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美版XX电子厂ISO16949程 序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882.50 KB
- 文档页数:97
IATF16949-2016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页文件控制流程图1. 目的对质量体管理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4.1文件的分类4.1.1受控文件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c.“非受控”文件,更改不通知,作废不回收。
4.1.3文件管理a.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b.技术文件由技术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c.外来文件由各相关部门接受后进行识别,对需执行的文件按受控文件进行控制和管理。
d.各相关部门文件由各部门进行控制和管理。
1.适用范围该程序适用本厂最高管理者按计划定期对厂内部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活动。
2.职责分配2.1厂长负责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并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2.2管理者代表负责收集、汇总本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状况,并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落实、协调工作,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审查管理评审报告,在管理评审会议上作《管理评审报告》,同时还负责对管理评审后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跟踪及检查落实工作。
2.3 技术质量部和综合管理部协助管理者代表收集、汇总管理评审所需的材料,并共同负责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2.4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提供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并负责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程序描述见流程图4.控制过程通过管理评审自我检验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并验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得到满足。
由此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实现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根据本厂的业务情况,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计划安排在年初的第一季度3月。
必要时可增加。
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进行管理评审:a.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b.出现重大质量问题;c.产业结构或经营范围发生变化。
4.1评审输入▲审核结果(包括内部审核、顾客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由技术质量部提供有关资料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综合报告》▲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符合性的分析。
由各业务部门在每年12月底向厂务会提交有关资料及《年度工作总结》▲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统计分析。
由各业务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和总结材料及上一年度采取的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各项分析报告▲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由综合管理部提供质量记录及综合报告。
▲自我评价的结果。
由管理者代表提供有关资料及《自我评价分析报告》▲顾客反馈。
由营销部提供有关质量记录及《服务工作分析报告》▲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的各种因素。
由各业务部门提供有关资料▲质量活动的财务效果。
由财务部提供财务分析表,包括《质量成本分析报告》4.2评审准备:a.管理者代表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时,确定评审日期安排,按评审周期,评审应在每年第一季度3月初开始拟订计划,用2周时间准备资料,在月底举行;b.综合管理部汇总评审输入,拟定评审议题。
ISO/TS16949程序文件
1、目的
对设备的使用,现行状况、维护、检修进行控制和安排,使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的管理。
3、定义:
设备-用于本企业生产所需的所有机器、设备、仪表、仪器。
4、管理职责:
生产工程部负责检讨适应本企业生产相对应的设备、仪器;
生产工程部负责导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设备、仪器;
生产工程部负责维护、保养设备,使设备处于符合本企业产品品质的最佳状态;
生产工程部负责管理和统筹调度本企业生产用设备;
生产工程部负责改造设备功能和更新设备.仪器,使本企业设备能适应新产品的生产。
5、工作程序:。
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类人员,以确保人员能承担规定的各项职责。
2.职责分配2.1 综合管理部职责2.1.1 根据产品与市场需要,对本厂人力资源的需求拟订员工的定编、定岗的相应资格要求和标准。
2.1.2 合理配置员工,当员工岗位发生短缺时,负责招聘和调剂。
2.1.3 对员工培训拟订规划,批准后组织实施。
2.1.4 对员工的能力进行正确判断,公正、公平地对员工绩效、技能、能力进行考核。
2.2 各主管领导审核各主管部门的员工技能标准和培训标准,确认各类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资格。
