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新鄂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教学
- 格式:pptx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14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信教案概述本教案为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份,共包含12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拼音、初步认识汉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初步学习古诗文等。
教学目标•认识26个基本拼音字母,初步掌握音形意的关系。
•了解汉字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部首、笔画等。
•发现文字的美丽与奇妙,感受文字的魅力。
•初步了解古诗文,培养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26个基本拼音字母,正确发音,并初步掌握音形意的关系。
•了解汉字的基本概念,掌握汉字的笔画构造。
•培养学生对文字美感的认识,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部分同学对发音不准确,误发音的情况较多。
•部分同学对汉字的构造和笔画认识较少,学习笔画时遇到瓶颈。
•如何让学生认识文字的美感并培养学生文学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学音标,认字母》教学目标•认识26个基本拼音字母,初步掌握音形意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26个基本拼音字母,并能正确发音。
•教学难点:发音不准确的情况较多,需要多次纠正和巩固。
教学内容和安排1.导入新课,询问学生是否学过拼音。
2.教师向学生介绍拼音字母,并通过音、形、意三个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字母的特点。
3.带领学生练习发音,注意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4.布置课后作业:听写26个基本拼音字母。
第二课:《汉字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汉字的基本概念,掌握汉字的笔画构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介绍汉字的基本概念,带领学生学习部首、偏旁、笔画等知识,并能初步认识汉字的构造。
•教学难点:学生对汉字的笔画认识较少,容易产生困难。
教学内容和安排1.导入新课,通过谈论周围环境中的汉字,让学生从身边事物出发逐渐了解汉字。
2.介绍汉字的基本概念、字形等。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汉字的构造,包括部首、偏旁、笔画等。
4.布置课后作业:认识25个基本汉字,并练习书写。
第三课:《赏析《山西好人》》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初步了解古诗文的魅力。
1.信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信、纸、昏、紫、航、海、封、贴”,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含义。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体会句子内涵:“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激发学生写信的热情。
2.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成语“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3、模仿课文样子,试着自己写几句诗。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要和不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人们是采用写信的方式。
2、板书课题:1 信二、整体感知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
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听课文录音。
2、交流讨论。
3、预习课文(1)预习反馈(2)学习:“雏”①“雏”是翘舌音,用手指在桌上书写共几笔?②形近字组词。
雏、准、难、推这四个字均是部首不同。
③读准字音:蜂(后鼻音)4、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正音。
5、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①轻声边读边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②交流: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贴心6、学习“巢”。
①“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②“巢”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集体书空。
7、男女生分小节读2—6节,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8、交流:①理解词义:黄昏(指名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②姹紫嫣红(指导看课后注释,启发说春天有哪些花?)③读准字音:封(后鼻音)课堂小结三、复习巩固1、读读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诗歌朗读。
课后习题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雏鸟、回巢、黄昏、蜜蜂、航海、风平浪静、一封封2、读熟课文。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信》教案1第一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信》教案1 三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信》教案1 教学目标★会认“替”、“雏”、“姹”、“嫣”,会写“笔”、“纸”、“昏”、“紫”、“航”、“贴”、“紧”这七个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两个词的意思。
★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接到过别人写给你们的信吗?你们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写过信吗?能给大家说说你接到信或写信时的感受吗?2、当大家写出或接到表达内心真诚情感的来信后,总会感到格外欣喜,这就是信的魅力。
一位作家金波老爷爷专门写了一首有关信的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来领悟写信的真谛吧!二、初读课文1、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读音,进行扩词练习。
3、同桌再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节。
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段诗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话。
2、理解第1句。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对这两部分如何理解呢?(重点理解“心”,无论是写什么信,将信写给谁,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3、理解第2句。
“我多么想写啊”,体会“多么”、“啊”,表现出内心对写信的渴望。
4、指导朗读。
读出真诚和渴盼的情感。
(指名读——评价朗读——自由读——齐读。
)四、小结“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作者的渴望溢于言表,他究竟想写些什么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非常想用手中的笔和纸,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写许许多多的信。
他想帮谁写信?写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2——5节。
《信》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信”中所传递出的美好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信中体会出那种美好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师: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写信吗?你给谁写过信呢?《生自由说说》师:有一个小朋友他刚学会了写信,心里特别高兴,你们想知道他给谁写信了吗?生:想。
师:那好吧,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这篇课文。
二、认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合作学习生字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3、检查生字词,并让学生用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让学生试着朗读5、同桌听读课文。
〈读的好的就夸奖夸奖对方,读的不太好的地方帮助同桌指点一下〉6、齐读课文。
7、说一说:“我”都给谁写信了?指名说说8、老师把“小鸟,花朵,蜜蜂,云,树”板书到黑板上,并鼓励学生自己到前面板画。
〈用孩子们喜欢的绘画来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教师泛读课文。
