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攻略樱花篇

日本攻略樱花篇

日本攻略樱花篇
日本攻略樱花篇

NO.1 岚电樱花隧道

坐标:京都?岚电鸣滝站和宇多野站之间

买张岚电一日券,在鸣滝站或宇多野站下车,随便找一个路口就可以蹲守电车啦。而且这么棒的景点居然是冷门,我去的时候周边都看不到什么游客

NO.2 大阪天满桥

坐标:大阪?地铁天满桥站,大川沿岸

NO.3 哲学之道

坐标:京都?公交“银阁寺道”站下车,去往银阁寺的路上

NO. 4 金戒光明寺

坐标:京都 市巴士冈崎道站下车,步行约5分钟

NO. 5 平野神社

坐标:京都?北野天满宫附近,岚电北野白梅町站下车

NO. 6 高濑川(适合观赏夜樱)

坐标:位于五条和七条之间,沿河源町一直走,看到平行于鸭川的小溪即是

NO.7 祇园白川(适合观赏夜樱)

坐标:花间小路向南

NO. 8 蹴上倾斜铁道

坐标:京都?地铁蹴上站

NO. 9 清水寺(适合观赏夜樱)

坐标:京都?清水道站或五条坂站

NO. 10 大阪?大阪城公园

坐标:地铁大阪城公园站、森宫站、天满桥站、谷町四丁目站下车均可步行

NO. 11 圆山公园

坐标:邻接东山、八坂神社、高台寺、知恩院

NO. 12 奈良?冰室神社

坐标:奈良市春日野町1‐4

NO. 13 奈良公园

NO. 14 奈良?东大寺

坐标:奈良市雑司町406‐1

NO. 15 岚山中之岛

坐标:岚山站下车,过渡月桥

1.奈良 佐保川

坐标:近铁奈良新大宫站出口左转

河两岸都是樱花,据说人很少,晚上7点开始有灯火。有篇攻略提到了一个拍摄樱花+火车的铁道口,位于佐保川在往奈良主城区的方向行走途中。

2.京都 醍醐寺

坐标:地铁醍醐站,地铁站到醍醐寺的班车10分钟一班

京都最出名的赏樱地之一,据说人很多。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有“太阁花见行列”,再现当年丰臣秀吉举办赏花会的盛况。

3.京都 山科疏水

坐标:地铁山科站

除了樱花,疏水道的两旁也种满黄黄的油菜花供人们欣赏。

4.京都 二条城(适合观赏夜樱)

有著名的二条城夜樱。

5.大阪造币局

一年只对外开放一星期。樱花大道全长约560米,种有约132种350株樱花,主要品种是比染井吉野晚开的八重樱,所以观赏时期比较晚,比如2015年的开放时间是4月9日到15日。

必去:

☆1、背割堤:是延绵几公里的樱花堤,可以看到樱花隧道,外地游客相对较少。免费。

连绵不绝1.4公里的樱花林便是背割堤。是一个婚纱和人像写真的摄影圣地。交通:京阪本线八幡站下车徒步10分钟

2、 原谷苑:私人庭苑,一般只有当地人知道,人相对少,有一大片樱花,去过的人都觉得非常赞。票价1500日本,开得越好票越贵。

3、 伏见稻荷神社:是因为和服体验希望在千鸟居拍照,所以一定要去,但实际上伏见的樱花很少,据说是没有关门时间的。免费。

必去夜樱:

1、 衹园白川:可以同时欣赏到溪流与夜樱,还能偶遇艺妓。免费。

2、 ☆木屋町:与衹园类似,但是溪流边的樱花开得更大气。免费。

3、 二条城:夜樱名气很大,比较特别的是会加入动画投影及音乐欣赏。400日币。

可去景点:

1、 平野神社:樱花品种多,数量也多,同时也是很受日本人欢迎的赏樱名所,樱花季会有美食街。免费。

☆2、立本寺:人少清净,主要看樱花与庙宇,因为与平野神社,金阁寺较近可以一并参观。免费。

3、 法金刚院:与平野神社在同个方向,人相对少,有一株超大的垂枝樱值得一看。需要门票。

4、 醍醐寺:樱花百选名所,品种多,有很多名品种,因此去赏樱的人也非常多。需要门票。 ☆

5、东寺:有一株超大的垂枝樱值得一见,主要是可以同时看到樱花与塔楼,有夜樱。需

要门票,但是门外就可以看到那株樱花与塔楼。

其他热门景点:

1、 岚山:樱花百选名所,只是看了网上照片,觉得一般般,而且较远,故放弃,免费。

2、 清水寺:京都非常有名的景点,但同时人也爆多,故放弃。有夜樱。需要门票。

3、 蹴上铁道:铁道与两旁的樱花,比较特别,但是除非起大早,否则铁道上全是人,故放弃。免费。

4、 哲学之道:说实话樱花是蛮美的,可是那条小沟渠就不评价了,人爆多,故放弃。免费。

贺茂川(鸭川上游),五颗星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沿河公园,天气好找个位置吃份便当睡个午觉吧

