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7.1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容量(讲义)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83.54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冲关十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安徽四校联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有940万考生参加了2017年高考。
下图示意2005年以来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以下年份中我国新生儿数量最多的是( )A.1987年B.1990年C.1995年D.1999年2.图示时段内,持续上升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总数3.2008~2013年,我国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会导致( )A.人口性别比失衡B.补课培训机构萎缩C.劳动力数量减少D.社会负担明显加重解析:1.B 2.D 3.B [第1题,在正常情况下,高三学生参加高考的年龄为18岁,由此可知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年份往前推18年就是新生儿数量最多的年份;读图可知,2008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最多,往前推18年就是1990年,故选B。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图示时段内,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我国的人口总数是持续上升的,故选D。
第3题,2008~2013年,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呈减少趋势,高考的竞争程度减弱,前往培训机构补课的学生减少,故选B。
](2019·湖南郴州模拟)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65岁及以上人口约3 417万人,据此完成4~6题。
4.该国最有可能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日本D.印度5.有关该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在40%以上B.人口缓慢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达14%C.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D.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6.下列措施能缓解该国人口现象带来的问题的是( )①鼓励生育②产业升级③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④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⑤国际劳务输出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④⑤解析:4.C 5.D 6.A [第4题,该国人口出生率为0.78%,属于低出生率;“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说明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为发达国家;则最有可能是日本。
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口增长模式
的主要特点
载力与人口
合理容量的
多以世界及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统计
资料,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
环境人口容量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
对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及分析能力、理
论联系实际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因素:人口的□1________和□2________直接影响人口,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2)人口增长的特点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
①10万年来,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3________。
判断依据是图1中人口增长曲线起点与终点的连线向上倾斜。
提示:(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人口发展与人口增长是不同的。
人口增长主要指数量的增长,而人
口发展不仅包括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有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②时间差异
A .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11不平衡的。
B .表现
(1)构成指标:□19出生率、死亡率和□20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其转变。
专题七人口的变化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n2017海南单科,1 —2,6分人口大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与特点2014 课标I ,10—11,8 分人口数据曲线图的判读人口问题m 2015福建文综,7—8,8分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2014福建文综,5—6,8分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分析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m2018 课标I ,4—5,8 分我国某直辖市人口数量变动分析★★☆2018海南单科,10—11,6分安徽常住人口数量变动原因及影响分析解读近5年课标卷共考查本专题2次,分值均为8分;试题重视对获取图表、文字信息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后仍有较大可能进入命题视野。
复习时要强化图表信息获取能力的锻炼。
【真题典例】户磬人"是姑陕上崔応地矗冀户解逐理帆矣昼记了户口的此门•詈位人门是指实陆居住纜某St-定時闻(丰年就上)的人口"下團示盘it十年来我豹慕直糠市户誹人口导常住人口询冀壘鉴化嚣此主诫卜虺{凯伯课傢I・4, 4分|銀冀更歴舉甘掴?k匹士ft寒超笛换- _(_AJHH^XJL口霹于和口比耘竹人口比瞬年帀降I;厉功打需求迹於增加”人口冃然培丘丰暹什蜡加0核心考点人口「|倔❷知识储备人niiff, An^wus,人口H掘划氏❸槌心壷葬臻fr忠辄「能苓沪戏馳汕忻社注观虽1❹解昭黄健L煎縄拠呻户ffiAn与他\nflftt义工帶前張収阳中汕苯纠代住的帥据型K空ft❺解题思路肯先.F M円中门晤人口打冷打人口的数用瓷系・判斷外来务匸与外出务工人教鮮护.査而刈斷老年人ntts^ti轉晟血两樊人ri差值靈化.挪軒裁动力需求变化;66.由户舟人口佃址料率刿制人口口舛嗚氏宰交代人口叨人---- 户11A 口---ftft 人口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下面两题。
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容量一、单选题【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
但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比城市与农村区域,发现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
下图是中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图。
根据材料信息,回答1-2题。
1.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50年城镇人口老龄化高于农村人口老龄化B.城镇老年人口数-直高于农村老年人口数C.中国结束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大约是2025年D.农村老年人口数持续增加2.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A.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人口城乡迁移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答案】1.A 2.C【解析】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2050年城镇人口老龄化数值为28%左右,农村人口老龄化数值为20%左右,故A正确。
图中信息显示约在2018年之前农村老年人口数高于城市老年人口数,故B错误。
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开始于2025年之后,故C错误。
在2025年之后,农村老年人口数呈减少趋势,故D错误。
2.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城乡迁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故C正确。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根本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故A错误。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均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故B、D错误。
【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下图示意某国2012-2016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状况。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2012~2016年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B.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死亡率仍然很高C.2012~2013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D.2015~2016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励生育政策的实效4.该国最有可能是A.印度 B.俄罗斯 C.美国 D.巴西【答案】3.C 4.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国家的人口变化现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分析能力。
人口[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概念]人口密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体系架构]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考点1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2)从全球来看按半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地带按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从区域来看按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按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按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概念解读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格局,却是衡量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7页图1.9“中国人口的分布(2010年)”,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答案黑河-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因素地形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023·全国文综甲)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考点12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容量(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读我国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图示反映该村()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答案D解析从图上看,该村20岁到60岁的男性劳动力缺失严重,说明该地男性劳动人口外出务工较多,该地经济落后,A、B两项错误;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C项错误;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D项正确。
2.[考向人口问题]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②加重就业负担③劳动力短缺④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图中信息显示该地劳动人口流失严重,多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故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劳动力短缺,①③正确;劳动人口迁出,则当地就业负担较轻,②错误;某地在某时段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固定值,④错误.(2018·山东济宁一中月考)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人口总数的比重,正值为迁入。
读图回答3~4题。
3.[考向人口的自然增长、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如果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可能的是( )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C.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美国答案C解析a表示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为人口迁入地区,科威特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且石油经济带动大量人口迁入;b表示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且由于贫困、战乱等原因,导致人口迁出的较多,故判断其为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索马里符合;葡萄牙为经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由于与北欧、西欧的劳动收入等差别较大,故向北欧、西欧迁移的人口较多,符合图中c代表的国家或地区;德国为中欧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由于经济高度发达,迁入的人口较多,图中d所代表的即是德国。
