占市区出租汽车车辆总数的51.52%,驾驶员每月缴纳60元的管理费,企业为驾驶员提供相关的服务。
第二种是经营权、车辆产权归企业,驾驶员承包经营模式,这样的企业有13家,出租车2601辆,占市区出租汽车总数的39.60%,这些企业是由市政府采取公开方式向社会投放运力而成立的,分别在2007年投放700辆、2009年投放901辆、2015年投放1000辆(其中2007年投放的已于今年完成了经营权期满再投放过程),驾驶员每车日向企业缴纳承包费160—180元,企业为驾驶员缴纳五险一金以及与车辆有关的保险和其他费用(通过合同约定),并通过实行驾驶员休息政策及实施服务奖励、困难补助及节日慰问等措施,进一步降低驾驶员份子钱。
第三种是经营权归企业、车辆产权归驾驶员的模式,这样的企业有4家,出租车583辆,占市区出租汽车总数的 8.88%,驾驶员每日向企业缴纳40元的经营费用。
我国各地区社会服务情况评价1.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
2012年7月,在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将基本养老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服务、优抚安置服务等统括为“基本社会服务”。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社会服务已经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社会服务范围狭隘,社会服务覆盖面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服务发展的“短板”。
因此,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地区社会服务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社会服务建设较弱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地完善提高地区社会服务,已经成为迫切需要。
1.2文献综述英国的社会科学家还将社会服务定义为:“通过将创造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人的收入分配给值得同情和救济的另一部分人,而进行的对普遍的福利有贡献的一系列集体的干预行动。
”我国的社会服务也在发展,王思斌教授提出:社会服务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向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及过程。
郑杭生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将社会服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1.3本文研究方法及思路从以上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目前研究领域对于社会服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大多仍旧停留在定义和理论的层面,缺乏对于实际案例的评价和分析,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入手,整理了2012年我国XX局的统计数据,对我国31个地区的社会服务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
2.社会服务评价2.1社会服务的概念社会服务可划分为广义社会服务和狭义社会服务。
广义社会服务包括:养老服务、救助服务、灾害救援服务、优抚安置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住房服务、文体服务和就业服务。
本文研究的是根据我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涉及的社会服务内容,偏向于广义的社会服务。
2.2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本人根据我国的社会服务内容,通过查询《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年鉴上关于2012年的社会服务部分,有71项指标,剔除一些数据缺省的指标,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基本社会服务的定义范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指标:(1)社会服务机构个数(个):社区服务机构数指报告期末设立的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其他社区服务机构的总和数。
在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完成的“2005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正式发布,该排行榜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12个方面分别考察各城市情况,最终结合各城市客观条件和网民认同度、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定。
深圳城市生活质量“很好”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本报告认为生活质量指数为0.8-1.0的城市生活质量“很好”,0.6-0.8为“较好”,0.4-0.6为“一般”,0.2-0.4为“较低”,0.2以下为“很低”。
生活质量属于低层次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就业机率等相应地比较低,而对于生活质量属于高层次的城市来讲,这些要素则呈高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趋势。
100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入围城市相关数据分析如下:第一大类(0.8-1.0):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很好”,所含城市仅有4个,分别为:深圳、东莞、上海、北京。
第二大类(0.6-0.8):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较好”,共有15个城市,分别为: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厦门、无锡、青岛、佛山、大庆、桂林、温州、嘉兴、绍兴、烟台。
第三大类(0.4-0.6):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一般”,共32个城市。
第四大类(0.2-0.4):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较低”,共29个城市。
第五大类(0.2以下):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很低”,共20个城市。
综合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其总体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
第一大类的4个城市中,深圳、上海、北京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3个大城市,其“2001-2003年GDP总量平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4位、第1位和第2位。
第二大类的15个城市中,杭州等8个城市三年GDP总量平均数排名在全国前20位内,占53.3%。
第五大类的20个城市中,株洲、绵阳等10个城市三年GDP总量平均数排名均列末20位。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生活质量普遍较高从地区分布来看,生活质量网民认同度、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中国宜居城市排名,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国宜居城市最新排名出炉青岛第一威海第五---14日,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40个城市中,青岛宜居指数最高,名列第一。
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二名。
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有哪些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报告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
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
其中,20-29岁、40-49岁、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
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2023中国宜居城市排名分析 6月14日,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40个城市中,青岛宜居指数最高,名列第一。
