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道路勘测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道路勘测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道路勘测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道路勘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河南汝阳至洛阳一级公路第4标段

施工图设计

院(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

年月

河南汝阳至洛阳一级公路第4标段施工图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为河南汝阳到洛阳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常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本次设计,为我们在如何进行公路施工图设计方面提供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训练机会,对公路施工图设计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有所了解,为今后从事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部分的公路全长3000m,设计车速80km/h,双向4车道,设置中央分隔带。首先对交通量进行分析,查找相应技术规范,确定公路的等级以及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然后在1:2000地形图上确定两条路线方案,结合沿线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从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详细技术设计,内容包括:路线的平、纵、横设计,排水设计和挡土墙设计,及路面结构设计。最后完成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的各种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一级公路;平曲线;竖曲线;排水;路基;挡土墙;沥青路面;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of the 4nd Contract Section of Ruyang-Luoyang in Henna First Class Highway

Abstract

This is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of the 4nd contract section of ruyang-luoyang mountainous heavy hilly area in Henna first class highway.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training obout how to design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design,to understand the work contents and procedur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design , mak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future.

In this design the highway length is 3000m,the car speed is 80km/h , bi directional and four lane and setting Central Separate Belt. Firstly analysis the traffic conditines,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scertain the level of highway design and various parameters what we need ;secondly ascertain two Route schemes at 1:2000 topographic map,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condition and main technical indices , make route project argumetntation and selection, select the optimal design and make detailed technical design, contents include: the flat, the longitudinal and the lateral design ,the route r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 design and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Finally complete various chart and design manuals construction which we should finish in design stage.

Key Words: first class highway; horizontal curve; vertical curve; drainage; subgrade; retaining wall; asphalt pavement;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录................................................. III 主要符号表.............................................. VI 1 绪论 (1)

1.1我国道路的发展状况 (1)

1.2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2)

1.3设计背景 (2)

2 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3)

2.1题目背景 (3)

2.2研究意义 (3)

3 总体设计 (5)

3.1 选线 (5)

3.1.1 一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5)

3.1.2山岭重丘区选线要点 (5)

3.1.3设计的特征 (6)

3.2道路指标的确定 (6)

3.3技术指标的研究与确定 (7)

3.4平纵横综合设计 (9)

3.4.1平纵线形的协调 (9)

3.4.2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9)

3.5 路线方案的比选 (10)

4 路线设计 (11)

4.1平面线形设计 (11)

4.1.1.设计的线形大样 (11)

4.1.2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计算 (11)

4.2纵断面设计 (16)

4.2.1纵断面设计原则 (16)

4.2.2纵坡设计 (16)

4.2.3竖曲线计算 (19)

4.3横断面设计 (25)

4.3.1路基横断面的设计原则 (25)

4.3.2横断面技术指标 (25)

4.3.3横断面设计步骤 (27)

4.3.4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27)

4.4平曲线加宽设计 (28)

4.4.1加宽值的计算 (28)

4.4.2加宽的过渡 (28)

4.5超高设计 (29)

4.5.1超高确定 (29)

4.5.2超高值计算 (29)

5 排水设计 (33)

5.1 路基排水设计一般原则 (33)

5.2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33)

5.2.1路基排水设计 (33)

5.2.2路面排水设计 (33)

5.3边沟设计 (34)

5.3.1边沟的作用 (34)

5.3.2边沟的纵坡 (35)

5.3.3边沟流量 (35)

6 挡土墙设计 (36)

6.1挡土墙的布置 (36)

6.1.1 挡土墙的纵向布置 (36)

6.1.2 挡土墙的横向布置 (36)

6.1.3 平面布置 (36)

6.1.4 挡土墙的基础埋置深度 (37)

6.1.5 排水设施 (37)

6.1.6 沉降逢与伸缩缝 (37)

6.2 重力式挡土墙 (37)

6.2.1设计资料 (38)

6.2.2 车辆荷载换算 (38)

6.2.3 主动土压力计算 (39)

7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43)

7.1 轴载分析 (43)

7.2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45)

7.3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45)

7.4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46)

7.5 设计指标的确定 (46)

7.6 设计资料总结 (49)

7.7方案比选 (52)

8 工程量计算 (53)

8.1 占地面积计算 (53)

8.2路面工程数量 (54)

9 结论 (55)

参考文献 (56)

致谢 (57)

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58)

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59)

附录1外文原文及翻译

主要符号表

A 回旋线参数

B 行车道宽度

E 外距

T 切线长

L 曲线长

J 校正值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R 圆曲线半径

L缓和曲线长度

s

L超高缓和段长度

c

b路肩宽度

J

i土路肩横坡

J

i路拱横坡

G

i超高

h

路线转角

p超高渐变

1 绪论

1.1我国道路的发展状况

公路运输是陆上运输方式之一,其灵活机动、迅速方便以及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成为铁路车站、港口和机场集散物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及作用

公路运输分为直达运输、干线运输和短距离集散运输三种形式。因此,公路运输有"通过"运输和"送达"或"集散"的功能,尤其是"送达"或"集散"功能作为其它几种运输方式(管道除外)的终端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高速公路向网络规模的发展,利用高速公路的干线运输功能,公路运输作为一种具有功能齐全("通过"和"送达"或"集散"齐备)的运输体系发挥越来越重要.

