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编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使学生掌握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编钟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介绍编钟的定义,以及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编钟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编钟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加工、雕刻等环节。
3. 编钟的演奏技巧:教授编钟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敲击、摇晃等。
4. 编钟音乐特点:分析编钟音乐的风格、节奏和音色,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5. 欣赏编钟音乐:选取经典的编钟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编钟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编钟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演示法:现场演示编钟的演奏技巧。
3. 视听法:播放编钟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和欣赏。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编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编钟模型或实物:用于展示和演奏。
2. 编钟音乐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3. 教学课件:展示编钟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音乐特点。
4. 乐器:辅助教学,如打击乐器、古筝等。
教案一、导入:简要介绍编钟的定义,引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二、讲解编钟的历史背景:1. 讲述编钟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介绍编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三、讲解编钟的制作工艺:1. 介绍编钟的制作材料和选材标准。
2. 详细讲解编钟的制作过程,包括加工、雕刻等环节。
四、教授编钟的演奏技巧:1. 讲解编钟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敲击、摇晃等。
2. 现场演示编钟的演奏技巧。
五、分析编钟音乐特点:1. 讲解编钟音乐的风格、节奏和音色。
2. 举例分析经典编钟音乐作品的特点。
六、欣赏编钟音乐:1. 播放经典编钟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聆听和欣赏,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描写编钟的作文你知道编钟吗?要是不知道呀,那可就错过了一件超级酷的古代玩意儿。
我第一次见到编钟,是在博物馆里。
那家伙,一进去就感觉它在闪闪发光地召唤我呢。
编钟就那么一排排、一列列地摆在那儿,像一群严阵以待的士兵,不过是超级有艺术气质的士兵。
你瞧,每一个编钟都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小铜碗,可又不是普通的小铜碗。
它们大小不一,大的呢,像个大水桶,小的就像个精致的小酒杯。
这些大小不同的编钟凑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家族,有胖爷爷,有瘦叔叔,还有小巧的小孙子。
这些编钟身上还刻满了花纹,那些花纹就像是它们的纹身一样。
有的花纹弯弯绕绕的,像流动的云;有的花纹方方正正的,又像是神秘的古老符咒。
我当时就想,这古人也太厉害了吧,在这些铜家伙上刻花纹,就像在豆腐上雕花一样难啊。
可编钟最神奇的地方还不是它的长相,而是它能发出的声音。
当讲解员用那个小锤子轻轻敲响编钟的时候,我的天呐,那声音就像魔法一样。
大编钟发出的声音低沉、醇厚,就像一个老神仙在山谷里低吟,嗡嗡嗡的,感觉整个地面都跟着微微震动了。
而小编钟的声音则清脆得像山间的百灵鸟在唱歌,“叮铃铃”的,特别空灵。
这些不同大小的编钟一起响起来的时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高音、低音交织在一起,和谐得不得了,就像一群神仙在开派对,各自演奏着拿手的乐器。
我就在想啊,古代的人可真会享受。
他们没有现在的电子音乐,没有摇滚乐队,但是有编钟啊。
这编钟就是他们的“超级乐队”,能演奏出各种各样的曲子。
不管是欢快的曲子,还是悠扬的曲子,编钟都能轻松搞定。
我站在那儿听着编钟的声音,感觉自己都穿越回古代了。
仿佛看到了那些穿着长袍大袖的古人,正襟危坐地在演奏编钟,周围的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编钟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古代音乐世界的大门。
从那以后,我就对编钟着了迷。
每次看到有关编钟的东西,就忍不住凑上去多看几眼。
编钟啊,它可不仅仅是一堆铜器,它是古代人的智慧结晶,是能把人带入梦幻音乐世界的魔法乐器。
幼儿美术编钟(原创版)目录1.幼儿美术的概述2.编钟的定义和历史3.幼儿美术中编钟的作用和意义4.编钟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5.结论:编钟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正文一、幼儿美术的概述幼儿美术是指针对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旨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编钟的定义和历史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钟组成,悬挂在木架上。
编钟起源于商代,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
编钟音色优美,富有表现力,既能演奏古典音乐,也能演奏现代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幼儿美术中编钟的作用和意义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编钟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音色和形状的乐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绘制编钟,幼儿可以观察和感知编钟的外形特点,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四、编钟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编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践和应用:1.让幼儿观看编钟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观察编钟的外形特点,如大小、形状、纹饰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让幼儿尝试绘制编钟,教授他们使用简单的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3.组织幼儿进行编钟演奏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编钟的音色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细胞。
