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经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2.34 KB
- 文档页数:5
作者: 赵国桓;肖枫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46-49页
主题词: 后二十年;经济发展问题;呼和浩特市;80年;骨干企业;工业产值;年产值;年平均;八十年代;工农业总产值
摘要: <正> 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呼和浩特市正在描绘自己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兰图。
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管见。
一、现有基础 从1950年到1980年,国家拔给呼市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7.7亿元,已在只有几个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城市。
1、工业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门类也比较齐全。
1980年底,全市有工业企业787户,比1952年增加了三倍。
三十年来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为83,635万元。
形成固定资产71,261万元,加上集体所有制的6,952万元,共有78,213万元。
已经形成的年生产能力折合产值约在12亿元左右,能够生产了象毛花尼、168毛线、毛毯、卡盘、手电钻、羊毛剪、磁带机、示波器、电视机、洗衣机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品。
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经开始趋向合理,轻工业比重已由调整前的55%上升到67%,特别是能源、交通条件相对地说比较好,发展生产较少后顾之忧。
《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发展历程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呼和浩特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
因此,开展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文将从呼和浩特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二、呼和浩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经济方面,呼和浩特地区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呼和浩特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三、呼和浩特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社会方面,呼和浩特地区需关注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首先,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制定人口政策、提高教育水平等措施,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其次,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扩大教育资源、改善教育环境等方式,为呼和浩特地区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通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普及健康知识等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呼和浩特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环境方面,呼和浩特地区需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首先,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建立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推行垃圾分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等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
五、结论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呼和浩特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1993.02.20•【字号】•【施行日期】1993.0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呼和浩特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3年2月20日呼和浩特市统计局)1992年是国民经济全面回升转入高速增长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在党中央沿边开放政策的鼓舞下,我市改革开放的步伐全面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各方而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市经济在九十年代再上新台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还较低,在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整个经济运行轨迹的主要特点是:1.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二产业增长较快为18.7%,第三产业增长13.0%,第一产业增长5.0%。
2.改革力度加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迈出新的步伐。
1992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了分类指导。
一是在工交系统选择19户企业实行试点,取得一定成绩。
到年底,试点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指标均有所增长。
二是选择20户工交系统的亏损企业进行了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到年底,已有8户企业扭亏为赢。
三是在40户国合商业中实行“四放开”试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四是选择11户企业进行了股份制和比照“三资”企业管理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经验。
此外,在贯彻落实《条例》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主动为企业服务收到实效。
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数字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利用信息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等技术手段实现经济活动的创新、升级和转型。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并就投资市场来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数字经济产业现状1. 产业规模据呼和浩特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7.4亿元,占比达到20.93%。
2. 产业结构数字经济产业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领域。
其中,电子商务业在吸收就业、促进增长、服务消费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推动作用。
3. 产业发展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投资力度,以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各种形式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此外,呼和浩特市将全面构建“数字呼和浩特”,发挥城市数字经济在打造北方数据中心的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三、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发展前景1. 技术进步的推动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将进入到新的阶段。
数字经济产业将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多个领域寻求创新。
2. 资金扶持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有资金支持,政府需要提供资金扶持和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企业加强研发、拓展市场等方面的投入,从而为数字经济产业迅猛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3. 市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市场的发展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数字经济产业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普及,这既推动了数字经济产业市场的壮大,也推动了数字经济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状态与对策研究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远古城市,是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的交汇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如今,呼和浩特市正面临着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时期,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找到发展的机遇,是呼和浩特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阐述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的现状1.宏观经济形势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GDP已经从2002年的298.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58.8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也得到提高。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呼和浩特市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