2.3 厂长批准本厂的员工编制、各类员工的各项职责标准、培训计划、招聘计划。
3.程序描述3.1 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3.2 培训程序流程图3.3 员工业绩评估流程图4.控制程序4.1 目标4.1.1 通过对人力资源有效管理与开发,使本厂生产力水平达到最佳。
4.1.2 确保通过招聘、内部调剂补充岗位的员工100%符合岗位作业要求。
4.1.3 确保职工在进入岗位前100%接受培训。
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业管理计划,并通过讲座、办班、脱产等方式,确保每个中层管理人员每年100%接受培训一次,专业管理人员每两年100%接受一门专业课程以上专业培训。
4.1.4 建立公平、公正的员工考核制度。
4.2控制过程4.2.1 人力资源需要识别控制4.2.2 综合管理部通过各部门研究分析,根据岗位人员固有性质及其在本厂与其他相关工作之间关系,确定该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并纳入岗位职责中去。
4.2.3 各岗位人员均应符合4.2.2所述相应要求,特殊情况需由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提出报告,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必要时经厂长批准后方可在岗任职。
4.3 人员安排控制过程4.3.1 本厂原有岗位空缺和需要增设岗位时,由主管部门提出,综合管理部根据本厂编制要求审核,提出补充员工申请审批报告(需用员工数量及岗位)。
4.3.2 补充员工报告经厂长批准后,由综合管理部根据人员资格识别要求的标准在厂内进行调剂和选聘,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岗前培训后上岗。
8.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7.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编写背景K公司是一个建筑工程公司,其组织结构图如下:由于涉及大量大型工程项目,包括多种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财务状况与工程质量两个部分,都十分容易发生问题,因此要求采取预警系统,杜绝可能发生的问题。
另外实现通报手段,将质量、财务、工期等重大问题向各基层组织通报,引起注意,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公司下发通报时,要求填报通报附页,这样可以将基层讨论的结果汇总,收集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公司及时采取预警措施。
8.7.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正文1.适用范围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不合格以后,或公司领导认为有必要时,根据本程序要求识别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2.职责分配2.1 管理者代表主持,企管办具体负责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2.2 各相关部门参与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2.3 企管办负责《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与信息回收、整理;2.4 财务部、质检部分别负责对财务部情况和工程质量情况的预警系统进行操作。
3.3 《工程质量预警系统》3.4 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审4.程序说明4.1《质量情况通报》,下简称《通报》4.1.1 企管办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将编制的《通报》发放到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和班组,内容包括:a.上季度公司质量情况总体分析;b.上季度出现各类不合格情况统计资料,包括不合格项数,分布,纠正结果,造成损失,主要原因等;c.重大不合格情况,包括具体情况介绍,纠正情况,损失情况,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处理意见等;d.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e.质量活动中先进事例的表扬和懈怠情况的批评;f.质量工作部署,包括公司决定,决议,领导的指示,有关专家的分析,下一步工作的步骤等。
4.1.2 质检部,财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每季度结束前五天将有关资料与信息交企管办;4.1.3 企管办负责收集资料,编写《通报》,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签发;4.1.4《通讯》属内部文件,作为受控文件管理;4.1.5 各部门和班组收到《通报》后,十天内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和讨论,并填写《通报》附页,报企管办。
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企业生产产品的运作过程和全过程中状态标识的控制以及顾客财产的控制。
2.职责分配2.1 生产装备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及生产过程中状态标识管理。
2.2 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设计运作过程中的可追溯性标识。
2.3 技术质量部负责运作全过程中的检验、试验、测量及检验状态。
2.4 营销部、生产装备部、技术质量部负责对顾客的财产进行登记、维护和保护。
2.5 仓库负责对产品实施防护。
3.程序描述见流程图4.程序说明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生产的工期、成本、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的每个阶段中各状态进行标识,必要时实现可追溯。
并对顾客的财产进行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