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二名。
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报告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
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
其中,20-29岁、40-49岁、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
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55万余人亲历的公共服务:路堵心难受办证何时易?55万余人将对公共服务领域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医疗卫生和公共交通,但在15项公共服务领域中,公众却并不认为看病和出行是最大的难题,那么,公共服务包含的种种事项中,最不好办的是什么?何为“复堵”?看看各地新闻中播报的“复堵盛况”就知道了。
一线城市北京,早高峰比之前的一周提前了半个小时,交通压力也明显上升,达到“轻度拥堵”级别,其中学校周边的交通更是“压力山大”;二线城市苏州,开学与阴雨相逢,市区众多道路陷入拥堵状态,无论是主干道还是校园周边都“堵”成一片;别以为三线城市能畅行无阻,潍坊人也同样无奈,因为原本10分钟就能到达的路,怎么也得走20分钟了,学校扎堆的文化路甚至“堵得走不动”……交通迅速恢复到节前水平,特别是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明显增大——这样的现象被国人戏称为“复堵”。
其实,这才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交通状况的常态。
出行真的很难吗?在《小康》杂志联合触动传媒、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55万余人进行的“2014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中,公众对于包括上下班路难走、抢火车票难、买飞机票贵等有关公共交通领域问题的关注度,仅次于医疗卫生而排在第二位。
医疗卫生连续五年居首公共交通关注度突破新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决定着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
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在此背景下,“2014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文化体育休闲和娱乐、司法、市政建设、城市环境、政府信息公开、行政管理、科技事业、政府与民众互动这15个公共服务领域中,哪一项的关注度最高?调查显示,在556057人当中,有65711人表示最关注医疗卫生,凭借着如此旺的“人气”,医疗卫生也在“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的调查中连续第五年高居“十五项公共服务领域公众关注度”排行榜的首位。
中国最宜居城市排名1.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2.《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最高,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距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距离。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
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最大短板。
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报告对中国40个案例城市不同维度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比较发现,居民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环境舒适度、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组织机构(15%)治理能力(40%)制度体系(15%)治理效果(30%)2020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10月8日,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
报告评估对象主要包括31个省、101个大中城市,综合评估了囊括电子政务、“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政府数字化转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机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情况。
评估四大维度及数字政府发展指数一二级指标设置、权重一、省级数字政府发展指数评估结果在省级层面,上海位列全国第一名,浙江、北京分列第二、三名。
广东、四川、福建、贵州、山东、江西、江苏分列第四至十名。
对评估结果进一步细分,31个省级政府可划分为“引领型、优质型、特色型、发展型、追赶型”5种不同发展程度类型。
总体来看,东部地区数字政府的发展显著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引领型省份全部位于该区位上。
(一)省级排名党政机构(10%)社会组织(5%)平台管理(10%)数据开放(6%)政务服务(12%)政民互动(12%)数字政府(7.5%)数字生态(7.5%)覆盖度(10%)渗透度(7%)回应度(7%)满意度(6%)80604020上海65.476.774.571.670.168.666.965.864.664.563.562.462.359.958.758.758.356.656.155.953.751.847.846.946.544.944.041.741.140.739.6广西江西黑龙江四川内蒙古海南云南北京宁夏天津甘肃贵州陕西重庆青海浙江湖南江苏河北福建山西安徽新疆广东吉林湖北西藏山东辽宁河南组织机构治理能力制度体系治理效果总计得分(分数)引领型优质型发展型追赶型特色型ights Reserved.1.组织机构安徽、江苏、黑龙江、广东并列省级组织机构第一,得分均为10分。
上海、北京、河南、四川、山东并列第二,得分均为9分。
(二)类别分析2.制度体系各省份中,浙江位居制度体系总排名第一位,得分为15分。
收稿日期:2022-07-11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 七普 数据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研究 (编号:2021N D B 105)㊂作者简介:陈虹(1973 ),女,内蒙古通辽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㊁思想政治教育㊂从 七普 数据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陈 虹(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为国家和地方制定人口发展政策提供了直接的依据㊂ 七普 数据反映出的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有喜有忧㊂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均有所下降;6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多,老龄化问题紧迫;城市人口相对集中,乡村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等㊂ 辨症 再施策,探索解决人口发展中面临的挑战㊂通过提质㊁增量应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重 双降 问题;协同推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共同富裕为目标,引导人口合理㊁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㊂关键词: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特点;老龄化;辩证分析;提质增量中图分类号:C 921.