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29
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关镇雷胡坡村(社区工作人员)自考复习100题模拟考试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共1套试卷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单选题(共50题)1.()按照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讲座时,要通过张榜公告、()等方式告知讲座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请退休人员报名参加。
A.志愿者上门B.自我管理和互助组织传达C.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负责人上门D.社区主任传达2.()以下不属于三方机制的特征的是()。
A.主体独立B.民主协商C.权利平等D.互利互惠3.()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什么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A.平等原则B.对等原则C.互惠原则D.公平原则4.()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A.谋发展、敢创新、定政策、促改革B.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C.谋发展、稳结构、促政策、揽大局D.把方向、稳结构、促政策、揽大局5.()《廉政准则》规定,不准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或者()之间利用职权相互为对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A.朋友B.同事C.党员领导干部D.亲戚6.()美沙酮维持治疗不具有以下哪项功能?A.减少毒品的使用.萎缩毒品市场;B.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一种戒毒方法C.减少因毒品使用造成的社危害;D.减少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尤其是艾滋病,丙型肝炎等传染病传播可能7.()()是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组织试验调查实施步骤的内容之一。
A.整理调查资料B.进行多点的对比调查C.修改完善调查计划D.研究调查资料8.()父母离婚后,阿伟跟随父亲生活,受家庭变故的影响,阿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也不善与人交往;而父亲整日跟人打麻将,对阿伟很少关心,每当阿伟犯错时,常常对其棍棒相加。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决定正文:----------------------------------------------------------------------------------------------------------------------------------------------------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决定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细化的要求,结合我市各类产业园区和工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的需求,经有关专家审查论证,市政府决定对巴彦淖尔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
具体调整内容如下:一、总体规划调整内容㈠行政办公用地总规中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两片:一片位于乌拉特大街北侧,约14.65公顷;另一片集中于新华街以北地段,约61.0公顷。
调整后将其中乌拉特大街北侧约14.65公顷用地调整为一类居住用地,将行政办公用地布局至新华街南、五一街北侧地段;将利民街北侧约23.77公顷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㈡商业金融用地⒈总规中在新华街北、金川大道东安排约32.2公顷商业金融用地,调整后将其中约6.1公顷调整为行政办公用地。
⒉总规中在新华街南安排约11.4公顷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调整后将该用地调整为行政办公用地,将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安排至五一街南地块。
⒊调整后在五一街南增加约8.68公顷体育用地。
㈢教育科研用地(河套大学用地安排)总规中教育科研用地布置于城市东部区,现状河套大学周边,总用地约127.35公顷。
调整后将教育科研用地安排至乌兰XXX路西、金沙路东、新华街南、红铁街北地段,约85.03公顷。
㈣居住用地控规中减少最多的居住用地在乌兰XXX路西、金河路东地段,即河套大学用地。
为此,在曙光街南、铁路北地段增设一条支路即红铁街,划出约45.37公顷用地安排为城市居住用地。
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概要一、主城区规划区范围池州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包括池阳办事处、秋浦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和马衙镇的辖区范围。
包含建设用地、风景区用地与生态绿地等,总面积35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1、近期:2001——2005年2、远期:2006——2020年三、城市性质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的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和港口城市。
四、城区人口规模1、近期(2005):15万人2、远期(2020):25万人五、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5.8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63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6.33平方公里(预留发展到30万人的用地条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32平方公里。
六、城市布局结构1、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结合功能分区,按实际要求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1)以老城区为主适当扩展形成的主城区主体部分;(2)主城区外围东北部为江口临江工业区;(3)主城区外围南部结合铁路建设形成站前区。
2、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善但又各有侧重。
主城区主体部分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要职能,在城东北布局一定工业用地,对西北片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开发置换;城南的站前区以居住用地为主,结合铁路车站流通功能布置少量工业与仓储用地,同时在站前集中布置商贸居住综合用地;江口区以港口建设和布置大型工业用地为主要目标,为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提供可能性,同时也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3、在明确主要功能区的基础上,以自然地貌(山体、水体)和城市主干道为分割,将三个主要功能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功能组团。
基本功能组团在功能上相对独立,由绿地穿插其中,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机地融合起来,体现城区的自然风貌,形成城市特色。