京都东北部,丫字分岔的那里沿左边一条河走即可,河岸两边都行,怕晒的话注意选择不晒的那一边。

从当代生活看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

从当代生活看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 [摘要]“小”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当代生活来看,无论是的短小精致的日本俳句,还是巧夺天工的庭院建筑,亦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日本动漫,以及全球热销的科技产品,日本人“以小为关”的审美意识形态贯穿始终。这与他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善于模仿的特性密不可分。“以小为关”的审美意识形态对日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细致严谨的优良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当代生活;日本人;以小为关;审美意识形态提及日本,人们往往会想到其发达的科技产品,随身携带的CASIO表、SONY手机、佳能相机等等,身边的“日货”总是给人“小巧精致”的印象。放眼当代生活,日本人在生活的各方面都透露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这种传统的审美意识,一方面促使他们的产品以小巧轻便,深受当前国际市场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日本人严谨、细致的做事风格,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 一、日语中“美丽”的含义 日语中的“美丽”和汉语中的“美丽”所表达的意思是有所差异的。根据《说文解字》等古籍对“美丽”的释义可知,中国最初主要是以“羊大为美”的。而根据金田一春彦

《新明解古语辞典》中的解释可知,日语中的“美丽”原是表达对亲人的亲情,而到平安时期(760-1191),其逐渐演变为对小的事物的喜爱之情,这才开始具有了美的意识。大野晋在《日本语的年轮》中也有同样的论述,并提出现代日语中的“美丽”在平安朝是“小的,可爱的”意思。金田一春彦还在《日本语》中将日本人的这种美的意识总结成“小的就是美的”。由此可见,日语中的美丽自古以来就含有“小”的意思。 二、当代生活中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的表现 (一)以小为关的文学作品 文学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日本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表现出日本民族“气局偏小”的审美特性。被紫式部称为“物语祖鼻”的《竹取物语》就是典型例证。它讲述了一个竹生女――赫映姬拒绝天皇和五个贵族的求婚,最后升天的故事。书中描写当竹取翁在竹子中发现赫映姬时,感叹道:“只有三寸大小的小女孩真是美丽得惹人怜爱啊!’,竹取翁面对着只有10厘米大小的小女孩,竟然由衷的发出了赞美的感叹,这足以说明当时的日本人是从小小的、惹人怜爱的事物中体会到“美”的。此外,著名的日本俳句也是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领域的典型代表。俳句源于日本“和歌”,短小精悍,被视为世界上最小的定型诗。我国作家郑振铎在《蝴蝶的文

从樱花浅谈日本人的自然观

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 课题名称从樱花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出题 人 张福旺 课题表述(简述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完成课题的条件、成果形式等) 课题背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作为日本代表性的景物为日本人所喜爱。可以说樱花融入了日本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与其说樱花的外表吸引了日本人,不如说它内在的魅力更为日本人所珍视。日本自古以来流传着“花数樱花,人推武士”的说法。日本人喜爱樱花,正是因为人的生命就像樱花一样,刹那的绚丽之后黯然散落。基于这样的生死观,日本人将樱花般灿烂的生死作为自己生命的理想。 目的及意义:日本人是怎样思考生死的?这是讨论日本民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论文通过日本人对樱花的看法,对日本人的死生观念从正面的考察分析。从樱花来分析日本人怎样思考、怎样对待死亡的生死观。这不仅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还有助于两国文化的交流。 主要内容:本文先阐述日本文化里的樱花,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形象及影响;接着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论述,最后论述樱花与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关联。 完成课题的条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论文。 成果形式:毕业论文 课题来源其他课题类别毕业论文 该课题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阅读与论文相关书籍,其中中文书籍不少于十本,日文书籍不少于五本。 主要参考文献:[1]杨烨.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学理论(16),2010. [2]周平等.日本风情录[M].东方出版中心,1999. [3]王永娟.樱花的国度:日本文化的面貌与精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 [5]李兆忠.日本人的樱花崇拜.世界知识(7),2008. [6]王炜.简论日本武士的死与名誉[J].日本学刊,2008(02). [7]郝祥满.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J].世界民族,2006(03). [8]川口雄市.桜を最も愛した日本人.法曹(715),2010.