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08 0006 03 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国情的重要途径㊂2021年5月我国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 七普 )人口数据,为把脉人口发展形势㊁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依据㊂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 呼市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在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㊂把握人口发展中变化特点及趋势,才会未雨绸缪㊁变被动为主动㊂对 七普 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可以为呼市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㊁推动人口结构优化㊁促进人口素质提升提供决策依据㊂1 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形势辩证看待人口发展变化,做好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㊂当前呼市在人口质量㊁性别平衡㊁城镇化等方面已经取得积极成效㊂需要关注的人口发展问题集中在:人口总量增长放缓;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㊁比重均有所下降;6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多,老龄化趋势加重;人口空间分布上城乡差距较大等㊂1.1 人口总量和速度 双升 ,但增幅不大十年间呼市人口总量仍在小幅增长,增速略高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㊂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3446100人㊂与 六普 相比,增长20.21%,年平均增长率为1.86%,较十年前的1.63%出现小幅上涨㊂全市人口增长速度高出全区平均增长率(-0.27%)2.13个百分点,也高出全国年平均增长率(0.53%)1.33个百分点㊂户别人口为2.30人,比十年前减少0.41人[1]㊂户别人口数量减少,家庭规模缩小,呈现少子化的趋势㊂不婚㊁丁克等婚姻生育观念的变化㊁事业与婚姻的冲突㊁单亲家庭增多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家庭规模㊂1.2 性别结构更趋合理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占比分别为50.50%和49.50%㊂常住人口性别比在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分别为108.51㊁104.13㊁102.00㊂二十年间下降了6.51㊂2020年呼市性别比也低于全区的104.2和全国的105.07㊂性别比进一步缩小,但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㊂从各旗县区常住人口看,市辖4个区的性别比普遍偏低,低于全市平均水平㊂其中,回民区为98.23,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㊂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㊁人口流动㊁生育观念等相关㊂5个旗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除了和林格尔县(为101.79),性别比均高于全市平均数[1]㊂1.3 年龄结构两升一降 ,且存在城乡差异呼市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 枣核型 ㊂居于两端的老年人口和0~14岁少儿人口的比重都有所上升㊂居于中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㊂呼市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挑战[1]㊂表1 2020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单位:%年龄比重呼和浩特市[1]内蒙古自治区[2]全国[3]0~14岁13.9114.0417.9515~59岁68.0666.1763.3560及以上18.0319.7818.70其中:65岁以上11.9613.0513.50㊃6㊃2023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 i l 20238522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8T o t a l N o .522呼市0~14岁少儿人口总量和比重小幅上升㊂0~14岁少儿人口为479255人,十年间净增80539人㊂在总人口中占13.91%,较十年前上升0.02个百分点㊂但是增速低于全区0.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04个百分点㊂0~14岁少儿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呼市人口未来发展规模[1]㊂呼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 双下降 ,但低于全区㊁全国降幅,且城乡差异显著㊂15岁~59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68.06%,十年下降了6.67个百分点㊂但高出全区1.9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71个百分点㊂在旗县区间存在差异:4个市辖区和经济开发区的比重均高于5个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重最高[1]㊂呼市老龄人口数量㊁比重均有所上升,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且城乡差异显著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18.03%,较十年前上升6.65个百分点,低于全区1.45个百分点㊁低于全国0.67个百分点㊂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1.96%,上升了4.32个百分点,低于全区2.91个百分点㊁低于全国1.66个百分点㊂城乡比较,城镇老龄人口比重低于乡村的㊂各旗县区间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有4个市辖区和经济开发区均低于5个旗县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重最低,为10.53%[1]㊂1.4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人口质量明显提升呼市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㊁受教育年限均显著提高㊂十年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33年提高至11.30年,高出全区1.12个百分点㊂文盲率下降了1.46个百分点㊂人口质量上升有利于消减因人口数量增长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㊂城乡比较,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于旗县㊂各旗县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平均人数为30415人㊂其中,除了玉泉区外,各市辖区的比例均高于平均数,也高于旗县的比例㊂空间分布看,市辖区人口相对聚集,而且在人口数量㊁增长速度㊁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占有优势㊂乡村人口数量下降与老龄化程度加深并存[1]㊂1.5城镇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城镇化提速数据显示,呼市城镇人口占比79.15%,乡村人口占比20.85%,城镇人口高出全区11.6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5.26个百分点㊂十年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6.68个百分点㊂旗县区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呈现向市辖区聚集特点㊂在10个旗县区(4个辖区㊁5个旗县㊁1个开发区)中,市辖区常住人口总量和比重均大于旗县和开发区人口㊂按照由多到少降序排列,市辖区人口占比73.87%,提高了4.77个百分点;旗县人口占比22.18%,降低了8.72个百分点;开发区人口占比为3.95%㊂市辖区人口比重较大,除回民区外均呈现上升趋势㊂而旗县人口比重相对小,且呈现下降趋势[1]㊂1.6人口流动日趋活跃,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54.95%;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91.88%;流动人口增长46.30%[1]㊂人口流动主要方向包含由旗县流向市区,由区内非首府城市流向首府城市,由呼市流向区外较发达地区等㊂因升学㊁就业㊁经商㊁务工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外流㊂大量劳动人口外流,会引发流出地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大㊁劳动力短缺等经济社会问题㊂必须科学引导人口有序流动㊂对于呼市人口发展的变化和趋势需要辩证分析㊂需要对出现的人口增速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㊂也无须过度紧张,出现恐慌㊂目前呼市人口总量仍在小幅增长,没必要谈 老 色变㊂应该看到,人口变化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渐进过程㊂需要做的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和预警,作人类自身生产的主人㊂2提质㊁增量应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重 