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野外工作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76
第一章地球化学异常基本概念地球化学异常: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空气),一些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元素含量属于正常的现象;异常含量: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原生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形成的异常;次生异常: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水系、冰川和湖泊沉积物)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同生异常: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异常;后生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已形成的介质而形成的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地球化学省: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预测矿产的区域分布;区域原生异常:几至几百平方公里,表现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和含矿层中某些元素含量偏高,无论对化学找矿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局部原生异常:与矿体有关的主要是矿床的原生晕。
地球化学晕:包裹矿体的、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的异常地段,由矿体(高含量中心)向外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趋于正常含量;原生晕:在成岩、成矿有关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的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同生晕,与围岩同时形成、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后生的,是围岩形成后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形成、变质矿床原生晕则较复杂;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松散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段,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映矿床及原生晕的存在;分散晕:虽然矿床的原生晕并非成矿物质由矿体向外分散所形成,但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次生晕,统称为分散晕;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带,沿水系呈线状延伸;地球化学找矿: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原生晕,以矿区工作为主);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次生晕,矿区或区域调查系统运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水地球化学找矿;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①规则测网(按一定的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均匀的分布在测区范围)测线的方向:一般要求垂直于矿体或控矿构造的方向;测线和测点的间距:普查找矿时应使1-2条测线和2-3个测点落于异常内;普查评价时应使3-5条测线和3-5个测点落于异常内;对于在矿体规模或矿石成分比较特殊的矿床,应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测线、测点间距,特别是测点间距;②不规则测网(样品并不严格按照一定点线均匀布置在测区,具条件和需要随机采取,以满足研究问题的需要为原则)③系统剖面(采样点布置在一系列的剖面上,剖面线间距并无一定的要求,但以追索异常的分布为原则,不要求相互平行,以能基本垂直异常分布为原则)测点间距参考前表;第二节样品采集①样品类型包括:岩石、矿石、断层泥(评价断裂含矿性)、围岩裂隙物(强化热液矿床原生晕,加大找盲矿的有效深度)②样品组成元素分布不均匀,要求采样点附近(一般直径一米范围)采集若干小块岩石(5-7块以上)合为一个样;钻探岩心样以每个采样点上下一米采集5-7个样,合为一个样;③样品间距视原生晕的规模而定,一般2-5米;原生晕规模很大时,采样间距可达10米或更大;蚀变接触带、断裂附近,间距适当缩小;除了薄层岩层或不同岩石交替出现时可做一种地质体处理外,一个样不采集2种岩石物质;④样品重量样重一般为100-200克,对于断层泥、裂隙充填物样品,要求20克以上;⑤样品记录为了便于评价所发现的原生异常,记录每个样点的岩石、构造(主要指断裂、片理等)、矿化、蚀变等特征和组成样品的物质、风化程度;第三节样品加工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不规则测网:区域性工作中,如同布设地质路线、布设观测点一样,往往重合;规则测网: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测线要求基本垂直矿体或控矿构造延长方向,点距取决于异常规模和工作比例尺;矿体延长方向不明、成矿方向不清或近等轴状,测网可采用方格状;系统剖面:形成异常的物质迁移距离很大,或异常沿一定方向延展甚远时采用,除在冰碛土中进行土壤找矿外,评价区域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的含矿性时也往往采用这种形式;第二节样品采集与加工土壤层位及性质:采样多在残坡积层中,要正确识别残坡积、冲积、风成或冰碛;A层属于冲积、风积,元素淋失大,有机质含量高,B层属残坡积;样重及记录:原始样50-100克,记录测线、测点号、采样层位、深度、颜色、湿度及其附近岩石、构造、蚀变、矿化情况等;最佳粒度:不同粒度取决于元素富集情况,需要采样试验;野外初步加工中过20网目(0.85mm)筛后即装袋作为样品,送交实验室后具不同分析方法要求,进一步研磨加工;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1)沿一定水系、按一定间距布置,大致形成不严格测网2)按汇水盆地布置,在水系中采取样品不同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线距(采样水系间距)、点距(沿水系分布的样品间距)及采样密度(每平方公里取样点数)。
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勘查地球化学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方法,它是通过在地质地球化学上的探测和分析,确定地壳中矿产资源的位置、性质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找矿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勘查地球化学中,地球化学勘查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勘查技术、分类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地壳中的矿产资源进行分析,来确定矿产资源的位置、性质、分布规律和成因。
矿物在岩石中的分布、形态及其化学组成与岩石的成因、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地壳中矿物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规律,可以从中推断出矿床所处的区域、类型、规模、性质、成因等信息。
1. 确定找矿区域首先需要确定有矿藏或有找矿前景的区域,通过对潜在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多方位信息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具有找矿价值的区域。
2. 发现找矿指标发现找矿指标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找矿指标的探测过程中,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分析和测定潜在找矿区矿物、岩石及水中的元素和同位素含量,寻找与某种矿化作用、地质体或矿床有关联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找矿勘查。
3. 建立模型和圈定目标区域在发现找矿指标后,需要利用整合的资料建立找矿模型,从而在寻找到矿床时为后续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解释,圈定出具有最大潜力的找矿目标区域,作为后续的勘查和开采的重要依据。
二、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和方法勘查地球化学可以分为浅层地球化学勘查和深层地球化学勘查两种类型。
浅层勘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水和植被等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深层勘查常用的方法则包括矿物、岩石和地质体等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 土壤和植被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土壤和植被样品是勘查地球化学中常使用的标本类型。
在这类样品中,主要测定元素的含量、形态和分布规律,如Au、Ag、Cu、Pb、Zn、Mo等。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ray荧光光谱法等。
