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2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77.50 KB
- 文档页数:18
考点2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近几年高三试题分析后不难发现,关于“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直接单独设题的很少,根本都是隐性考察,且与句子翻译放在一路考察的情况较为常见。
综观最近几年考情,高三对该考点的考察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考察点覆盖全面。
考纲中所规定的特殊句式根本上全都会涉及,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
固定构造的考察频率也较高。
2.考察更注重根底。
高三考察的都是考纲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及常见的固定构造,而且一般在讲义中都能找到一样形式。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
3.多数采用主观题的考察形式。
本考点主要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根本没有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的。
基于此,备考2021年高三,需要从根底入手,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考纲所规定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
讲义中常见的固定构造也是不容无视的,如“孰与〞“奈何〞“何……为〞“岂……欤〞“直……耳〞“无以〞“有所〞等。
另外还要做到灵活掌握,活学活用,抵达触类旁通的程度。
类型1 判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昂贵率劲骑及帝于陕西。
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
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多数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多数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8 仿用句式(含解析)不分版本仿用句式仿用句式要求考生能仿照题目所提供语句的句式特点,新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结构与例如相似的句子,且内容方面要符合相关要求。
该题型特别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优美。
纵观近年考情,高考对仿用句式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相对稳定。
具体来看,题目往往给出一定的例如要求考生仿写,有时会限定话题内容;有时要求自选话题,如2017年高考浙江卷第5题,就明确要求“仿照下面的例如,另写一句话〞。
2.选择的语料涉及面广,主要有诗句仿写、哲理句的仿写、图文类的仿写等。
高考仿用句式题,考查的灵活度越来越高,仿写的话题宽泛,综合性加强,考生要想准确解答仿写题,必须积累一些关于修辞手法方面的知识,且要把握仿写“形神兼备〞的总体要求。
考向一限定话题型仿写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人物,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三国演义》中曹操、《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汪曾祺小说自选集•异秉》中的陈相公、《雷雨》中的侍萍、《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
例句: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梦想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答案】例如 1.遭到权贵排挤而离开朝廷,李白的梦想是名山和仙境,渴盼寻仙访道笑傲权贵。
2.痛感祖国大好河山沦陷敌手,辛弃疾的梦想是中原和英雄,渴盼北伐抗金收复河山。
3.不满贫寒家庭的穷困和限制,孙少平梦想外面的世界和人生的价值,追求理想生活和自我。
4.从小被遗弃相貌丑陋无比而自卑,卡西莫多的梦想是默默守护着爱丝梅拉达,只求心中的女神一生幸福平安。
5.感慨人生如朝露般短暂易逝,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归附建立功业希冀打败孙刘一统天下贤才归附建功立业。
【解析】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那么,即“形似〞“意谐〞。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4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不分版本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历年浙江高考各地区必考的内容之一。
该考点实际上包括两个要素,即“名句〞和“名篇〞。
所谓“名句〞,是指那些语言凝练、含意深长,至今仍活泼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语句。
所谓“名篇〞,是指那些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所指既有诗歌,也有散文,一般为初高中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该考点的考查以古代诗文为主,兼有个别现代诗文名句。
近几年来,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1.题型和分值根本固定,一般为填空题,赋分为4—8分。
2.考查的范围,根本上是古代诗词曲以及文赋中的名句,以课本上推荐诵读的名句名篇为主要考查对象,兼有课外的名句名篇。
3.考查形式根本固定,以理解性默写题为主、对上下句式默写题为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理解型填空题的考查频率有所增高,预计2020年浙江高考本考点变化不大,考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备考即可得高分。
考向一对上下句式默写1.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识记要准确;第二,书写要工整;第三,笔画要清晰;第四,防止添字、漏字、错字等。
如〔1〕中易少写“也〞“耳〞这样的虚词,〔2〕中“乃反〞容易写成“反乃〞,〔3〕中“佛狸祠〞容易写错。
2.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
〔任选3个小题〕〔1〕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变换句式要求考生能根据特定的题目要求,在保持原语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原句的句式。
综观近年高考考情,高考对变换句式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频率上看,近两年来,变换句式这一考点不属于高频考点,高考语文试卷偶有涉及,但是,从各地区的考查规律来看,2019届考生不能忽视对这一考点的备考。
2.从考查类型上看,一般涉及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和句子重组等几种题型。
值得注意的是,变换句式题常常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从高考考查趋势来看,长短句变换、句子重组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且高考对短句变长句的考查,常常与下定义类压缩语段题结合在一起,此考情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考向一整散句变换1.把下面的散句改写为一组以“他”为开头的主要由四字句组成的整句,可以增删改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艰难竭蹶中,他丝毫没有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真可谓“穷且益坚”了。
【答案】示例他艰难竭蹶,不改素志,穷且益坚,难能可贵。
(意思相近即可,例如“身处竭蹶”“不易本志”。
)【解析】本题写整句,很有难度,首先读好题目,是写四字句,其次明白句意的重心,四个停顿,三个可以直接归纳难能可贵、艰难竭蹶、穷且益坚,第三处总结一下解决这道题了。
