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之法对意笔人物画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1.71 KB
- 文档页数:1
简析素描因素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作者:和锦慧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1期和锦慧中国人物画从古代绘画萌芽发展至今,不断变化和趋于成熟。
其中,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
随着社会文化交流的不断增进,中西方绘画风格不断相融以至不断向前发展。
西方绘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作为绘画造型基础的素描。
素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形式,它作为当代西方美术的基础性独立画种,以特有的绘画风格表现出西方绘画中的光影效果。
随着素描形式流入东方艺术,艺术家极富创作热情和勇气地将素描因素应用于中国工笔人物画中,促进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进步和发展,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效果。
一、素描因素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西方素描绘画表现形式与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绘画表现形式完全不同。
素描绘画表现形式是一种科学的绘画方式,在绘画过程中利用构图、解剖、透视等专业绘画技巧,讲究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现内容的完整性;而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表现形式恰恰相反,中国画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思想,讲究意境,具有一定的绘画性。
工笔人物画充分利用线条的艺术性体现人物与空间的关系,通过独有的意象观来选择视觉场景中的精妙部分,凭借对物象的主观处理进行再加工,达到传神的效果。
但是,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绘画形式逐渐程式化,人物表现形式也较为相似。
此时,中国部分画家将西方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逐渐产生了新的绘画表现形式,推动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进程。
西方画家在表现人物时,会运用素描绘画形式,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参考了这一方式,用中国画传统线性形式表现物象,利用西方素描中的光影和透视关系渲染氛围,创作出更富有现代艺术感的绘画作品。
素描形式与中国绘画艺术实现良好融合后,素描逐渐作为课程内容加入基础绘画学习中,并以独立画种存在于高校教学体系。
中国画家通过长期对素描绘画特点进行探究,使素描因素与中国工笔人物画实现了更好地融合,尤其是构图、解剖和透视技巧的融入,丰富了工笔人物画表达方式,使绘画作品更加鲜明,也扩大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空间。
图1沈钧儒像【中国美术研究】画家唐勇力先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素描的概念。
线性素描的基本内涵就是中国画的线与西方素描的面(即调子)相结合,以线的感性浮雕形式表现物象,它是“中西融合、两端深入”的。
而传统的中国人物画中的线只看重表达,其形体结构的把握甚少,因而存在一些局限性。
当前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应当打破注重线条的程式化。
对于研究造型、改变造型观念和方法、磨炼功力、提高造型能力以及培养中国人物画的绘画风格,写生线性素描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因此,线性素描是在西方素描的影响下的中国画的一种坚持、一种发展,更是一种创新。
一、线性素描的特征线性素描充分发挥着线条对物象形体结构的表现力,在结构转折点上的调子使得对物象的刻画更充分,更细微,有利于绘画者深入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为严谨的造型服务。
这种线与面的有效结合方法,将中国传统美学中“尽精微,致广大”的美学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中国画的线与西洋绘画的线是有所区别的,西洋绘画更加强调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体特征,西洋绘画中的线主要以单线为主。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自身具有形式美,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并能传达出主观的思想情感。
而线性素描是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基础训练,它吸收了西洋素描中的意象素描、结构素描和全因素素描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我们以线性的意识去观察分析,深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国人物画创作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
线性素描应当以追求线的审美形式为前提,通过流动且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塑造出物象的神韵,另加线与面的结合,充分展示出形体的结构美,在画面中注重线的运动性和音乐性的表现力,这就是中国人物画独具特色的绘画表现语言。
二、线性素描的线与面线性素描强调以线为主表现物体结构以及物体的质感、量感之间的关系,让看得到的地方看清楚,看不到的地方也要把结构分析清楚,利用解剖学原理、透视学原理,对物体进行解剖分析,用线把形体的位置、方向、比例、深度等进行线与面的结合。
论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的影响,美得让人窒息的写实人体艺术油画欣赏素描是一种单色绘画形式,它起源于13世纪的欧洲。
素描最初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它是画家创作的草图,如在进行油画创作之前,画家利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绘画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创作与填充。
在文艺复兴时期,素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20世纪,随着绘画创作流派越来越丰富,素描的创作也呈现多样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单色线条、简单的描绘是素描的主要特点,创作者能够在相对简单的绘画结构中实现情感、态度、思想的抽象表达,而这也是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写实油画中的素描流派写实油画是一种具象艺术,在创作中,作者通过对现实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融入自身的艺术体验,并在色彩搭配、构图结构中力求准确反映客观事物。