学生自己体会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2、多种方法朗读课文(1)男女分节读课文。
(2)分排读课文。
(3)指名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用这种方法可以体现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为每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好的基础〉(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内容,可以有感情地给大家读读,也可以给大家背背。
3、师:刚才大家读得非常好,听得非常认真,那老师问你们喜欢这些信吗?生:喜欢。
师:那好,现在就选择一封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想象一下信里都说了什么?试着说说。
〈边说边体会信里的感情〉4、讨论交流: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集体解决。
四、练一练你想给谁写信,在信中你想说些什么?动手在小本本上写一写吧!写完后快把你的杰作展示给大家吧。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巩固认字。
2、分析字形,指导生字写字。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1.信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信、纸、昏、紫、航、海、封、贴”,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含义。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体会句子内涵:“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激发学生写信的热情。
2.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成语“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3、模仿课文样子,试着自己写几句诗。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4.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要和不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人们是采用写信的方式。
2、板书课题:1 信二、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
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听课文录音。
2、交流讨论。
3、预习课文(1)预习反馈(2)学习:“雏”①“雏”是翘舌音,用手指在桌上书写共几笔?②形近字组词。
[#@&~^]雏、准、难、推这四个字均是部首不同。
[*@#^&]③读准字音:蜂(后鼻音)4、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正音。
5、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①轻声边读边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②交流: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贴心6、学习“巢”。
①“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②“巢”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集体书空。
7、男女生分小节读2—6节,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8、交流:①理解词义:黄昏(指名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②姹紫嫣红(指导看课后注释,启发说春天有哪些花?) [^#&%@]③读准字音:封(后鼻音) [*^~%#]课堂小结三、复习巩固 [&~%^#]1、读读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诗歌朗读。
[^#%~@]课后习题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雏鸟、回巢、黄昏、蜜蜂、航海、风平浪静、一封封 [*^#@&] 2、读熟课文。
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及教案1.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篇一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蜂写,请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快去航海吧,海上风平浪静。
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2.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导学过程:一、导课: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
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1)指名回答,谈感受。
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
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完成语文天地。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信》这篇课文的基本意思和主旨;2.学习使用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问候语、祝愿语等;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诗意和美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信》这篇课文的基本意思和主旨;2.学习使用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问候语、祝愿语等。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意思;2.培养学生的诗意和美感,让他们懂得欣赏美丽的文字和句子。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1)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信》是一篇关于写信的文章,讲述了人们在通讯工具不便利的时代,通过写信来了解彼此的生活、表达感情、传递信息。
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信任感,同时也了解到信件的文化价值。
(2)课文分析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以下几部分进行学习:第一部分文章开头作者介绍了自己写信的习惯和收到的回信,通过这些信息引出了“信”的话题,让学生了解了写信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部分文章的中间部分,通过介绍写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写信的步骤和格式,包括信封、地址等。
第三部分文章结尾部分,介绍了写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2. 口语练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问候语和祝愿语,并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练习:(1)情景练习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问候、道别、祝福等),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口语操练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问候语和祝愿语,要求学生口语操练并记录下来。
3. 写作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训练:(1)范文鉴赏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书信,领会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价值。
(2)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范文,写出自己的信件,并进行互相评阅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情景对话练习4.课堂讲授和讨论5.书面练习和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对学生课后阅读的内容进行问题回答和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 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字,认识4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诗中的生字词,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2.这首诗的结构段式大体相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的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乐于助人的美好心愿,感受儿童充满爱意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理解全诗大致的意思,一节一节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体会其中的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乐于助人的美好愿望,以及少年儿童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这首诗借写信的方式,表达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难点:能在理解诗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并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看看谁最爱动脑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