第1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容量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分为由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及该地区人口迁移数量构成。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作为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就是在增加的,反之则是人口在减少。
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不同的,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划分出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增长模式1.分类: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原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的下降,实现最终转变是出生率的下降。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根据数值:出生率(低——2.5%——高);死亡率(低——1.5%——高);自然增长率(低——1%——高)(2)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养老制度完善,社会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是传统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劳动力需求大,宗教影响等);原始型出现在落后的原始部落。
中国、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也进入了现代型;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提前进入了现代型。
一般宗教影响下的国家或地区是较难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因为宗教为了扩展影响力,一般不会限制生育,例如印度。
三、人口问题及对策(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1)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2)原因:出生率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导致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3)影响:资源、环境压力大,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问题(4)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人口增长过慢(1)主要是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德国、俄罗斯以及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人口的负增长;(2)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要求高。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不同人口增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学生用书P091 一、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分布1.总趋势:①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②出生率和死亡率。
3.两种差异(1)时间差异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①10万年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
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③快速时期。
(2)空间差异①特点:地区上是④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⑤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⑥很快。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微探究1 不同时期人口增长一样快吗?答案 不一样,人类社会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使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1)发达国家:⑨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⑩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⑪现代型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原始型与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似,但原始型是出生率、死亡率处于高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而现代型则是低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衡量重要指标:⑫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其中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1)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⑮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微探究2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是什么?答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容量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分为由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及该地区人口迁移数量构成。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作为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就是在增加的,反之则是人口在减少。
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不同的,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划分出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增长模式1.分类: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原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的下降,实现最终转变是出生率的下降。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根据数值:出生率(低——2.5%——高);死亡率(低——1.5%——高);自然增长率(低——1%——高)(2)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养老制度完善,社会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是传统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劳动力需求大,宗教影响等);原始型出现在落后的原始部落。
中国、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也进入了现代型;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提前进入了现代型。
一般宗教影响下的国家或地区是较难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因为宗教为了扩展影响力,一般不会限制生育,例如印度。
三、人口问题及对策(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1)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2)原因:出生率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导致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3)影响:资源、环境压力大,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问题(4)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人口增长过慢(1)主要是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德国、俄罗斯以及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人口的负增长;(2)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要求高。
(3)影响: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4)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二)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用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7%。
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延迟退休年龄,鼓励老有所为;改善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改善人口结构。
注意: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这是不可逆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促使人口保持适度地增长,从而改善人口结构。
放宽生育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政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1)概念: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2)影响: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对策:加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别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1)概念: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影响: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常见人口统计图(一)人口金字塔图1.判读人口金字塔图的三个步骤(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下图举例说明。
(二)三角坐标图思维过程如下:(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
(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
(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
第二节人口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二者的比较: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如土地承载力。
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它是一个警戒值。
一个地区的最少的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是该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3、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重点理解)资源(正相关):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
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解读】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
在研究中,一般是用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来衡量,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科技发展水平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程度。
二、合理人口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虚数)2、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00亿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人;世界的人口合理容量是60亿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9亿人;世界目前实际人口数量为74亿,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为14亿。
人口合理容量<实际人口<环境人口容量3、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课堂练习】(2017年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答案】1.C 2.B【解析】1.读图可知该国2000年和20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是约为18%,中国人口在200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过20%,所以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15%。
故选C。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印度从2000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根据题干提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则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2000年就已经是传统型。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第3题。
图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答案】3.C【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答案】4.D 5.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一般。
4.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B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
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 正确。
故选D。
5.有第一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