2024年浅谈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作用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及其各个圈层中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循环和演化规律。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元素的分带性、元素的共生组合以及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
这些原理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元素的分带性指的是不同元素在地球内部的不同圈层中的分布特征,通过研究元素的分带性,我们可以确定矿体可能存在的区域。
元素的共生组合则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则是指元素在特定区域内的含量异常,这通常是矿体存在的直接标志。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原生晕法、次生晕法和分散流法等。
原生晕法是在矿体周围形成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区域进行找矿的方法,通过研究原生晕的规模、形态和元素组合特征,可以推断矿体的空间位置、产状和规模。
次生晕法则是在原生晕外围的次生富集带中寻找矿体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地表露头矿体或浅部矿体的找矿。
分散流法则是利用地表水、土壤、植物等介质中元素的分散迁移规律进行找矿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覆盖区找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地球化学在找矿实践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找矿实践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地球化学可以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球化学背景进行分析,确定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异常区域,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线索。
其次,地球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对原生晕、次生晕和分散流等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推断矿体的存在和分布规律,为矿体定位提供依据。
此外,地球化学还可以通过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迁移规律,揭示矿体的成因和成矿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在实际找矿工作中,地球化学方法与其他地质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找矿模式。
例如,通过地球化学勘探与地质填图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地球化学勘探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找矿的精度和效率;地球化学勘探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快速筛查和矿体定位。
地质工作者野外找矿方法总结作者:张乾峰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9期摘要:野外找矿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通过多年的找矿经验结合正确的科学方法来完成,作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和实践逐渐产生了许多野外找矿的经验;本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对于找矿准备工作的看法,介绍了野外找矿常用的四种方法:化探找矿法,物探找矿法,地质法和遥感法。
本文是作者对于野外找矿的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对野外找矿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野外找矿;地质背景;找矿方法一、区域地质背景及矿产分布分析找矿工作是地球化学勘察工作的一种,我国的野外勘察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野外勘察一直是我们发现自然、认识自然的最原始途径,野外勘察工作对于人类了解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野外找矿工作能帮助人类发现并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野外找矿工作的展开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分析矿产分布两个方面。
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具有很大的开采空间,矿产资源是指深埋于地下或流于地表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质,其中所含的各种有用元素对于人类的工业发展十分重要,了解矿产资源分布对于野外开矿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某个地区的矿产分布首先要从该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出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地壳运动和环境变化,这些矿产资源是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野外找矿工作是为了探知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和储量,这项工作为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但却十分丰富,野外地区的地质情况通常较为复杂,因此极易形成复合型矿产,比如有机矿和无机矿的复合产物,了解野外矿产的分布及复合情况可以使野外找矿工作少走弯路。
二、主要找矿方法(一)化探找矿方法化探找矿方法具有不受覆盖区域限制、经济、快速、直接等优点,一般用于勘探浅部,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化探异常进行野外找矿,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确定工作点;通常根据区域地形图来划分工作点,按照地质填图上标出的位置准确定位实地,然后进行定点采样工作,在保证工作点充足的前提下,根据实地的地形因素可以适当变动工作点的位置,但变动的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采样工作的准确性。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及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分析,来揭示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沉积物的起源、演化和地球过程的一门科学。
它在矿产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概述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各种分析手段,对地球样品中的矿物、岩石、土壤、水、气体等进行成分和结构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透射等特性来确定其成分。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等。
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粒子离子加速运动引起的圆周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质谱分析可以检测地样品中的元素及其同位素。
色谱分析是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色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地样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是利用物质中原子排列引起的衍射现象来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
X射线衍射分析广泛应用于矿物和岩石中的晶体结构研究。
二、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矿产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对地球样品中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分析,来揭示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分布和富集规律。
首先,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找矿模型的建立和修正。
通过对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矿产勘查区域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进而构建合理的找矿模型,为后续的矿产勘探提供指导。
其次,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矿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矿石、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矿石矿物的组成及其含量,进一步研究矿石的赋存状况和可能的成矿机制。