双降 ㊁低生育率问题构建 婚-生-养-育 一体化政策支持体系,集中解决不敢生㊁不能生㊁不愿生的窘境㊂低生育率是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㊂从育龄女性及其家庭的需求出发,打通痛点,持续推进宽松㊁鼓励的人口生育政策㊂①完善相关生育配套政策㊂提高生育相关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增加医院㊁医生和床位数量,改善医疗基础设施㊂在尊重女性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㊂实际生育休假的时长应该征询生育女性的主观意愿,避免一个标准㊂坚持 减免+激励 的原则,加强税收㊁住房等支持政策,调动生育积极性,鼓励多生育㊁优生优育㊂②健全相关养育配套政策㊂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㊂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供给不足问题,增设托幼机构,完善国家㊁社会㊁家庭多元照护体系㊂探索对家庭内实施照护婴幼儿的家庭进行补贴等措施㊂③推进相关教育配套政策㊂坚持给予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更多支持和优惠的原则,降低义务教育成本㊂④加强青年婚恋观㊁生育观引导㊂发挥学校㊁社会舆论㊁媒体宣传在倡导健康婚恋观㊁生育观方面的引导作用㊂通过影视作品㊁运用媒体㊁平台传播我国关于生育的主流价值观㊂推动国家生育政策入心㊁入脑,转化为行动㊂提高受教育水平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㊂促进 人口红利 向 人才红利 的转变㊂人口刺激政策的延迟性特点决定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立竿见影的㊂通过教育和技能㊃7㊃陈虹㊃从 七普 数据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发展变化2023年第8期培训,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以消减人口数量下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质换量㊂推进职业技术教育㊁高等教育改革㊂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㊂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包括师资㊁基础设施㊁配套措施㊂做好 三支一扶 ㊁选调生以及特岗教师㊁民办教师的支持与配套服务工作㊂在资金㊁税收㊁基础设施建设㊁人员配备等方面,对农村教育进行政策性倾斜㊂3协同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客观趋势㊂①是一个国家人民健康㊁医疗水平进步的反映㊂②可能带来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㊁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㊁养老和健康服务供需矛盾加深等系列问题㊂面对老龄化问题要 辨症 寻源,对症下药,协同发力㊂3.1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区的养老制度体系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㊂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4]㊂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行业规范与监督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㊂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包括城乡统筹㊁地区统筹)㊂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对接工作㊂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㊂增加治疗老年疾病专科医生的数量㊁深化相关疾病研究㊁加大医疗资源投入㊂在社区配套适老消遣㊁娱乐设施㊂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补齐乡村老龄人口业余生活相对滞后的短板㊂营造尊老㊁敬老㊁养老㊁孝老的社会环境㊂3.2扶持养老服务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 银发经济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密切关注老年人对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需求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㊂不断满足老龄人口多样化的需求㊂老年消费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不断攀升,市场潜力巨大㊂针对数字化发展对老年人的挑战,对银行等金融业㊁手机等电信业㊁商超等销售业进行 适老化 改造㊁升级㊂既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又拉动经济㊂3.3挖掘老年人口红利落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㊂根据不同行业差异㊁地区差异㊁性别差异制定差异化㊁灵活的渐进式退休年龄,避免 一刀切 式的激进改革㊂充分发挥60岁~69岁低龄老年人口在知识㊁经验㊁技能㊁时间的优势,为低龄老年人发挥 余热 提供工作机会和岗位㊂4共同富裕为目标,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㊂当前,我国已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针对目前 乡ң城 为主的人口流动,有效促进城ң乡和乡ң城人口双向流动㊂立足 三农 工作,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㊂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㊂推进医疗㊁就业㊁教育㊁养老等公共资源合理布局,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㊂拓宽渠道,为农村输送急缺人才㊂为高校毕业生㊁转业军人㊁农村急缺人才等到农村就业提供支持和保障㊂促进人口城乡有序流动㊂对返乡创业和务工人员给予政策性倾斜,在税收㊁贷款等方面予以减免或优惠㊂深化 人才兴市 战略,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并举㊂加大城市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打造宜居的首府城市㊂改善人才待遇㊁招商环境㊁创造就业机会,打造和谐人文氛围㊂改革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使用机制,引得来,留得住㊂控制人口外流㊁人才外流㊂引进人才要灵活施策, 柔性 引进与 刚性 引进并举,刚柔相济㊂提高本土人才待遇,留住现有人口,特别是区内毕业大学生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㊂发挥媒体优势,加大 热爱内蒙古,热爱呼和浩特 的宣传㊁教育力度㊂充分发挥首府对人才的吸引力㊂5结束语人口发展变化及趋势,是一个地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㊂人口发展具有全局性㊁长期性㊁渐进性等特点㊂要牢牢落实 坚持不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4]这一人口发展总目标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度关注人口数量变化㊁预见其发展走向,提前预警,才可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㊂[参考文献][1]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N].呼和浩特日报(汉),2021-05-27(5). [2]潘志峰.内蒙古统计年鉴[J].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3]宁吉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J].中国统计,2021(5):4-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1).㊃8㊃总第522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对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北方,气候条件多变,气象灾害频发。
作为服务公众的重要一环,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