写实油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与素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对写实油画中的素描流派的阐述,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古典主义素描古典主义素描主要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宗教,因此其绘画中的情感表达通常是庄严、肃穆的。
虽然这一时期的素描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是从写实油画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窥探画家们的素描创作特点,如意大利的伟大画家达芬奇,在素描创作中坚持自然的理念,并善于运用线条的疏密、浅深来表现光线、阴影的变化。
浪漫主义素描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下,画家们的绘画创作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逐渐摆脱了古典主义素描庄严肃穆的束缚,将目光集中在现实生活中,并倾向于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段进行情感表达。
艺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一点在浪漫主义素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无论是从画家创作中的颠覆情感,还是对素描方法的创新,浪漫主义素描处处体现着人的精神价值,而这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解放人性、尊重人权的集中体现。
现代主义素描现代艺术素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通过大机器生产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通过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变革带来了艺术创作形式的颠覆。
素描人物绘画素描人物绘画是一门能够通过铅笔、炭笔或其他绘画工具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通过细腻的线条、明暗的对比和细致的描绘,素描人物绘画能够展现出人物的神态、特征和内在世界。
本文将探讨素描人物绘画的技巧和魅力。
一、素描人物绘画的意义素描人物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人物形象具象化,让观者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和真实性。
其次,素描人物绘画能够表达绘画者对人物特征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使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绘画者的视角和感受。
另外,素描人物绘画也是一种对人物的审美表达,能够呈现出绘画者对人物之美的感悟和赞美。
二、素描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1.轮廓线条的准确描绘素描人物绘画的基础是准确描绘人物的轮廓线条。
在描绘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和把握人物形象的整体轮廓,通过细致而准确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外形特征。
同时,要注意人物各部分的比例和位置关系,确保人物形象的准确性。
2.明暗对比的运用素描人物绘画中,明暗对比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通过运用阴影和光影的变化,能够在平面的纸上呈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绘画者需要通过观察光线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将明暗部分清晰地区分开来,形成清晰的对比效果。
3.细节描绘的巧妙运用细节描绘是素描人物绘画中的一项重要技巧。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绘,能够捕捉到人物的细小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以及衣物、发型等细节。
这些细节的描绘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增加观者对作品的共鸣和感受。
三、素描人物绘画的魅力素描人物绘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和艺术家。
首先,素描人物绘画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复杂的场景和情感,给予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其次,素描人物绘画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神态和情感,能够唤起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另外,素描人物绘画还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总之,素描人物绘画是一门能够通过线条、明暗和细节描绘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西方素描对写意人物画造型的意义作者:闫子瑞来源:《卷宗》2014年第12期摘要:写意人物画是国画艺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
本文通过对中外比较有影响力的画家与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在广泛阅读相关材料理论基础上,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也从整个发展现状等方面论述了素描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文中列举了当时重要的有识之士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创新、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论证了素描特别是素描中的造型对国画人物的影响之深,不但对中国画的教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更对其绘画语言、观察方法等很多方面有着巨大影响。
其实,无论用怎么样的创作手法,都要从造型出发,把对素描的研究和学习当成写意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这基础上融入笔墨的趣味,把写意人物的形神具备,并且融合了现代的手法能更好地丰富绘画风格,增强绘画的独特性,更好地表现出现代人表现现代写意人物画的意义关键词:描基础;意象造型;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革,西方文化不断的融入中国社会,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改变。