关于日本樱花的唯美句子

关于日本樱花的唯美句子 本文是关于关于日本樱花的唯美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关于日本樱花的唯美句子 一到日本,每个角落都可以看见粉红色、白色的樱花树,每隔几米便有一株。在这个樱花盛开的季节,许多地方更成了一个樱花海,当清风吹过,樱花便纷纷散落,像是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 飘落的樱花仿佛舞着的精灵,划过人的发梢,绕着人的衣角,香了风,也香了人衣裳。校园的樱花开了,那紧锁的心扉,是否还敞开着,按响三月的门铃,樱花微微一笑,将我锁在春雨的季节里。再见樱花,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蕴春意,飘飘洒洒,珞珈山也就显得格外的空灵。在樱园,在樱花大道上,满是撑着伞赏花的人。而我却瘦瘦的站在热闹的人群之外,心境如同这雨中的樱花,出奇的宁静与平和。不太久远的梦想。总能在这样的时刻,随着一片片雨,滑过樱花的边际,款步在我灵魂的阡陌。樱花,在纷纷的雨中。雨中的樱花,却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宁静成一种深刻的纪念,是的,在珞珈山的日子,当是我们最幸运的时光,心怀最纯洁的愿望。片片樱花在风中婀娜着,那飘零的红晕依然含情脉脉,此番良景,如若再来上花间一壶酒,便全应了那句咏樱诗了,诗曰:“婀娜拔香拂酒壶,惟有春风独自扶。”三月,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就让我们走进三月,一起去赏一赏那最美丽,最有代表性的“花仙子”春天最喜欢的花是樱花。常常在一夜之间,迅猛地开放。突如其来,势不可挡。然后在风中坠落。没有任何留恋。日本人称之为花吹雪。“花如樱美,人若武士威”,日本情怀的春樱花,此时点火蔓延;无论你喜爱含苞欲滴、绽放五分,还是独爱展颜七分、倾力奔放,不容否认,燃烧热切的粉粉樱色,一生终该相见一次。每当临近樱花绽放的时节,走过樱花树下,人们总会满心期待地望望樱树枝头,这变成日本人的春天习俗之一。体会了这般的心情,每当樱花枝头上饱满的花苞绽放吐蕊,或白或粉红的花瓣为街道染上一层新妆的时候,散步在街道上都显的脚步轻松、心情愉快。日本栽植着为数众多的樱花树;处处是让您心神舒畅、悠然忘归的赏樱好地方,赏樱名胜遍布其中。淡淡的月光如从天泻下的水银,肆无忌惮地拥抱着艳艳的樱花,分明是它用过了力,凄艳地还在淌着鲜血。记

日本古典俳句选

日本古典俳句选 那么短的句子,那么长的意境。三五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挥之不去的画面,如此精髓,便是日本俳句了。下面是分享的日本古典俳句选,一起来看看吧。 渔线秋风水一泓(与谢芜村) かなしさや釣の糸吹く秋の風(与謝蕪村) 山是夕阳野是黄昏的菅芒(与谢芜村) 山は暮れて野は黄昏の薄かな(与謝蕪村) 愁不断步上山冈花草也是荆棘(与谢芜村) 愁ひつつ岡にのぼれば花いばら(与謝蕪村) 拾落穗漫步向向阳的方向(与谢芜村) 落穂拾ひ日あたる方へあゆみ行く(与謝蕪村) 旅中患疾梦犹在枯野游弋(松尾芭蕉) 旅に病んで夢は枯野をかけめぐる(松尾芭蕉) 古池蛙跃入水的涟漪(松尾芭蕉)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松尾芭蕉) 菊花香奈良古寺众佛光(松尾芭蕉) 菊の香奈良には古き仏たち(松尾芭蕉) 唇齿含北风萧萧(松尾芭蕉) 物言へば唇寒し北の風(松尾芭蕉)

秋已深四下竟是无措人(松尾芭蕉) 秋深き隣は何をする人ぞ(松尾芭蕉) 瓜的土壤受朝露污的滴落散开而寒(松尾芭蕉) 朝露によごれて涼し瓜の土(松尾芭蕉) 静听蝉声磨入岩心(松尾芭蕉) しず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松尾芭蕉) 如何如何哑然花间吉野山(小林一茶) これはこれはとばかり花の吉野山(小林一茶) 几人阵雨中跑过濑田桥(内藤丈草) 幾人か時雨かけぬく瀬田の橋(内藤丈草) 白露残梦 现世虚幻 喻之皆太长 ——和泉式部 (郎君来会,才逢又别,譬如朝露,因赋此歌。) 春风无情吹落樱 梦醒依然意难平 ——西行法师:梦中落花 愿在花下死 如月望日时 ——西行法师 (杂歌。如月望日,指阴历二月十五日,满月,正是樱花盛开时。)

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9136859.html, 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 作者:邵冰 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11期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试图在具有技术和制度优势的环境能源领域发挥领导力,在国际上开展气候外交,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在国内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 关键词:日本;气候外交;京都议定书;减排 中图分类号:K3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119-0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危机日益加深,大国对环境气候领域事务主导权的争夺日益激烈,纷纷利用这个舞台展现其实力与影响力,一直被视为“低级政治”的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变得与“和平与安全”同等重要,上升为“高级政治”问题。作为全球性议题,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日本作为环保大国和最早推行环境外交的国家,出于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考虑,積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对日本而言意义重大。 一、日本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实践与进程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能源大 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各国要求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试图在国际社会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地位并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同时日本国内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成功地解决国内环境问题后,也开始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外部的环境问题。1984年日本政府倡议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9年日本主持在东京召开地球环境会议,并提出“地球环保技术开发计划”。1989年,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除重复过去日本的安全保障、为世界经济健 康发展作出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这三大课题外,还增加了“对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对策”这一新的课题,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作为日本外交的课题之一对待,开始将其纳入到日本对外战略框架之内。而国际气候谈判为日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与影响力的绝好机会,日本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环境事务中。 1990年,联合国决定发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国际气候谈判正式拉开序幕。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并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