4、利用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平天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在规划布局中充分体现池州城市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界定 (2)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4)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7)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规划 (9)第八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3)第九章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5)第十章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布局规划 (16)第十一章住房建设规划 (17)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18)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0)第十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21)第十五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2)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七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25)第十九章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5)第二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26)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28)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30)第二十三章空间发展时序及近期建设规划 (32)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35)第二十五章附则 (36)附录1 中心城区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6)附录2 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37)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文本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编制背景随着武汉城市圈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麻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要求,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绿化条例》1992.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麻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第3条规划原则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②城乡统筹发展原则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④节约及集约用地原则⑤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情况综述一、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气象情况1. 工程规模及建设意义根据招标文献规定,本次投标范围为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工程HQLJ-4标段,全长8.9km,涉及路基解决、路基防护、路基路面排水、桥梁、涵洞等工程。
本项目是国道209线内蒙古段(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清水河-偏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和林格尔县,终于清水河县。
是清水河-和林格尔-呼和浩特之间的重要通道,承担着清水河-和林格尔、清水河-呼和浩特的重要交通量。
该段公路的建设是实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内蒙古自治区干线公路网规划;促进路网合理布局、改善行车条件,减少交通事故的需要;是呼和浩特特别是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对促进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工程环境本项目起点在和林格尔县城关镇石咀子村附近,终点在清水河县城关镇西南部,向北接呼和浩特至和林格尔一级公路,向南接国道209线清水河至偏关一级一幅公路,进而可通往山西、陕西等地,在和林格尔县境内与规划准兴运煤高速公路、省道210线和林至杀虎口公路、和林至托县公路相接;清水河县境内与G109线、王桂窑至喇嘛湾公路相接,并可连接省道S102、S103,形成完整的公路网。
3 .项目设计说明主线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本标段⑴横断面设计K87+100-K91+000段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K91+000-K96+000段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3米。
新建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整体式路基的大、中、小桥段面与路基断面形式相应,分离式路基的大、中、小桥段面宽度为12米,涵洞与路基同宽,完全运用桥涵维持原设计标准。
⑵路基结构土路肩,硬路肩,路拱横坡均为1.5%。
路堤边坡由上至下每隔8m设立2m宽、外倾2%的边坡平台,填方边坡坡率由上至下0~8.0m采用1:1.5,8.0~16.0m采用1:1.75,16.0m以下采用1:2.0;凡挖方路段坡脚设立2m宽、内倾2%的碎落台,挖深大于6m时,路堑边坡由下至上每隔6m设立2m宽、内倾2%的边坡平台;土质、强风化破碎石边坡采用1:1,弱风化、完整岩石边坡采用1:0.75,运用旧路一侧加宽路段维持旧路一侧边坡原状;通过村、镇路段及挖深大于6.0m的路段采用矩形边沟,其余挖深小于6.0m的路段均采用浅碟形边沟。
__________ 说明书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范围及区位 (2)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2)四规划设计原则 (2)五规划目标 (3)六规划结构 (3)七规划布局 (3)八道路系统规划 (4)九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4)十建筑设计 (5)十一新型技术的运用 (5)十二环卫规与划消防规划 (6)十三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大场镇凤墩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一、规划背景随着大场镇加大打造人居城镇的力度,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镇,以董家口港建设为契机,大场镇对镇域进行了综合整治。
大场镇凤墩社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大场镇凤墩社区力图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人类居住圣地。
二、规划范围及区位凤墩社区位于大场镇驻地,北邻334省道,整个社区占地面积约为40亩,整个小区地势北高南低。
凤墩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西邻凤凰中心商务区,为凤墩社区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状条件及评价凤墩社区现状条件较好,主要用地为耕地。
该处地形平坦,整个社区地质状况良好,无需做人工改造即可施工。
该小区内的地下水位较低,不必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