对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对改进气象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在气象观测、预报预警、气象信息发布等方面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渐提升。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气象信息及时性不足、预警覆盖范围不够广等,部分地区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有必要对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内蒙古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水平,探讨当前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提升气象服务质量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旨在为内蒙古地区提供更加精准、及时、有效的气象信息服务,以提升公众生活品质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为气象部门提供科学参考,推动气象服务的持续改善和发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提高内蒙古地区气象服务水平、加强气象服务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多变,气象服务对于公众生活和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针对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调查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真实需求和期望,有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公众需求。
研究内蒙古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评估气象服务的效果和影响,为国家气象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也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信任,提高气象服务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12篇【第1篇】2023年度浙江乌镇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一、游客满意度总体情况XX年度本景区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为80.07,在9个景区中排名第3位。
《呼和浩特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呼和浩特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概述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在呼和浩特市,该模式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三、呼和浩特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一)提高服务质量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老年人的精准服务。
平台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喜好、健康状况等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健康管理、心理关怀、生活照料等。
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老年人家中设施的远程监控,确保了老年人的安全。
(二)降低服务成本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的方式,降低了服务成本。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老年人的需求变化,提前做好资源调配,避免了资源浪费。
此外,该模式还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在线支付、预约等功能,降低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四、呼和浩特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挑战(一)技术难题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如何将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有效整合,也是一个技术挑战。
(二)人才短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人才支持。
然而,目前呼和浩特市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成为制约该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五、对策与建议(一)加强技术研发与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等机构进行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服务质量。
邮政局关于2024年快递服务满足度调查结果的通告为持续改善快递服务质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邮政局托付专业第三方于2024年对快递服务满足度进行了调查。
现将有关状况通告如下:一、基本状况2024年快递服务满足度调查范围覆盖50个城市,包括全部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19个快递业务量较大的重点城市,详细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杭州市、太原市、南昌市、郑州市、兰州市、昆明市、济南市、南京市、石家庄市、福州市、乌鲁木齐市、西宁市、长春市、海口市、合肥市、拉萨市、银川市、长沙市、贵阳市、哈尔滨市、成都市、呼和浩特市、武汉市、南宁市、广州市、西安市、沈阳市、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汕头市、金华市、温州市、宁波市、苏州市、无锡市、厦门市、泉州市、青岛市、大连市、洛阳市、芜湖市、株洲市、遵义市、宝鸡市和桂林市。
测试对象为2024年国内快递业务总量排名靠前且服务水平较好的10家全型快递服务品牌,包括:邮政EmS、顺丰速运、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百世汇通、每天快递、国通快递和宅急送快运。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调查采纳计算机协助电话访问,电话访问由2024年运用过快递服务的用户对受理、揽收、投递和售后4个快递服务环节及13项基本指标进行满足度测评,共获得有效样本30015个。
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用户对于快递行业的服务品质基本认可,快递服务总体满足度得分连续7年稳步提升,2024年快递服务总体满足度得分为分,较2024年提升分。
其中,公众满足度为分,时测满足度为分。
快递企业总体满足度排名和得分依次为:顺丰速运、邮政EmS、中通快递、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快递、百世汇通、宅急送快运、每天快递和国通快递。
其中,百世汇通、申通快递、每天快递以及中通快递总体满足度提升较为明显。
公众满足度方面,在涉及评价的4项二级指标中,受理环节满足度得分为分,较2024年提高分;揽收环节满足度得分为分,与2024年基本持平;投递环节满足度得分为分,较2024年提升分,进步幅度较大;售后环节满足度得分为分,与2024年基本持平。
《呼和浩特市城市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呼和浩特市城市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对策,以期为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二、呼和浩特市城市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1. 社会治安因素社会治安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若呼和浩特市治安状况不佳,犯罪率较高,公众将缺乏安全感。
治安问题的原因包括治安管理力度不足、社会矛盾激化等。
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公众安全感具有重要影响。
若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不足,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降低公众安全感。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公众安全感的基础。