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性,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又实现着快速性"门到门"运输和被称为零库存(just in time)的运输特点,促使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

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主要表现在批量、运输条件、时间和服务上的灵活性以及时间上的快速性。由于公路运输的批量小和要求的运输条件相对宽松,所以在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上容易得到保障。也正因为如此,公路运输具有生产点多、面广的特点。

2.我国公路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快速发展。从完成的运量和周转量看,公路客运已成为主要的客运方式,公路货运量远远超过其他运输方式,周转量也快速增长,这充分说明公路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国公路运输服务方式和经营主体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目前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达到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路网密度仍然较低,只相当于巴西的1/2,印度的1/5,美国的1/7,日本的1/30。公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公路数量少、等级低、质量差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2).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还较差

3).运输生产的效率,效益较低;

4).运输经营组织与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经营主体结构不合理,建立高

效、有序的运输市场缺乏基础。

1.2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公路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瓶颈”制约、全面紧张走向“两个明显”,即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有明显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第二阶段:是从“两个明显”到基本适应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目标将在2020年左右是实现。

第三阶段:是从“基本适应”到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目标将在本世纪实现。

1.3设计背景

本次设计中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内容主要采用了由西安立德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纬地道路设计软件,该软件是一套具有领先技术的工程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主要应用于测绘,道路设计和管道工程领域。

纬地道路设计系统将道路设计所需的各种平面线形,纵断面坡度组合,横断面形式,超高方式等设计要素归纳为符合设计者设计习惯和思维的“设计目标”概念,进行目标化设计,而不是单纯的绘制线,点等几何图素。设计者是在三维数据模型中进行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的,其中各种地形信息,中线线位,超高控制,数模数据可互相传递,参考,辅助设计者设计出合理的平,纵,横断面组合。设计完成后,纬地道路系统能够自动绘出所需任意比例的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2 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2.1题目背景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荆紫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清河、涧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境内公路总里程430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8.3公里。有连霍国道主干线和国道207线、310线、311线穿过,全长237公里;省道11条,全长705公里;县乡道全长33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公里,二级公路375公里。陇海、焦柳两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洛阳,北部还有洛官铁路,总长213公里,辖内有28个火车站。境内黄河全程通航,通航水深l米以下,总里程100公里,以渡运为主。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南部,距洛阳市78公里。全县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阶梯状分布,为山岭重丘区。南部崇山峻岭,中部丘陵起伏;北部为平川和丘陵,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境内平均海拔543米,有北汝河、杜康河等22条较大河流,分属淮河水系和黄河水系。汝阳气候条件优越,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适宜,平均在14℃左右,年均日照时间2212.5小时,年降水量在660毫米左右,有利于农林牧业的发展。交通条件便利。焦枝铁路从县境东北部穿过,设客、货站2个,配套有年吞吐50万吨的铁路货场和石油专用线。洛界(洛阳——安徽界首)高速公路横亘汝阳的东大门前,与通往县城的一级公路—汝安路相衔接。全县公路总长777.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83公里,三级公路131公里。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五横两纵”为主框架的公路交通网络。

2.2研究意义

本题目可以使我们在如何进行公路施工图设计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训练,使我们了解公路施工图设计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施工图设计文件所包括的内容及文件的编制办法等,为今后从事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设计,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以后在工作岗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洛阳至汝阳一级公路,是联系洛阳和汝阳的重要公路运输通道。它的建设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公路路网结构,发展汝阳市经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设汝阳-洛阳公路对国家实施中西部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完善河南省公路网,促进洛阳地区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及投资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总体设计

3.1 选线

3.1.1 一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一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汽车专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高,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8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0m,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5%,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20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00m,一般最小半径45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000,一般最小半径3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70m;路基顶宽不小于23m;设计洪水频率为一百年一遇,要达到这样高的技术标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设计时不但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当地经济、土地资源,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劳动力状况诸多因素的限制,这要求我们在路线设计时要做到规范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新规范的同时,灵活应用规范,努力做到实用与经济相结合。

3.1.2山岭重丘区选线要点

1.河岸选择

由于河谷两岸情况各有利弊,选线时应比较两岸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以及农田水利规划等因素,避难就易,充分利用有利的一岸。沿河线路线应选择在地形宽坦,有阶地可利用,支沟较少且沟长较短,水文及地质条件较好地一岸。当这些有利的条件交替出现在河流的两岸时,应深入调查综合比较,决定取舍或换岸使用。积雪地区,在不影响路线全面布局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阳坡和迎风的一岸,以减少积雪,冰冻等病害。有时即使阳坡工程大些,也应当从延长通车时间和保证行车安全着眼,选择阳坡方案。

2.越岭线

1)垭口地选择

垭口选择应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前提下,从可能通过的垭口中根据其位置、标高、地形条件、地质情况及发展条件总和比较确定,垭口海拔高低及其与山下控制点的高差,对路线长短、工程量大小和营运条件有直接的影响。由越岭线长度、纵坡和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知,当平均纵坡一定时,降低相对高差,可使路线长度减短,故选线时应选择标高较低的垭口。选择垭口不仅要低,而且位置要符合路线的走向,即路线通过不需无效延长路线就能和前后控制点衔接。选择垭口必须和山坡展线条件一起考虑。如遇有地质较好、地形平缓、利于展线

降坡的山坡,即使垭口位置略偏或略高,也应比较,不要轻易放弃。此外还要考虑垭口的地质条件。

2)越岭标高的确定

垭口选定后,过岭标高就直接关系到越岭方式、路线的长短、两侧展线方案及工程数量的大小。因此过岭标高应综合考虑公路等级,越岭路段的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从地形条件来看,一般哑口宽而厚、地质条件差的不宜多切,而宜采用浅挖低填过岭,过岭标高基本上就是垭口标高;山脊瘦、地质条件好的垭口可以多切,切深以不危及路基稳定为度。最大切深根据岩石类星河构造情况而异。当挖深在25m-30m以上时,则应与隧道方案进行比较。

3.重丘区选线要点

1)注意利用有利条件减少工程量路线应随地形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挖填的平衡。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余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应注意挖方边坡的高度,不致因挖方边坡过高而失去稳定。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与借方。