此外,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地下水和地下气体的分析。
地下水和地下气体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对于矿产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和地下气体中的某些元素的异常含量可能与矿床的存在和富集有关,因此通过对地下水和地下气体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为矿产勘探提供宝贵的线索。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是矿床形成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测定地质体内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探索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规律。
在地球化学找矿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岩石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岩石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从而识别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岩石薄片显微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
2. 土壤地球化学方法: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推测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粒度分析、土壤有机质分析等。
3. 水体地球化学方法:水体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探索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水体地球化学方法包括水质分析、水体溶解氧测定、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等。
4. 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植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推测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包括植物体内元素含量测定、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等。
5. 黄土地球化学方法:黄土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黄土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探索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黄土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黄土元素含量测定、黄土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等。
6. 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地质体中同位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同位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推测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包括稳定同位素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等。
7. 矿物地球化学方法:矿物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矿物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识别矿产资源的存在。
浅谈野外找矿方法及其实施要点1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产分布分析找矿工作是地球化学勘察工作的一种,我国野外勘察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野外勘察一直是我们发现自然、认识自然的最原始途径。
野外勘察工作对于人类了解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野外找矿工作能帮助人类发现并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野外找矿工作的展开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分析矿产分布两个方面,下面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
区域地质背景调查是对选定的野外找矿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查,通过地质学、物理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理论方法以及数字填图的手段进行野外实地勘察,查明该区域的地层和岩体的年代、成分、分布以及产状等,根据以上所获得的信息建立区域地质数据库,为野外找矿工作的进行做好铺垫;地质的岩层和构造反映了该区域地壳运动的特点,这些信息对于野外找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区域地质调查的范围通常根据所要勘探的范围来划定,力求将所选区域面积内的地质情况调查清楚,通过绘制的地质填图来反映该区域的地质情况,不同比例尺的填图所需的工作精度不同,一般比例尺越小,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越低,进行野外实地勘察工作的时间就越少,但是为了保证实地勘察基本地质情况的准确性,一般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具有最低限度的要求,目前,我国已按照1∶20万的比例尺完成了对中国大陆地质情况的调查。
区域地质背景调查是野外找矿工作开展的前提,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地质背景调查的充分准备工作,那么野外找矿的工作将会举步维艰。
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具有很大的开采空间,矿产资源是指深埋于地下或流于地表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质,其中所含的各种有用元素对于人类的工业发展十分重要,了解矿产资源分布对于野外开矿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某个地区的矿产分布要从该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出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地壳运动和环境变化,这些矿产资源是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野外找矿工作是为了探知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和储量,这项工作为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其应用陈航华(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四〇队,广东 清远 511520)摘 要:在我国新发展形式下,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尤其是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
将化学地球与构造地质理论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找矿工作中,理论结合实践,解决了以往矿产勘查中的种种困难,使找矿工作更加高效、准确。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原理着手,阐述利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最后,对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应用,以具体案例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实践应用;预测隐伏矿体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4-0070-2Structural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CHEN Hang-hua(No.940 Branch of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Qingyuan 511520,China)Abstract: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form of China,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 especially the tectonic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method,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earth and tectonic geology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actual prospecting work. The theor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solve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ast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makes the prospecting work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principle of tectonic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ignificance of using the method of tectonic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ectonic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method is analyzed in detail with specific cases.Keywords: tectonic geochemistry; prospecting meth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构造地球化学法是一种将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相结合的找矿新方法,同时研究地质构造组成和地质化学元素活化迁移及其运动内在规律。