因此,从总体上讲凤墩社区的现状为其能顺利的施工及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城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版)4.《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年12月)5.《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6.《大场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7.地形图8.国家、山东省、青岛市其它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四、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社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世纪新型居住小区。
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五章积极推进城镇化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生产要素和交通布局,围绕产业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镇化步伐。
全市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达到52%。
第一节城镇体系以包兰线、丹—拉高速公路、110国道为主轴线,以固察线、五原至甘其毛道口岸和临赛线为三条次极轴线,全市形成以“一主三次”为框架,“一市三区”为中心,以旗县所在地和新型工业新镇为支撑的城镇网络体系,主动融入呼—包—银—兰经济发展格局之中,承接呼、包、鄂“金三角”的辐射。
坚持“拓展区域中心、打造特色县城、构筑工业新镇、建设整洁农村”的城镇化总体思路,城镇发展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把临河城区建成5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按照临河区、陕坝区和东部工业新区的“一市三区”发展框架,东部新区首先培植产业,达到一定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后设区;杭后陕坝镇先按市辖区规划建设,条件成熟后撤镇设区;目前重点是建设现有中心城区,拓展新区与改造旧城相结合,主攻新区建设。
利用2-3年时间使新区建设形成规模,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聚集效应,把临河城区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
第二个层面是建设六个旗县所在地城镇。
依托产业支撑,突出差异特色,完善城镇功能,使其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第三个层面是以建设工业新镇为重点,结合撤乡并镇,在控制中心集镇数量的同时,打造精品小城镇,使其成为联系城乡,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桥梁和纽带。
城镇体系规划要与促进产业发展、吸纳人口转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相衔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城镇规划,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协调发展,产业合理定位、人口合理分布。
做好城镇绿化、水系和文化建设三篇文章,体现地域特色。
清水河县概况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最南端。
地理坐标为北纬39°35’~40°35’,东经111°21’~112°07’。
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省朔州市、偏关县接壤。
西与准格尔隔黄河相望,北面为我市的和林县、托克托县。
109、209两条国道从县城内穿越而过、准大电气化铁路横贯西北。
全县总面积2822平方公里, 2005,年总人口13.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95万人,居住着汉、蒙、回、满等12个民族。
【行政区划】辖2镇9乡,喇嘛湾镇、城关镇、小庙子乡、窑沟乡、王桂窑乡、北堡乡、暖泉乡、单台子乡、杨家窑乡、五良台乡、韭菜庄乡,下属102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民国元年(公园912年)正式建县,民国三年(公元1928年)属绥远政府,1937年10月清水河县划清平联合县,属晋绥边区,1938年沦陷属伪巴颜塔拉盟,1940年3月划又归清平联合县,属雁北地委,同年8月属绥南专署,1945年2月属塞北分区的绥南专署,当时县境除一部分为根据地外,其余在部分为游击区,敌占区,同年8月光复,1949年6月,清水河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萨拉齐县专署管辖。
1954年归乌兰察布盟管辖。
1995年底划归呼和浩特市。
【地貌】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属山西台背斜与内蒙古地轴相接之过渡带。
岩石平缓,黄土覆盖较厚,地势由东南向西渐次低下,平均海拔高度1373.6米;境内以山地最多,滩川地甚少,整个地形是山、川、沟相间,山峦起伏,大体分为低缓丘陵区、低山丘陵区、五陵沟壑区、土石山区和冲积平原五大类型。
主要山脉有盘山、玉屏山、金盖山、银矿山、火石山、青龙洞山、馒头山、芦草山、紫金山。
【气候】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
主要特点为冬长夏短,寒冷干燥,风多雨少。
成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中心城区、店村片区成县,这座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小城,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规划修编聚焦中心城区和店村片区,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县原有的城市规划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人口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压力的增大以及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都促使我们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
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
其次,通过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者,科学的规划有助于引导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中心城区的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是成县的核心区域,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功能。
在本次规划修编中,对中心城区的功能分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明确。
商业中心将得到升级和拓展,引入更多现代化的商业业态,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
同时,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提高商业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居住区域的规划更加注重环境品质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更多的公园和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加强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满足居民在教育、医疗、健身等方面的需求。
交通规划是中心城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道路网络,拓宽主次干道,增加停车场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加强步行和自行车道的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重视。