在西方艺术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众多因素之中,素描的引入对国画人物有着重大的意义。
素描作为一种训练造型能力的科目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对人体肌肉﹑运动规律﹑骨骼形状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掌握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这种能力正是他们创作的基础。
文艺复兴三巨匠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说过:“素描是一切科学的根本。
”俄国艺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也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人的徐悲鸿也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因素被引入到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对传统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训练方式影响很大,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审美观及表现语言发生了巨大改变。
1 西方素描引进中国写意人物画1.1 徐悲鸿的引进徐悲鸿是我国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浅论西方素描绘画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作者:施海燕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20期摘要:西方素描的引入对现代中国画造型有一定积极作用。
从素描的输入到中国人物画造型的表现,需要一个复杂的选择、融化、吸收、处理过程。
西方素描对中国画造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透视、光影、写生方法四个方面。
在学习了西方素描技法时,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而是应该很好地和本土传统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把明暗写实技法和中国画传统笔墨进行有益的结合,以创造出更好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西方素描;绘画;人物画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21-1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虽然素描是原始单一或者是有限颜色的绘画创作,但是其却能直接影响作品的造型塑造、线条的运用以及构图的准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就在突出西方素描绘画对中国人物画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应该如何正确指导中学生正确欣赏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创作魅力,把握西方素描绘画与中国人物画之间的关系。
一、理解造型关系,夯实基础王彦发认为:“素描是一种最基本的对话形式,是画家认识他人、他事、他物的初步探索。
”通过素描绘画可以为绘画造型奠定良好稳定的基础,便于绘画者借鉴素描人物中的透视、比例、结构、明暗虚实等造型关系与绘画技巧,将其巧妙地运用于中国人物绘画的过程中。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对创作的“形”与“神”有着较高的要求,注重绘画的“骨气”。
因此,在西方素描绘画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在人物绘画中会吸纳素描在造型上的严谨性,突出代表有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
以徐悲鸿的《泰戈尔像》为例,在这幅作品中,徐悲鸿将西方素描绘画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融合在一起,人物造型以线为主,而脸部的染色手法则结合了素描的方法,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效果,也使得其画面的文雅静寂风格更加浓厚。
西方素描绘画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西方素描绘画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摘要:国画人物是中国本源艺术的一朵奇特美丽的花,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规律,而在中国人物画创作过程中西方素描绘画作用非常大,影响比较深远。
关键词:西方素描;绘画;人物画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虽然素描是原始单一或者是有限颜色的绘画创作,但是其却能直接影响作品的造型塑造、线条的运用以及构图的准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就在突出西方素描绘画对中国人物画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应该如何正确指导中学生打好素描基础,开展中国人物画创作。
一、理解造型关系,夯实基础王彦发认为:“素描是一种最基本的对话形式,是画家认识他人、他事、他物的初步探索。
”通过素描的学习可以为绘画造型奠定良好的基础,便于绘画者借鉴素描人物中的透视、比例、结构、明暗虚实等造型关系与绘画技巧,将其巧妙地运用于中国人物绘画的过程中。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对创作的“形”与“神”有着较高的要求,注重绘画的“骨气”。
因此,在西方素描绘画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在人物绘画中会吸纳素描在造型上的严谨,突出代表有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
以徐悲鸿的《泰戈尔像》为例,在这幅作品中,徐悲鸿将西方素描绘画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融合在一起,人物造型以线为主,而脸部的染色手法则结合了素描的方法,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效果,也使得其画面的文雅静寂风格更加浓厚。
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上,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创作中的意象与意境,更需要通过素描来逐步加强人物基础造型的强化训练,为后续创作打下良好的铺垫。
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认识到素描虽然能够灵活表现对象的外形特征、比例关系,提高其造型的质感,但是要想突出中国人物画的魅力与精髓,还是应该提高中学生对于笔墨的运用水平,打破素描在线条与色彩上的单调性,从而提高中学生对于造型的认知能力、对于绘画对象在外形上的把握能力。