用地球化学思维指导找矿地球化学思维在找矿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地球化学思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和岩石的化学组成,从而提高找矿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地球化学思维在找矿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地球化学思维概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组成、构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地球化学思维是指运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在找矿活动中,地球化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石的形成和富集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找到更多的矿物资源。
二、地球化学思维在找矿中的应用1. 矿区地球化学调查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矿区地球化学调查。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可以获取矿区内不同地点的岩石、土壤和水样的化学成分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矿区的矿产潜力,并选择合适的找矿指标元素。
2. 找矿指标元素的选择地球化学思维需要我们根据矿床的特点和找矿目标,选择合适的找矿指标元素。
常用的指标元素包括金、银、铜、铅等金属元素,以及砷、锡、钨、钼等伴生元素。
通过研究这些元素在矿床中的富集规律,我们可以识别矿床的类型和富集特点。
3.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地球化学思维在找矿中的应用还包括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应用。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包括测区测线、岩石和土壤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矿床预测和找矿模型建立。
4.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解释地球化学思维强调对地球化学数据的合理处理和解释。
我们需要结合地质构造、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等知识,对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筛选重点元素、绘制地球化学图谱和模型,我们可以揭示矿床成因和富集机制,指导我们进行更加准确的找矿。
三、地球化学思维指导找矿的案例1. 案例一:根据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矿床评价通过对某一矿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存在多个金、铜元素的异常浓度区域。
寻找矿石原石的方法
寻找矿石原石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矿产分布区域:通过研究地质图、地质报告和矿产资源调查报告等,掌握目标矿种的分布区域和可能的矿点。
2. 实地勘察:根据已有的地质信息,选择可能的矿产资源开采区域。
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质地貌、矿床特征、矿石化石等。
3. 野外调查:进行野外勘查,使用磁力仪、重力仪、地电仪等地球物理勘查仪器,寻找矿体的异常反射。
4. 取样分析:根据野外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取样点,从地表或地下采集矿石样品,并进行化验分析。
5. 地球化学勘查:进行土壤、沉积物、岩石表面的地球化学勘查,通过检测其中的元素含量来判断区域内的矿藏状况。
6. 抽探勘查:使用钻探机等设备,在取样点进行抽探,获得较深层次的地质信息,进一步确认矿体位置和矿资质量。
7. 预测矿体规模:通过分析勘察结果,结合地质理论和矿床成因模式,预测矿
体的规模、分布和赋存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常用的矿石原石寻找方法之一,实际情况可能因不同的矿种和地质条件而有所差异。
寻找矿石原石是一项复杂而耗时的任务,需要专业的地质知识和先进的勘查技术设备。
第一章本章小结1.地球化学找矿是在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矿产勘查服务的一门学科,传统上的勘查地球化学学、化探与地球化学找矿同一概念。
2.据研究对象不同,地球化学找矿可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等。
3.地球化学找矿依托于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微观对象(元素),找寻隐伏矿藏,成本低、速度快;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条件影响大,应用受一些限制。
4.地球化学找矿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元素分布、组合、赋存状态等的研究,为矿产勘查异常区的划定、矿体追索提供理论依据。
地球化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地质观察与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最终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5.地球化学找矿未来发展总体表现为研究手段的精细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数据获取的多源化。
复习思考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较与鉴别。
①对象的微观化,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②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元素含量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③利于寻找隐伏矿床,气体地球化学找矿可寻找更深处的地球化学异常。
④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被各国广泛采用。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基础资料工作区域的地质条件、岩石及矿化和蚀变的特征、矿物的共生组合及生成顺序等,对找矿区域的选择、工作方法的确定、异常解释的评价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采样的目的性、方法的正确性和样品的代表性应特别注意。
②数据的统计分析——基本技能获取分析测试数据所反映的内在规律、找矿信息。
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
③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根本方法研究与表征元素的分布与异常的特征,进行异常评价。
地球化学指标有参数性的和非参数性的。
④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基本工作方法地球化学图表反映元素的分布、分配的特征及元素的分散集中、迁移演化的规律。
编制地球化学图用以研究矿区和区域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剖面、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化学分析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找矿方法,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集不同地点的地表和地下水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得出各种元素的含量。
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从而指导找矿工作。
地球化学剖面是一种通过对地下水、土壤和岩石等进行采样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在不同地点采集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
然后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剖面图,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从而指导找矿工作。