2)注意平、纵、横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面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面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的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线路宜靠近山坡,以少占耕地不占良田,但应避免因靠近山坡而增大工程。当线路通过个别高台地或山鞍时,应结合地质、水文条件,做深挖与隧道方案的比选,以节约耕地或避免病害。当线路跨越宽阔沟谷或洼地时,应结合节约用地的要求做旱桥与高填方案的比选。线路应结合灌溉体系及流量要求,修建相应的桥涵,注意避免引起水害,冲毁或淹没农田。

3.1.3设计的特征

路线基本上是沿河线,路线走向明确,路线纵坡缓,线形好,是比较好的选择方案。但沿线多为开阔的阶地,而这些阶地是山岭重丘区仅有的良田及耕地,修路与占地的矛盾突出,应尽量解决好占地问题;二应靠近山坡进一些,但靠山体过近,路线的线形就会差一点,同时易于破坏山体的稳定性,要增加山体的坡面防护措施,需防止山体滑坡,碎石崩塌,山洪冲毁路基的可能性,结合两者,选择线形时,宜离开山体一段距离。同时,注意道路的横向排水。此外,山区居民多聚居于傍山沿河一带,城镇和居民点多,沿河线便于发展公路的使用效益;沿河线便于施工,养护和行车使用,另外,路线旁山依河,砂砾石料丰富,水源充足,为施工养护提供了就地取材的条件。

3.2道路指标的确定

交通状况,经调查交通量为3800辆/日,交通组成如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 4.2%。

交通量计算:

N1=3800辆/日

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N= N

0×1

)

1(-

+n

k=3800×1

15

)

4.2%

1(-

+=6759.8辆/日(3.1)

由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6759.8辆/日,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考虑山岭重丘区道路条件,拟定该公路为一级公路四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局部路段设计车速为60km/h。

3.3技术指标的研究与确定

本设计为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可知,作为集散公路,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间距较小,设计行车速度宜采用80km/h,局部路段为60km/h。

a. 服务水平

一级公路:二级服务水平,作为干线公路时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b. 建筑限界

W—行车道宽度 L

1

—左侧硬路肩宽度

L 2—右侧硬路肩宽度 S

1

—左侧路缘带宽度

S

2

—右侧路缘带宽度 H—净空高度

C—当设计车速大于100km/h时为0.5m,等于或小于100km/h时为0.25m

M 1—中间带宽度 M

2

—中央分隔带宽度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m时,E=1m)(注: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一级公路的净高应为5.00m) c.路线

(1)车道宽度

当设计车速为80km/h时,车道宽度为3.75m

(2)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

(3)路肩宽度

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0.5m

(4)一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当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其宽度为3.50m;连续上陡下坡路段,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5)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m):一般值:24.50 最小值:21.50(四车道)

1):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

2):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的“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

(6)停车视距:110m

(7)圆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400 (200)极限值:250 (1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路拱≤2.00%时为2500m;当路拱>2%时为3350。

(注:直线与小于上面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旋线。回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8)最大纵坡:5%

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9)最小坡长:250m

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面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10)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3.4平纵横综合设计

3.4.1平纵线形的协调

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纵断面以平坡为主,上、下坡多集中在大、中桥头,由于有通航要求,桥面标高相对两侧路面标高要求高出许多,因此在桥头,桥面通常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要适当,既要符合一级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又不宜使竖曲线长度太长而使桥头填土过高而增加造价,而平曲线在选线时一般要考虑大桥桥位与河流正交,以减少构造物的工程量及设计施工难度,节约经费,减少造价。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2)长直线上设置竖曲线,平原区平面上设置长直线较为常见纵断面设计无论如何避免不了在直线段设置竖曲线,资料显示小坡差多处变坡视觉稍有感知。但直线段坡差较大竖曲线给驾驶员的不良刺激较强烈,西绕城公路有一段567037m的长直线,同时要满足0.3%的排水纵坡,设计时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方法,以获得较好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3)透视土的运用,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曲线,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运用透视图进行检验是很好的方法,设计时对有疑问的路段进行透视图的检验,效果较好。

(4)平面与横断面的综合协调主要是超高的设计。

3.4.2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1)定线时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减少噪音。

(2)路基用土由地方政府同意安排,利用开挖鱼塘或沟渠,避免乱开挖,同时又利于农田、水利建设。

(3)注意绿化,对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加强绿化和防护,在护坡道上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均考虑绿化。

(4)对位置适当的桥梁在台前坡脚(常水位以下)设置平台,以利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过。

(5)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想协调,增加美感。

3.5 路线方案的比选

根据道路技术指标,在平面图上初选两种方案:方案A和方案B。对两种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比较。

路线方案图示:

方案比选:

方案A:路线沿岸布置,土石方工程量小,造价较低。但线形较差,局部

路段需要进行限速。

方案B:路线线形好,但路线两次跨河,并需要设隧道或者深挖路基,土

石方工程量大,造价较高。

结合道路的交通量和工程造价的要求,故选用A方案。

4 路线设计

4.1平面线形设计

4.1.1.设计的线形大样

设计的线形大致如下图所示:

图4.1

4.1.2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计算

1.转角计算

由图计算出起点、交点、终点的坐标如下:

路线长、方位角计算

JD0(4114562.268,479996.614) JD1(4114174.344,479909.971) JD2(4113887.819,480232.035) JD3(4113360.880,479936.393) JD4(4112587.625,480506.426) JD5(4111882.580,480731.466) (1)AB段

=

D

AB

m 483.397)614.479996971.479909()268.4114562344.4114174(22=-+-

(4.1)

'

25.5'3512)268.4114562344.4114174()

614.479996871.479909(' =--=arctg AB β (4.2)

因为图在第三象限里,故

"'"'5.253519225.443512180 =+=AB θ (4.3) 同理:

D BC =431.070m βBC =41°39′28.6″ θBC =131°39′28.6″ D CD =604.209m βCD =29°17′41.6″ θCD =209°17′41.6″ D D