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场所,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成县的历史文化。
清水县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图集清水县人民政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六年六月项目负责人项目审核人项目名称清水县县城总体规划合同编号52014121项目委托单位清水县城乡规划局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141078)规划资质证书等级甲级院长周俭教授合同委托代理人张恺设计部门及负责人规划四所张恺项目负责人张恺主任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校对人刘晓主任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审核人于莉项目组成员张恺、于莉、王兆聪、陈婷、汤群群、刘晓、陈保禄、蒋理、沈磊、黄守渤、裴家亮、丁凡项目完成时间2016年6月清水县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清水县人民政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县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3)第三章县域城乡体系规划 (4)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13)第五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15)第六章县城总体用地布局 (16)第七章县城综合交通规划 (20)第八章县城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1)第九章历史文化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 (23)第十章县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5)第十一章县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7)第十二章县城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9)第十三章县城建设用地控制 (31)第十四章县城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设想 (32)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5)第十六章附则 (3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适应清水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清水县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上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的修改。
第二条规划编制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国家多部委联合发文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部署安排对清水县城乡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的行动纲领。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5年0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7)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 (8)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5)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24)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7)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3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32)第八节市域产业布局引导 (35)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3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8)第一节空间布局 (38)第二节居住用地 (39)I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0)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8)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63)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75)第十节环境保护 (80)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85)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9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93)第五章规划实施 (95)第六章附则 (98)附表1 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目标体系一览表 (99)附表2 呼和浩特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100)附表3 呼和浩特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 附表4 呼和浩特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附表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101)附表6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量汇总表 (102)附表7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可利用量汇总表 (103)附表8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平衡表(2009年) (103)II附表9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20年) (104)附表10 中心城区居住区规划一览表 (105)附表11 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指标一览表 (107)附表12 中心城区规划干路一览表 (107)附表13 中心城区规划立交桥用地一览表 (114)附表14 中心城区规划广场一览表 (114)附表15 中心城区停车场配建标准一览表 (116)附表16 规划车辆基地一览表 (117)附表17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场站一览表 (117)附件18 中心城区规划公路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19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换乘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20 中心城区规划货物流通中心一览表 (119)附表21 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一览表 (119)附表22 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120)附表23 中心城区地下水厂规划一览表 (120)附表24 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5 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设施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6 中心城区220KV变电站容量一览表 (122)附表27 呼和浩特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2)III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促进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在《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利辛县城关镇拆迁规划图利辛县城关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部,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城关镇作为利辛县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发展愈发迅速,同时也出现了诸多老旧建筑和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区域。