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在地壳中发现的与矿床有关的异常地球化学现象,包括岩石、土壤和水体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通过对这些异常进行详细的采样和分析,可以确定其与矿床的关系。
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分为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局部异常一般与具体的矿床有关,区域异常则可能与广大矿床区域有关。
地球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对采样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室技术进行,比如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
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得到元素含量的数据,从而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地球化学勘探和地球化学探矿。
地球化学勘探是一种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地球化学探矿是一种通过对地下岩石进行采样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总结起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一种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可以指导找矿工作。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包括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剖面、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化学分析等。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随着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简介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是通过对地球化学参数(如元素、同位素、化学组成等)的测定与分析,来揭示地壳中潜在矿产资源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矿床、矿化带,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类型,为矿产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前期调查阶段的应用1. 地表土壤样品分析地表土壤样品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前期调查阶段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地表土壤中矿产元素的测定与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潜在的矿产资源,并定位可能的矿化带。
2. 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包括激光诱发荧光、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对矿产元素进行精确的测定与分析,为勘探人员提供更准确的矿产资源信息,以指导后续的勘探工作。
三、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勘探阶段的应用1. 岩石样品分析岩石样品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勘探阶段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岩石样品中矿产元素的测定与分析,可以进一步确认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并为后续的开发提供指导。
2. 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是利用地面、航空或卫星等方式对大范围地区的矿产元素进行测量与分析,以揭示地下潜在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类型。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地区的地球化学信息,为勘探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四、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未来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素联合勘探多元素联合勘探将不同元素的分析结果相互关联,形成更准确、全面的矿产资源勘探信息。
例如,通过多元素的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可以鉴别不同矿产元素的共生模式,进一步提高勘探效率。
2. 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通过利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和地球化学勘探仪器,未来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将具备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不同地区进行更精准、详尽的勘探。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是一种通过研究地球物质中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来寻找矿产资源的方法。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和矿床评价,能够提供重要的矿产资源信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1. 地表水地球化学找矿法地表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体,其成分和溶解物质可以提供宝贵的矿床信息。
通过对地表水中元素和溶解物质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地表水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水样采集、样品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在勘查矿床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经济性。
2.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法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一种地质体,其中富集了许多矿物和元素。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矿床的赋存情况和矿产资源潜力。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元素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和矿床评价领域。
3.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岩石是地球的主要构成物质,其成分和组成可以提供重要的矿床信息。
通过对岩石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矿床的成因和性质。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岩石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元素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在勘查矿床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沉积地球化学找矿法沉积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通过对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来了解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沉积物样品中富集了许多元素和矿物,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找出潜在的矿产资源。
这种方法在沉积盆地的矿产勘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法植物是地球上的生物体,其体内富集了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可以提供重要的矿床信息。
通过对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植物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元素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在矿产勘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一种通过研究地球物质中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来寻找矿产资源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包括地表水地球化学找矿法、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法、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沉积地球化学找矿法和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