五、结论:编钟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综上所述,编钟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乐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编钟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编钟的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神奇又了不起的编钟!编钟啊,那可是老祖宗留给咱的宝贝。
你想想,那一组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钟挂在那儿,多壮观啊!这可不是普通的钟,它们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就好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
你说这编钟像不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呀?每个都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当敲击它们的时候,那声音能穿越时空,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古代的宫廷,看到了那些达官贵人在欣赏着美妙的音乐。
编钟的制作工艺那可是相当复杂,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呢。
这得需要多高的技艺和耐心啊!咱老祖宗可真是厉害,能造出这么精美的东西。
而且编钟的音色还特别好听,高音清脆,低音浑厚,中间的各种音层次分明。
这要是放在现在,那也是顶级的音乐器材啊!咱再说说编钟的演奏。
那可不是随便敲敲就行的,得有专门的人来演奏,而且演奏的方法也很有讲究。
就好像跳舞一样,得有节奏,有韵律,这样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
每次听到编钟演奏的音乐,我都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洗礼了一遍呢。
你说这编钟是不是很神奇?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咱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见证了咱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咱们的骄傲。
这编钟啊,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让我们知道了古代人的音乐是多么的美妙,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有情趣。
我们可不能把这么好的东西给忘了呀,得好好地保护它,传承它。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编钟的魅力,让他们知道咱们的老祖宗有多了不起!编钟就是这么独特,这么让人着迷。
它就静静地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聆听,去感受。
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想去亲自听听编钟的声音吗?难道不想去了解一下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吗?还等什么呢,赶紧去感受一下编钟的神奇吧!。
编钟的物理原理编钟是一种古老的音乐器乐器,也是机械钟表的前身。
它由一个钟体和多个钟锤组成,能够按照预定的规律发出音响。
其物理原理涉及到机械振动和音的传播等方面。
编钟的钟体由铜制成,通常有13个铜钟和16个或更多的铜锤。
每个铜钟都有固定的大小和重量,而铜锤则用来敲击铜钟发出音响。
编钟的铜钟之间排列得很紧密,形成一定的形状和结构。
在编钟演奏时,演奏者用力敲击铜锤,使其撞击某个铜钟。
铜锤撞击铜钟时,两者之间的机械振动会产生声波。
铜钟的形状和材料决定了其谐波频率的分布,从而决定了发出的音的音高。
音是由声波传播而产生的,而声波是由物质颗粒的振动传播而产生的。
当铜锤撞击铜钟时,铜钟会产生横波振动。
这种振动会通过铜钟的实体传递给周围的空气颗粒,引起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些振动会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传播出去,形成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以一定的速度传递。
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对于常见的大气条件下的空气来说,声速约为343米/秒。
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声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
因此,不同频率的声波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编钟中的铜钟发出的音的音高是由其谐波频率决定的。
谐波频率是指一个弹性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各种频率的声波。
当铜钟发出的是基频时,即最低频率的谐波,其它谐波频率是其基频的整数倍。
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铜钟的位置和力度来控制产生的音高。
编钟的音色是由其振动特性和谐波频率的分布决定的。
振动特性取决于铜钟的形状和材料。
不同的铜钟会产生不同的音质,从而形成不同的音色。
谐波频率的分布会影响音的丰满度和音与音之间的和谐。
总之,编钟的物理原理是基于机械振动和音的传播。
敲击铜锤使其撞击铜钟,产生机械振动,然后通过铜钟的实体和周围空气的振动产生声波,形成音响。
不同的铜钟和敲击位置可以控制音的音高,振动特性和谐波频率的分布则决定了音色。
编钟是一种古老而美妙的音乐器乐器,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
编钟制作儿童简单方法
哎呀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超级有趣的事儿,那就是怎么制作编钟!这可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哦,只要跟着我一步一步来,你们也能造出属于自己的小小编钟呢!
