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九编晚清文学 绪论
- 格式:pptx
- 大小:107.77 KB
- 文档页数:13
第九编近代文学-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论文关键字:革命诗歌资产阶级诗人近代思想文体散文梁启超黄遵宪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孙静撰)从中日甲午战争(1894)前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近代后期。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相继发动了改良主义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文学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进行维新与革命斗争的武器,因此激起文学领域中的广泛“革命”,涌现了以黄遵宪、梁启超、柳亚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
最引人注目的是“诗界革命”与“文界革命”取得的成果,使诗文创作面貌一新,将近代诗文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幷为“五四”新文学革命准备了某些条件。
本时期旧的诗文流派虽然仍在文坛上继续活动,但在充满近代精神的文学比照之下,愈显得黯然失色。
第一节黄遵宪与“诗界革命”“诗界革命”与黄遵宪的新派诗厚重的历史现实内容反映新学理、新事物与“吟到中华以外天”黄遵宪描写艺术的拓展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
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幷获得创作成功,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
从光绪三年(1877)到二十年(1894),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
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幷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
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
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论诗书》)。
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被梁启超誉为“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饮冰室诗话》三二),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文学基础》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各占50%)1.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2.简答(4题,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2题,每题15分,共30分)4.鉴赏批评(2题,每题25分,50分)三、主要参考书:1.《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及其产生,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山海经》。
古神话的主导精神,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尚书》的汇编及存篇,《尚书》内容的认识价值,《尚书》的记言与叙事。
第三章《诗经》“风”“雅”“颂”及《诗经》的分类,采诗、献诗及《诗经》的结集。
《周颂》中的祭祖诗,《大雅》中的周族“史诗”,农事牧猎诗,典礼宴饮诗,怨刺诗和讽刺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国风》中的婚恋诗。
《诗经》的艺术特征:写实与“诗言志”,“赋”“比”“兴”。
《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春秋》与《左传》,《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语言。
《战国策》其书及编纂,《战国策》的内容及倾向,《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战国策》的叙述描写。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老子与《老子》,孙武与《孙子》,孔子与《论语》,墨子与《墨子》,孟子及《孟子》,庄周与《庄子》,荀子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赋屈原的生平,屈原的创作,“楚辞”的涵义。
《九歌》《九章》。
《离骚》的创作,《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离骚》的象征艺术,《离骚》的神奇想象。
西学东渐的狂飙一、“欧风美雨”的时代潮二、取得的成就:(一)新式学堂的涌现。
(二)踏出国门。
(三)翻译事业的发达。
(四)现代化传媒的发展。
作家主体的转型一、作家知识结构的渐次变化:二、进步与落伍的交替错综: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以龚自珍和魏源为代表:主张“通经致用”,追求个性自由。
第二代以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主张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第三代以柳亚子、秋瑾等为代表。
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一、文学观念的变化:(一)重视小说的社会价值和功用,提出改良小说和小说界革命。
(二)悲剧观念的提出。
二、文学作品形态的新变。
(一)文学类型多样。
(二)文学艺术手法的创新。
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也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
一、龚自珍的散文:龚自珍是清代第一个站在独立的学者立场上以个人的思考为依据纵横议论时政的人物,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标志着清代散文的转折。
(一)揭露专制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命运,呼号变革,憧憬未来,反映了时代的重大课题。
如《明良论四》、《古史钩沉论一》(二)表现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抗争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病梅馆记》以梅为喻,记的是梅,说的是人,议的是政。
表面上句句讲的是梅,没有一处涉及到统治者用人取士,实际却借文人画士的癖见,影射统治者颠倒用人标准,迫害“正”、“直”,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与扼杀人才的罪行。
二、龚自珍的诗词: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表现现实政治,富有社会历史内容,为有清一代所罕见,一新诗坛面貌。
今存的六百多首诗,主要是30岁以后的作品。
包括编年诗和《己亥杂诗》两大部分。
龚诗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局面,大气磅礴,想象奇异,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