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笔人物1
- 格式:pdf
- 大小:89.27 KB
- 文档页数:3
从黄慎的草书看其意笔人物画的开题报告黄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书法家,尤以其人物画和草书著称于世。
在黄慎的艺术作品中,草书和人物画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慎的草书以其意笔著称,通过意境和表现力,创造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黄慎的人物画同样异常优秀,不同于其他画家的写实手法,黄慎的人物画更多借助意笔的笔墨来表达对象的内心情感与特征。
本文将从黄慎的草书入手,探讨其草书与人物画的关系,并且分析黄慎的意笔如何在人物画中得到体现。
首先,黄慎的草书在表现意境方面,与其人物画有着紧密的联系。
黄慎的草书注重的是笔墨的形神兼备,而不是单纯的字形。
在传统的草书中,常常忽略某些字体的意义,而只是强调其书法的艺术性。
然而,黄慎的草书却相反,他通过笔墨的流动和力度,将字体所代表的意义传达给观者。
这种“一字千意”的表现手法,在黄慎的人物画创作中同样得到了实践。
黄慎将其在草书中磨练的意笔之技巧,运用到了人物画创作中,表达对象的内心情感和特征。
通过在人物画中运用意笔,黄慎的作品可谓是意境极高,与其他画家的写实手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次,黄慎的人物画中的意笔对于描绘人物特征的表现极为重要。
在黄慎的人物画中,客观表现的形象并不是他短笔画中的唯一目的,更多的是通过笔墨的构思来表现出人物的情感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黄慎采用了意笔技法,通过笔墨的构思与墨量的变化,表现出人物特征方面的神象,更能够深刻地表现出人物内修态度,即所谓“神态神韵”。
总之,黄慎的草书和人物画具有密切的联系,黄慎运用草书的意笔技巧,为其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黄慎的意笔技巧对于表达人物的特征和情感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此种手法在黄慎的人物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为黄慎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浅析意笔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摘要:中国意笔人物画写生的过程是由对一个人物的认识,观察分析,理解的过程,进入到以笔墨去分析和传达。
体现人物形象和形态的表现过程。
写生为本,意象为要。
大量的运用外出写生时的知识与素材,将创作尽可能的完成到让自己满意。
巧妙的将意笔人物的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
关键词:意笔人物;写生;创作;联系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89-01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本功,它的特点是对客观对象生动的描绘,其表达方式通常直接又率真。
在中国水墨人物写生中,无论我们画过多少人物形象,无论有多少种艺术处理的办法,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角色,新的形象的时候,仍然需要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去。
意笔人物写生需要感悟,感知生活。
在大学的学习中,俩次宝贵的写生经历使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绘画经验和知识,在陕北窑洞里见到那些纯朴的老农们,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仿佛正在诉说着一段段故事,在成都的古镇里清闲的打牌的人们得以在我们的笔下丰富的描绘。
这些“非专业”的模特。
所谓“不专业”是指他们在你面前做不出专业模特的神态与动作,相比之下。
虽然不能说每一个老乡都自然放松的面对着你,且他们积极的姿态感觉到举动略微僵硬,有时会放松到让你感到荒谬,有时超越了你的想象,但是这是他们的直情流露,故而使我们在创作时生发灵感,产生联想,真的是灵感来自于生活。
古代人物画和现代人物画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
意笔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在于20世纪的积累。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物造型能力,二是探索到笔和墨的性能。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成长要经历数十年的训练,首先,除了有艺术天赋外,还需要良好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在中国,一个好的画家,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都有中国画的精神在其中。
第三,还有书法的艺术抽象美,进一步提高中国画审美境界。
第四,画家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注人物。