从稻作文化看日本人正文

目录 1引言 (1) 1.1稻作文化圈简介 (2) 1.2日本稻作文化的上陆 (2) 2从稻作文化看日本人 (2) 2.1勤劳性 (2) 2.2纤细性 (3) 2.3亲植物性 (4) 2.3.1从衣服看亲植物性 (4) 2.3.2从食物看亲植物性 (4) 2.3.3从住房看亲植物性 (4) 2.4对自然的顺应和多神论 (5) 2.5集团意识 (6) 2.5.1集团意识的形成 (6) 2.5.2集团意识对日本的影响 (6) 3结合中国的现状吸取日本人的经验 (6) 4参考文献 (7)

1引言 1.1稻作文化圈简介 从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从属于农耕文化圈,这和游牧文化圈有很大的区别。农耕文化圈在世界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了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等地,但是它又分为麦类栽培圈和稻作栽培圈。欧洲、中国的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从属于麦类文化圈,而中国的南部、朝鲜半岛的南部、日本、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则从属于稻作文化圈。虽然中国和日本同属于农耕地域,可中国又分为北方黄河流域的麦类栽培圈和南方扬子江珠江流域的稻作栽培圈。同时中国还拥有广阔的游牧文化圈,这与日本形成强烈的反差。中国的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拥有稻作文化和麦类文化。而日本基本上没有游牧文化,强烈的展现出的是特色鲜明的稻作文化。 1.2日本稻作文化的上陆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传播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条件的,稻作文化亦然。稻作文化就是特定地域的民族自古以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的一种农耕文化,主要以水稻农业为主,并和其他的文化要素相协调。 约一万年前,日本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叫做绳文文化。在这一时期,日本列岛上并没有真正的农业活动。从绳文文化的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日本处于绳文文化的原始社会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中国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秦等时期,随后强大的汉朝兴起,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农业方面也相当的有成就。 纪元前3至2世纪前后,日本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先进的大陆文明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日本列岛,在日本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文化—农耕文化。同时,日本也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这在日本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日本通过金属器的使用和以水田耕作为主的农业技术的传播,开始了以稻米为主的农耕社会。 农耕社会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文化史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列岛上稻作文化的上陆,给稻作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的改变着日本文化。日本的社会开始向弥生时代转移,形成了弥生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之一的稻作文化,通过渡人被传播到日本各个地方。随着农业的发展和铁器道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也得到大力发展。 2.从稻作文化看日本人 稻作文化对日本人某些特性的形成有极大地影响,这些特性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稻作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特性也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人现有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企业经营模式和对自然的观念等都跟稻作文化背

日本人的忌讳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习俗,在日本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忌讳了。 语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如大个、矮子、胖墩、秃顶、麻子、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信仰忌讳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社交禁忌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会议室、接待室,他们不会轻易领人进入办公机要部门。日本不流行宴会,商界人士没有携带夫人出席宴会的习惯。商界的宴会是在大宾馆举行的鸡尾酒会。日本人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进入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在日本,访问主人家时,窥视主人家的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在日本,没有请同事到家与全家人交往的习惯。日本人从来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妻子也以不参与丈夫的事业为美德。 行为禁忌 日本有纪律社会之称,人们的行为举止受一定规范的制约。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女须穿西装、礼服,忌衣冠不整、举止失措和大声喧哗。通信时,信的折叠、邮票的贴法都有规矩,如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给恋人信件的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日本人在饮食中的忌讳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浅谈日本樱花

浅谈日本樱花 东京樱花(学名:Cerasus yedoensis (Mats.) Yüet Li)又称江户樱花、日本樱花。东京樱花为落叶乔木,花先叶开放,伞形总状花序,白色至淡粉红色;花期3月。生长较快但树龄较短,盛花期在20—30龄,50—60龄则进入衰老期。 在日本,如果单说一个“花”字,一般就指樱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虽然这并没有被任何法律明文规定,但谁都没有异议。酷爱樱花的日本人,把樱花作 为与瑞雪覆盖的富士山并列的两大国家象征。以樱花命名的街道、车站、市镇、商标、饭菜、茶点、汤饮比比皆是。文学家写咏樱诗,画家绘樱花图,音乐家谱 赞樱曲,银行印出樱花图案的钞票,工场制出樱花工艺品,电视台以樱花为背景作节目,并特辟报告樱花开放动态的专栏……樱花的魅力和影响力可说渗透到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的深处。日本樱花文化作为日本特有的一项文化,在日本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江户时代,赏樱才成为日本的民间风俗。 一.日本关于樱花的传说① 日本的国花樱花(Cherryblossom)就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木花开耶姬。木花开耶姬即樱花的意思。有一年年底,她从日本冲绳出发,途经九洲,关西、关东,于第二年五,六月间到达北海道,沿途中,她把一朵朵樱花撒遍日本各地。从此,樱花在日本盛开千载。且年年灿若云霞。日本人民非常喜爱樱花。日本人民之所以将樱花定为国花,除了它的纯洁、雅丽、崇高外,还为了纪念那勤劳、善良的木花开耶姬姑娘、并以此象征勤劳、智慧、勇敢的日本人民。 樱花的传说②