E =960.657m βDE =53°36′10.2″ θDE =143°36′10.2″ D E

F =740.089m βEF =72°17′51.9″ θEF =162°17′51.9″ ( 4 ) 转角计算

AB BC θθα-=1=131°39′28.6″-192°35′25.5″= -60°55′56.9″(左)

BC CD θθα-=2=209°17′41.6″-131°39′28.6″=77°38′12.9″(右)

CD DE θθα-=3=143°36′10.2″-209°17′41.6″=-65°41′31.3″(左)

DE EF θθα-=4=162°17′51.9″-143°36′10.2″=18°41′41.6″(右)

2.圆曲线要素计算 (1)圆曲线1:

已知 α1=60°55′56.9″取圆曲线半径R1=300m ,如图所示:

图4.2

1α—路线转角 L 1—曲线长(m ) T 1—切线长(m )

E 1—外矩(m ) J 1—校正数(m ) R 1—曲线半径(m )

h l —缓和曲线(m ) Y L —圆曲线(m )

1).曲线要素计算:

976.393002408028024022323

1=?-=-=R l l q h h m (4.4)

089.0300

23848030024802384243

4

234

21=?-?=-=?R l R l R h h m (4.5) ???==4.20387901

R l h πβ (4.6) 974.2162

tan

)(1=+?+=q R R T α

m (4.7)

042.399180

1=+=

h l L απ

m (4.8)

m R R R E 183.1292

sec

)(11

11=-?+=α (4.9)

042.239802042.39921=?-=-=h y l L L m (4.10)

m L T J 385.79527.1117456.59822=-?=-= (4.11) 2).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在地形图上量得T=397.483m ,即得JD 1=K0+397.483

ZH1=JD1-T1=K0+180.508 HY1=ZH1+Lk=K0+260.508 YH1=HY1+Ly=K0+499.550 HZ1=YH1+Lk=K0+579.550 QZ1=HZ1-L1/2=K0+380.029 JD1=QZ1+J1/2=K0+397.483 校核无误

(2)圆曲线2:

已知 α2=77°38′12.9″取圆曲线半径R2=215.209m ,如图所示:

图4.3

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亳州电大 2016秋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古井瑞景嘉园1#、2#、3#、7#、8#住宅楼及人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2014秋土木工程 学号:1434001266864 学生姓名:施洋洋 时间:2016年 10月 指导教师:王琦 总目录 第一篇毕业设计任务书 (3) 第二篇毕业设计摘要 (8) 第三篇毕业设计 (16) 第四篇附录 (164)

第一篇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古井瑞景嘉园1#、2#、3#、7#、8#住宅楼及人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地点:亳州市谯城区谯陵南路东侧 工程规模:44599.62m2,建筑高度58.9m,地上层数住宅18层,地下层数2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法律法规:《建筑法》、《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及国家、省市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水电安装施工图;所需标准图集一套。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完整的地质勘探报告一份;

3、历年亳州市气象资料一份; 4、参考规范: 现行的国家及安徽省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527-2002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28-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5、参考资料: 《亳州地区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亳州地区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安徽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上、下册 《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 《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 建设单位招标文件和施工单位投标文件各一份。 四、设计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为每个学员要有整齐、详尽的设计计算书,每小组的课题相同,但在内容编制上应多样性,体现每位学员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过程。每位学员应独立完成4~6张及以上的1# 图纸。图纸应与自己上述完成的设计 计算书相对应。(文字数量应在5万字以上为宜。) 其中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的基本概况,工程的建筑、结构(必要时可包括相应其它工程)特征。 (主要是文字叙述,可以在设计计算书中绘制相应图纸加以辅助说明)2)施工方案的选择(各位学员应有独特的选择)应以下几方面表达施 工方案 a、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方法的确定; b、施工的顺序与流向; c、流水施工的组织原则与方法。 (学员应从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基础、主体防水、装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中加以重点阐述。)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61164

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目录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 (1)混凝土原材料 (2) (2)混凝土的搅拌 (2) (3)混凝土的运输 (2) (4)混凝土的浇筑 (3) (5)混凝土的养护 (3) (6)加强施工管理 (3) 三、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 (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4) (2)露筋 (4) (3)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 (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5) (5)混凝土裂缝 (5) (6)混凝土夹芯 (5) (7)外形尺寸偏差 (5) 四、论文结语 (6)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城市中不断涌现出大规模、节能环保、形态迥异的高层建筑,而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此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钢筋混凝土,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因此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就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之一。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导施工过程的当代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与整体性,我们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就得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抓好每一施工环节。现浇混凝土工程包原材料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五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如下: 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后方可应用。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如果黏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在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目的是使混凝土中的各组成骨料混合成一种各物料颗粒相互分散、均匀分布的混合物。搅拌过程的控制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选择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搅拌时间适中,若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还不均匀,强度及和易性将下降;若搅拌时间过长,不但会降低搅拌的生产效率,同时会使不坚硬的粗骨料,在大容量搅拌机中因脱角、破碎等影响混凝土质量。其中如果用自落式搅拌机,时间搅拌在90~250s以内,如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间控制在60~200s以内,采用搅拌机容量越大,则搅拌时间较长的原则。其次,采用二次投料法代替一次投料法,强度可提高约15%,可省水泥15%~20%。其中预拌水泥浆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后,再加入砂和石子搅拌成混凝土;或用预拌水泥砂浆法:先将水泥、砂、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成为均匀的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为均匀的混凝土。第三,进料容量控制为出料容量的倍左右,且是搅拌机械的倍。因为进料容量超过规定容量的10%以上,就会使材料在搅拌筒内无充分的空间进行掺合,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反之,装料过少,则又不能充分发挥搅拌机的效能。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要求做到运输过程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不离析、不漏浆,即要保证运输