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关镇的城市更新与发展,提升当地的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利辛县制定了一项拆迁规划图,旨在清理整治城关镇区域内的老旧建筑及不规范区域。
该拆迁规划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拆除老旧建筑拆迁规划图首先明确了城关镇区域内存在的老旧建筑,包括年久失修的民房、废弃的厂房等,这些建筑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
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或协商补偿的方式,对这些老旧建筑进行拆除重建,以改善城关镇的整体环境。
2. 规划新建区域拆迁规划图还明确规划了拆除后空出的土地将用于新建区域的规划。
根据城关镇的发展需要,新建区域可能包括商业综合体、文化娱乐中心、公共服务设施等,以丰富城关镇的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
3. 优化交通布局在拆迁规划图中,还对城关镇内的交通布局进行了优化规划。
考虑到现有交通瓶颈和拥堵情况,规划图提出了新的交通路网设置和道路改造方案,以提升城关镇的交通便利性和通行效率。
4. 绿化美化环境除了建筑物的拆建和规划,拆迁规划图还强调了对城关镇的环境绿化和美化工作。
计划在拆迁完成后,对空地进行绿化、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绿色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5. 社会保障措施最后,拆迁规划图还明确制定了社会保障措施,保障原居民在拆迁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并融入城关镇的新生活。
同时,规划也注重对拆迁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安置,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利辛县城关镇的拆迁规划图旨在推动城关镇的城市更新和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拆迁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城关镇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缘起2010年11月1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
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
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
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
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
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内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10.《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14.《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湖北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第3条规划范围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范围为136.1平方公里。
第一章自然条件与历史资料一、历史沿革清水河县,唐尧时期为朔方幽都地。
战国时,林胡族在这里游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在今喇嘛湾镇缘胡山东南,榆树湾村北置桢陵县。
西汉时期,清水河隶并州定襄郡,北魏时为代都平城西部地。
北齐时期隶北道行台,隋朝为紫河镇属地,唐为胜州河滨县,五代时,地归契丹,辽时境内置宁边州,隶西京道。
明洪武四年属东胜卫,置千户所,隶大同路,明崇祯九年,归化城土默特部编为一部两翼,分左右两旗,清水河属左旗。
清乾隆元年,称清水河协理通判厅,乾隆二十九年属归绥道,隶山西省管辖。
民国元年改厅为县,设知县,隶绥远省特别行政区归绥道。
民国18年,废归绥道改置绥远省,清水河县属绥远省政府管辖。
民国27年1月25日沦陷,属伪蒙疆政府巴颜塔拉盟。
解放后,清水河县改隶绥远省莎县专区,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所辖地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3月划属乌兰察布盟管辖,1995年12月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至今。
二、地理位置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最南端,全境位于北纬39°35′—40°11′,东经111°21′—112°07′,境内南北最长85公里,东西宽80公里,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
县境东南部以明代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右玉、平鲁、偏关三县接壤,西部以黄河为界,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邻古勒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相连,西北与托克托县交界。
县城城关镇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0公里,西距薛家湾镇80公里,西北距托县县城87公里,东距山西省右玉县城111公里,东南距山西省偏关县城92.5公里。
三、地形、地貌(一)地形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山陕黄土高原中间地带。
由于长期受流水的侵蚀和切割,高原面貌被破坏,地表造成千沟万壑,纵横交错,呈现出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地形。
沟网密度为4.02公里/平方公里,相对高差大于50米,侵蚀横数7000—8000平方米/年,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旗县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新建清水河县宏河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核准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2.05•【字号】内发改铁航字〔2021〕136号•【施行日期】2021.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新建清水河县宏河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核准的批复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你局报来《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关于清水河县宏河物流有限公司宏河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核准的请示》(呼行审发〔2020〕197号)及有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就该项目核准事项批复如下:一、项目的建设可满足清水河县宏河物流园区企业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把清水河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同意新建清水河县宏河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项目代码:2020-150124-53-02-034458)。