写意人物心得(精品4篇)写意人物心得篇1我深信写意人物画的价值与意义,并始终坚持用画笔去捕捉人物的情感和灵魂。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在画作风格方面,我追求的是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以柔和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涵。
我的作品通常以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变化,表达出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在绘画技巧方面,我注重线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现。
我通过变化线条的粗细和曲直,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情感的变化。
同时,我也善于运用色彩,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明度变化,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在绘画过程中,我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
首先,我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捕捉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其次,我会用画笔和颜料,将人物的情感和形态表现出来。
最后,我会对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调整,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回顾我的绘画历程,我深感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中,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巧。
同时,我也认识到,写意人物画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的表达,更是对人物情感和灵魂的探索和表现。
我相信,只有用心去感受和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涵,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写意人物心得篇2写意人物心得初识“写意人物”最初接触到“写意人物”这个概念,是在我进入初中的时候。
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了一些中国古典人物画作,其中包括了一些“写意人物”的画作。
我被这些画作的生动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开始了对“写意人物”的探索之旅。
“写意人物”的定义和特点“写意人物”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强调的是神似和意境的表达,追求的是笔墨的写意性。
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不同,写意人物更加注重画家个人情感和哲学思想的表达,其人物形象往往夸张、变形,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其内在的魅力和精神世界的深度。
学习“写意人物”的经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写意人物”的魅力所在。
用画笔绘画出你心中一位英雄的形象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英雄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就用画笔把我心中的英雄形象描绘出来吧!首先,我需要一支毛笔和一张宣纸。
毛笔蘸上浓重的墨汁,先在纸上勾勒出一个高大的身影。
是的,英雄一定很高大,身材挺拔有力,展现出他异于常人的威风和魄力。
接下来,我要画英雄的脸庞。
上挺拔的鼻梁,双眉紧锁,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似乎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睿智。
嘴唇紧紧地抿着,显示出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不移。
脸上有几分狰狞,这正是无数次战斗和磨难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
英雄身穿盔甲,手持宝剑。
盔甲闪闪发亮,上面满是痕迹,记录了无数次生死搏斗。
这些伤痕,就像勋章一样,见证了他不畏艰难前仆后继的英勇。
宝剑似乎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当英雄高高举起时,仿佛能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英雄的双脚踏在群山之巅,脚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
这是他征服重重艰难险阻,攻克重重高峰的写照。
他屹立不倒,熊熊烈火也无法将他吓倒!英雄的身后,是一轮灿烂的夕阳。
这夕阳好像在祝福着他,照耀着他前行的路。
是啊,英雄就是这世界上最璀璨的太阳,用勇气和智慧的光芒温暖和启迪着世人。
天边还有几朵洁白的云彩。