2.请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整句改为散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青年一代只有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将个人的幸福融入人民的幸福,尽情迸发青春的力量,尽情挥洒青春的智慧,尽情展示青春的价值,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才能最终让梦想变成现实。
【答案】示例尽情迸发青春的力量,挥洒青春的智慧,展示青春的价值。
【解析】原句“尽情迸发青春的力量,尽情挥洒青春的智慧,尽情展示青春的价值”是由三个句子并列在一起组成的,是一个典型的整句,要将其改为散句,只需将三个句子中重复使用的词语“尽情”提取出来即可。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散句。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观句式、辨用法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
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
而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
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
金亡,还乡里。
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
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
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
(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译文: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
(采分点:“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宗越,南阳叶人也。
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
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
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
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
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
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注:①楯:盾牌。
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译文:(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译文: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楯”,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考点05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考向三成语辨析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同仁们多多指导帮助。
②在此次专项巡查行动中,有关部门发现有5家企业存在皮里阳秋现象,表面答应不再向违章建筑提供土方,并签署了协议保证书,但暗中依然照做不改。
③有些具有历史声望的传统媒体,观念陈旧老套,机构尾大不掉,从而难以应对网络媒体的各种挑战,在消颓不前中失去了竞争力。
④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⑤对于领导来说,俯下身子,认真听取接纳下属的意见,有时可能从善如登,比较困难,但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具活力.⑥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
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于谦辞。
符合语境整体意思。
皮里阳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
此处理解有误,和“表面答应"“暗中依然照做不改”的语意不符,应改为“阳奉阴违”。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调转不灵。
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
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符合语境。
沧海遗珠:指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在此句中指画作,使用对象有误。
从善如登:比喻做好事很不容易。
不是指“接纳别人意见比较困难”的意思,成语理解有误。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众多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符合语句所表达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人影响的意思。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自从发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倡议后,该市的全民健身运动进行得 .②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二战后期苏联军队以之势迅速歼灭德军残余军队、挺进柏林的故事.③革命党人的不断起义,的群众战争,使清王朝四面楚歌,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1 字音(含解析)不分版本字音字音题往往是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的“第一道菜〞。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一般着眼于常用且易误用的字,考查的主要形式是单项选择题,具体有正选〔无错〕、负选〔有错〕、同选〔读音相同〕、异选〔读音不同〕等几种类型,分值一般是3分。
浙江高考语音题注重根底性、常用性,主要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范围内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以往,字音一直是单独命题,2017年将字音和字形辨识合并命题。
试题材料变过去的给定几个词语为给定一两句话,在话语里考查某个字的读音。
试题强调了实用性,突出了对语境读音的考查。
试题以选读音无误为主。
预计2019年仍会继续保持这个形式。
考向一多音字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胆量量..程量.入为出量.力而行B.和.蔼和.风和.颜悦色和.衷共济C.载.运刊载.怨声载.道载.歌载.舞D.咀嚼.倒嚼.味同嚼.蜡咬文嚼.字【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加点的字分别读liàng/liáng/liàng/liàng;B项,加点的字都读hé;C项,加点的字分别读zài/zǎi/zài/zài;D项,加点的字分别读jué/jiào/jiáo/jiáo。
2.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弹劾./隔膜炽.热/整饬.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旖.旎/绮.丽扑朔./溯.源强.人所难/富国强.兵C.徜徉./佯.装隽.永/镌.刻相.机行事/相.提并论D.聒.噪/恬.静亢.奋/伉.俪哄.堂大笑/一哄.而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加点的字分别读hé/hé,chì/chì,shǔ/shǔ;B项,加点的字分别读yǐ/qǐ,shuò/sù,qiǎng/qiáng;C项,加点的字分别读yáng/yáng,juàn/juān,xiàng/xiāng;D项,加点的字分别读guō/tián,kàng/kàng,hōng/hòng。
断句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从分值来看,客观题一般固定在3分,主观题多为3—5分。
综观2019年高考各地区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考查题型上,客观题居多,如课标全国I、II、III卷,天津卷等;以主观题为辅,如浙江卷。
2.考查材料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考向一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根据语境,画线句前面的句子是说项王屠戮咸阳、火烧秦宫后准备东行撤出。