【毕业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班级计信1232班 学生姓名唐xx学号122508xxxx指导教师王xx 毕业设计题目中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类型方案设计 1.课题研究 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erp 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 inc. 公司于20世纪20xx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 2、课题研究意义 erp系统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其“管理工具”的本质。erp系统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erp软件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erp系统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软件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系统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erp软件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erp系统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2.课题研究目标: 制造业的进销存一直是其应用erp系统的核心目的,不过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进展,传统的erp系统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新型的可定制的、支持二次开发的,并可对接企业内部其它信息系统的erp解决方案才是现代制造业所需要

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navision作为其erp解决方案,尤其是跨国的全球型企业,navision的本地财务化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全球数据的整合。通过将产品研发与制造、核算、采购和供应商集成在一起,缩短了开发周期,极大地降低了制造业的营运成本,通过从“按单设计”向“按单配置”的转型,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设计要求,同时将服务、质保、维护和备件控制等交付后,能够与您的财务和制造系统集成在一起。 3.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 (1)通过网络进行调查,收集出中小型制造企业对erp系统的使用程度 (2)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出一套管理方案 (3)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并完善该构思 4.课题研究的难题及如何实现: 本课题的难题主要在于如何收集国内中小型企业对于erp系统的使用程度以及企业对于erp系统的偏好程度,只有收集了足够的信息资料,我们才能对此分析、总结并完善出一套erp系统的管理方案。为此我将主要通过采取网络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来收集信息。

(完整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范文

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 §1.l 初步设计资料 一. 工程名称:乌海市区某政府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二. 工程概况:建筑总高为23.1m,主体为六层,局部为五层,室内外 高差0.45m. 三.基本风压:0.5KN㎡. 四. 雨雪条件:基本雪压0.25 KN㎡。 五. 水文资料:地下水位在-4.5米处。 六. 地质条件: 1. 地震烈度: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场地类型:Ⅱ类。 2. 地质资料: 表1-1 地质资料 岩土名称土层厚度(m)质量密度ρ (gcm3) 地基土静荷载标准值 (Kpa) 粉土 2.48 1.963 160 粉砂 1.02 1.98 150 粉砂- 1.98 160 砾沙 4.01 - 220 粉细沙- - 180 七. 材料使用: 1. 混凝土:梁柱板均使用C30混凝土。 2. 钢筋:梁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400,箍筋HRB335,基础用HPB300

3. 墙体: a. 外纵墙采用3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11.8KNm 3),一侧墙体为水刷石墙面(0.5KN ㎡),一侧为20㎜厚抹灰(17KN ㎡); b. 内隔墙采用200厚蒸压粉煤灰加气砼砌块(5.5KNm 3),两侧均为20mm 厚抹灰(17KN ㎡)。 4. 窗:均为钢框玻璃窗(0.45KNm 2) 5. 门:除大门为玻璃门(0.45KNm 2),办公室均为木门(0.2KNm 2). §1.2 结构选型 一. 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二.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肋型屋盖,屋面板厚100mm 。 三. 楼面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肋型屋盖,板厚100mm 。 四. 楼梯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 第二部分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1 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尺寸的初选 §2.1.1梁柱截面尺寸初选 主体结构共6层,局部5层,底层高4.2m ,其他层高均为3.6m 。内墙做法:200厚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做法:3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门窗详见门窗表,楼层屋盖均为现浇钢筋砼结构。 板厚取100 mm : 80~903600)45 ~40(100=?>=l l h mm 一.梁截面尺寸的估算: (1)主梁:L=6000㎜ 1 17505008 12h L mm mm ?? == ??? ,取600㎜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任务书 某一级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二、毕业设计内容 1、路线设计(每人1~2公里) (1)平面设计 根据给定的公路平面图,进行平面设计复核,并计算平曲线几个主要点的里程桩号(ZY、QZ、YZ点) (2)纵断面设计 A、根据给定的路线平面图读中桩地面高程,里程桩的设置:路线起点桩、终点桩、交点桩、转点桩、公里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桥涵或直线控制桩、20m整桩、加桩(地形、地物、地质点) B、纵断面图绘制 C、纵坡设计 D、竖曲线设计,竖曲线要素计算及竖曲线上各中桩设计高程计算 (3)横断面设计,绘制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路基及排水设计 (1)一般路基设计 (2)高路堤设计及稳定性验算 (3)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根据设计路段的路基稳定情况,对于填挖较大的路基边坡及需要防护的路段进行防护设计,绘制防护工程设计图 (4)支挡工程设计图 根据路基填挖情况,确定挡土墙的型式,并拟定尺寸,进行挡土墙设计及计算。绘制挡土墙设计图,并计算工程量 (5)路基排水设计 包括路基横向排水设计、纵向排水设计及地下排水设计,并绘制排水结构设计图。应包括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边坡急流槽、一般急流槽结构设计图,选取一不利水沟断面进行水文水力计算 (6)绘制路基一般设计图

