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华科:关于中国石油大庆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免于发出要约收购公司股份的法律意见书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1
证券代码:000985 证券简称:大庆华科公告编号:2021025
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董事长辞职的公告
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于2021年7月9日收到董事长马铁钢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
马铁钢先生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任职。
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马铁钢先生的辞职不会导致公司现有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运作及公司正常经营活动,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
截止本公告披露日,马铁钢先生未持有公司股份。
公司独立董事对马铁钢先生的辞职情况进行了核查,认为马铁钢先生辞职原因与实际情况一致,其辞职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马铁钢先生在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公司董事会对马铁钢先生为公司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公司将按照法定程序尽快完成董事增补、董事长选举工作。
特此公告。
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1年7月9日。
从公开信息透视大庆联谊股票案大庆联谊股票案是一起发生在经济领域里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
当各大报刊、证券媒体、电视和电台将这一通天大案昭晓天下的时候,我们更想了解的是,该案那些鲜为人知的蛛丝马迹。
成立三年半的股份公司据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大庆联谊或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披露,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12月20日,是由大庆联谊石油化工总厂(以下称总厂)与大庆油脂化工厂、大庆市大同区林源建材公司三家企业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联合其他三家企业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三家发起人?quot;发起人法人股"1·03亿股,三家其他法人持"募集法人股"700万股。
1997年4月30日,这家已成立三年半之久的"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A股4500万股及公司职工股500万股,成为公众上市公司。
不领薪的科长1993年7月1日,国家体改委发布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只对法人和公司内部职工募集股份的有限公司。
"第五条、六条规定:"公司募集股份时,在公司工作并在劳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quot;等五类人士方可认购"内部职工股"。
第六条还特别规定:"公司法人股东单位(包括发起单位)职工"、"公司关系单位的职工"、"公司的社会公众人士"等六类人士"不得购买和持有公司内部职工募集的股份"。
大庆联谊的《招股说明书》称,持500万股的公司职工股的"公司职工",是"指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册职工"。
这似乎完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然而《招股说明书》又披露,公司时任董、监事和高管人员及重要职员的14人中,有7人当时并不在公司任其他行政业务职务。
单位不能与中国石油公司签协议的情况说明摘要:一、前言二、单位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的背景三、单位不能与中国石油公司签协议的原因1.政策法规限制2.单位性质不符3.合作项目不合适四、对于不能签订协议的解决方案1.寻找其他合作伙伴2.调整合作项目3.了解政策法规,争取合规合作五、总结正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与企业寻求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以实现共赢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单位却发现无法与我国著名的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二、单位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的背景中国石油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石油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实力。
许多单位和企业希望能够与中国石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项目,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单位不能与中国石油公司签协议的原因1.政策法规限制我国政府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
在某些情况下,政策法规可能限制单位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
例如,在涉及国家石油资源开发、石油储备等方面,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不是任何单位都能与中国石油公司合作的。
2.单位性质不符中国石油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合作伙伴也多以国有企业为主。
一些单位由于性质不符,例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很难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也受到性质限制,无法与国有企业直接签订协议。
3.合作项目不合适中国石油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根据项目需求、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双方合作前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单位提出的合作项目与中石油的发展战略或项目需求不符,那么双方就很难达成合作协议。
四、对于不能签订协议的解决方案1.寻找其他合作伙伴如果单位无法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可以考虑与其他国有企业或实力相当的企业寻求合作。
这样既能实现合作共赢,又能避免因政策法规、单位性质等原因导致的合作障碍。
2.调整合作项目单位在寻求与中国石油公司合作时,可以对合作项目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中石油的发展需求。
石油巨头私有化的背后10月31日,中石油宣布了对旗下三家上市公司-- 辽河油田、锦州石化以及吉林化工进行私有化的计划,要约收购完成之后,三家上市公司将会终止上市地位。
对国内资本市场而言,这是首起因为要约收购而终止上市的案例,对中石油而言,意味着规模庞大的重组开始揭幕。
在中石油宣布回购计划之后,11月3日,中石化的子公司镇海炼化也宣布即将私有化。
两家石油巨头同时开始对子公司进行私有化,除自身业务整合的需要之外,是否还有更深的含义?要约收购退市第一例所谓要约收购,是指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30%股权时,如果继续进行收购,应该依法向其余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在有限期内以一定价格收购其持有的股份。
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如果收购人持有上市公司75%以上股份,该上市公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收购分为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前者一直处于主流地位,2003年,复星集团收购南钢股份,创下了第一起要约收购案,随后要约收购在市场屡有发生,但是以终止上市地位为目的的要约收购,中石油尚属首次。
除了自身整合需要,中石油选择在此时回购三家子公司股份,时机也是恰到好处。
中石油的收购报告书显示,此次回购共需资金近62亿元。
因为油价高居不下,中石油今年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600 多亿元,有足够的资金实现此次回购。
同时,由于证券市场的低迷,这三家公司的股价均处低位,收购成本相对较低。
而随着股改的逐步展开,如果中石油此时不回购三家公司,而是参加股改,就需要向中小股东支付对价,以目前市场上10 : 3的平均对价水平来看,中石油此次回购也属经济划算。
对于中石油而言,此次回购可谓天时地利,但是对于三家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而言,结局尚难预料。
中石油的要约收购以公司退市为目标,而对三家公司的要约收购条件是,对吉林化工,以H股收购要约无条件为前提,即“H股无利害股权75%同意,不超过10%反对,总H股2/3同意”,也就是说如果H股收购要约生效,则A股要约收购生效,A股股东并没有投票权。
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6号--赋予和注销多家公司