画线部分是别人对项王的劝说与项王的心思,故主语为“人”“项王”.抓住标志词“曰”可知,此处应断开;“曰”后面为劝说的具体内容,写关中地利,可据此建立霸王之业,由此可推知,“关中阻/山河四塞”错误,以此排除A、D两项。
考点2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后不难发现,关于“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直接单独设题的很少,基本都是隐性考查,且与句子翻译放在一起考查的情况较为常见。
综观近年考情,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考查点覆盖全面。
考纲中所规定的特殊句式基本上全都会涉及,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
固定结构的考查频率也较高。
2.考查更注重基础。
高考考查的都是考纲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及常见的固定结构,并且一般在课本中都能找到相同形式。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
3.大都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本考点主要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基本没有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的。
基于此,备考2020年高考,需要从基础入手,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考纲所规定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
课本中常见的固定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孰与”“奈何”“何……为”“岂……欤”“直……耳”“无以”“有所”等。
此外还要做到灵活掌握,活学活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类型1 判断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
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
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
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
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
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
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
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答案】这黄河水向东流而我却向西而上,如果能再次拜谒洛阳的太庙,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啊。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此句的得分点主要有:①词类活用,句中有名词做状语;
②句式特点,句子中有判断句式;③句子之间的关系,在这句话中体现为假设关系。
另外,还要注意语意贯通。
本句中“东流”之“东”,“西上”之“西”都是名词做状语,译为“向东”“向西”。
“是卿等功也”,从句式特点来说,是一个判断句式。
可译为“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啊”。
需要注意的是,此句中的“是”是“这”的意思,而“也”字在这里表判断。
名师点睛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直接对主语做出判断。
那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1.名词性成分做谓语。
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句子要成为判断句必不可少的条件。
2.“……者,……也”“……者”“……也”“……者也”的结构形式。
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等。
3.“是”做主语。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4.用判断动词“为”“乃”等表示判断。
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等。
类型2 省略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源传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
永乐四年进士。
除监察御史。
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巡按陕西。
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馀万石,足支十年。
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
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
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
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雨亦旋降,岁大丰。
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
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
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
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
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
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
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
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
帝以源有劳,置不问。
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
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
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累月,释还职。
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
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
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
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
八年致仕,卒。
(选自《明史》,有删改)【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
智以闻,诏两责之。
【答案】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侍臣值宿之处相互斥骂。
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下诏书责备了他们。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涉及省略句的翻译。
句子中“竣”可以通过“竣工”一词联想而得到正确的理解;“与都御史”前省略了主语,结合上文可知,这里须要补充的主语是“魏源”;结合《五人墓碑记》一文中的“呼中丞之名而詈之”,可推知“詈”的意思是“斥骂”;“以闻”的“以”后面省略了宾语,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的宾语应是两人吵架这件事,所以翻译时须要补充出介词的宾语“之”。
技巧点拨
在古代汉语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
考生要想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协调,就必须对省略的成分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才能使答案完整。
那么如何补充省略的成分呢?
第一步:按照对译要求呈现已有成分。
高考对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以对译为主,那么考生就应根据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