文字艺术知识:素描艺术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素描艺术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素描艺术是绘画基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用线条和阴影来表现物体形态和空间距离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素描艺术不仅在画家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绘画技艺的培养与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绘画的传神力和表现力通过素描艺术的学习,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观察和感受物体的轮廓、形态、质感等特征,同时也能更顺畅地用线条表达出对观察对象的印象。
素描艺术的深度表现力可以大大提高画家的传神力和表现力,从而使画作更具思想性和感染力,更好地传达作者的艺术意图。
二、培养画家的空间想象能力素描艺术的训练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理解空间的概念,对物体的三维结构和空间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中,通过分析与练习,可以获得对景物组合、物体位置布局和透视规律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种空间想象能力不仅可以像人们自然地观察和感知的方式一样帮助画家准确地表达物体的三维形态,更是可以为画家创作出精彩生动的画作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逻辑。
三、训练画家的技巧和技艺随着绘画技巧的逐渐提高,画家更容易掌握各种技巧,并能使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达更加精细、准确和具有动态感。
素描艺术的练习还能帮助画家更好地掌握规律,理解线条和灰度对画作的影响,并通过反复实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作品,从而在创作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四、拓展画家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素描艺术的学习,画家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表现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线条和阴影表现的方法,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同时,素描艺术还可以激发画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为画家表达内心感情提供新的艺术空间和创意源泉。
总之,素描艺术在绘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绘画技艺的基础,更是提高画家表现力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素描艺术的学习和训练,画家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和风格,摸索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更为准确、精细和深刻的艺术描绘,展示出更具探究意义的创作风貌。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素描”对国画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现代审美受到西方绘画的冲击,素描用在人物画上比例会更精准。
中国画在人物画上的比例有时是不准的,体态扭动也有不符合自然科学的。
但是千百年来,国画的审美向来是重视神韵,在艺术表现上只要达到神韵效果,自然科学就自然地做出让步。
九十年代,也曾有老一辈艺术家尝试以西式绘画的比例用在国画人物画上,也没什么不好,只看画家的功力深浅。
但是以素描为主要基本绘画基调用在国画上,就不好了。
在没受到西方绘画冲击之前,我们的老祖宗玩得好好的,艺术哲学审美与艺术文化底蕴远高于西方。
不过,文化艺术是需要不断的交融,不断的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素描技法素描与艺术创作的个人风格素描是一种常用的绘画技法,它以线条和阴影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素描技法的运用,艺术家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并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个性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素描技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以及个人风格在素描中的表现。
一、素描技法与艺术创作素描技法是绘画的基础,它是绘画的起点。
素描既可以用于写生与仿制,也可以用于构图与创作。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素描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境。
素描技法的运用包括线条、阴影和层次等方面,这些元素的运用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艺术家想要呈现的主题和概念。
二、个人风格在素描中的表现个人风格是艺术家绘画作品中独有的特点和风貌。
在素描中,个人风格能够通过线条的运用、构图的安排以及调色的选择等方面得以凸显。
首先,不同艺术家的线条表现方式各异,有的线条干脆利落,有的线条柔和流畅,有的线条有力有弹性。
线条的运用不仅能够表达物体的轮廓和形态,也能够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观点。
其次,构图也是展现个人风格的重要方面。
艺术家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来突出视觉焦点,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
最后,调色在素描中也能够展现个人风格。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灰度和色调,来表现作品的光影、氛围和情感,从而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个性化。
三、素描技法与个人风格的关系素描技法是实现个人风格的媒介和手段。
不同的素描技法可以适应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如草图、速写等技法多用于捕捉瞬间的感觉和观察,能够展现艺术家思维的灵动和刹那的美感;而精细写实的素描技法多用于表现细腻的纹理和光影效果,能够展现艺术家对物象的精准观察和还原能力。
通过运用不同的素描技法,艺术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创作风格和表现需求的方式,以展现独特的个人风格。
四、个人风格的培养与发展个人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艺术家长期的积累和创作实践。