(7)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8)进行路基土石方数量的计算与调配 3、路面工程设计 (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拟定一种路面结构设计方案。绘制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图 (2)水泥砼路面结构设计 拟定一种路面结构设计方案。绘制水泥砼路面结构设计图 (4)路面结构技术方案比选 根据沿线所给的土质,考虑路基的干湿类型,对于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要求根据土质和干湿类型设计多种路面结构,通过方案比选,选取一种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5)水泥砼路面接缝设计、补强钢筋设计,并绘制结构设计图 (6)路面排水设计 根据路面结构设计情况进行路表排水设计和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4、涵洞、通道设计 根据本路段的实际情况,完成涵洞、通道的初步设计 5、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说明及框图 6、编制某一分项工程的施工图预算 三、设计文件要求 1、设计部分:(1)设计计算与说明书,内容包括:任务书、指导书、目录、中英文摘要、设计计算书、参考资料、开题报告等; 2、图纸均应采用3号图。 3、要求计算机出图,但必需有手工绘图图纸四张。 制图规范,线条粗细要正确;图中文字要采用仿宋体;图中要标明比例、单位、有关说明等;具有方向的图上应标明指北图标,图签要统一。 4、主要图表内容 具体章节编排见《公路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设计图表,内容包括:目录、设计说明书(总说明、各篇说明书)、设计图表,文件的编制,要根据编制办法的内容进行编排(包括各章的划分、设计内容、必要的设计计算说明、图、表等),每一项设计内容都必须配备工程数量表。 5、毕业设计文本要求详见湖南文理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守册》。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资料 1.建设地点:南方某城市。 2.工程名称:某多层综合楼。 3.水文、地质、气象原始资料: a.气温:极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低温度-14.9℃。 b.平均相对湿度76%。 c.风向、主导风向N、NE,五、六、七三个月以南风为主,其次为北至东北风。 d.风荷载:基本风压0.3KN/。C类地区:基本雪压0.4KN/m2。 4.程地质资料:根据勘测单位勘测资料,结合个岩土层的时代成因、沉积规律及工程地质性状不同,将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其特征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 ml):灰——黑——黄色,稍密,稍湿——湿,局部呈密实状,由混凝土、 沥青地板、粘性土及少量砖渣、瓦砾组成,充填时间大约20年。场区内均见分布,一般厚度0.40——3.90米,平均厚度1.73米。 ②粘土(Q2al):红——褐红——褐黄色,硬塑,湿——稍湿,K2孔呈可塑——硬塑状, 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下部含高岭土团块或条带,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且粘性较差,夹粉质粘土,该层压缩性中偏低,场区均见分布,厚度1.00——5.30米,平均数 3.47米,层顶标高42.50——45.90米。 ③层含粘土叫砾石家碎石(Q2dl+pl):红——黄褐色,中密——密实,湿,上部以角砾为 主,角砾含量达60——80%,次棱角状,砾径为5——20毫米,成人以石英砂为主,下部为角砾——碎石,碎石含量大30——50%,粒径以30——50毫米为主,最大达120毫米,棱角——次棱角壮,成份以石英及石英砂岩为主,填充少量呈沙土及粘性土,分选差,级配良好。该层压缩性低,场区内均见分布,厚度 1.36——6.20米,平均厚度 4.40米,顶层标高37.20——41.80米。 ④层粘土(Q el):黄色,硬塑,稍湿——稍干,含灰色高岭土团块,由泥岩、页岩风化 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已完成破坏,下部见少量泥岩,页岩碎屑,该层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层,场区均见分布,一般厚度2.60——4.20米,平均厚度2.74米。顶层标高35.95—— 40.50米。 5、基础场地类别:Ⅱ类。 6、设防烈度:七度,近震。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多样化,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对保证工程安全和控制工程造价至关重要。在选择基础形式时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上部结构类型、地质情况、抗震性能、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及施工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为节约投资应该对地基基础多方案比较进行优化设计。 本设计的题目是焦作三维国贸中心4#住宅楼桩基础设计,主要思路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桩基础的桩型、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单桩容许承载力、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以及承台的尺寸和构造,再根据承受的荷载验算桩基承载力,估算沉降量并验算桩和桩承台的强度。 通过设计桩基础要达到掌握桩基设计计算的具体原理及主要设计步骤,更深入地理解桩基工程特性。通过本次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使作者对桩的受力特点、制作工艺、设计过程和施工方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做到了把作者大学四年所学的力学知识和基础课程与具体工程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了动手能力,对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帮助。 关键词:地基;桩基础;钻孔灌注桩;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rchitecturaldesign, foundation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guaranteeonstruction safety and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In choosing base form buildings withhe use of the properties, the upper structure type, geological conditions, seismicperformance and influence on surrounding buildings and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save invest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foundation schemes designed. the main idea of this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determine the pile foundation pile type, pile section size and length, the number of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pile and plane arrangement and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cofferdam, again according to withstand the load calculation of pil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estimating and calculating the pile settlement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pile caps. Through the design to achieve mastery of pile foundatio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principle and main design step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drill hole filling pile foundation design, the author of pil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sig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has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did the author at the university four years learning knowledge of mechanics and basic course and combin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truly achieve the theories into practice, enhanc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the future. Key words:the foundation; Pile foundation;Bored piles;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1 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显著意义? 2 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便,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

拥有最高的权限。允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便的操作。 3 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功能模块图 3.2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如图3.2所示 教师信息 课程信息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总说明

目录 摘要 (1) 1 总说明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项目概况 (3) 1.3 设计依据 (3) 1.4 设计范围及内容 (3) 1.5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3) 2总平面设计 (3) 2.1 场地概述 (3) 2.2 总平面布置 (3) 2.3 竖向设计 (4) 2.4 交通组织 (4) 3 建筑设计 (4) 3.1 设计构思 (4) 3.2 建筑单体设计 (4) 3.3 平面设计 (4) 3.4 交通组织设计及物流分析 (5) 3.5 立面造型设计 (5) 3.6 无障碍设计 (5) 3.7 采用的标准图集 (5) 4 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 (6) 4.1 绿化设计 (6) 4.2 景观设计 (6) 4.3 综合设计 (6) 5 结构设计 (6) 5.1 设计依据 (6) 5.2 设计荷载 (6) 5.3 场地特征及适应性 (7)

5.4 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 (7) 5.5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7) 5.6 主要结构构件资料 (7) 5.7 采用的标准图集 (7) 6 消防设计 (8) 参考文献 (8)