这些云代表着英雄高尚纯洁的品德和操守,永不被世俗所污染和玷污。
云彩在微风的吹拂下时而飘忽,时而稳固,就像一个英雄有时也会动摇,但总能坚定自己的信念。
英雄的脚下还有一条湍急的河流。
这条河流暗喻了英雄一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坎坷,汹涌澎湃的河水曾无数次将他席卷、冲垮,但最终他都挺过来了,并且越挫越勇。
这条河流也预示着英雄前路在望,一如这激流东去,永无止境。
最后,为这位英雄添上一个光环吧。
这代表着英雄不朽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永远闪耀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给世人以力量和希望。
看,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了!他高大威武、刚毅果敢、智勇双全,克服重重困难,终能战胜一切,把光明和希望带给世人。
我们都要以英雄为榜样,永不放弃,努力奋斗,去实现理想和抱负!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把一位英雄画出来?我想你们一定很期待这个有趣的任务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用心灵之笔,描绘出一位勇敢无畏、正直善良的英雄形象。
浅谈意笔人物画教学作者:纪保超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03期【摘要】中国绘画中的意笔线描是写意绘画的基本功之一,对意笔线描的研究与练习对于学生学习意笔人物绘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意笔线描的特征与训练方法的浅析,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意笔线描重要性的重视。
【关键词】意笔线描人物画意象造型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91线描是中国人物画最主要的表现方法之一,其技法、形式丰富。
以意笔线描为基本手段的人物画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写意性”的审美趣味,建立正确的意笔观念,从初步了解线描笔墨与结构,形体的关系,到逐步掌握意笔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和理论知识。
为今后能很好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绘画受华夏民族审美心理的支配,始终保持着以线为主的特点,并不断丰富、发展着线的表现力。
线描也称“白描”,是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其特点是不设色,有时只作局部的淡墨或单色渲染。
意笔线描是运用自由奔放的线、点、面相结合而形成内紧外松的用笔方式,以最简练的用笔去表现经过强化而又个性突出的形象与情感的绘画风格。
作者通过墨色浓淡、线条繁简、墨线多寡、工写比重、气韵流畅等技法的灵活掌控,使笔下的人物呈现出生动而丰富多变的神韵和气质。
意笔线描造型教学重在突出中国画传统即“意象造型”的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教学原则。
其实效性,在于它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及技法训练都包容二于线条形式的变化之中——线的粗细、长短、轻重、疏密、重叠、连续、均衡,以及节奏、韵律等等,都集中浓缩于对线的意象化表现之中。
如何在意笔人物画教学中保持水墨特有的韵味,如何从客观对象直接感知到达一种有意味的线造型形式,意笔人物教学应以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的白描人物为主,兼顾以线描为主而后略施淡彩。
采取工笔与意笔的主客观相合一教学原则,注意与材料上的亲合性,建立起系统的笔、墨、色递进体系。
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个文学人物形象作文
我最喜欢的文学人物啊,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
嘿,你知
道吧,这个家伙可真是个奇特的存在。
他浑身散发着一种软糯感,简
直像是从梦里走出来的那个少年,唉,你看他对女性的敏感和体贴,
无与伦比哦。
哎呀,宝玉可不是个普通的公子哥儿,他身上有一股特别的气质,哟,你想想看,那种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真是让人心醉。
他对林黛玉
的那种执着与温柔,唉,简直让人感叹,真是特别的爱情。
嘿,谁能
想到,他为了一个姑娘,竟然斗了亲爹,哟,这可是很少见的!
再说说他的叛逆吧。
宝玉根本不想按照家里的传统做个成功的商人,哎呦,他更喜欢和一群女孩一起吟诗作对,嘿,这种日子看起来
自由又美好,但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真是个让人心疼又心累的角色。
如果我是他的朋友,估计也得给他上几堂“人生哲理课”,唉,
别太天真了,世界可不全是桃花源呀。
最后啊,宝玉的悲剧色彩也特别吸引我。
哟,随着故事的发展,他的命运啊,越来越让人唏嘘。
那些亲密的人一个个离开,让他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哎,这让我想到人生的无常。
有时候,宝玉的那种无奈感觉真的让人忍不住想哭,唉,难道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吗?