日本人和樱花

附件二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设计) 日本人与樱花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樱花原产自中国,在日本落地生根,因其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又有骤然凋零的凄美而受到日本人的喜爱。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樱花已经融入了日本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每年樱花花开时节形成的樱前线浪潮更是日本人的一场狂欢。樱花在日本早已不仅仅只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象征乃至一种精神。樱花的集合之美象征着日本国民的团体精神,樱花的凋零之美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完美诠释,也解读了日本人“物哀”的审美意识。花开时,心系团队,绚烂精彩;花落时,果断干脆,作为个体的内敛、作为团体的张扬,这是樱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本文解读了樱花对日本生活和文化的影响,以此来拓展我们对日本美学与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樱花;日本;文化;精神

目录 引言 (2) 1樱花前线和举国赏樱 (2) 2樱花和社会生活 (3) 3樱花与日本文化 (3) 3.1集体意识 (3) 3.2武士道精神 (4) 3.3“物哀”的审美意识 (5) 结束语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引言 樱花盛开在让人心旷神怡的初春。骤开骤落。因为是一起开放,一树树的樱花像一团团粉红的云,灿烂夺口。凋谢的时候也很壮烈干脆,不污不染。一朵樱花并不起眼,但放眼望去满树的樱花却蔚为壮观,让人感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华丽和迫力。樱花盛开的时候可以沿着樱花前线从九州一直到北海道观赏竞相绽放的樱花。谢世时节,满树的樱花纷纷飘落,像是阵阵花雨,美不胜收,成为日本最独特的风景线[1]。 樱花原产自中国,在日本落地生根,与日本的地理气候、文化风土相吻合,成为成为大和民族的象征,以此日本也被誉为“樱花之国”。樱花对日本人来说是春的象征,日语中的“樱时”,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当四月来临,樱花从气温高些的南方向北方逐渐盛开时,真的是“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可称得上是“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不同于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花,它代表着整个日本民族,体现了日本民族基本的性格特点,深受日本民众的宠爱。应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爱樱花,甚至也没有任何国家爱一种植物达到日本人爱樱花一样的痴迷和疯狂。在日本,樱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生活,是精神,是信仰。 1樱花前线和举国赏樱 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原因,每年的3月至6月,樱花从最南端的冲绳,一直开到北海道。最北端的稚内市,樱花盛开季节已经是6月底,比冲绳要晚3个月。把樱花开花时期相同的地区用线连接起来,宛如气象图的前线,所以樱花由南向北开放的锋线被称为樱花前线。在日本一到3月左右,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预报天气的情况的同时,也要发布预测樱花开花的消息。待到樱花烂漫时,人们便迫不急待地倾巢而出,遍赏樱花,乐此而不疲。而几天后,人们又为片片樱花的凋零而惋惜,也会为那落花流水的壮烈之美而心醉。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会因为一种花的盛开而举国上下沸腾不已 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政府规定的“樱花节”。每年这个时候,皇室和内阁总理都要在皇家花园奉行盛大的“观樱会”,宴请并表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放假半天,或提早下班,并为员工们准备好各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1~2题。 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2.乞力马扎罗山()。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

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解析第1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第2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 1.D 2.D 读下图,回答3~4题。 3.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 4.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 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第3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球;图中c 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第4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答案 3.C 4.A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日本俳句

日本俳句、和歌对小诗派的影响 小诗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上世纪初叶中国诗人对汉语诗歌形式多样化探索的结果。 中国小诗运动在1921年至1925年曾盛行一时,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由于小诗派不少作者脱离时代,诗作没有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上直白浅露,1925年后,小诗逐渐衰落。 小诗的定义可以界定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讲究韵味,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表现刹那间的情感,寄寓人生的哲思,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生动形象,细腻有味,诗意隽永。 小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言简意赅。小诗是一种短诗,从规模上讲,它限制在一个诗节,五行以内。它要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说只要符合这个规模要求的短诗就是小诗了,小诗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特征要求。 第二、讲究音律,韵味悠长。小诗要讲究音律。只有讲究音律,才能使小诗产生音乐美,才能韵味悠长。这个要求,不仅表现在韵脚上,

还表现在小诗内部的节奏感上,这就要求小诗创作者要充分运用好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 第三、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生动形象。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是小诗的重要特点。小诗拒绝空洞的呼喊,拒绝单纯的词语的堆砌。如果连一个深刻刻画的意象都没有,这样的诗不是小诗。小诗用意象构造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呈现给读者诗情画意。 第四、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小诗通过意象刻画、意境营造以具有音乐美感的三五诗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情感,寄寓诗人人生的哲思,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读一首小诗,就是一程情感共鸣的心灵感动之旅,就是一程心智触动的心灵感化之旅。 季羡林先生在198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本,“为什么独独新诗不发达呢?介绍到中国来的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长篇、短篇小说,戏剧和散文有一点,古代俳句数量颇多,但是几乎一首日本新诗都没有。在日本本国新诗歌也不受到重视,没有听说有什么重要的新诗人,这个问题不是也同样有趣而值得探讨吗?” 在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中,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在日本现代文学中,新诗(白话自由诗)不是不发达,重要的著名的新诗人很多(如北村透谷、岛崎藤村、北原白秋等),译介过来的日本新诗也不少,特别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曾大量地翻译过日本新诗。仅在1920年,周作人、郑伯奇、郭绍虞等人就分别翻译并发表了贺川丰彦、生田春月、崛口大学、石川啄木、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白话新诗。