5.产品的标识5.1标识的方法5.1.1 生产装备部使用“产品标识卡”作为运作过程标识;5.1.2 技术质量部实施合格证及验收人员确认签章为合格标识;5.1.3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技术质量部应设计并控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记录,此记录应包括: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来源;加工过程的历史;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5.1.4 成品标识:所有销售产品应采用适当的标识表明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厂名,并附有检验员印章及出厂日期的产品合格证。
5.1.5 进货物资标识仓库管理员根据技术质量部规定要求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等进库物资进行标识,如产品名称、批号、牌号、规格、型号、数量、厂名、生产日期等内容。
5.1.6 特殊状态标识的以文字方式明示,包括:a.返工、返修品b.让步产品c.紧急放行d.报废产品e.其他5.2 标识的控制和管理5.2.1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进厂物资、半成品、成品标识的设计和监控;5.2.2 营销部、生产装备部及生产车间负责标识的实施;5.2.3 生产装备部按规定的要求,管理和保护运作过程中各种标识,严禁混淆使用;5.2.4 当产品出现有追溯性要求的质量问题时由技术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追溯,并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出处臵意见报厂长审批。
1.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和确认、标记管理。
2.职责分配2.1 技术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选型、登记、校准、和管理。
2.2 生产装备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和发放管理。
2.3 各使用部门负责按规定使用、保养。
3.程序描述见流程图4.程序说明4.1选择和采购4 1.1技术质量部根据产品质量要求以及测量任务所要求的准确度、精密度,在过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正确选择测量设备,提供技术资料,进行量具分辨率研究,分辨率应小于等于极限公差的十分之一。
4.1.2确定的新的测量设备由技术质量部填写“计量、检测设备配置申购单”报厂长审批后进行采购。
4.2 验收、入库4.2.1技术质量部对到货的测量设备按本程序4.5条之规定进行检定,检定合格的办理入库手续;检定不合格则退、换。
4.2.2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记录”或“检定证书”由技术质量部存档。
检定合格的计量检测器具,由计量管理人员收集、编号并纳入台帐活动卡片。
4.3发放4.3.1计量管理员须确保所发放的计量检测设备的精度符合要求,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有效期满,必须作周期检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3.2计量管理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在使用中的调换工作。
4.4使用4.4.1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测量设备,技术人员应在过程设计阶段给予充分重视,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避免因温度、湿度、振动、屏蔽、噪音等因素引起的测量失准。
4.4.2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搬运、防护和贮存期间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当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搬运、防护和贮存而改变,或使用人员对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感到怀疑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由技术质量部对该设备重新检定。
4.4.3当计量、检测设备因调整不当或其他原因而损坏时,应及时通知计量管理员检定修理。
4.4.4测量设备的使用者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测量设备应有单独的器具存放,不得与工具、刃具、零件混放,使用中轻拿轻放,避免磕碰、损坏、丢失。
XXX有限公司————--——————————————-———-—————--—————————--——程序文件(A版)受控状态:分发编号:使用部门:2016 年 12月 30日发布 2017 年 1 月 18日实施程序文件编、审、批一览表目的:为使文件与资料处理迅速、正确流通、应用及管理,以确保各相关单位能适时获得适当且有效之最新文件。
2。
范围:本厂内部外部联系或客户/供应商往来之有关品质及技术文件均适用之.3。
权责:参阅〈文件审核权责表〉(如附件一)4.定义:本厂文件类别区分四阶4。
1 文件阶码如下:M:一阶文件P:二阶文件WI:三阶文件FR:四阶文件E:外来文件(客户检验标准、客户技术图纸(也称技术性文件)等。
4.2 系统文件:环境手册、质量健康安全手册为本厂第一阶文件.4。
3 程序文件:管理审查、内部品质稽核、品质制度、文件管理等,依品质手册所订之各项程序,为本厂第二阶文件。
4。
4 指导书文件:作业标准书、作业细则、作业办法、规范、通则,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
5 制造文件:制造工程图、承认资料、模具资料、治具资料、作业指导书、检具资料,作业工艺卡、操作规范、检验规范等凡在制程上需使用之资料文件皆属之,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
6 记录:校验记录、检验记录、测试记录及执行第二、三阶所衍生的记录资料等为本厂第四阶文件.4.7 外来文件与资料:从天成以外获得技术标准性文件、规范或文件及设备相关说明书、操作介绍、客户原图等.4.8 承认资料:本厂客户承认资料,或零件承认资料,及其它书面(如正式订单即代表已承认)、书面改写等项。
4。
9 治具资料:本厂生产用治具制作的图面及相关等资料.4.10 作业指导书:生产作业所依据的操作方法及动作流程之标准资料。
4.11 检具资料:客户要求实际装配之检具及检查用量具或相关资料、图面等。
4。
12 质量过程管理体系文件均按该程序控制执行。
4.13 字体要求:各阶文件的题目英文和数字统一使用中文简体宋体20号,文件内容用字体12号,行距用固定值20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