二、项目建设单位:清水河县宏河物流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内容: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
项目接轨于大准铁路二道河站,自二道河站南咽喉引出,接轨点对应大准铁路上行K203+366.71,平行大准铁路向南走行布置物流园站,正线全长3.788km。
设有到发场、煤炭装车场和集装箱装卸场。
新建到发场平行大准铁路上行线东侧布置,设到发线5股,(专1、2、3、4、5道);专1、2道为集装箱到发线(同时专1道兼集装箱装卸线),有效长满足1050m;专3道为机走线,有效长1101m;专4、5道为煤炭到发线,有效长满足1700m。
煤炭装车线从到发场南咽喉向南引出,与到发场纵向布置。
设煤炭装车线 1 股(专7道,有效长1650m),机走线1股(专6道,有效长1700m),尾部设机回线1股(有效长80m)。
头部设煤炭快速定量漏斗仓一座、漏斗仓前设超偏载设备、轨道衡各一座,设防冻、抑尘设备。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与重点第一条为适应新一轮呼和浩特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以及县政府驻地的搬迁和清水河县新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对《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下简称规划)第二条规划的指导思想1、在呼和浩特市大背景下统筹考虑。
2、坚持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思想。
3、坚持“紧凑型”城镇规划和建设方针。
4、用地布局中应重点考虑近、远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结合,按照时空顺序合理规划发展时序。
5、发挥优势产业的优势,结合城市建设,创造新的发展前景,塑造景观特色,进一步挖掘研究城市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第三条规划原则1、科学性原则2、前瞻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特色性原则5、以人为本的原则第四条规划目标1、塑造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充分交融的山水小城市生态景观形象。
2、生产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3、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使民安居乐业。
第五条规划期限规划近期:2005年—2010年规划远期:2011年—2020年规划远景:2020年以后*第六条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与城关镇行政区划范围一致确定为39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划》8、《清水河县新区总体规划》(2003)第八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九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由清水河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及《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确定本规划强制性内容为: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文本中带有“*”标记的黑体字章节条文为本次规划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十一条城市性质清水河县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呼和浩特市的建材工业基地之一,是独特的山水园林小城市。
第十二条城市职能1、清水河县的商贸服务中心2、清水河县的工业服务中心3、清水河县的文化中心*第十三条人口规模规划确定2010年城市人口为4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为5万人。
第十四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控制在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在平方公里。
第三章城关镇用地布局规划*第十五条用地发展方向城区在向东西向适度发展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跨过清水河向东发展。
*第十六条城市结构规划期末,城关镇将形成“两轴、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两轴:指金都巷和永安街两条人文景观轴;两带:指河南街和河滨街两条沿河绿化带;五区:指城区将形成中心城区、生活居住区、休闲区、生态涵养保护区和产业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第十七条规划布局1、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城东新区内,规划工业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工业用地㎡/人。
2、居住用地分布在永安街两侧,改造居住环境,提高容积率。
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居住用地㎡/人。
3、公共设施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公顷。
(2)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建设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馆、新闻出版社。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公顷。
(4)体育用地扩建体育场,完善其配套设施。
规划体育用地公顷。
(5)医疗卫生用地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公顷。
(6)教育科研用地在一中东布置一处科教用地,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公顷。
(7)社会福利用地规划在体育场东南建一处社会福利院,占地公顷。
*第十八条规划发展时序1、近期(2005-2010)2、远期(2011-2020)3、远景(2020年以后)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九条道路交通规划目标城市道路建设在达到建设指标的基础上,还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第二十条道路网规划原则1、路网形态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路网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对城市交通流的吸引和疏散作用。
2、考虑现状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保证城市建设的时序性和可操作性。
3、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为每一种交通方式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4、合理考虑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转换,客货集散点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疏散。
*第二十一条道路网规划规划城关镇城区道路网形态为方格网状,远期形成四横五纵的路网主骨架。