首先,艺术家需要进行大量的素描练习,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表现能力。
美术艺术研究 Art research93探讨写实性素描对写意人物画发展的影响张海军(沈丘县职业高级中学,河南 周口 466300)摘要:写意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是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升级。
而近年来,随着写实性素描的引进,在中国老艺术家的影响下西方绘画造型逐渐与中国笔墨语言相结合。
这一创新将写意人物画推向了现代绘画潮流,并使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的语言得到进一步丰富与改变,推动写意人物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进而顺应现代绘画发展趋势。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写实性素描;绘画造型;发展一、前言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主要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其不是简单的自然临摹,而是绘画作者的主观表达,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笔墨范式[1-2]。
但自清朝末年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国画的发展步伐加快,并迎来了一场巨大变革。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针对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水墨画的营养,又要重视西方文化对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印象。
写实性素描是一种异质文化,其对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当代画界的争议热点[3]。
对此,本文立足于写实性素描与写意人物画的关系,深入分析写实性素描对写意人物画发展的影响以及两者在融合中的内在地位转变,进而以一个新视角来看待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
二、写实性素描与写意人物画的冲突(一)在造型观上的差异中国画是一门传统艺术,其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融汇了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意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造型观,使得中国画从“单一形似”发展为“以形写神”,促进“形似”和“神似”地有机结合。
可见,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造型主要以“形神兼备”为主,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既要全面观察对象,又要结合自己的想象描述客观事物。
而写实性素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画种,为西方艺术的合理产物,它的发展与演变主要伴随西方艺术共同前进。
从线性素描到意笔人物造型语言的转化摘要线性素描的基本内涵就是把中国画人物中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是中国画专业特有的造型训练方法,它的表现形式是与中国画线造型紧密相接相一致的。
关键词线性素描重要性塑造形体根据从事水墨人物教学及多年学习水墨的体会,笔者认为学习和创作写意人物,从素描造型训练的语言转化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写实素描造型好的学生到了意笔人物阶段显得很吃力,似乎素描和写意人物造型之间缺少一个必要的过渡环节。
为此,笔者从线性素描到意笔人物造型的转化作为研究课题,在教学上做了很多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地探索,从而设立了线性素描课程训练,以解决学习写意人物画中遇到的造型问题,寻找造型中的共同语言并将之转化成笔墨造型语言。
在人物画造型课程训练学习中,首先应区分开线性素描与明暗素描造型。
多数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无论是靠临摹自学或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还是考入艺术院校接受正规的“科班式”教学,从几何素描开始学起,明暗素描的学习训练在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恰恰许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学生,越是明暗调子素描画得好,在其后来转入中国人物画写生课后,越是无法将明暗素描中的造型因素通过笔墨表达出来,中国画的笔墨意蕴更是无从谈起,笔墨感觉被明暗素描思路制约、堵塞。
因此,笔者常常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素描教学在进入中国人物画写生课程中出现转化训练上的失败?明暗素描顾名思义那就是要讲究所表现物体的明暗效果,依靠光线对物体的影响所形成的影色调规律来研究、塑造物体的形体。
这种明暗素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曾对中国画人物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分注重物体的明暗效果,而且有时候任何事物的表都要在“假定光源”的影响和约束下才能进行,这就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光性及平面性造型观念不一致,因此很难完全过渡到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西造型观念的差别,扭转在中国画人物画的笔墨语言的表达上从明暗出发的通病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素描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作者:曹春英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6期TEXT / 曹春英19 世纪至20 世纪初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为了改变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反传统思潮,并形成了多方面的反传统行为。
在20 世纪的中国绘画界也掀起了重大的变革高潮。
为改变传统绘画思想,许多艺术人士漂洋过海远赴西欧,像朝圣者般的拜访意大利、卢浮宫,苦觅出路。
他们从西方带回来了被西方视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
素描的进入给中国绘画艺术带来了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从古到今,素描一直被西方艺术家视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文艺复兴三巨匠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说过:“素描是一切科学的根本。