办公楼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 本工程为新乡菲宇办公楼设计,该楼为六层,总高20.7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898.88m2。本设计依据设计任务书,运用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及土力学和对材料性质的深刻了解,遵守设计规则,保证建筑结构合理,所有材料的质量和强度合格,工艺良好。 本建筑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采取积极措施来增强建筑物的外表强度和坚固性,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另外,还要有艺术的美感,要有时代气息。 结构体系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设计是使结构物得到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的过程。结构体系选择后,进行荷载分析和强度分析,同时考虑与建筑经济学的关系,把材料制做安装所需成本、所用时间,以及结构使用期间的维修联系起来。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彩色沥青路面的研究及运用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路面材料已经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路面色泽的单一性,彩色沥青的出现和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各种性能较以前也得到了提高,本篇文章就彩色沥青路面的出现历程,定义,组成,优点,施工工艺,发展与运用等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彩色胶结料,针入度,碾压,软化点,拌合温度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即开始研究彩色沥青路面材料及其铺装技术,如今在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国的应用已经形成了规模。这种路面不仅可以与道路周围的建筑艺术更好地协调,而且还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并且还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格,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功能,显示出现代化都市的气派和魅力。在这方面的探讨我国开始于80年代初,但收效甚微,且在道路上应用尚少。近几年,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才作为一种新型的铺面技术,营造着21世纪交通的时代气息,在公路、道路或广场上等场所使用得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被全球工程界视为“新型绿色建材”。 彩色沥青路面的定义:所谓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即可配置成各种彩色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性能特点: ①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结性良好。 ②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退色、能耐77℃的高温和-23℃的低温,维护方便。 ③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④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拌和及其路面施工工艺: ㈠混合料拌合 彩色沥青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基本相似,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土木工程专业(函授) 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时间较长的专门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应技能,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概念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二、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三个方面,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从事与施工相关的工作比例有上升趋势,在毕业设计中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部分是适宜的,但当时间较少时,也可不安排施工组织设计。 三、毕业设计的几个阶段 毕业设计过程包括设计准备、正式设计、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明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拟定设计计划。 正式设计阶段需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手算和电算及对比分析;这一阶段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等不同阶段,具体阶段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制约关系,由不同的教师指导。 毕业答辩阶段是总结毕业设计过程和成果,让学生清晰准确地反映所作工作,并结合自己的设计深化对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认识。 四.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1.题目布置、初步方案设计、修改方案、确定方案、画出平、立剖方案图(2周); 2.结构布置、结构计算、上机计算、绘制结构草图(6周); 3.绘制建筑施工图(2周); 4.整理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2周)。 五、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部分 1. 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中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设计中,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施工中去,正确使用国家的规范、条例和规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与他人协调和配合的能力。这是因为建筑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并需要多专业交叉配合才能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课程设计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由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按照科学、有序的设计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处理总承包单位与分承包单位之间、工序与工种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的作业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采取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控制、管理、监察、反馈等活动。施工组织设计策划的周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安全、贯标认证就会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就会使各种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项目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就会影响施工质量、推迟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酿成施工安全事故、妨碍贯标认证,所以项目部全体专业工程师与全体管理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集项目部全体人员的智慧与力量做出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 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到,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统筹安排,措施有力,重点突出,不断优化方案;建立健全项目部管理制度,减少和杜绝管理漏洞;项目部管理机构分工明确,人员精干:合理选择适宜本项目的"四新技术",提高项目部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的一项重要技术活动,需要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的工作范围,全面策划,精心部署,共同编纂集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经济文件。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资 料 汇 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编制 二○○五年十一月

目录 1、前言 2、信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南 3、关于2006届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有关事项的说明 4、关于2006届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 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本科英文期刊阅读指南 6、附件1: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7、附件2:毕业设计指导记录表 8、附件3:应该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9、附件4:文献综述中的问题 10、附件5:文献综述范文 11、附件6: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前言 通过毕业设计与论文阶段的系统实践,使学生巩固和充实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信息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掌握信息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外文翻译、文献综述、系统开发、分析论证、写作表达等最基本的技能。 这本编辑的关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相关资料集和有关的要求,希望有助于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阶段的各项任务。 1、2006届信管专业学生毕业阶段的总的进度安排,在第3、4项资料栏目中列出,希望大家严格按照这个进度安排开展各项工作。 2、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英文期刊阅读指南,主要列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外文期刊数据库的专业刊物。希望大家在选择和翻译外文资料时,一定要选择外文专业期刊杂志,不要选择外文书刊翻译,翻译的内容与你所做的毕业论文内容有一定关系,并在你的论文撰写内容和参考文献中,应有所体现。 3、关于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求、撰写技巧和方法已在附件3、附件4中列出,并在附件5列出一篇文献综述范例。希望大家在撰写文献综述时,一定要参考五篇以上的文献,不然就不能称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涉及的文献内容应在你撰写的论文内容和参考文献中有所体现。 4、关于外文翻译,请大家关注翻译的技巧,主要在关键词、关键段落的专业术语上要翻译准确,在一般的句子上能够正确地表述其含义,语句通顺,符合中国人理解和阅读的习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2005年11月

(完整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结论精选5篇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结论精选5篇 一、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结论 本工程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预期工期,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及进度。确保工程达到设计及使用要求,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建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合格标准。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达到文明施工工地的标准。现场整洁,排放有控,保护周边,环保作业;合理消耗资源,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 项目部全面履行合同,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综合效益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指挥、管理和控制。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安全,文明,卫生管理措施及项目季节性施工措施。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AutoCAD、MATLAB等软件运用,同时还对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进行编制。 本次毕业设计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熟悉了图纸,熟悉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更加了解以后工作的方向。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 通过这段时间的毕业设计,总的体会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往的课程设计都是单独的构件或建筑物的某一部分的设计,而毕业设计则不一样,它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工程因素,诸如布局的合理,安全,经济,美观,还要兼顾施工的方便。这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因而要求我们分别从建筑,结构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断的。前期的建筑方案由于考虑不周是,此后在樊长林老师及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参考建筑图集,建筑规范以及各种设计资料,使我的设计渐渐趋于合理。 在计算机制图的过程中,我更熟练AutoCAD、天正建筑等建筑设计软件。在此过程中,我对制图规范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对平、立、剖面图的内容、线形、尺寸标注等问题上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 中期进行对选取的一榀框架进行结构手算更是重头戏,对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贯穿起来加以运用,比如恒载,活载与抗震的综合考虑进行内力组合等。开始的计算是错误百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与规范不符的现象,此外还时不时出现笔误,于是反复参阅各种规范,设计例题等,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后期的计算书电脑输入,由于以前对各种办公软件应用不多,以致开始的输入速度相当的慢,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渐熟练。 紧张的毕业设计终于划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回想起过去这段时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总汇