日本的樱花发展历史和对日本国民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樱花发展历史和对日本国民文化的影响 董震东 大家普通认知中的樱花,生物学上统称蔷薇科樱属类的观花植物。《中国植物志》中显示,樱花主要生长于中国的西部和西南,还有朝鲜及日本。而实际上,近代科学和以往的文献都给出了充足的证据,中国的西南地区是樱花发迹的重要根据地。但另一个事实就是,源自中国西南的樱花属种,在最初时并未参与到现代观赏性樱花的杂交培育中,而目前广泛服务于观赏栽培用途的樱花属种,实际上大部分还是日本的本土樱花种。下面我就日本本土樱花品种的进化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联,通过网络搜索等手段,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做了一定归纳。 日本奈良时期开始(719年-794年),樱花已有最初记载。在日本,有一部跟《诗经》在中国的地位相仿的著作,叫做《万叶集》,只要对日本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它是有史记录以来最早的日语诗歌总集。曾有人专门做过统计,在《万叶集》中,有118篇诗歌与梅花相关,而有46篇诗歌是与樱花有关的。在《万叶集》内涉及过各种花类里,樱花的提及度只排第四。 在日本奈良时期,某些东渡的中国僧侣把梅花种子带去日本作为礼物,于是梅花(也就是梅子)便被引入了日本。《万叶集》主要收录了公元4-8世纪期间的日本诗歌,从中国引入植物的盛行,体现了早期日本人吟咏花木的审美,受盛唐文化的左右极大。由于日本人对汉语“梅”发音的误传,梅花的学名后来才被叫做Prunus mume,特别是种名mume的念法直接来源于此。直至今日,日语中的“梅”仍被念做“ume”。总而言之,在奈良时代,日本人对樱花的喜欢只是一般程度,并未到最爱的程度,那种赏樱花的樱花文化远未成形,此时在日本民间社会提起花,人们想到最多的还是梅花,“花見”(赏花)的说法,也是指赏梅,而非赏樱。 而到了794年到1185年的平安时代,又出现了一本书,叫做《古今和歌集》,此书据说是编成于914年前后。在这个阶段,日本的风物文化的层次变得丰富的多,感受也更富季节性,而和歌、俳句里的“花”,也渐渐代指樱花而不再是梅花,并且已现压倒性优势。在这一点上,日文的维基百科上有一个很有象征性的例子: (1)《古今集》:难波津の咲くやこの花冬ごもり今は春べと咲くやこの花。 中文翻译:花开难波津,寒冬闭羞颜。今春满地堂,花开香芬芳。 此处的“花”,寒冬吐香,自是梅花无疑; (2)纪友则:ひさかたの光のどけき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ぞ散るらむ。 中文翻译:今朝春日里,本拟共芳尊。无奈樱花落,纷纷乱我心。 这里的“花”,春日散落,就是樱花了。 注:纪友则为三十六歌仙之一,活跃于平安时代前期(845?-907)。(引自《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蔓玫) 在日本本土的樱花品种中,最美丽的有两种,东京樱花和大山樱,这两种樱花是当今世界观赏性樱花的主流品种。可见,日本人产生樱花情节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是他们珍惜并发展了自己的自然和文化。 日本在过去的传统农耕社会中,对四季和节气风物的关注成为日本当地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一。樱花渐渐成为了春日的重要标志。在日本民间社会,“田打樱”的习俗跟传统中国的“春社”很相似,而樱花成为了代指这一习俗的元素。而随后产生的“花见”,也被某些学者认为是源自“田打樱”,当然,这就是官方和上层社会的事情了。 平安时代到来之后,民间对于樱花和梅花的审美变化也受到了政治变化的左右。在这里,有一个政治人物需要提及,他就是嵯峨天皇(809-823在位)。此前的女性天皇持统天皇(690-697年在位)就爱赏樱花,但真正把赏樱仪式化,并且在宫廷里种满樱花的人,却是这位持统天皇。 不得不说,日本赏樱文化的渐行,与日本渐渐脱离盛唐模式,开始发展自己成熟的日本文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夏目漱石 三十五首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东京人。东京大学英文科毕业。 留学英国。东京大学讲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发表小说《我是猫》 ,一时声名大著。同年辞教职,加入朝日新闻社。翌年发表自称俳 句小说的《旅宿》有脱离世俗、心境澄清的趋向。这种情趣,常反 映在俳句、汉诗、绘画上面。他热心写俳句是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 在松山中学任教中,其时与正冈子规过从甚密,直到明治三十年(18 97)所写的俳句,数量颇多。他和子规是同龄人,曾受子规的影响, 注意子规所倡导的写实,但也发展自己浪漫气氛与洒脱畅达的特色。 子规曾赞其俳句雄健、真诚。夏目漱石后来写作俳句的热情减退, 从事创作小说,名作《明暗》是他的绝笔。新年福寿草花

