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99.25 KB
- 文档页数:2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背景脑梗死是指大脑的一部分血液供应中断,造成局部病灶性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细胞死亡。
急性期的治疗是关键,及时、有效地恢复血液供应,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降纤酶治疗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降纤酶(tPA)是人体内的一种溶栓酶,可以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栓瓦解,恢复血管通畅,从而使脑组织再次获得血液供应。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100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入院时间在4.5小时内、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抽中为降纤酶组,另50例为对照组。
降纤酶组给予rt-PA(0.9mg/kg,最大剂量90mg)经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
研究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颅脑CT/MRI室旁区出血、死亡率、复发率、病情恢复情况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评分进行多因素比较。
结果基本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史、入院NIHSS评分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各项指标比较降纤酶组与对照组颅脑CT/MRI室旁区出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降纤酶组病情恢复较快,14天时NIHSS评分降低明显,病情好转者多于对照组(P<0.05)。
降纤酶组死亡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降纤酶经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手段。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降纤酶组14天时病情恢复较快,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是,降纤酶治疗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出血和死亡风险。
因此,降纤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
结论降纤酶治疗可以快速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年注射用降纤酶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注射用降纤酶是一种用于溶解血液中的血栓的药物。
随着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相关疾病的不断增加,注射用降纤酶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对注射用降纤酶市场进行前景分析。
市场概述1. 注射用降纤酶的定义注射用降纤酶,又称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是一种以溶解血液中的血栓为主要作用机制的药物。
它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
2. 市场规模及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注射用降纤酶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注射用降纤酶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3.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注射用降纤酶市场存在着较多的竞争对手。
大型制药公司在研发和生产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在市场中占据着较大份额。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变化,新的竞争者也在不断涌现。
市场驱动因素1. 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心血管疾病作为注射用降纤酶的主要适应症,其患病率逐年上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2.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群体对注射用降纤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市场的发展。
3. 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的降纤酶制剂和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涌现。
这些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为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前景1. 市场增长预测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和趋势分析,预计注射用降纤酶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X%-Y%之间。
2. 市场机遇随着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相关疾病的不断增加,注射用降纤酶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新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也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市场挑战市场竞争激烈,制药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较高,是注射用降纤酶市场发展的主要挑战。
此外,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准入难度也会对市场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降纤酶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Fib、红细胞压积影响概述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经过不同时间段发展,病情逐渐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伴随着大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
降纤酶是一种新型的纤溶酶类药物,能够通过溶解血栓和减少纤维蛋白原的生成,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文将对降纤酶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Fib、红细胞压积的影响进行讨论。
降纤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降纤酶能够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其中一项针对降纤酶治疗脑出血性偏瘫患者的研究显示,降纤酶可通过溶解血栓和降低血浆黏度,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坏死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
不仅如此,另一项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降纤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指标,如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等均显示出了明显的改善趋势。
这表明降纤酶对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
降纤酶对Fib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Fib和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Fib是一种血浆凝血因子,其水平可反映出机体凝血状态的程度,降纤酶可以通过溶解Fib及其聚合体,抑制凝血过程,从而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有益。
红细胞压积则是血液中红细胞占总血容积的比例,其水平会随着血液浓缩程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聚集和血浆凝血因子的过度激活将导致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从而引发缺血和梗死等病理过程。
降纤酶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栓、降低血浆黏度,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对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项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降纤酶能够显著降低Fib和红细胞压积的水平,从而抑制凝血反应和缓解炎症反应,从而更好地保护神经系统。
结论综上所述,降纤酶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降纤酶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探索【摘要】降纤酶是从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类凝血酶。
它能有效的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并改善微循环,因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以及脑梗死再复发的预防等。
此文对降纤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探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降纤酶;脑梗塞;结肠癌;降纤酶自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进行研究开始并投入临床应用以来,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作为一种应用于临床的典型的类凝血酶制剂,已有多篇文献对这些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和综述。
总的来说,降纤酶适用于:(1)急性脑梗死,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脑梗死再复发的预防。
(2)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再复发的预防。
(3)四肢血管病,包括股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
(4)血液呈高粘状态、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
(5)突发性耳聋。
(6)肺栓塞。
最近,亦有文献报道有关降纤酶在抑制结肠癌(C26)的初步观察。
1、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我国每年脑血管病人约150万,其中75%是脑缺血。
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多种病因、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影响各种预后因素,目前尽管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疗效报道不一。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铁路医院于1997年6月至1999年5 月应用海王降纤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好的疗效,并观察到该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作用。
1、1方法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发病后均经头颅CT证实,无药物或食物过敏,无脑或全身出血性疾病患者。
为对比其药效,将降纤酶与丹参做比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降纤酶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8~75岁,平均63 .2 ±4.5岁;丹参组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4±5.1岁。
用降纤酶(40例)治疗中、晚期脑梗死疗效观察标签:降纤酶治疗中晚期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
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梗死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
降纤酶的主要治疗作用为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对非早期病人可改善预后。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原则主要强调早期治疗,由于本院脑梗死病人对此病往往认识不足,就诊时常早已超过了早期溶栓治疗时间。
本院神经内科2007~2008年共收治80例病人中,晚期脑梗死病人(定位均在基底节区),给予降纤酶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2年来选择80例中晚期脑梗死患者,发病部位均在基底节区,均有肢体和感觉运动障碍及其他颅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动眼神经)损伤。
其中,40例接受降纤治疗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年龄35~86岁,平均60.5岁,对照组年龄相当。
适应证:①发病时间均超过24小时;②头颅CT或头颅MRI均显示脑梗死,排除颅内出血;③实验室检查显示无肝肾功能障碍;④无血液系统疾病;⑤凝血四项正常;⑥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给药及观察方法:治疗组连用降纤酶连3天,第1天给予降纤酶IO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第2、3天均给予降纤酶5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治疗中每天均检查凝血四项,如纤维蛋白低于1.8g/L,应立即停止给药,否则有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①患者患侧肢体浅感觉较前恢复;②肌力较前好转;③其他症状好转(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动眼神经)所引起的症状,体征较前好转;④3天后复查头颅CT基底节区低密度阴影未见扩大。
降纤酶的临床应用
张惠;王永茂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3(012)012
【摘要】@@ 降纤酶(defibrase)是由多组分的蝮蛇抗栓酶经过提取、纯化而成的单组分的新的蛇毒酶类, 其分子量小, 从而避免了多组分抗栓酶可能出现的神经毒性与出血的不良反应. 其具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作用. 近年来, 降纤酶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现综述如下.【总页数】2页(P1323-1323,1326)
【作者】张惠;王永茂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王开结核病防治院,山东,枣庄,277500;山东省枣庄市王开结核病防治院,山东,枣庄,27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3
【相关文献】
1.降纤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J], 周灏
2.兆科降纤酶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前景 [J], 田劲梅;许贞玉;戎芳
3.降纤酶、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体会 [J], 王敏;吕云峰;蔡胜男;王静;李岩松
4.尼麦角林联合降纤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 [J],
王建勃;张欢
5.小剂量降纤酶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应用 [J], 李金荣;张台明;陶春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