四横:北山街、永安街、河滨街、河南街五纵:小庙路、逸夫路、交通路、金都路、东门路*第二十二条道路建设要求规划城市道路级别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道红线:20—27米次干道红线:12—20米支路红线:5—12米规划城区道路总长37334米,平均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用地人。
第二十三条交叉口规划道路交叉口形式为平面环形交叉口,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和不设信号灯平面交叉口。
第二十四条广场规划形成大型广场两处,为居民休闲生活提供便利。
广场用地公顷。
*第二十五条城区交通设施规划1、公共停车场在现长途客运站北规划一处大型停车场,占地公顷,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机动车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2,地下停车库机动车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2。
摩托车每个停车位宜为~,自行车每个停车位宜为~。
2、公共加油站搬迁现加油站至小庙桥十字路口西北,规划加油站服务半径宜为~,公共加油站的选址应符合《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清水河县城关镇规划道路一览表第五章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二十六条绿地系统规划1、利用山体和沿河绿带扩大生态涵养绿地面积,沿清水河南建设开放的公共绿地。
2、分别在北山和逸夫小学南布置公园,北山建观景台。
3、新建居住区绿地按规范配套建设。
4、在生活区与工业区间建防护绿带,沿北山、南山形成两条绿色的防护林带。
5、在干道两侧应各设3-5米绿化带。
6、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绿地总面积公顷,人均绿地人。
第二十七条城市景观系统规划1、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协调共生规划力图将自然山水景观“借入”到城市空间中,以达到“智者乐山,贤者乐水”。
2、城市内部景观结构——整体有序规划将形成“一心、二轴、二廊”的整体景观体系。
①一心:指文化活动中心和北面广场,是景观中心。
②二轴:一条分布在永安街两侧,为人文景观主轴;一条分布在金都路,为特色景观轴。
③二廊:规划依托清水河南北两侧绿带形成二条绿色通廊和亲水廊道。
第六章给水工程规划第二十八条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范围、供水服务对象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范围:为远期2020年清水河县城关镇建成区。
供水服务对象:清水河县城关镇生活用水、公建用水、工业用水、仓库用水、公路交通用水、道路广场用水、公用工程设施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
第二十九条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工程需水量预测、供水规模确定根据清水河县城关镇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及人口规模,运用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及单位人口综合指标法对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工程需水量进行预测:远期2020年清水河县城关镇总用水量为万m3/d,即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规模为万m3/d。
*第三十条水源的选择及保护规划以地下水为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水源,取水规模万m3/d,地表水作为备用水源。
规划水源地选择于清水河两岸附近的富水地带。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水源地保护措施,切实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
第三十一条供水系统规划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系统采用二级供水系统,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均按远期万m3/d供水规模进行规划。
第三十二条规划建议对于给水工程而言,水源是根本,因此有关水源的具体工程实施须以确切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及水资源论证报告为依据。
水是不可替代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是必会日益显现。
因此,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开源”工作,积极寻找可供利用的水源;另一方面是“节流”,贯切节约用水的原则,采取各种行政、技术和经济的手段来节约用水,避免水的浪费。
第七章排水工程规划第三十三条排水体制的确定根据清水河县城关镇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清水河县城关镇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第三十四条污水量测算及污水工程规模污水量测算按规划远期进行测算,应与给水工程规划的用水量保持一致,结合清水河县城关镇的自然条件和自身特点,污水排放系数取,给水日变化系数取,则日均污水量为万m3/d。
即污水工程规模为万m3/d。
第三十五条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含有特殊有害成分的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必须自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才能进入清水河县城关镇污水管网。
*第三十六条污水处理厂规划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工艺采用二级活性污泥法,出水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第三十七条污水管网污水管网布设充分利用地形,大部分管道随地形铺设,部分管道允许短距离逆坡铺设。
污水管网按远期规模进行规划,确定管径时在充满度上留有余地。
第三十八条雨水工程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进行雨水量计算。
结合清水河县城关镇自身特点,雨水工程本着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密切结合地形,就近将雨水排入水体。
第八章电力工程规划*第三十九条到2020年,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区用电负荷为万KW。
第四十条电网结构以110KV高压作为送电网电压,尽量布置到负荷中心。
城市建设要给上述等级的变电站和高压线预留出用地和走廊。
10KV配变电站主要采用环网供电,全部采用电缆方式。
*第四十一条保留现状110KV变电站。
在镇区东部工业区规划一座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为2台×2万KVA/座,占地3500平方米/座。
第四十二条近期城区高压架空电力线走廊宽度为:110KV架空高压线20m。
第九章电信工程规划第四十三条规划原则在保护电信业务市场开放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在电信管道的建设上,各主营公司要“分工合作”,节约城市管理用地,避免电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第四十四条到2020年末,清水河县城关镇总装机需求量为万部。
第四十五条局所规划(一)保留原有局所,适当扩充规模,城区东部工业区规划一座无人值守模块局,规模为万门,占地400平方米。
(二)建设邮政局所,使之成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高效便捷的邮政网络。
第四十六条电信线路通信管道建设要适度超前,在与道路同时建设时,管孔容量一次敷设要满足5—20年的需求,各电信主营公司的管孔需求量要同时纳入管道建设中。
第十章供热燃气工程规划*第四十七条供热指标本工程供热指标确定为60W/m2,总热负荷为。
第四十八条供热介质及参数供热介质为水,供回水温度1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