开在光琳屏风注:福寿草乃日本特产。花黄多瓣,为贺春增添气氛。光琳即尾形光 琳(1658-1716)日本名画家。春马夫歌声处, 白发对暮春。注:小说《旅宿》载此句,指寂寞山村老太婆,几经岁月数着过路的 马。惟然耳边声, 春风吹马铃。注:广濑惟然是江户时代前期俳人松尾的门人。句写登山之后,景象 寂寥。似以惟然自况。春寒幕树, 挂着子季子的剑。注:春秋吴国季札给逝世的徐君赠剑的故事。人死转生鹤, 高洁又清和。注:此句有评论家认为浪漫幻想的离俗的格调,几乎不见能和它比拟 的秀句。粥味滴滴香, 春入胃肠。注:作者患胃溃疡,在伊豆修养圭疗养,病情好转,才得进粥食,有 苏生的喜悦。虻虫藏在茶花里, 正将落地时。注:此句抓住瞬间的感触,轻小的虻虫,伏在沉甸甸的山茶花蕊上行 将落地。谁住梅花从里, 幽幽的灯光。注:句写梦幻的诗境,如见《源氏物语》的画卷,充满着古典美。伫立抬头看,

浅谈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

2011年1月第24卷第1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 ong ji ang V ocationa l Insti tute o f Eco l og ica l Eng ineer i ng Jan.2011 V o.l24N o.1浅谈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 李 萍 (鸡西大学东方语言系,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 要:数字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透过数字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管中窥豹,透视日本的文化一角。 关键词:数字;日本;喜好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1)01-0157-02 所谓数字,就是记数用的记号、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能够缺少数字,因为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但是,即使是同样的数字,由于和一个国家的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因此,各国人对数字的理解也不一样。数字不仅仅是传递数字信息,对人们的思想、人生观和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日本人的数字喜好的询问调查,喜欢的数字的顺序如右表: 日本由于受到我国古代视阳数为吉祥数字观念的影响,对奇数颇为偏爱。认为奇数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财富的数字。在庆祝节日、结婚典礼、婴儿起名等喜庆活动中,都用奇数进行祝贺。比如,三月三是女儿节,五月五是男孩节,七月七是七夕节。 七五三 节就是日本人为七岁、五岁和三岁的孩子祝岁的节日, 七五三 也是节日待客上菜的数字,即第一道菜上7个,第二道上5个,第三道上3个。 三三九 收稿日期:2011-01-02 基金项目:关于中日两国对数字喜好的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李萍(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助教,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日本人喜好的数字统计表(n=100)排 序日本人喜好的数字人 数所占百分比 1728人28% 2824人24% 3317人17% 46,511人11% 52,99人9% 617人7% 70,44人4% 度 是结婚典礼上新郎和新娘喝酒的数字,即用三只酒杯,新郎和新娘互相交杯换盏,每杯三次,共九次,象征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在日本12个重大节日中,除了不可避免的10月10日体育节外,其余全是奇数。日本运动员也多偏好使用奇数号码。日本的和歌、俳句也是遵循5、7、5的音数律。 下面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日本人的数字喜好。 1,看来既像粗壮挺拔的大汉,又似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日本人却对它没感觉,1虽然是奇数,但是太过孤单,对喜欢从众的日本人来说缺乏吸引力,好在它是奇数,所以就有了不被讨厌、也不受喜欢的独特地位。 日本人在婚礼等一些喜庆场合送红包,送的是3、5、7等奇数数额,一般不送 2 ,日本人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新 becom e i ncreasi ngly accep ted.N o t a ll discourse ana l ysts use Functiona lG ramm ar as set out here,but the vastm ajor it y re l y on recognizably si m ilar models o f language.A s probab l y t he mo st full y deve l oped v ers i on of a tex t o riented f unc tiona l approach, Functiona lG ramm ar has t he great advantage that it is t here ready for use by ana l ysts whose m a i n focus may be on diff e rent aspects. W ith the deve l op m ent of FG,t he most recent ed ition Func tional D iscou rse G ra mm ar(FDG)appears.Itsm a i n develop e rs are K eesH engeve l d and https://www.doczj.com/doc/789136859.html,chlanM ackenzi e,but m e mbers o f the Amsterdam based Functiona l G ra mm ar Co lloquiu m w ere acti ve l y i nvo l ved fro m its incepti on.Be i ng mo re su i tab l e for the analysis o f pheno m ena t hat ex ceed the level o f the clause than it predecesso r,wh ile re ta i ni ng m ost o f its m erits,Functi onal D is course G ra mm ar has graduall y co m e to replace the use o f Func ti onal G ra mm a r,although the t wo coex i st qu ite happ ily. References: [1]Y ang Y uchen.Introduci ng D iscourse Ana l y si s:fro m T heory to P ractice[M].N o rt heast of N or m a lU n i versity,2004. [2]G eo ff T hompson.Introduci ng F uncti onal G ra mm a r[M].Fo r eign L anguage T eachi ng and R esearch Press,2000. [3]H a lli day.An Introducti on to F uncti onal G ra mm ar[M].L on don:Ed w ard A rno l d,1985. [4]Cou ltha rd.A n Introduction to D i scourse A nalysis[M].L on don:Long m an,1977. [5]http://m i nerva.li ng.m https://www.doczj.com/doc/789136859.html,.au/resource/V irt ua ll L i b rary. 特约编辑:易 殊 157