首先呢,我们得找一些材料呀。
比如说,像小铃铛一样的东西,你们家里有没有那种小小的、会响的铃铛呢?嘿,就像你们过年玩的那种小玩具铃铛就行!再找一些长短不一样的小木棍,就像筷子似的,但不用那么长啦,短一点的就好。
然后呢,我们来把这些铃铛绑在小木棍上。
你们看,就像给小木棍戴上漂亮的帽子一样,哈哈!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哦,要绑得紧紧的,不然铃铛会乱跑的。
接着呀,把这些绑着铃铛的小木棍按照长短顺序排列好,这就有点像排队啦!长的站在后面,短的站在前面,就像你们在学校排队一样整齐呢。
这时候,你试着用小木棒轻轻敲敲这些铃铛,听听是不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呀!哇,就好像在演奏音乐一样呢!
嘿,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这是不是就像你们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乐队呀!而且这是你们自己亲手做的哦!难道不棒吗?我敢打赌,等你们做好了,一定会超级开心,超级有成就感的!以后还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呢!
所以说呀,小朋友们,不要觉得制作编钟很难,只要你们动动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一定能做出好玩的编钟来!加油吧!。
四川博物馆战国编钟介绍
四川博物馆战国编钟的介绍如下:
1.出土时间。
1972年在重庆涪陵地区小田溪第一号墓内发掘出土。
2.入馆时间。
1973年入藏四川博物院,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3.尺寸。
14枚编钟的尺寸依次递减,最大一枚高27厘米、铣间19.5厘米、于宽14.3厘米,最小一枚高14.6厘米、
铣间6.5厘米、于宽5.4厘米。
4.外形特征。
为长方形鼻钮,两铣下垂,通身以左右对
称方式饰以精美的纹饰。
舞部以十字纹分割成四组相同的蟠虺纹,相互交缠对称排列。
鼓部同样以左右对称饰以云雷纹,篆带以雷纹为地,饰以夔龙纹,造型纹饰具有明显的巴蜀风格。
它是世界上巴人文化考古史上罕见而又最为完整的编钟乐器。
《编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编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编钟的定义:介绍编钟是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
2. 编钟的历史背景:讲解编钟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编钟的制作工艺:介绍编钟的制作流程,以及相关工艺技术。
4. 欣赏编钟音乐:播放编钟演奏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编钟音乐的美妙。
5. 编钟演奏实践:分组进行编钟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编钟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
2. 难点:培养学生对编钟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进行编钟演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欣赏法:播放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编钟的美妙。
3. 实践法:分组进行编钟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编钟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音频等。
2. 准备编钟模型或实物,以便进行直观展示。
3.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编钟音乐。
4. 准备足够的编钟乐器,以便学生进行分组演奏。
教案范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导入| 引导学生关注编钟,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编钟图片,播放编钟音乐新课导入| 讲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讲授法课堂讲解| 详细讲解编钟的制作工艺| 讲授法欣赏环节| 播放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编钟的美妙| 欣赏法实践环节| 分组进行编钟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编钟的图片和播放编钟音乐,引导学生关注编钟,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编钟的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编钟的制作流程及相关技术。
4. 欣赏环节:播放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编钟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祭孔乐器-编钟祭孔乐器-编钟本文为大家介绍祭孔乐器——编钟,希望可以丰富大家的国学知识。
孔庙祭祀名目繁多,有丁祭、祫祭、遗官致祭、释奠、释菜等。
其中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
释奠礼在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祭典,起初释奠并无专属的乐章和乐谱,直到隋代,才制定释奠专属用乐。
该释奠乐章的歌诗以雅乐的形式传承了古代文学及乐律艺术,其乐章结构的演变则反映了古今祀礼仪序的演变。
隋开皇九年,文帝平定南朝陈国,获得了南朝宋国及齐国所保存的汉族传统古乐,当时的太常卿牛弘等乃奏请整修所获宋、齐雅乐的遗存,获得皇帝的支持。
于是,便展开了宫廷雅乐的研究、创作、扩展与实施。
隋文帝仁寿元年,由太常卿牛弘、太常少卿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征等,创制了一个庞大的雅乐系列,该系列也包括了祭祀先圣先师孔子的乐章。
从此,祭祀孔子有了专用乐章,也成了宫廷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代祭祀孔子的乐章,制定于仁寿九年,取名为《诚夏》登歌之乐。
迎神奏《昭夏》,皇帝升坛奏《皇夏》,初献奏《诚夏》,饮福酒奏《需夏》,送神奏《昭夏》等。
以“夏”为乐名,其用意在于继承华夏之声。