若呼和浩特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将直接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4. 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也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若呼和浩特市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将导致公众对城市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其安全感。
三、提升呼和浩特市城市公众安全感的对策1.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为提高呼和浩特市的社会治安水平,应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加强警力投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促进经济发展为提高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应关注就业问题,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交通、环境、水利等方面的设施建设。
同时,应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为公众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4.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提高呼和浩特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应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19•【字号】•【施行日期】2022.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2021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各项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大商城积案化解、“12345”接诉即办被评选为2021年度内蒙古“十大法治事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牢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政治方向。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第8次集体学习会,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第7次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用力,切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走深走实。
全市各地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宣讲540余场。
(二)坚持人民至上,依法推进疫情防控。
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措施,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打赢了10月下旬疫情防控阻击战。
建立健全货物追溯制度。
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办结案件84件。
(三)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制定、修改《呼和浩特市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废止政府规章9件。
建立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3个。
清理涉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民法典、煤炭资源方面的地方性法规59件,确定修改40件,废止6件;政府规章44件,确定废止7件;规范性文件202件,确定修改20件,废止39件,宣布失效24件。
2020年中国宜居城市报告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评价结果,昆明以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力压三亚、大连和威海,位居第二位。
而广州城市宜居指数得分位于倒数第二,北京垫底,评选为最不宜居城市。
相信大家一定对中科院所公布这份《报告》很感兴趣……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因为哪几个因素垫底?而我大昆明又是凭借哪些优势位居第二的?《报告》中透露出出这些信息?《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少数公认宜居城市等40个案例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因此,在这份评价结果中,反映出了我国建设宜居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建设宜居城市道阻且长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问题二: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从宜居城市评价要素来看,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相信大家一定对中科院所公布这份《报告》很感兴趣……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因为哪几个因素垫底?而我大昆明又是凭借哪些优势位居第二的?昆明凭借哪些优势位居第二?你一定想问,《报告》首次运用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
报告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在环境健康性评价中,排名靠前的不仅有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西宁和银川等西部高原城市的评价也较高。
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现实路径。
方法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存在,致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出现了一定差距。
为了使调查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选取了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和东部地区的天津市为调差地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从7个维度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这7个维度分别是,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行政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以及公共安全等,除公共文化外六个维度的因素均进入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结论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较多,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最大,因此,改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回归公共服务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基本方式,因此,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程度是该地区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志之一。
本研究选取了呼和浩特市和天津市为调查地点,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回归分析,并总结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存在,致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出现了一定差距。
为了使调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我们的调查地点选取了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和东部地区的天津市,对这两个地区的居民(包括了外来务工者)采取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①性别、②年龄、③职业:共分两组,一是体力劳动者,包括农民(农民工)、工人,二是脑力劳动,包括干部(公务员、教师、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