?土木工程随机风场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11-01)?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试验室的建设与运营模式(11-01)?国外流域综合管理八条经验值得借鉴(03-22) ?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探讨(03-22)?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03-22) ?浅谈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造价控制工作(03-22)?现场总线在软水处理控制中的应用(03-22) ?利用水生高等植物净化污水研究的探讨(03-22)?营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水景(03-22) ?水池施工缝质量通病的防治(03-22)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03-22) ?关于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关系的探讨(03-22)?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与在线自动监测仪器的发展(03-22)?人工景观湖生态水处理设计(03-22) ?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03-22) ?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探讨(03-22) ?现浇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缺陷及预防(03-22) ?水电开发如何应对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03-22)?对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分析(03-22)?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分析(03-22) ?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03-22)?如何处理好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的招投标(03-22)?浅谈如何预防和处理下水堵塞问题(03-22) ?浅谈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与对策(03-22)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03-22) ?水闸施工管理控制分析(03-22) ?水闸冲刷计算分析研究(03-22) ?浅谈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的意义(03-22)

?又寸节水灌溉技术和技术模式的探讨(03-22) ?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技术应用(03-22)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02-25)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02-25) ?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机制(02-25) ?建设性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审美化(02-25) ?环境历史和生态危机的起源(02-25) ?期待中国环保产业的财富(02-25) ?对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探讨(02-25) ?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界定及其矫正(02-25) ?着眼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02-25)?浅论发展我国的知识农业(02-25) ?浅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农业发展体系(02-25)?农户专业化: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首要问题(02-25)?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两点思考(02-25) ?浅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02-25)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依据(02-25) ?我国西部退化土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02-25) ?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02-25) ?浅谈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02-25) ?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02-25) ?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技术(02-25) ?如何编制好林地经济发展规划(02-25) ?浅析园林的水景设计(02-25) ?城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初论(02-25) ?关于林业信息化在防灾减灾中预警作用的思考(02-25)?谈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10-24) ?谈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之对策(10-24)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2) 一、建筑工程的分类 (2) (1)设防的部位 (2) (2)设防的方法 (2) (3)设防材料的性能 (2) (4)设防材料的品种 (3) 二、防水材料的要求和选取 (3) (1)防水材料的共性要求 (3) (2)防水材料的选取 (3) 三、屋面防水的施工工艺 (4) (1)施工工序 (4) (2)操作要点 (4) 四、住宅工程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5) (1)外墙渗漏的原因 (5) (2)外墙渗漏防护措施 (6) 五、结束语 (7)

摘要 本论文文主要讲述了建筑防水工程的分类,防水材料的要求及选取和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以及住宅工程外墙渗漏的原因和防护措施。 第一,论文层次分明,内容编写通俗易懂,实用,便于了解和掌握。 第二,根据自己的实习经验及相关资料突出了防水施工特点的内容,从而有利于防水质量的控制。 第三,论文中同时将近期的新规范,新规章,新标准融入其中,丰富了内容。第四,论文介绍了防水材料的选取及防水材料的分类,为后续防水的施工创造了条件。 一,建筑防水工程的分类 建筑防水工程的分类,可依据设防的部位、设防的方法、所用来设防的材料性能和品种来进行分类。 (1)按设防的部位进行分类按建(构)筑物工程出现渗漏水的主要部位可划分为:地下防水、屋面防水、室内厕浴间防水、外墙面防水以及特殊建(构)筑物和部位防水。 屋面防水:建(构)筑物屋面的防水; 地下防水:地下室、地下管沟、地下铁道、隧道、地下建(构)筑物的防水; 室内厕浴间防水:卫生间、浴室、盥洗室、清洁室、开水间以及楼面、地面、管道等的防水; 外墙面防水:外墙立面、坡面、板缝、窗边、窗台、框架梁底、柱边等的防水; 特殊建(构)筑物和部位防水:如水池、水塔、室内游泳池、喷水池、四季厅、室内花园、储油罐、储油池等的防水。 (2)按设防方法分类 ①复合防水:采用各种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复合防水)是一种新型防水做法。在设防中采用多种不同性能的防水材料,利用各自具有的特性,在防水工程中复合使用,发挥各种防水材料的优势,以提高防水工程的整体性能,做到“刚柔结合,多道设防,综合治理”。如在节点部位,可用密封材料或性能各异的防水材料与大面积的一般防水材料配合使用,形成复合防水。 ②构造自防水:采用一定型式或方法进行构造自防水或结合排水进行防水。如地铁车站为防止侧墙渗水采用的双层侧墙内衬墙(补偿收缩防水钢筋混凝土)、为防止顶板结构产生裂纹而设置的诱导缝和后浇带、为解决地铁结构漂浮而在底板下设置的倒滤 层(渗排水层)等。 (3)按设防材料性能分类 按设防材料的性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 ①刚性防水:刚性防水是指用素浆、水泥浆和防水砂浆组成的防水层。它是利用抹压均匀、密实的素灰和水泥砂浆分层交替施工,以构成一个整体防水层。由于是相间抹压的,各层残留的毛细孔道相互弥补,从而阻塞了渗漏水的通道,因此具有较高的 抗渗能力。 ②柔性防水:柔性防水依据起防水作用的材料还可分为卷材防水、涂膜防水等多种。 还可分为卷材防水:卷材防水是将几层卷材用胶结材料黏在结构基层上,而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