请屏幕【此处为课件2】:有口不说一句话,无脚能走千里路,你我相隔在天涯,传递信息全靠它。
生回答,师板书:信(生举手跟着老师书空)。
师提问:信是什么呢?[课件出示3]信是心与心的交流,信是情与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贴心……你们接到过别人写给你的信吗?你们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写过信吗?能给大家说说你接到信或写信时的感受吗?当大家写出或接到表达内心真诚情感的来信后,总会感到格外欣喜,这就是信的魅力。
一位作家金波老爷爷专门写了一首有关信的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来领悟写信的真谛吧!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信》。
【此处为课件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写信要用到些什么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1、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替”、“雏”、“姹”、“嫣”,会写“纸”、“昏”、“航”、“静”、“封”“贴”这六个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两个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收到过别人写给你们的信吗?你们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写过信吗?能给大家说说你接到信或写信时的感受吗?2、当大家写出或收到表达内心真诚情感的来信后,总会感到格外欣喜,这就是信的魅力。
一位作家金波老爷爷专门写了一首有关信的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来领悟写信的真谛吧!二、初读课文1、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读音,进行扩词练习。
3、同桌再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节。
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段诗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话。
2、理解第1句。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对这两部分如何理解呢?(重点理解“心”,无论是写什么信,将信写给谁,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3、理解第2句。
“我多么想写啊”,体会“多么”、“啊”,表现出内心对写信的渴望。
4、指导朗读。
读出真诚和渴盼的情感。
(指名读——评价朗读——自由读——齐读。
)四、小结“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作者的渴望溢于言表,他究竟想写些什么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非常想用手中的笔和纸,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写许许多多的信。
他想帮谁写信?写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2——5节。
二、学习课文2——5节。
1、自由读2——5节,你最喜欢哪封信,就将写这封信的小节多读几遍。
《信》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重点指导“替、请、浪”的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4.渗透乐于交往的心理,学习交往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快乐。
2.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三、教学难点1.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
2.掌握“替、请、浪”的字形。
四、教学准备配乐朗读的录音带、词语投影、识字卡片。
五、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求知情感。
1.教师出示一封信,先使学生从感官上了解“信”是什么。
2.请你谈谈“信”有什么用处。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个小朋友,看看她给谁写信了。
在信中写的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音障碍。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画上“○”,并注意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练习在课文中读准字音。
3.用黑板或投影出示词语练习读准字音。
替黄昏航海风平浪静紧4.将会认字放回到语言环境中去再读课文。
5.也可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相互评一评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读得不正确,读得不好的地方再多读几遍,直到读好。
6.师:在拼音的帮助下,你们是不是会读课文了?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请6位同学分别读每个小节。
(意图:用读书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小节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确。
)(三)听配乐朗读,促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从整体入手,感知全文。
1.检查朗读。
请几位同学读课文,主要看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学生质疑。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意图:了解学生自读情况,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和梳理,注意随时表扬那些能提出关键性问题或有独到见解,有一定个性问题的学生。
(如:(1)我认为这个小学生很自信,能用自己学到的本领给别人写信。
1.信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信、纸、昏、紫、航、海、封、贴”,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含义。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体会句子内涵:“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激发学生写信的热情。
2.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成语“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3、模仿课文样子,试着自己写几句诗。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要和不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人们是采用写信的方式。
2、板书课题:1 信二、整体感知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
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听课文录音。
2、交流讨论。
3、预习课文(1)预习反馈(2)学习:“雏”①“雏”是翘舌音,用手指在桌上书写共几笔?②形近字组词。
雏、准、难、推这四个字均是部首不同。
③读准字音:蜂(后鼻音)4、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正音。
5、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①轻声边读边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②交流: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贴心6、学习“巢”。
①“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②“巢”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集体书空。
7、男女生分小节读2—6节,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8、交流:①理解词义:黄昏(指名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②姹紫嫣红(指导看课后注释,启发说春天有哪些花?)③读准字音:封(后鼻音)课堂小结三、复习巩固1、读读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诗歌朗读。
课后习题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雏鸟、回巢、黄昏、蜜蜂、航海、风平浪静、一封封2、读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