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段食管癌靶区定义
- 格式:pdf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63
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疗靶区的确定
葛红;蒋月;刘劲松
【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5(10)5
【摘要】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明确术后放疗靶区.方法:对1996~2003年本院收治的22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患者共发生淋巴结转移342个部位.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1%、37.7%、15.2%、0.6%和9.4%,其中
颈部、上纵隔和中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共占90.0%.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在颈部和上纵隔,术后照射靶区不必过大.
【总页数】3页(P526-527,544)
【作者】葛红;蒋月;刘劲松
【作者单位】450008,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450008,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
放疗科;450008,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1
【相关文献】
1.淋巴结阳性中老年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疗价值 [J], 潘宇辉;陈俊强;李建成;朱坤寿;潘建基
2.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及预后COX回归分
析 [J], 郭天兴;潘小杰;叶明凡;欧德彬
3.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分析 [J], 宁忠华;裴红蕾;顾文栋;徐国平;黄瑾
4.65~75岁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 [J], 姜万荣; 刘凤; 周彬; 孙向东
5.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和Nm23的表达以及辅助放疗对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 [J], 宁忠华;裴红蕾;徐国平;韩阳;奚丹;黄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食管解剖分段:颈段食管:自食管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起至胸骨柄上缘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18 cm。
胸段食管:分上、中、下三段。
胸上段食管: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杈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24 cm。
胸中段食管: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上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32 cm。
胸下段食管: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下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40 cm。
胸下段也包括食管腹段。
跨段病变应以其中点归段,如上下长度相等,则归上面一段。
二、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2010年)(一)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T分期标准对于食管病变长度、病变最大层面直径及邻近器官受侵三项标准不一致的病例,按分期较高者划分。
有腔内超声T分期时请注明,建议与本草案对比。
注:a 病变长度以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为准;b 应以CT所示食管病变最大层面的食管直径为准;对于全周型肿瘤管腔消失,应测阴影最大直径;c 临近组织或器官包括气管、支气管、主动脉及心包。
1.气管、支气管受侵的标准:(1) 食管气管间脂肪组织消失;(2) 气管、支气管变形、移位;(3) 肿瘤突向气管腔内。
2.主动脉受侵的标准:(1)主动脉夹角法: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45度为主动脉无受侵;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90度,为主动脉受侵;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为45度~90度,为可疑受侵(如能看见完整的环状稍高密度的主动脉壁则主动脉受侵概率较低)。
--(自降主动脉的圆心向食管肿瘤病灶外围做切线,两切线加角)(2)三角法:在食管、胸主动脉和椎体之间有一三角形脂肪间隙,若此脂肪间隙消失则为主动脉受侵。
3.心包受侵的标准:CT上下层面可见心包有脂肪线而病灶层面无脂肪线,则认为有心包受侵;此外有局限性心包增厚及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心包积液。
(二)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N分期标准淋巴结肿大认为是癌转移的标准,一般标准为淋巴结短径≥10 mm,食管旁、气管食管沟、心包角淋巴结长径≥ 5 mm,腹腔淋巴结长径≥ 5 mm。
食管癌上中下段划分标准
食管癌的上、中、下段划分标准如下:
1. 颈段食管:上至下咽,下至胸廓入口,及胸骨上切迹水平,在内镜下测量通常距离门齿约15\~20cm。
2. 胸段食管:又分为胸上段食管、胸中段食管和胸下段食管。
胸上段食管:从胸廓入口开始,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内镜下测量,距离门齿的距离约20\~25cm。
胸中段食管:从奇静脉弓下缘开始,下至下肺静脉下缘,内镜下测量,通常距门齿为25\~30cm。
胸下段食管:上至下肺静脉下缘,下至食管结合部,内镜下测量距门齿约30\~40cm。
3. 胃食管交界部:胸下段食管以下称为胃食管交界部,通常腹部食管也包括在内,内镜下测量距门齿大概40\~42cm。
食管癌划分上、中、下段时,与肿瘤大小、长度密切相关,通常以肿瘤长度的中点所在的位置决定食管癌所在的位段。
根据食管癌的位置,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不均一靶区照射物理指标及临床反应观
察
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手术后的放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针对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后不均一靶区照射物理指标及临床反应进行了观察。
首先,在放疗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放射剂量和照射方案的制定。
对于手术后不均一靶区照射,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综合评估,以确保放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其次,对于放疗的物理指标,需要根据放疗的具体照射部位和手术后的不均一靶区进行合理的照射计划。
在照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充分保护正常组织,以减少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最后,我们观察了近期的临床反应情况。
照射后的患者出现的副作用包括轻微的皮疹、轻度的恶心、口腔干燥等,在治疗后及时给予治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副作用。
总之,对于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手术后的放射治疗,需要充分考虑病情和身体情况,合理制定照射计划和物理指标,以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也需要及时观察临床反应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治疗。
食管癌靶区勾画规范:一、根治性放疗的靶区1、GTV:食管壁局限或环形增厚≥5mm/食管闭锁时最大直径≥10mm为异常。
(钡餐、胃镜及CT检查相互补充).外侵标准:肿瘤水平的食管与周围结构正常脂肪界消失;肿块效应:由于肿瘤的存在导致邻近器官受压移位、变形;由脂肪组织填充的食管-降主动脉-脊椎三角消失。
2、淋巴结GTV:胸腔内或腹腔内区域的淋巴结的短径大于1cm。
锁骨上淋巴结短径大于0。
5cm。
膈脚后的大于0。
6cm。
3、CTV:GTV上下端外扩3。
0cm,包括其相应的纵隔淋巴引流区。
4、PTV:一般CTV外扩0。
5cm形成,根据实际情况.二、术后靶区CTV:1、胸上段、颈段CTV:环状软骨水平至瘤床下3。
0cm或隆突下3。
0cm(周围包括吻合口、瘤床、双侧颈段食管旁、下颈、锁骨上、2区、4区、5区、7区等相应的淋巴引流区域)。
2、胸中段CTV:环状软骨水平至瘤床下3.0cm(周围包括吻合口、瘤床、双侧颈段食管旁、下颈、锁骨上、2区、4区、5区、7区等相应的淋巴引流区域)。
3、胸下段CTV:胸廓入口至瘤床下3。
0cm(周围包括吻合口、瘤床、双侧颈段食管旁、下颈、锁骨上、2区、4区、5区、7区、8区等相应的淋巴引流区域)。
三、胸部放疗危及器官受量:1、肺:单肺V20 <30%,单肺V30 <20%。
全肺V20 <20%2、脊髓剂量:0体积<45Gy/6周。
3、心脏:V30 <40-50%,V40<30%注:年龄>70或有心脏疾病的要酌情减少。
4、术后胸胃:V40 <50%(不能有高剂量点)5、气管隆突:<60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