同时,由于行业结构不合理,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不足够强劲,且对外依存度高。
2.行业结构分析呼和浩特市经济主要依托于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工业行业,而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尚未得到充分发掘。
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呼和浩特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应该对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文化创意等产业进行更好的推广和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城市形象与品牌建设呼和浩特市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城市形象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呼和浩特市有着独特的蒙古族文化和城市风光,但是其品牌建设与国内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尚显薄弱。
对于品牌建设工作,我们应该注重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二、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对策1.加强企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呼和浩特市应该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行业,为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2.促进形象品牌建设呼和浩特市应该注重城市形象与品牌的建设。
呼市市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呼市市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呼市市区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商业中心相继落户,为市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同时,呼市市区的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地铁网的建设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市区的交通流畅度和出行便利性。
此外,呼市市区还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如公交车、出租车和共享单车等,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在城市规划方面,呼市市区注重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园林绿化、河道整治和环境保护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市区的街道干净整洁,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市民提供了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另外,呼市市区的教育、医疗和生活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为市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医疗服务得到了全面提升,医院和诊所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增加,市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总体而言,呼市市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宜居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相信呼市市区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日)目录第一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首府科学发展新局面 (5)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5)第二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第二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12)第一节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13)第二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4)第三节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16)第四节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6)第三章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一流首府城市 (19)第一节着力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19)第二节提升首府城市发展质量和建设品位 (20)第三节完善市域城镇体系 (22)第四节增强市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23)第五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5)第四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第一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7)第二节开展新村建设试点 (28)第三节改善农村公共设施 (29)第四节引导农民就业转移 (30)第五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31)第六节健全政策倾斜机制 (31)第五章提高首府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32)第一节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33)第二节加快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创新 (34)第三节完善首府区域创新体系 (35)第四节开发首府人才资源 (37)第六章加强首府社会事业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38)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8)第二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41)第三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43)第四节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44)第七章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5)第一节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45)第二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 (47)第三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48)第四节构建和谐社区村镇 (49)第五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0)第六节提高文明城市水平 (51)第八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筑首府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52)第一节促进人口健康发展 (52)第二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53)第三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55)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7)第五节适应气候变化 (58)第九章推进改革开放,再造首府发展新优势 (58)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58)第二节扩大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 (61)第十章规划实施 (63)第一节配套政策制订 (63)第二节专项规划落实 (65)第三节重大项目的实施 (66)第四节规划实施管理 (66)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推进“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工业园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该工业园区的城市规划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工业园区概述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工业园区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核心地带,是一个集工业、科技、贸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1. 规划执行不到位:在园区的实际建设中,往往出现规划与实际执行不符的情况,部分地区过度开发,部分地区开发不足。
2. 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居住区规划缺乏合理统筹,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存在瓶颈。
4. 生态环境保护不足:部分区域在发展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四、问题成因分析1. 政策制定与执行脱节:政策制定时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
2. 规划编制不够科学:部分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和专家咨询,导致规划不合理。
3. 资金投入不足:园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 环保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和个人在发展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解决策略1.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确保规划的顺利执行。