石油经营资格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商务部
•【公布日期】2010.07.23
•【文号】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46号
•【施行日期】2010.07.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石油及石油工业
正文
商务部公告
(2010年第46号)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审核,决定赋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荆州销售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咸宁销售分公司、无锡市锡山交通石化有限公司、广东省燃料公司、山西金荣石化有限公司、包头市茂川石化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赋予浙江东恒石化销售储运有限公司、天津三和众诚石油制品销售有限公司成品油仓储经营资格。
注销中国石油新疆石油总公司库尔勒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石油总公司库尔勒银河石油产品经销公司、中国石油新疆石油总公司调运公司、昌吉回族自治州协和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三日。
红筹10号文解读红筹2010-03-22 11:53:46 阅读4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红筹10号文解读---20100322目录于宁:“10号文”的曲折 (1)10号文和75号文对红筹架构的适用 (3)花旗风投被指以规避商务部10号文为名设局侵权 (6)坎坷红筹路:详解海外借壳上市 (14)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一——辽宁忠旺香港IPO.. 17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二——中国秦发香港IPO.. 24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三——英利能源纽交所IPO.. 29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四——天工国际香港IPO.. 35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五——SOHO中国 (39)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六——瑞金矿业香港IPO.. 44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七——兴发铝业香港IPO.. 51规避“10号文”红筹系列八:银泰百货(转) 5610号文有效规避案例之九——保利协鑫香港IPO.. 62于宁:“10号文”的曲折2006年9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证监会、外管局六个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第10号)生效,这就是此后对外资并购和红筹上市产生重大影响的“10号文”。
“10号文”主要在两个方面对外资并购作出了规定:一是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需要满足的条件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例如,增加了关联并购的概念和反垄断审查的要求。
二是对外资并购完成的方式,特别是对以股权为收购对价、通过SPV(特殊目的公司)进行跨境换股等技术手段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其中第二方面原本是为了开放外资并购的“正门”,堵塞“旁门左道”的良法。
然而在具体执行效果上恰恰相反,正门紧闭,捷径歧出,最终对于“小红筹”模式产生了摧毁性的影响。
“出台两年来,还没有一家境内企业经商务部批准完成了标准意义上的跨境换股,从而实现红筹结构的搭建。
”一位长期从事跨境投融资法律业务的资深律师说。
与此同时,“协议控制”、“代持股份”等未经监管部门正式认可的做法广泛的被采用,形成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中普遍的法律风险。
中石化的“私有化”之旅作者:薛锋来源:《西部论丛》2006年第05期4月12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香港交易所代码:0386)同时公布旗下四家公司要约收购的情况报告,表示已基本完成对旗下四家公司的要约收购。
中石化发布公告称,截至要约期届满之时,即2006年4月6日,齐鲁石化(600002)、扬子石化(000866)、中原油气( (000956)、石油大明(000406)四家上市公司已预受要约且未撤回的股份均超过各家公司要约收购生效条件的最低预受要约股份数,上述四家公司将终止上市。
中石化不久前已分别向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的已接受要约的流通股股东支付了33.82亿元、47.24亿元、28.37亿元、24.08亿元,合计133.51亿元。
根据要约收购协议,四家公司的已接受收购要约的股份已经办理了过户手续,转至中石化名下。
四家公司的“私有化”已成定局。
中石化的“私有化”历程时间回溯到两个月前的2月15日,中石化当日发布公告,决定以现金要约收购的方式,将旗下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私有化”——这也成为中国股市迄今最大的一个“私有化”案例。
所谓上市公司“私有化”,并非产权性质上的私有化,而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全数买回公众股东手上的股份,对上市公司进行整体收购,致使公司退市,使公众公司变为非公众的退市公司。
继中石油旗下三家子公司辽河油田、吉林化工和锦州石化因“私有化”而相继退市后,中石化家族的“私有化”进程也相应提速。
对此,市场一直在密切观望中,但中石化这次“私有化”选择的时机,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据了解,在2006年年初,中石化的态度依然是“一季度季报出来以后再作打算”。
但春节一过,其动作却突然加速。
这次“私有化”目标就是上述四家公司: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
本次要约收购的期限是公告之日起30个自然日。
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退市的条件是,在收购期截止时,中石化在齐鲁石化、扬子石化和中原油气的股权超过90%,持有石油大明的股权超过75%。
单位不能与中国石油公司签协议的情况说明摘要:一、引言二、单位不能与中国石油公司签协议的原因1.政策法规限制2.市场竞争因素3.内部管理问题4.财务风险考虑三、应对措施及建议1.深入了解政策法规2.优化内部管理流程3.拓展合作渠道4.降低财务风险四、结尾正文:一、引言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有些单位却不能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单位不能与中国石油公司签协议的原因1.政策法规限制在我国,石油行业是一个高度监管的领域。
政府对石油资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些单位可能由于不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无法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2.市场竞争因素石油行业竞争激烈,中国石油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自然会考虑到合作伙伴的市场地位、实力等因素。
如果某单位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可能会导致无法与中国石油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3.内部管理问题单位内部的决策机制、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影响与合作。
一个高效的决策团队和科学的内部管理流程有助于单位在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之则可能导致合作失败。
4.财务风险考虑企业在合作中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中国石油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充分评估对方的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等,以确保合作过程中的资金安全。
某些单位可能因为财务状况不佳、信用度不高,导致无法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1.深入了解政策法规要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首先需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确保自身符合合作要求。
单位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渠道,深入了解石油行业的法律法规,为合作做好准备。
2.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可以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等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为中国石油公司的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3.拓展合作渠道在市场竞争中,单位应寻求与其他企业或组织的合作,以提升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