”俄国艺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也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人的徐悲鸿也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20 世纪素描成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方式,作为中国各大美术院校中国画教育的基础教学课程已有几十年了。
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因素被引入到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对传统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训练方式影响甚大。
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审美观及表现语言发生了改变。
素描作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存在了许多年,而且一直在延续,这当中有成功,也出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更是中国人物画的重大发展。
中国写意人物画于唐代人物画发展鼎盛时期兴起,画圣吴道子以其独具天才的创造精神,突破了晋唐时期工画细笔、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人物的新形式,成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先驱。
至宋代,文人画兴起,南宋梁楷首创写意人物画。
他以狂草笔法入画,配以泼墨,创作了创世佳作《泼墨仙人》《太白行吟图》。
造型简练、用笔酣畅淋漓、意趣盎然,成为写意人物画真正的创始人,为中国绘画开创了新道路。
后人在此基础上继承与创新,形成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独特的造型方式和审美意趣。
刍议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作用作者:李春海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07期摘要: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
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关键词:素描;中国人物画创作;作用本文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阐述素描的概念,认识素描的本质属性。
第二,论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发挥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作用。
一、素描的概念素描,从广义上讲,即指一切单色的绘画,亦称单色画。
“素描”一词对应的英文是“Drawing”。
它在《辞海》一书中解释是:绘画术语。
如中国画中的白描、创作草图、绘画底稿等。
从狭义上讲,只用铅笔或炭笔等工具在平面上的造型活动,专指用于探索造型规律、学习美术技巧、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对于素描的认识,只有了解其本质,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素描由原始单一的或有限的颜色作画,到今天艺术语言的复杂化,素描也开始逐步脱离了其原始的记录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描在绘画艺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的素描创作就意味着画家要用眼睛去认真思考,用心去体会,在题材和情感审美等方面都已混合使用,且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二、论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作用第一,素描是造型绘画的基础。
“素描是一种最基本的对话形式,是画家认识他人、他事、他物的初步探索①。
”学习造型绘画者,必先学习素描,夯实素描基础。
随着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只有学好素描,扎实素描基本功,提高造型能力,才能对今后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创造良好的条件。
浅析素描训练对国画人物创作的借鉴作用作者:沐秋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3期摘要: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也在吸收着新鲜血液,西方的素描训练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引进课堂,中国画的人物创作也需要在素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素描;中国画;传统一、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的传统绘画分为写意、工笔、山水、花鸟,不同于西方的绘画表现手法,以独特的绘画方式来勾勒画面,寄情山水,抒情花鸟,蕴含了中国深厚的哲学思想。
而古代画家对于人物的绘画表现,更是独树一帜,都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精华。
中国画的传统性特点在于它不要求写实,不要求所画的东西与物象完全相似,物体本身的真实的体积感、空间感、光影关系及色彩等元素在传统中国画中基本看不到。
中国画一直强调的是写意性,以神写形。
在传统人物绘画中,人们总结出十八种衣纹描法,“高古游丝描”“战笔水纹描”等等,每一种描法都有其对应的人物形象类别。
当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绘画技法一代一代被沿袭,原本的创作也变成了程式化的东西,每根线,每处笔墨都有了评判的标准,艺术变成了可以复制的工艺,人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给传统的中国人物绘画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二、西方素描训练西方的绘画发展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们所研究出来的透视、体积、光影关系等现在被全世界的美术教育体系所沿用,而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优秀的素描作品不胜枚举,美术大师们遗留下来了很多经典的传世之作,供世人观摩学习与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作品大气磅礴,展现了人体的健美。
罗丹看过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后指出:“米开朗琪罗的素描,可赞赏的不是线的本身,不是大胆的透视缩减和精研的解剖,而是这位巨人像雷鸣似的那种绝望的威力。
”由此可见,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的艺术价值已经远远不止所谓的素描基本功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