2. 科学编制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加强科学论证和专家咨询,确保规划的合理性。
3.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园区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解决瓶颈问题。
呼和浩特近十年发展变化赞美作文《呼和浩特,越变越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生活的呼和浩特这十年变化可大啦!以前的街道没有现在这么宽,车也没有这么多。
可现在呢,宽宽的马路像一条条巨龙,各种各样的车在路上跑着,可热闹啦!比如我家附近的那条路,以前坑坑洼洼的,每次走过都觉得颠得难受。
现在可不一样了,平平坦坦的,走起来特别舒服。
还有咱们的公园也变多了,变大了。
以前想去公园玩,都没有太多的选择。
现在,每个区都有漂亮的大公园。
我最喜欢去的是敕勒川公园,那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还有清清的湖水。
一到周末,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我能在那里尽情地奔跑、玩耍,开心极了!呼和浩特的商场也越来越多啦!以前买东西就那几个地方,现在到处都是大商场,里面什么都有。
上次我过生日,妈妈带我去了一个新商场,给我买了好多漂亮的礼物。
这就是我们的呼和浩特,它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我真的好喜欢它!《呼和浩特,我的骄傲》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我们的呼和浩特。
这十年来,呼和浩特就像一个会魔法的城市,一直在变变变!以前,我们坐公交车总是很挤,等车的时间也很长。
但是现在,不仅公交车变多了,还出现了方便又快捷的地铁。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地铁去博物馆,又快又稳,一下子就到了。
咱们的学校也变得更漂亮啦!教室里有了新的黑板和桌椅,操场也更大了。
还有图书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书,我每次去都能看上半天。
呼和浩特的美食也越来越丰富了。
以前只有那么几种小吃,现在到处都是美食街。
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去了一条美食街,我吃了美味的羊肉串、甜甜的奶皮子,肚子都快被撑破啦!我觉得生活在呼和浩特真幸福,它是我的骄傲,我相信它以后还会变得更棒!。
《呼和浩特经济发展》
《呼和浩特经济发展》
近年来.呼和浩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围绕建
设现代化首府城市的中心任务,推进了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1 999
年至2∞1年三年间,全市GDP增长速度分别达到9.5%、14.4%和1 9.9%。
2()()2年全市GDP
达到316.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1.4%。
财政收入32.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1.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31.3亿元人民币。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6996元人民币,农民人均纯收入
2822元人民币。
一、工业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工业城市,现已形成了以乳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
纺织服装、石化、贵金属冶炼、电力工业、烟草、机械行业为主的工业格局。
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过程中,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了产业
呼和浩特市
结构的全面升级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 999年至2001年,工业经济增
长速度分别达到
10.8 9/6、13.6 9/6和24.8%。
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01.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0.8 9/6。
其中规模以上5-业增加值57.6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为39.5%,在全国
42个中心城市位居
首位。
伊利集团、蒙牛公司、内蒙古TCL公司、乾坤公司、托克托电厂、
华蒙金河公司等一大批
企业集团的成长壮大,使呼和浩特工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明显提高。
"伊利"、"仕奇"、
"蒙牛,已成为中国的驰名品牌。
仕奇集团、伊利集团、金宇集团、民族集团已成为中国的上市公
司。
在积极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呼和浩特的民g-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
和民营企业达64328户,注册资金达71.5亿元人民币。
二、农业
呼和浩特地域辽阔、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现
有耕地532千公
顷,其中水浇地163千公顷,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莜麦、养麦等,粮食产量稳定在年产80
万吨左右。
2002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5.6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呼和浩
特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
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区域特色农牧业,重点开展乳品、玉米、-6铃薯、蔬菜等农
产品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全市呈现出高效农
业的发展势头。
内蒙
古华蒙金河集团依托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积极发展生物发酵技术,现已
成为世界最大的饲料
金霉素生产厂家。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呼和浩特在积极推行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的过程中。
注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性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
退耕还林还草。
因地制宜地提出"奶业兴市"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乳城品牌,使奶牛业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
现有奶牛22万头.鲜奶产量64万吨,全市鲜奶产量、人均拥有鲜奶量、鲜奶加工能
力等.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内蒙古伊利集团凭借本地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鲜奶,加快科技
改造的步伐,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乳业集团。
伊利雪糕、冰淇淋、奶粉、液态奶等产品畅销神
州大地。
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呼和浩特还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园区和小
城镇建设,并取得可
喜成果。
农业资源的转化和开发已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
三、两贸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商业贸易的中心城市,现已形成了一个连接城乡、辐射内蒙古
自治区中西部,沟通内地与蒙4-国及俄罗斯的商业流通网络。
内蒙古民族
集团、天元商厦、新世
纪广场、百盛购物中心、华联商厦、新亚太商厦等一大批现代化商贸企业
的建设,使呼和浩特的
市场体系逐渐完善,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建成了农副产品、粮油、肉食、糖酒、食品、服装、建
材、农机、机动车交易、电器等专业市场,各类商业、饮食网点已发展到
3万多家,2002年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达92亿元人民币。
四、对外开放
呼和浩特是国务院确定的沿边开放重点城市。
为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和社会
的全面发展,呼
和浩特与国内外的联系交往,贸易往来、技术协作、文仡交流日益增多,
形成了外向带动发展、
全面开发开放的新格局。
到2002年底,呼和浩特已同世界26个国g-和地
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
4呼和浩特城镇乡村
作关系,与国内各省区市的区域经济联合也取得丰硕成果,与国内2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
4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协作关系。
全年引进国内资金62亿元人民币,
引进外资5552万美
元。
外贸出口总额达3.1亿美元。
创建于1992年的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经济技术开
发区和金川资源经济开发区),已于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
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
区入驻企业已达871家,固定资产总投资达50多亿元人民币,工业增加值25.9亿元人民币。
五、金融保险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中心。
近年来,除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和各类专业银行外,各
类金融性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性机构健康发展,已形成了健全的金融投资体系。
全
市保险服务已成网络,保险业务不断扩大,险种逐渐增加。
此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
社会保障体系也日趋完善。
仅2002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生活费、失业
保险金4亿多元人民币。
本文由呼和浩特团购呼和浩特租房论坛编辑整理
本文来源于呼和浩特求租网
原文地址呼和浩特二手房呼和浩特房产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