贾宝玉这个角色啊,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嘿,让人爱恨交加。
虽然他常常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选择,但我觉得,这个家伙就是活得太真实了。
唉,要是我能和他做朋友,肯定能学到很多,真期待能有这样的机会啊!。
写意人物心得写意,俗称“粗笔”。
与“工笔”对称。
中国画技法名。
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
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
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
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
”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
”前者乃指“写意”。
写意人物画用色有原色、调合色、色墨三种。
古代之绘画以原色为主,写意人物画也如此,而且以淡彩居多,现代写意人物画用色品种繁杂,手法也随之增多。
原色与墨色之间有天然之联系,以墨为主的画面原色会显得单纯、醒目,有协调之感。
而以原色为主的画面,墨色也会具清晰明亮之效果。
现代的写意人物画,原色使用仍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美术中使用原色的研究和汲取,从而使现代写意人物画之原色色调比古代要丰富得多。
现代写意人物画注重画面的色彩调子,促进了对调合色使用的研究。
如西方绘画,特别是水彩、水粉画的用色方式,现代工艺美术的色调处理,磨漆画的色彩感觉以及对自然界新的审美视角的追求等等,都是影响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调合色使用的重要因素。
但中国写意人物画调合色研究的基础重点应放在固有色的变化上,对光源色研究与利用不能作为重点。
调合色应在表现丰富多彩固有色的变化上多下功夫,从色块的并置效果中求得大统一、小对比、丰富而协调的效果。
在古代作品中,用色一般不打破物象原来不同固有色之间的界限,在现代之作品中,有的仍沿用这种手法,但已开始按画面需要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去概括与处理画面的色彩,或打破固有色之间的界限,或归并同类色甚至按气氛与表现的需要改变原有的色相等等。
这些手法虽然超出固有色的色相与界限,但仍需以所表现物象为依藉,尊重特象的总体感受与印象,否则容易失去生活的浓度,并养成用色上类型化、写意人物画用色有原色、调合色、色墨三种。
周昌穀意笔人物的色彩艺术
张力;卢轶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周昌穀是浙派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在艺专学习时,他就精研画事,学贯中西,显现出对艺术深刻的见解和出众的才华,深得潘天寿、林风眠等先生的喜爱。
尽管周昌穀的绘画生涯充满挫折而且颇为短暂,但他在中国画创新方面却是成绩斐然,尤其是在意笔人物画领域贡献更是突出,本文将分成四个部分加以阐述。
传统色墨观的突破一直以来,在中国画传统中,笔墨始终是第一要素。
色彩的运用遵循的是"随类赋彩"的基本原则,注重的是从物象固有色中获得主观色彩,讲究单纯,以便达到"色不碍墨"的效果。
至宋元时期,文人画家们追求高雅的生活品味,痴情于水墨的清淡韵
【总页数】1页(P)
【作者】张力;卢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5
【相关文献】
1.周昌穀年表 [J],
2.周昌穀辑评 [J],
3.周昌穀年表 [J], ;
4.周昌谷人物画艺术浅析 [J], 崔福颖
5.写意人物画之周昌谷 [J], 许筱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才画家、中华一绝——走近中国意笔字画创始人马骏大师艺术人生马骏,广西南宁马山人,生于1947年,现任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拓意书法委员会主任、北京中国三百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书画艺术家中心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研究委员会书画院副院长(终身院士)、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
马骏自幼喜爱书画,通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磨练,领悟出书画同源的民族文化真谛,成功独创了被誉为中华一绝的“意笔字画”,一笔画出整幅作品,看起来似字又似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字画交融而浑然一体。
创作时,他把抽象的格局、具体的线条和水墨效果等表现手法融为一体,主题多以动物(龙、虎、鹰、马等)和山水为主。
马骏笔下的作品栩栩如生,情景生辉耐人寻昧.展江湖山岳之势,显珍禽异兽之灵,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其寓意如“海”、“陆”、“空”的《龙》、《虎》、《鹰》及《风调雨顺》、《龙马精神》、《轻舟己过万重山》、《十二属相生肖图》等代表作集诗、书、画三体合一,精气活现,元气淋漓。
马骏先生的个人作品在广东、香港、澳门、广西、上海、辽宁等地参展,轰动全国,享誉海外。
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南版)、北京日报、中国文艺报、羊城晚报、中国国务院专家通讯等报刊均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赛福鼎、卢嘉锡、彭冲及杨成武将军、周巍峙部长等分别为其题词:“英才画家、中华一绝”、“独具一格、民间一绝”“字画交融,浑然一体”、“构思巧妙栩栩如生”、“弘扬民族书画艺术”、“亦书亦画,技奇技妙”。
马骏先生的艺术作品已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南海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文学艺术联合会、新华书画院、毛主席纪念堂、广东、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广东省档案馆、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书画院,美国尼克松图书馆、加拿大中华文化交流中心、加拿大温哥华中华会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等海内外几十家博物馆、艺术馆珍藏。