唐太宗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郎窦琎等人,历两年时间,全面设计创制,考以古乐、乐制、乐章、乐器、乐队编制、舞蹈服饰等,完成十二《和》,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并法天地之成数十二”的大唐宫廷雅乐系列。
唐贞观中,协律郎张文收复以十二和之制未制备,乃考正律吕,用于释奠者有降神奏《诚和》,文武三成,送神一成。
奠币登歌奏《肃和》,入俎及徹豆奏《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
释奠至宋代,发展更为成熟与繁复。
宋仁宗景祐元年作“祭文宣王庙《凝安之乐》六首”。
崇宁四年,徽宗下令所设立专管宫廷音乐的机构“大晟乐府”,由该乐府分别于大观三年及四年,制作了两套不同的祭孔乐章。
乐章由原来的六首,增加到十四首。
金初取汴,得北宋之乐而用之。
《宋史·乐志》:“靖康二年,金人取汴。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它的音色典雅庄重,悠扬悦耳,富有韵味。
下面是几个形容编钟音色的词语:
1. 清脆悦耳:编钟的声音清晰明亮,听起来很舒服。
2. 深沉浑厚:编钟的声音深沉有力,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3. 穿透力强:编钟的声音穿透性强,能够很好地传达到远方。
4. 富有弹性:编钟的声音富有弹性,听起来很有动感。
5. 高亢激昂:当敲击力度较大时,编钟的声音会显得非常高亢激昂。
6. 温婉柔和:当敲击力度较小时,编钟的声音会显得温婉柔和。
7. 古朴典雅:编钟的声音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8. 神秘悠远:编钟的声音有时会给人一种神秘悠远的感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编钟
编钟是一种打击乐器,它由一组由不同大小的铜钟组成的乐器组合而成。
编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
编钟的铜钟大小不同,铸有不同音调,演奏时需要针对不同音调的钟进行敲击。
编钟通常安放在一个木质的架子上,演奏者会用锤子敲击铜钟产生音响。
编钟演奏需要演奏者对音调、节奏有较高的掌握能力,并且需要团队合作,因为编钟通常由多个乐器组合而成。
编钟可以演奏出丰富多变的音乐,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
在中国,编钟常常用于宫廷音乐、社会活动以及庆典等场合。
它不仅作为一种传统乐器,还在现代音乐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1。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希望有所帮助!编钟,是大小相次的青铜钟组编而成的打击乐器,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演奏各种美妙的乐曲。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历史悠久,不仅用于祭祀天地,宴宾奉祖,祈安送福,而其用以育人、教乐。
古代统治者每逢盛世或重大庆典,都冶铸钟或鼎器,以严祥和,故而编钟又称和钟,钟鼓之乐成为帝王诸侯的特权。
工艺:钟的铸制采用精密铸造法。
精密铸造法又称为失蜡铸造法,它是采用一次性可熔失的蜡质材料作模型,然后在蜡模上反复涂盖耐火涂料制成型壳,型壳硬化后,在蒸汽和热水中将蜡模熔失得到壳型。
壳型经焙烧后趁热浇注,金属凝固后打碎型壳,得到铸件。
整个过程要经过设计、制模、作范、合金、浇铸、铸后加工(包括调音)多道工序。
钟体、挂钩以及钟架上的金属构件均为铜、锡、铅合金,配方因用途而异,合乎科学原理。
它用浑铸、分铸、铜焊、镴焊、铸镶、错金、磨砺等方法制作而成,工艺精湛。
它的装配、布局,在力学、美学、实用上,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音乐原理: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在蜡模制好之前,必需对石膏模型进行调音,石膏有固定的频率,也有明显的双音关系,只是发声微弱短促。
石膏钟的声音和铸青铜钟的声音有一定的关系,它们的发声原理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调石膏钟,以减少青铜钟浇注后的调音工作量和可以准确的调出有明显的双音关系的钟。
编钟的材质:编钟作为演奏乐器,材料的选择对声学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编钟的材料是青铜。
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又加进了少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的微妙的比例变化,对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的影响。
编钟
你见过编钟吗?欣赏过编钟的演奏吗?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它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
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
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
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
无比。
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
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
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
出土后经过试验性演奏,表明它们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19
多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它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跨五个八度之多,变化音比较完备,因此,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都能演奏,用来伴唱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
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
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