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力资源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27.00 KB
- 文档页数:52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源的定义(成年人口观、在岗人员观、人员素质观)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和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讨论:焦点、范围、性质、研究角度不同。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是主体性资源或能动性资源。
主体性或能动性是人力资源的首要特征,是与其他一切资源最根本的区别。
人力资源是特殊的资本性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与一般的物质资本有共同之处。
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
目前在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收益的份额正在迅速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
人力资源是再生性资源。
(活动、可控、时效、能动、变化与不稳定、再生、开发持续、个体独立、内耗、资本)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姨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最大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1、政治2、经济3、社会稳定4、其他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总体:保证人力资源需求得到最大满足;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具体;规划,分析,配置,招聘,维护,开发。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与发展第一个人事管理部门出现于1902年美国现金出纳公司。
发展的历史基础:劳动分工与科学管理;人力非等质观与工业心理学;工业革命;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劳工关系与立法等。
链接:现代经济增长之谜;库兹涅茨之谜;里昂梯夫之谜;工人收入增长之谜补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意义1、对企业决策层。
人、财、物、信息等,可以说是企业管理关注的主要方面,人又是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纲举才能目张。
2、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人不仅是被管理的“客体”,更是具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并为企业组织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永远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课题。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资源:经济学通常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生产要素称为资源。
2、当代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资本资源(资金、机器、厂房、设备、产品)信息资源人力资源3、人力资源--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4、人力资源的数量(1)绝对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
绝对数量=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2)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即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率: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5、人力资源的质量(1)定义: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常体现为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积极性。
(2)衡量指标①健康卫生指标②教育状况指标③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指标④劳动态度指标(3)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①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②营养因素③教育方面的因素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管理的目标:一个中心就是组织的目标,两个基本点就是效率和效果2、管理活动就是要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增进管理的效果,提高管理的效率。
3、效果涉及是否“做正确的事”,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4、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管理视角视员工为第一资源、资产视员工为负担、成本管理目的重视培训开发重使用、轻开发管理内容非常丰富简单的事务管理管理地位战略层执行层部门性质生产效益部门单纯的成本中心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以事为中心管理方式强调民主、参与命令式、控制式管理性质战略性、整体性战术式、分散性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7、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七个方面。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就是指人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1)劳动年龄:男16~60 女16~55 劳动适龄人口(2)潜在人力资源数量由六部分组成,即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失业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和其他人口.现实人力资源数量由三部分组成,即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3)影响因素:人口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4)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5)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人力资源的数量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数量一般来说就是其员工的数量对于国家而言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以从现实人力资源数量和潜在人力资源数量两个方面来计量. 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两者之间关系1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相比其质量方面更重要。
2一般来说复杂的劳动只能由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来从事简单劳动则可以由低质量的人力资源从事.3经济越发展技术越现代化对于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越高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极高的质量水平.4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较差甚至不能代替3、人力资源管理: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4、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团体在组织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提高组织或团队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更好,为团体创造更大价值的活动。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1、x理论(性恶论)p51 麦格雷戈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对消极怠慢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概念一、人力资源的定义资源指有价值的、可用的东西或原始的物资。
人力资源最一般的含义: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一)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此定义的宏观性主要是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讨论人力资源,同时突出了人力资源的归属性、功用性及能力的包容性。
具体:①任何资源均有归属性。
②人力资源必须有功用。
③定义中的能力是一种泛指,包括智力、体力、甚至“情力”等各种能力。
(二)微观定义至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一)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途径取决于四个方面因素: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
后两项因素与均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决定了经济的增长。
(二)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对企业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优势意义重大1、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
2、是企业获取并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3、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
4、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管理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在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的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一)人力资源的特征1、双重性(生产性与消费性)生产性是指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人力资源的利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人力资源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a)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b)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c)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4、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
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
3、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4、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
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
求人、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留人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7、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①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②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③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④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①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给出确定的任职资格)。
胜任素质模型(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③员工招聘:招募、甄选、录用④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⑤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确定福利待遇⑥培训与开发:建立培训体系,实施,反馈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自身情况客观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⑧员工关系:各主体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各项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