浅谈中日花文化比较

浅谈中日花文化比较 一、中日花文化概述(526字) 1、中日花文化的同源异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作为美好的象征,一直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而这种自然的花卉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想象与生活,这就是花文化。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花自然也充斥着中日人民的生活。由于地貌和气候的原因,中日的花草种类十分丰富,为花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自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了,中日的花文化有了不同的形态。 2、中国花文化的发展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气候、地貌等各种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全世界3万多种花卉,我国就有2万余种,花草早已深深地扎入我们的生活。书画作品中有花,文学作品中有花,中药配方中有花,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服饰(衣服和饰品)也都充满了花的身影。时至今日,人们对花依旧情有独钟,各地的花展、花市、花节盛况依然,不断发展。 3、日本花文化的发展 日本地形狭长,气候温和,四季变化明显,春夏秋冬都有大量应季的鲜花开放。在日本的一些祭祀活动中也常出现祭祀花的身影。对于日本人来说,用鲜花来装饰房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随着花道的发展,插花技术的提升,用各种花摆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形成一种新的景观并代表各种不同的含义。花道已经成为了日本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中日花文化代表的比较研究(1097字) 1、中国的“富贵牡丹”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碗口大小的花朵,色彩鲜艳,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契合了人们企盼美好、富贵的心愿和对平安祥和的向往,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我国牡丹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初时作为药用,唐朝时开始繁盛于观赏,那时人们生活的富裕与情调使他们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尤其是对牡丹如痴如狂,不断掀起观赏牡丹,歌颂牡丹的热潮。而牡丹花开时节万紫千红,花香怡人。花谢后依然枝干充满美感。可谓色、姿、香、韵俱佳。自唐代以来,历代咏牡丹的诗词约有400首,以牡丹为主体的绘画不乏名作,而小说戏曲中更赋予了牡丹以仙子形象,生活用品中也常出现以牡丹作为装饰甚至食用的作品。 从最初的药用价值,到后来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牡丹,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牡丹花开时的艳丽,更让人们在生活中充满了力量与自信,被称之为“花开富贵” 2、日本的“凄美樱花” 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 在直面死亡时,思考怎样去死,去实现死亡瞬间散发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日本人赞誉为落花之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隐于叶下,凋零有期,遇有知音,瞬间飘落,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俳句和和歌都是日本文化的精髓,相当于古诗词在我国的地位。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从长短区分】 一般认为以575的形式写成的是「短いほう」,以57577作成的是「長いほう」。而“长的”那种就是短歌。 在古代日本,和歌的形式有很多,有些特别长的称为「長歌」,有些57577形式的和歌比长歌要短,所以称之为短歌。但是后来长歌就渐渐衰落了,只剩下短歌流传至今。 俳句和川柳是相隔几个时代才出现的。短歌虽名为“短”,但是和俳句、川柳相比,字数还是挺多的。也就是说,文末音节是77形式的就是短歌! 【看有没有季语】 短歌可以从字数上看出来,接下来就说说俳句和川柳怎么分吧。最常用的区分方法就是看诗歌里有没有“季语”。 所谓“季语”,就是指代特定季节的词语。句中带季语的就是俳句了。可以说,季语是俳句的灵魂,而对于短歌和川柳则是可有可无。季语所代表的季节是五季:春夏秋冬和新年。翻看一下《岁时记》就能知道各个季节都有哪些季语了。 但是季语有千百种,想一眼就认出来也不容易,所以得多加留意。

比如说, 像「髪洗う」(夏)、「猫の恋」(春)这样晦涩难懂的季语就有很多。要分辨出季语可是相当有难度的呢。 记住了,有季语的就是俳句! 【上班族or好茶?】 来看两句575的诗歌: ①「宝くじ当たれば辞める」が合言葉 ②水切りは銀河を走る小石かな 读过之后,你觉得哪句更为幽默诙谐呢? 实际上,①句是第25届上班族川柳大赛的冠军作品,②句是在第22届好茶新俳句大赛中获得文部科学大臣将的作品。 明白了吧?惹人发笑或带有讽刺意味的就是川柳,反之则为俳句。而这两个大赛也是知名度听过的,日本人也喜欢称之为「サラリーマン川柳」和「お~いお茶俳句」。 在找不出季语的时候,可以从有没有笑点或者幽默讽刺这些方面去入手。 一言蔽之,搞笑的就是川柳! 知识拓展和歌 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这是日本诗相对汉诗而言的。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歌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